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嘉会,王晓杰(渤海大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中国民族舞蹈艺术及其传播
张嘉会,王晓杰
(渤海大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中国民族舞蹈艺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精神宝库,近年来中国民族舞蹈艺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要传承和保留民族舞蹈艺术的价值,发扬民族艺术文化,必须进行有效的传播,本文就民族艺术及传播历程进行了基本介绍,同时阐述了民族舞蹈艺术科学技术新媒体下的传播发展。
中国民族舞蹈;艺术;传播;新媒体
中国民族舞蹈艺术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是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民族舞蹈反映了民族精神文化生活,展示了人体的艺术美,具有民族文化特色和很高的艺术价值。民族舞艺术传承和发展当然离不开传播。通过传播来体现民族舞蹈的艺术价值,称民族舞的发展史是其传播史一点都不为过。通过传播,民族舞的文化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促进了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在传播过程中不断的提炼和升华,才有了今天百花齐放的局面。
中国的民族舞起源于原始社会,通过一些肢体动作来表达思想情绪,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但是随着民族的发展,各个民族间不断交流和融合,舞蹈才形成今天的表演艺术。民族舞蹈随着民族文化的发展而发展,同时民族舞蹈也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在早期,舞蹈动作都来源于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动作,也有一些自然界的动物的形体态。而这些动作经过不断的加工、提炼和升华,由模仿到表现,由具体到抽象,由写实到写意,由简单到丰富的过程。中国民族的舞蹈在很长时间是不可复制的。但是,我们的祖先为了把舞蹈不断传播下去,想方设法的保存复制舞蹈现场,但是由于科技的落后,只能由最初的图画和书籍开始,可是每张图画所展现的却只是一个动作,很难保留现场场景。
随着科技传播手段的不断发展,民族舞蹈艺术慢慢对接了电影、电视和网络,中国民族舞蹈艺术的保留和记录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民族舞蹈传播的宽度是历史无法想象的,推动了民族舞蹈艺术发展到了今天。电视、电影、网络等媒体彻底改变了舞蹈的传播途径,更多人可以通过新的媒体欣赏到优秀的民族舞蹈艺术作品,给中国的民族舞蹈艺术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见,对民族舞蹈艺术的传播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中国民族舞蹈艺术在古代已经拥有多种传播方式,从一开始的集体活动到后来的舞台表演,之后随着文字的出现,可以利用文字和图画等方式传播。随着人类文明发展,科技不断进步,民族舞艺术传播方法手段也越发广泛,印刷机、无线发射塔和接收台、电影、电视和互联网等传播工具不断出现,能够大批量地把信息传播出去,一场大型的民族舞蹈晚会,会快速地通过报纸、电视和网络传到世界各个角落,多种渠道同步进行。同时,目前的互联网上还能接收到观众的互动和评价,使得当今中国民族舞艺术飞速发展。
(一)口传身教的传播方式。口传身教的传播方式,是以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直接发生关系,是舞蹈的传播者直接将舞蹈信息传播给受众,同时也能接到受众的反馈信息,是一种人际传播形式包括演艺模式、民间模式和教学模式。它是一种以自身为示范,最直接的传播形式,也是最古老、互动最强的传播方式。中华民族的民族舞蹈艺术最初就是以这种口传身教的方式传播。
舞蹈的演艺模式是舞蹈者从开始构思素材,设计风格,挑选舞蹈者到最后的演出,完成一个舞蹈作品的创作,之后以舞蹈传播思想和美感。这种舞蹈者与观众之间传播,还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表演过程中可以根据观众的反应,进行简单的修改,慢慢的舞蹈会越来越受观众的欢迎。
民族舞蹈艺术在民间的传播模式主要各种节日和祭奠,具有很强的民族意识和感染力,直接反应各民族的文化生活和情感。在表演过程中,大多数是即兴发挥,以情感宣泄为主,也是重要的娱乐手段。
民族舞蹈的教学模式是以培养民族舞蹈人才为基础,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传播,才能把舞蹈的精髓不断的传播到全国各地。目前各大舞蹈专业院校,也开始传授民族舞蹈。这是最有效的传播舞蹈知识的手段。
(二)中国民族舞蹈艺术的记录传播方法。记录法的传播方式是通过书面文字、符号、绘画等方式把舞蹈形象记录在纸张上,是我们能够研究历史民族舞蹈文化的重要资料。通过这种方式,把许多转瞬即逝的优秀作品保留下来,而成为永恒的形象。目前我国也有很多优秀的作品被保留下来,尤其我国优秀的民族舞蹈用纯美的文学语言描写着,张衡《观舞赋》就是用文学的语言文字,描绘出当时的舞蹈场面。另外,利用雕刻和绘画手段,记录各种古代舞蹈形象,比如在彩陶、青铜器、崖画、雕刻、壁画、瓷器等上面。在我国发现了很多古代崖画舞蹈图中,这些图生动形象地刻画着各种场面,新疆的呼图壁崖画、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等都刻画着栩栩如生的舞蹈形象。
(三)录像、电视和电影的传播方式。随着历史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中国民族舞蹈艺术的文字和绘画等传播渐渐淡出了历史的舞台。大众传媒
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民族舞的传播方式也随之发生巨大变革。通过电影、电视、影像资料的出版发行人们可以直接欣赏到民族舞蹈艺术。民族舞蹈艺术与电视艺术融合,更丰富了舞蹈艺术,电视传播中的摄像、镜头剪辑、画面构图的手段与民族舞中的动作、段落、构图、情绪表达等艺术手段等结合,提升了民族舞蹈的艺术审美效果,同时也实现了传播的审美效果。大众传媒这种电视、影视的出现,让民族舞蹈传播发展到了重要的历史阶段。
(四)网络新媒体的传播手段。数字网络为中国民族舞蹈艺术的展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互联网具有满足用户和观众多元化需求的整合性功能,以民族舞蹈舞台演出为基础,通过网络传达到每个爱好民族舞的观众面前,让观众在家就能欣赏民族舞蹈的艺术价值。互联网比广播、电视、电影更受观众喜爱,给予观众很大的自主选择权和与制作方和舞蹈表演者的互动权利。有了观众和民族舞蹈爱好者的互动,给民族舞蹈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注入了新的动力。
作为传统文化艺术的中国民族舞,在网络传播的大潮中,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改变着人们的思维,为民族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新天地,成为大众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种传播方式在传播过程中各有各的特点和适用范围,都是民族艺术传播不可缺少的传播方式和手段。口传身教的方式传播民族舞蹈,是有针对性地进行信息传递,传播者处于主动地位,以情感感动对方,观众接受后能够立刻反馈,相比较的传播效果要优于其他传播方式。
记录法和书画法是不容易被大众接受的传播方式,虽然保存作用很好,但是动态效果较差,而且保存的记录有限,比其他方式的优势在于自主性强,只有那些想欣赏和学习的人才能认真用心学习。
影视和网络方法,传播的广度和速度是前面的方法所无法比拟的,传播的成本也是最低的,未来数字化的发展,民族舞蹈艺术成为免费传播,会给民族舞蹈艺术争取更广泛的群众,未来会更有影响力。
[1]孙姗姗.试论舞蹈电视化对舞蹈发展的意义[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7(6).
[2]陈芬.舞蹈教育的大众传播媒介——电视与舞蹈[J].大众文艺,2008(8).
[3]贾凡,王维克.以影视媒介传承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优势与不足[J].作家杂志,2008(8).
J722.22
A
1007-0125(2015)03-0200-02
张嘉会(1992-),女,河北省秦皇岛市人,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本科,舞蹈学专业;
王晓杰(1986-),女,辽宁省盘锦市人,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师,本科,舞蹈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