王雅欣
摘 要:提到蒙德里安,人们自然会想到他那些规格不一的矩形方格。他的新造型主义的抽象艺术及其理论,不仅影响了整个西方抽象绘画和雕塑,还对现代广告、家具、服装设计、印刷品和建筑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美国当代艺术家阿纳森在回忆蒙德里安艺术历程和现代艺术发展时说,在美国蒙德里安是一位传奇人物。他不仅支持几何抽象,而且还鼓励一批年轻的艺术家在美国艺术领域里掀起一场重要的革命。他一直站在少数人一边,坚持向社会现实主义和地方主义挑战。40年代初的抽象表现主义者,几乎无一例外都对蒙德里安极为尊重,即使他们的绘画几乎与蒙德里安的信仰完全背道而驰。在人们考察美国抽象绘画最新倾向到时候,硬边抽象、光效绘画几乎都可以追溯到蒙德里安,他对20世纪艺术进程的影响,甚至可以超过毕加索、布拉克和马蒂斯。
关键词:抽象艺术;正面性;线性
中图分类号:J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4-0209-02
一、抽象艺术风格的初步形成
蒙德里安出生在荷兰,从幼年起对绘画就非常入迷,他20岁时进入首都阿姆斯特丹美术学院学习,3年后转至夜间部学习2年。他学习学院派的技法创作肖像画、静物画,1900年起专攻风景画,画面上出现了莱茵河沿岸的房屋,以及灯塔、教堂、森林等。这些风景共同的特点是具有“正面性”,具有特有的垂直——水平构图特点。这从5年后画的《风车风景》中可以看出,他用现实主义手法再现自然,又以地平线为界限的天空、大地、流水以及与之垂直的基本构成要素来组成对象,画家显然想在明晰和秩序中捕捉自然。几年以后,他的作品开始不知不觉地越来越背离现实主义的自然面貌。“当我第一次看到印象派凡?高的作品以及野兽派的作品时,非常崇拜,但我得自己寻找真正的途径,我的画最先变化的是色彩。我放弃了自然色而改用纯色,我感觉自然界中的颜色不可能重现在画布上,绘画必须寻找新的方法来表现自然界中的美。”蒙德里安说。
《红树》是这一时期蒙德里安突出的作品,它作于1909年。这幅画以扭曲的树枝布满画面,彼此呼应而有韵律感。描写方法尽为简略的线条,但有力度且富有生命感,周围缀以黄土及红色斑点,再以地平线显示出距离感。他把凡.高猛烈曲折的表现、野兽派写实性的色彩和新艺术运动的线条图案融会贯通在造型的感受方面,但依然有自己的个性。
1910年,蒙德里安加入一个现代美术团体,并于10月参加作品展,展品中有塞尚、毕加索、布拉克以及卢顿等欧洲现代美术最尖端的画家的作品。这是荷兰现代美术史上值得纪念的一次展览会,它强烈地刺激了蒙德里安的创作欲。第二年,蒙德里安来到巴黎,正赶上立体派向分析立体主义转变,他认为分析立体派把物体各部分不带感情地重新组合起来的做法会使形体更趋于简单化,同时感到这也就是他正在进行的直觉行动。《灰色的树》是他既承袭立体主义的风格又保持着荷兰画风——正面性的典型代表作品。
树是蒙德里安从具象转移至抽象期间最佳的绘画题材,色彩以银灰色为主。树皮的韵律已脱离具象性,线条不再是同一方向,而是呈对应的X型。他显然已借鉴分析立体主义的样式化对象,想找出“树形”画面秩序的法则。1912年,他的作品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如《开花的苹果树》,画面简洁、安定,见不到树形,只按照树木的结构与树枝的旋律,以线条显示出动态与抑扬,进而达到抽象的境界。这幅画是蒙德里安一系列以树为题材的作品中最为抽象的一幅,奠定了几何形式静态抽象的视觉典型。可以说,这些线条已非立体派的轮廓线,而是画面的主体。
在巴黎,蒙德里安完全被立体派的态度所吸引,但是渐渐地他又发现立体主义不承认自己所发现的和合乎逻辑的结论,他们并不把抽象作为自己的最终目标,而是去表现纯粹的真实性。
在经过立体主义的探索之后,他于1913年前后开始迷醉于纯粹的抽象,采用新的空间处理法,他的兴趣转向几何型符号式的绘画,两幅以《有壶的静物》命名的作品是这一转变的代表作。尽管画面中央能看到一个壶形物,但他并不是为了描绘壶,而是以此“壶”为中心利用垂直线和水平线构成画面。细部完全被排除,只有一些不规则形状;曲线与直线、圆形与方形、浅蓝与浅黄对比鲜明。这些画虽然有塞尚和毕加索的影响因素,但又具有蒙德里安的独立性。他尽管依靠立体主义,但也克服了立体主义,其抽象道路的造型意识已经初步显现。此后,他的画面曲线越来越少,而水平线与垂直线意识更加明确。在1913年创作的《线与色彩的构图》中,大小不同的矩形像马赛克一样拼满了画面,曲线极少,他用略带圆形的笔触使这些矩形富有动感及几何学的秩序感,蓝黄色系和淡灰色的微妙变化产生极佳的视觉效果。此时蒙德里安进入了完全抽象的境界。虽然他的抽象绘画还是以正面的教堂、沙丘和海洋为素材,但已简化为垂直水平十字相交的短直线,即所谓加减符号构成的画面。例如《码头与大洋》,是画面四角为空白的一个椭圆空间,码头的形状、光的波动、水的嬉戏等自然形态,是通过还原成垂直水平的十字交叉的短直线描绘出来的。蒙德里安在画面的构思上多方面实验了自己独立的自然印象的抽象化,他首先考虑单纯的色彩配置,其次考虑精心的构图。为了使形态密度在画面中心增殖,结果形成了椭圆形的空间。从这幅对立与平衡的绘画中可以看出他已从立体主义影响中解脱出来。
二、对抽象艺术的不懈追求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不久,蒙德里安回到荷兰,继续创作抽象绘画,画了一系列的教堂外观、树木、房屋等。当时荷兰是中立国,社会经济、文化能得到稳步发展,各种艺术思潮非常活跃。他发现有几位荷兰艺术家和他怀有相同的抱负,于是,倡议组织一个团体,取名为“风格派”。他们认为艺术家应该用数学般精确的结构去对抗印象主义和形形色色的“巴洛克”式的艺术,并在杂志上发表一系列论述抽象艺术的文章。蒙德里安把抽象艺术概括为:“艺术应该在两种对立之间保持平衡。”即在艺术家直接表现客观世界的欲望和艺术家的自我美术表现之间保持平衡。只有平衡才能创造运动的和谐,并揭示出现实的真实内容。也就是说,组成事物的结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它们之间的关系。而它们的构成关系就是用抽象的垂直线和水平线组成的简略的几何形体。例如,月亮之夜的景色,只需用横线表示地平线;又如小屋旁边有一棵树,用横线表示小屋,用垂直线表示树;在路上有个行走的人,用横线表示路,用垂直线表示人。用这种方法可以静观包含于万物之间的宁静。蒙德里安的理论,用通俗的语言来说就是:一切构造的基础在于水平与垂直的骨架;所有色彩的根源在于红黄蓝三原色;摒弃一切对称,并排除所有能使人联想到情绪或自然界的要素。蒙德里安给这种理论取名为“新造型主义”,它代表了“风格派”的艺术思想。
自“新造型主义”的思想确定之后,蒙德里安的绘画趋向于平涂色彩,没有限定外轮廓的矩形悬浮在疏密有致的安排中。在作品《白地上由纯粹色面的构成A》里,已经看不到加减符号似的短直线了:白地的背景上,红黄蓝三原色和黑色组成的中方形和长方形的色面在连续与交错中构成。彩色的矩形有时是接触的,有时是搭接的,以很明显的方式呈现在背景上。它们互相作用,形成一种令人惊异的深度的幻觉,并仿佛与画面保持着严格的平行。
不久他发现分离的色彩平面能达到一种几乎可以触摸的深度感,以及前景背景的差异,这和他正追求的统一性发生了冲突。于是他试着把矩形连在一起,空间为黑白灰色,矩形则为红黄蓝色。把矩形连在一起,与在整个构图中继续使用的垂直线与水平线是一致的。矩形就像所有形状一样,很突出自己,因此必须靠构图来调和。这一时期所作的《绘画》,以深褐色直线条及小面积的明亮强烈的原色和浅色彩构成大型方块的新秩序,使画面平衡而完整无缺。他在这幅画里创造了一种更开放,更严肃的构图,黑、白、浅灰、浅蓝是占主导地位的色彩,而原色只用很小的面积来强调,线结构也被控制在最低限度。
在以后的20年里,他向着更彻底的单纯化迈进,以触目的黑线,笔直地从横竖两个方向上做大块的分割,在分割而成的矩形里,填以红黄蓝几种最单纯的颜色。在《构图》中,垂直线与水平线变的很粗,分割后的矩形特别大,三原色大面积出现,整个画面给人厚重的感觉。这幅画含有一般抽象画所具备的明快和严密,可谓是主观上最纯化的形态。在《红、黄、蓝构图》中,淡蓝的平面上用黑色线条交叉构成,几个方框,再配以三原色,从四周加强视觉效果。如果仔细推敲那浓重的黑线限定的灰色色块,在视觉上可以感觉到这个方块被同样的灰白色或者是浅蓝色、红色、黄色和深蓝色的较小的矩形块面环绕着;两个最大的色块和右上方的矩形,尽管被一条黑线划分开来,但由于同样都是白色,就使它们在视觉上成为一个占主导地位的单元,有效地控制着其它处于次要地位的、起强调作用的、色泽明亮的小面积色块。他还以横竖直线的构图为基础,作了十几种不同形式的变换。如《两条线的构图》、《蓝色的构图》等,使蒙德里安个性化的抽象绘画到达了顶峰。
三、小结
如果说抒情抽象是一种形态的话,那么几何抽象便是文法与理论。蒙德里安为了确立这一文法,秉着坚强的信念巩固了抽象绘画的基础。看蒙德里安的抽象艺术,使我们得知它的倾向是属于理性的、几何学的、建筑形态的。他的抽象艺术在美国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可以说,蒙德里安抽象艺术在美国的影响大大超过他的祖国荷兰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春.西方美术史[M].陕西人民出版社,2012.
〔2〕欧阳英,潘耀昌.外国美术史[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9.
(责任编辑 王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