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迎春(杜蒙县歌舞团 黑龙江 杜蒙 166200)
蒙古四胡音乐与民族音乐的关联
包迎春
(杜蒙县歌舞团黑龙江 杜蒙 166200)
蒙古四胡艺术取各家之所长,包括长调民歌、短调民歌、说唱艺术等艺术形式的精华,形成了自己的鲜明风格。从蒙古族的生活方式来看,他们喜欢逐水草而居,喜欢自然惬意的生活情趣,鲜活、洒脱、轻松的民歌正与蒙古族人民的生活特点相吻合,成为他们普遍追求的一种音乐形式。
长调;短调;民族音乐
在蒙古族生活艺术发展的长河中,民歌一直占据着重要位置,影响着蒙古族人民对艺术价值观的判断。蒙古族民歌主要以长调、短调、叙事类别为主:
(一)长调民歌。长调民歌语调舒缓,歌意豪放,歌词较少,极富有旋律性,演唱方法富有民族特色。但由于每个地区的生活方式不同,因此风格也大不相同。科尔沁人民感情细腻,像他们的主打曲目《朱色烈》、《金泉》、《雁》等都表现了细致生动的生活态度;沉稳、感情不外露是锡林郭勒盟人民的生活态度,因而《小黄马》、《走马》、《圆蹄枣骆马》等歌曲表现出的含蓄婉转是他们情感的体现;严谨厚重的风骨是鄂尔多斯草原的气节,《富饶辽阔的阿拉善》、《辞行》等音乐强有力地展现了他们的特点。
蒙古族的四胡音乐形式主要在作品的样式、结构等方面受长调民歌的影响,他们的音乐一般用于抒发个人内心情感,自由、即兴发挥是他们音乐的主要表达方式。因此,蒙古族四胡音乐主要也运用这种方式来表现歌曲意境。
(二)短调民歌。短调民歌简短明了、通俗易懂,是业余音乐爱好者最喜欢学习的音乐类型。另一方面,短调民歌在内容上也十分宽泛,如抒情、叙事、升迁等各种曲目,形成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也造就了一批让人津津乐道、耳闻能详的作品,例如:《嘎达梅林》、《森吉德玛》、《龙梅》等歌曲。
尽管蒙古族四胡音乐题材广泛、风格多样,但是他们的基本创作大多都是以蒙古族及汉族的短调民歌为背景的。蒙古族、汉族的短调民歌在音乐主旋律不变的基础上,再加上作者的一些自我表达,并在音乐器械上、表现形式上以及内容上加以变化,使得音乐整体上锦上添花。
(三)叙事民歌。叙事民歌很早就在蒙古族科尔沁草原上兴盛起来,具体要追溯到清朝末年间。例如:《嘎达梅林》、《韩秀英》、《陶克陶呼》、《白虎哥哥》等歌曲均反映了蒙古族当时的时代特点及生活经历、社会变革等时代印记。
不仅长调民歌、短调民歌对蒙古族四胡音乐起着重要作用,很多叙事民歌也作为主要音乐形式为四胡音乐贡献力量。大多数的四胡歌曲的创作都效仿了叙事民歌,而且民歌的基本音乐形式还在四胡器乐演奏中得以运用。
说唱艺术往往主要讲述历史,并且与文学和表演相结合来达到一种全新的艺术效果。
蒙古族的说唱艺术内容广泛、类型多样,像蟒古思因·乌力格尔、胡仁·乌力格尔、乌力格尔、好来宝等都讲述着历史及英雄的故事,通过艺术也让人们铭记历史。另外,很多说唱曲目都与器乐相结合,达到多种效果,像蟒古思因·乌力格尔就是通过抄尔伴奏及低音四胡相继演奏的;胡仁·乌力格尔这种艺术历史悠久,在清代中期就被传诵,清代后期在科尔沁部族中逐渐发展起来,主要以讲述汉族历史故事为表现内容;公元12世纪后,以多人通过运用四胡等乐器来表现说唱艺术,通过一定的曲调,以蒙古族特有的语言进行表达,例如好来宝就是通过这种形式被大家铭记的。通过运用低音四胡来伴奏不仅可以将说唱艺术表达出来,同时也对这种艺术形式起到了很好的推广作用,它以艺术的方式也将蒙古族人民自由的生活方式及生活态度表现出来,使得各民族对他们有了更多的认识,因此,这种艺术依然活跃在现代的音乐创作中。
通过时代的发展及音乐日新月异的变化,蒙古四胡艺术取各家之所长,吸收长调民歌、短调民歌、说唱艺术等艺术形式精华,形成了许多风格鲜明,特点突出的优秀曲目,例如:《说书调》、《欢乐的牧民》、《乌力格尔叙事曲》、《乌力格尔陈述曲》等歌曲都吸取了民歌、说唱艺术的特点,将说唱的形式改编为一首歌曲,或者在某个选段中突出演奏。将说唱的艺术表现通过歌曲、器乐加以配合,使得歌曲风格独树一帜,尽显时代特点,同时,也将说唱的艺术创作表现得淋漓尽致,被人铭记,不仅将新的创作风格展现,也继承和弘扬了传统文化。
[1]额尔敦朝鲁.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内蒙古卷[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2]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
[3]李世相.蒙古族长调民歌概论[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
[4]阿拉坦巴根.蒙古族四胡演奏家孙良[M].甘珠尔扎布译.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
[5]赵志宏.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大事记(1946-1991)[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3.
[6]博特乐图.当代草原艺术年谱音乐卷[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3.
J617.13
A
1007-0125(2015)03-0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