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辉贤
摘 要:现阶段,国内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关键发展时期,所以,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高校的教育质量。在新时期下,高校教育的发展要求后勤管理必须要实现信息化和现代化,而后勤管理信息化的实现必须要依靠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支撑。就当前国内高校后勤管理的实际情况而言,其信息化程度还很低,因此我们必须要进一步加强计算机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的应用,从而促进高校的持续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特点,并就如何推进后勤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高校后勤管理;应用
1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特点
首先,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服务性。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主要是给高校内部各个部门提供服务,后勤管理工作属于高校管理工作的关键内容,学校后勤管理通常是给广大教职员工以及学生提供工作和生活所需的服务,后勤管理工作一般包含了基础建设、教学物资供应等,另外还包含了高校内的其他服务,比如说卫生室、超市、食堂等,从而尽可能的满足教师和学生的工作、学习、生活需求。
其次,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先行性特征。高校后勤管理通常是为其他各个部门提供保障性的服务,所以必须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换句话说即是后勤管理工作必须提前做好,以便于其他各个部门顺利开展工作,为其他各部门提供充足的条件。后勤管理必须要贯穿于高校各项工作的始终。
最后,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协调性特征。后勤管理应当把握好度,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都应当做好准备,将其当成高校教育工作开展的保障性工作。后勤管理即是确保高校其他工作的顺利开展,所以必须要协调好各种工作关系,比如说教师、学生等各个对象的协调工作[1]。
2 计算机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的应用
2.1 转变传统管理观念
在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必须要转变传统工作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后勤管理部门负责人必须要主动学习并贯彻现代管理理念,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能力,从而尽可能的适应现代化信息化管理工作。后勤管理部门应在工作中引入现代管理制度,适应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进一步推进管理体制的创新和改革。高校后勤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要求必须要建立现代化管理体制,确保信息控制的一致性,过去的管理理念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求,所以必须要努力提升自身的信息处理能力,增强管理水平。
2.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关系到很多方面,硬件设施的建设是信息化管理顺利开展的基础保障,必须要做好计算机硬件设备以及网络资源的建设,从而更好的实现信息共享,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借助于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同时结合高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开展好后勤管理工作,以点带面全力促进信息化建设发展。
2.3 建立管理信息系统
新时期下的高校后勤管理工作需要建立和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建立高校后勤管理网络,利用虚拟网络技术实现对后勤管理工作的常态化监控,例如说推广校园一卡通系统,从而统一学生过去使用的用餐卡、借书卡以及学生证。学生使用一张卡便能够在校园内畅通无阻,从而实现统一管理。现阶段还有部分高校并未建立自身的后勤管理信息网络,所以必须要进一步提升开发力度,与高校内部各部门沟通合作,确保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在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发挥出更多的作用。
2.4 管理方式实现信息化
后勤管理方式的信息化通常体现在下面几方面:第一是数据信息的处理,利用计算机对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和其他各项活动所形成的数据报表进行收集处理以及核算管理;第二是语言处理,通过计算机语言处理系统来更加准确的对声音进行识别与存储,实现文件的快速输入保存;第三是图像处理技术,借助计算机强大的存储功能来实现各类图标、数据和文件的转换,或者通过光学字符来直接进行读取和处理;第四是系统设计,设计出各类管理软件,例如说教学办公软件系统、财务管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学校水电管理系统以及学生公寓管理系统等;第五是信息检索功能,应用计算机对工作过程中遇到的信息数据进行登记、分类、存储、查询、检索等;第六是网络通信,当我们建立了后勤管理网络之后,还可以通过制作后勤管理工作网页的方式和高校其他其他管理系统相连接,从而实现信息化的沟通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从而提升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效率[2]。
3 结语
总而言之,现阶段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做好信息管理,但目前对相关信息的处理基本上是人工进行管理,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人工管理的方式已经无法适应高校发展的需求,计算机的应用是大势所趋。利用计算机能够对相关信息进行准确全面的收集,更快速的对信息进行处理。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属于综合性的服务部门,确保计算机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是做好后勤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所以后勤管理人员应当大力提升自身素质,积极推广计算机技术在后勤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进一步促进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敏.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J].改革与开放.2011(16):55.
[2]李小敏,王明杰.基于智能卡的高校后勤管理认证系统的设计[J].科技信息.2008(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