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映,陈红梅(江苏师范大学 传媒与影视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0)
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大电影改编的成功策略分析
——以大电影《奔跑吧兄弟》为例
李雪映,陈红梅
(江苏师范大学 传媒与影视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0)
去年春节,改编自同名综艺节目的大电影《爸爸去哪儿》一经上映,就席卷了近7亿票房,成为了当年春节档最大的黑马;今年同一档期,同样改编自同名综艺节目的大电影《奔跑吧兄弟》再一次上演奇迹,上映两周就收获了4亿票房。尽管影片的形式和质量饱受争议,然而综艺节目改编成大电影并获得高票房的例子已非偶然。本文试以《奔跑吧兄弟》大电影为例,从母品牌效应、成熟宣传策略、得天独厚的上映档期三个方面探究其取得高票房的原因,以期今后对同类型的电影有所启迪。
母品牌效应;宣传策略;上映档期
2014年1月30日,《奔跑吧兄弟》大电影公映,首日即以7900万登顶票房首位,虽然上映后口碑一直不佳,却最终取得了4.21亿票房,成为自去年《爸爸去哪儿》大电影取得近7亿票房之后,又一部“现象级”的电影。
之所以称其为“现象级”电影,首先因其取得高票房的背后却是小成本的制作。这部取得超过四亿票房的电影拍摄仅仅一个月时间,耗资不过百万。其次,“现象级”还有打破固有传统思维模式的意思。对于综艺节目原封不动照搬大荧幕的做法,自去年《爸爸去哪儿》之后一直存在极大争议。然而尽管影片制作粗糙,缺少创意点,观众的观影热情却持续高涨,以至影片取得了巨大的票房成功。
在我国,综艺节目改编大电影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以下试对其发展历程作一个简单的梳理。在中国,综艺节目的大电影改编起于2009年湖南卫视的品牌节目《快乐男声》,其改编成的大电影《乐火男孩》号称是国内首次运用3D立体技术拍摄而成的立体故事片;2011年湖南卫视在情人节之际推出电影《我们约会吧》,脱胎于其同名综艺栏目《我们约会吧》;2013年,在《中国好声音》二周年之季,节目方借势推出电影《中国好声音之为你转身》,然而从票房及口碑来看,以上的几次尝试并不算成功,票房惨淡。直到2014年春节《爸爸去哪儿》大电影的上映,一部五天拍摄成的电影创下近7亿票房神话,成为当年春节档最大的一匹黑马。此后,业界又做过一些尝试。2014年7月25日,“快乐男声”的主题纪录片《让世界再听我一次》上映,电影从一开始就被打上粉丝电影的标签,但却未能复制《爸爸去哪儿》大电影的辉煌,而湖南卫视的另一个王牌节目《我是歌手》本有计划将于2014年年底走进影院,却不知为何未能成型。直到2015年1月30日《奔跑吧兄弟》大电影的上映,才再一次上演了中国大荧幕中综艺节目大电影的“奇迹”。
(一)紧跟母品牌效应,吸引固有粉丝群
不可否认,《奔跑吧兄弟》大电影高票房的成功,与已经成熟的跑男品牌是分不开的。《奔跑吧兄弟》引进自韩国电视台的综艺节目《running man》,2014年10月开始在浙江卫视开播,连续14周拿下周五档综艺节目收视第一宝座,次年1月第一季完美收官。而作为电视综艺节目的衍生品,《奔跑吧兄弟》大电影与综艺节目几乎无异。
首先,从演员来说,强壮的金钟国、女汉子的angelababy、呆萌的宝蓝组合等,几位明星依然扮演着各自的角色定位;其次,王牌游戏环节“撕名牌”依然在电影中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并且有了升级的设计;再者,与《奔跑吧兄弟》一样,电影宣扬的依然是跑男团之间浓浓的情谊与年轻人的积极向上。尽管“卧底”的存在让影片始终带有一丝阴霾,却在结尾处设计其流下悔恨的泪水,洗刷了所有的仇恨,使得整部影片依然充满了正能量。
笔者认为,《奔跑吧兄弟》大电影成功的要素之一,正是因为电影很大程度上借助了《奔跑吧兄弟》综艺节目的母品牌效应。影片的定位十分清晰、准确,面向的受众正是《奔跑吧兄弟》综艺节目的原有粉丝。尽管上映之后口碑并不佳,可粉丝们就是愿意花钱走进影院,再感受一次跑进大屏幕的跑男团的魅力。
与《奔跑吧兄弟》电影的成功形成反差的是同为浙江卫视的名牌节目《中国好声音》的电影版——《中国好声音之为你转身》。《中国好声音》第一季和第二季创下了收视率奇迹,然而大电影于2013年12月27日登上大银幕,最终只获得了100多万的票房。究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大电影完全脱离了《中国好声音》的母品牌基因。其实《中国好声音》出彩的是其选手的“好声音”及导师转椅挑人的选秀过程,而大电影却仅靠几个人气学员上演了一出青春励志故事,这样一来,并没有延续其综艺节目的核心竞争力,电视观众向电影观众的转化率自然不理想,因而导致了电影的惨败。
(二)成熟的宣传策略,台网台幕齐联合
1.官方微博的互动式营销
《奔跑吧兄弟》大电影利用微博平台进行的营销也十分成功。结合目标受众的情感诉求点并形成强烈共鸣,以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发布,不仅不会引起反感,还会对电影产生更强烈的期待。《奔跑吧兄弟》的官方微博“电影奔跑吧兄弟”于2014年12月24日发布第一条微博,宣告了跑男大电影的开跑;12月27日,发布了一款“腹肌撕裂”版先导预告;1月8日发布“密林突围”预告片;1月14日,“乱斗”海报震撼来袭;1月22日,推出《奔跑吧兄弟》同名主题曲MV;1月23日,微博直播大电影的新闻发布会;1月28日,推出电影爆笑推广曲,同时电影炫酷桌面上线;1月29日,“谁是凶手”特辑上映,并于1月30日推出了电影的终极预告。
此外,电影的官微接连发布一系列电影花絮及每个参演明星的个人专辑,并发起了#奔跑吧兄弟大电影#、#跑男不说再见#、#跟着跑男去running#、#饥饿家族PK跑男兄弟#等多个话题,并联合其他网络平台,进行一系列的电影票预售,如格瓦拉生活网电影预售券18元、猫眼电影19.9元等。这一连串的微博宣传和大量的转发、评论,在微博用户中拥有很大的影响力。此外,参演大电影明星也在各自的微博上进行卖力的宣传。同时,普通用户在看过这部电影之后也会发布自己相关的感想和评论,并通过《奔跑吧兄弟》的相关话题与官微进行互动,为大电影的宣传造势。
2.与传统媒体平台相互借力
在传统媒体的宣传方面,电影《奔跑吧兄弟》借助浙江卫视的平台,将宣传做到了极致,可以这么说,电视上的15期节目其实都在为电影预热。而在后几期节目播出间隙,更是直接充斥着大电影的宣传片,这让意犹未尽舍不得节目结束的粉丝们有了新的期待。
此外,1月23日,浙江卫视播出了跑男版特别节目“跑男晚会”,除参演明星外还请来了众多明星大腕助阵,这也是中国电影市场上首次电视屏与电影幕的“台幕联动”。并且在1月30日电影上映当天,浙江卫视同时播出了首映礼。
最后,浙江卫视更推出“看浙版‘武媚娘’赢跑男电影票”的福利大放送活动,只要在电视剧播出期间扫描二维码即可赢得《奔跑吧兄弟》电影万达电影的票,使得时下最火剧集与最热电视强强联手,相互借力。这一做法很快就在网上引起热议并提高了《奔跑吧兄弟》电影的购票率,也为未来综艺节目走上大荧幕开发提供了新的可能。
3.产业链延伸带来的无形宣传
首先,和《爸爸去哪儿》一样,《奔跑吧兄弟》也推出了自己的手游。2月5日,360手游和乐逗游戏联合研发共同打造的同名手游《奔跑吧兄弟:跑男来了》,一经上线,立刻获得了超高下载量。此外,节目中最具代表性的指压板、撕名牌等也成为年轻人当中的热门游戏。接近过年,许多单位的策划人员已将跑男的游戏环节无缝链接到了公司的年会主题、游戏和抽奖的各个环节里。如在华谊兄弟年会上,约200名员工参与撕名牌大战,这无形中为跑男大电影的上映做了最充分的预热。甚至,明星们在节目中所穿的衣服、鞋帽、太阳镜等,也在淘宝上卖到断货,搜索“奔跑吧兄弟同款”得出的搜索结果超过百页,宝贝数量接近2万件。
(三)独占档期优势,天时地利人和
1.大小屏幕的无缝衔接
《奔跑吧兄弟》大电影选择1月30日上映,而不是众多电影扎堆的春节档。这一选择看似知难而退,实则以退为进。
《奔跑吧兄弟》最后一期于1月16日在浙江卫视播出,1月23日,浙江卫视播出特别节目“跑男晚会”,1月30日大电影上映。从综艺节目的结束到大电影的上映,中间仅仅相差两个星期,这使得小屏幕的综艺节目与大屏幕的电影完成了完美的无缝衔接。对于综艺节目来说,一旦淡出观众视野后,热情很难再续,而在此前,即使最快上映的《爸爸去哪儿》大电影,也是在节目结束后2个月。显然片方是希望将这档充满笑声和带有明星冒险刺激的作品,立刻呈现在大银幕上,保持最大限度的观众关注度。
2.学生寒假期,观众定位精准
《奔跑吧兄弟》大电影定位的观众群是《奔跑吧兄弟》综艺节目的固有粉丝。而这些粉丝大多数由学生和年轻的上班族构成。电影上映时,正是全国各大中小学校全面放假的日子,去影院看《奔跑吧兄弟》电影成为学生党寒假期间的不二选择。很多学生相约放假第一天全班包场看跑男,不少学生社团已经在设计“看跑男,撕名牌“的集体活动。
而对于上班族来说,经历了年底考核、总结和年初的各种预算、规划的折磨后,到影院里大笑一场是不错的选择。精准的观众定位,使得影片票房自上映起就一路飙升。
3.喜剧类型讨喜,同类型竞争少
喜剧从来都是春节档观影的首选,因为没有比喜剧更能帮助大家解压的了。《奔跑吧兄弟》大电影除了号称能“笑出腹肌”的最真实的临场反应和爆笑情节,最梦幻、最偶像的全明星超级阵容,脑洞大开无限想象力的奇幻游戏外,没有裸露,没有色情,没有血腥,没有暴力,老少皆宜,适合情侣、爱人、同事、同学、闺蜜、基友、父母与儿女、老人与儿孙中的任何一个组合去观看,可谓真真正正的“全民喜剧”。
《跑男》的提前上演避免了与同质电影《爸爸去哪儿2》大电影的正面冲突。在其上映前后有8部新片,但具有竞争力的只有《熊出没2》、《喜羊羊7》和《坚不可摧》。上映首日《跑男》以35%的排片领跑,让连续一周排片超过45%的《霍比特人3》骤降了20%。朱莉执导的《坚不可摧》却因为题材本身的沉重,加上宣传攻势太弱,在上映首日就没有太大作为,后期也无相应宣传策略去挽回颓势。《熊出没2》和《喜羊羊7》的观众群相对更低龄。最终上映首周的《跑男》拿下2.29亿票房,成为近期成绩最好的国产片。这些“硬数据”也为它拿下了后续的更多排片。
尽管综艺节目大电影改编已有《爸爸去哪儿》大电影和《奔跑吧兄弟》大电影两个成功案例,但此类型电影能否成为电影界的“常青树”还有待研究。从目前几个案例来看,不管电影取得的票房如何,
电影的口碑在业界都饱受诟病。电影基本无叙事,情节杂乱,画面无美感,这些在真人秀节目中正常的元素,放到大荧幕上却显得有些刺眼。
对于综艺节目来说,并非所有的综艺节目都适合改编成电影。尊重电影规律,不盲目跟风,寻求跨媒介改编的好内容,才能不被市场淘汰。而在改编的过程中,要根据自身特点,把握市场环境和受众心理,找准小屏幕向大屏幕转变的贴合度,才能在成为优秀电影的基础上,保留原有的观众群体。
衍生自综艺节目的大电影之所以总会产生争议,是因为其“冲击”了电影界的主流人士对“电影”的定义和认识。其实大可不必因为这一类“电影”的火爆而产生“电影已死”的极端论调,最终决定其能否存在下去的是市场需求。目前已有《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这两个票房成功的例子,今年春节档马上又有《爸爸去哪儿2》大电影上映,在投资者眼中,这的确是一块诱人的蛋糕,今后也一定会出现一批同类型的电影。争论过后,这样的“趋势”或许至少提醒我们要接受现实:电影市场是多元化的,不可对此视而不见。中国电影要想在全球市场化的大潮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努力取得市场的认可。因此,电影《奔跑吧兄弟》虽然艺术性不高,但是它对市场和受众心理的准确把握却是值得肯定的。我们要做的,是对此类电影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并不是所有的综艺节目都适合拍成电影上映,盲目的跟风并不可取,而如何让此类电影在商业和艺术的天秤上保持平衡,更是每一个电影人值得深思的问题。
[1]刘欣娟.解析真人秀改编电影的现状和对策[J].现代视听,2014,(5):37.
[2]陈陶然.爸爸去哪儿大电影成功因素[J].视听解读,2014,(3):43.
[3]燕赵都市报数字版.《奔跑吧兄弟》票房与争议齐飞[EB/OL].http://epaper.yzdsb.com.cn/201502/02/534576. html,2015-02-02/2015-03-05.
[4]常州晚报数字版.6天拍成的《跑男》,3天跑出2.3亿![EB/OL].http://epaper.cz001.com.cn/site1/czwb/ paperindex.htm,2015-02-03/2015-03-05.
李雪映,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在读硕士;
陈红梅,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副教授。
此论文为校级一般项目“我国电视综艺节目预告片的制作手法与宣传策略——在与影视预告片对比的语境下”结项论文。
J93
A
1007-0125(2015)03-015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