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指导下的英语阅读课堂教学设计

2015-05-12 01:50唐翠翠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合作情景

唐翠翠

摘要:当前我国中学的英语阅读教学大多采用自下而上的精读教学模式,存在许多问题。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将建构主义应用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从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几个方面来探讨建构主义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验证了把建构主义理论应用在中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建构主义;情景;合作;阅读课堂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H319.37: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3-0165-03

我国的英语教学主要是通过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展开,使学生养成能用英语进行思维,并能用英语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能力。在这四项基本技能中,听和读是输入,说和写是输出,有足够的可理解性输入则是输出的必要条件,如果想以最快的速度获得最充分的输入,最好的办法就是去一个讲英语的国家,在那里听的,看的,读的,写的,说的,所接触到的都是英语,一个人浸泡在这样的环境里,英语自然会有很大的进步。可我国是非英语国家,不可能有这样的语境,因此只有通过人为创设的语境来学习英语,而阅读就是我们获取信息最重要的来源之一。我国学生的英语学习主要是通过阅读进行的,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必修《英语》当中的每个unit里就有三篇阅读,在各种各样的考试中阅读所占的分数比例也是最大的,因此阅读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为中心,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但是目前我国中学英语的阅读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而建构主义理论则可以为英语阅读课堂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首先就我国高中英语阅读课堂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建构主义理论,以人教版的普通高中必修《英语》1中的一篇阅读为例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旨在将建构主义理论应用到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以此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提高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我国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仍然是精读型教学,采用传统的“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重知识、轻能力、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普遍存在,在阅读课上花了大量的时间,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在下面听的默默无声,完全忽视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是认识和教学策略上的误区。

究其原因,首先是观念上的错误定位。在以往的观念中,教师是权威的象征,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英语课堂教学一直以教师为主体,教材为中心,学生在课堂上缺少语言输出的机会,没有思考的时间,成为被动接受语言知识的机器。教师在课堂上所起的作用也仅仅是解释阅读材料,其实质是让学生去适应教师和教材,而非教师和教材适应学生。其次,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陈旧。我们所谓的阅读课实质上却是语法加词汇,老师上课说的最多最详细的地方就是语法的讲解和词汇的背诵应用,似乎这些知识点就是学生学习的全部,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整堂课就是围绕课本教材进行按部就班的朗读单词、讲解课文、分析句子、解释语言重点难点,而没有注重阅读方法、阅读技巧的培训,更忽视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之后,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学到了一些单词、语法,但是对于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具体内容及其背后所要表达的信息仍然一知半解,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也得不到提升。

2003年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学生在高中毕业要达到的七级阅读水平,要求如下:(1)能从文章中获取所需信息,并摘录要点;(2)能根据情境,上下文猜测词义,分析句子;(3)能根据上下文线索对文章进行推理,预测,验证;(4)能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意图,并识别不同的文体;(5)能理解和欣赏一些经典的英语诗歌,并阅读适合高中生的报刊或者杂志。

二、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是当代学习理论的一场革命,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最早建构主义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来的,在其发展过程中汲取了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历史文化心理学理论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这对建构主义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 知识观

建构主义强调,知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所寻问题的最终答案,随着人类知识的进步,以后会出现新的假设;另外知识也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境对知识进行再创造。因此,教师不应该把知识作为已经决定了的东西教给学生,也不要用强调知识的正确性来让个体接受它。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靠自己的建构来完成,用他们自己的经验、背景来分析和构建知识。

2 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知识并不是一种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的过程,而是学生自己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和一定的学习资源,对新知识进行主动的意义建构而获得的,这种建构必须由自己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完成。学习过程也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而是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构建成的。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仍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因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常带有盲目性。

3 学生观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都已经积累了相关的经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师也不单单是知识的呈现者,而是组织者和帮助者,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建构主义理论还强调合作学习,教学还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他看到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学习的进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可以概括为: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学习方法,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在此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但是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要求,因此,我们要把建构主义理论和实际的英语阅读教学相结合,致力于探索出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三、建构主义理论对于英语课堂阅读教学设计的指导作用

以建构主义教学法为指导原则,以人教版普通高中必修《英语》1第四单元的阅读部分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为例,把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实际的教学中。本堂的英语阅读课,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来完成任务并构建知识框架,教师的作用则是引导学生紧贴本课主题,提出反馈。

1 阅读前

虽然建构主义认为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但是仍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是知识的呈现者、组织者和帮助者。所以在上课前教师应该分析学生的兴趣、需求及其英语水平。需求分析是教学设计的起点,能够确保教案的可行性。教师要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水平结合起来确定教学目标,适当的时候也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前作业,要求学生查找和搜集相关的信息资料,使学生了解必要的背景知识,扫除阅读障碍。

例如,在准备讲授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的时候,把教学目标设定为:(1)帮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巨大的破坏性,知道我国是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2)让学生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讨论,读懂阅读部分,加深理解;(3)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实学生当地震来临时自救自护的经验,深化自我保护意识,提升求生的本领。在上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查找与地震相关的知识,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使其产生阅读期待。

2 阅读中

建构主义者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意义建构”是最终目标,而教师要结合具体的学情并利用“情境”“协作”“会话”三大要素来促成这一目标的达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建构意义。“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为学习者创设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协作”,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始终贯彻协作学习,协作是分享资源、相互沟通、验证学习成果的重要方式。培养学生协作学习是为其以后长期发展的考虑。“会话”,会话是成就协作学习的必经环节,协作者通过会话才能进行交流、协商以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与计划。“意义建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所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提倡情境式教学和学生的合作学习。这就要求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尽量为学生创造真实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走进文章,在自己以往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文章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提高阅读的效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巧妙地创设一个情境,引出相应的课题。

首先,导入主题。教师播放视频或者展示汶川地震的场景图片,所有的图片均与阅读部分中的地震紧密相关,由于学生之前都或多或少地了解汶川地震,这些图片能够激活学生头脑中相关的知识,促进学生对文章的快速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回答课前布置过的作业。What happened here?Where did the earthquake happen?Have you ever experienced an earthquake?Have you ever heard of any other big earthquake in our history?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cause of an earth-quake?从而引出本篇课文的内容,讲述的是唐山大地震。然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课文进行预测,What do you think will happen before an earthquake?Can you describe the earthquake?并利用头脑风暴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说出与地震相关的词语。What words and expressions can you use to de-scribe an earthquake?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浏览全文,快速理解文章大意,在阅读的过程中利用上下文猜测词义并检验之前所做的预测,回答相关问题。

知识不是以实体的形式存在的,而是学习者在特定的情景下基于自己以往的经验为背景建构起来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事物的方式,所以学习者对于知识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对于同一篇文章,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前苏联教育学家维果斯基(1978)也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ZPD),认为学习者可以通过与比他水平略高的同伴互动促进自我发展。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把他们组织成一个集体,各自分工不同,但又可以取长补短,互相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都可以共同讨论,交流看法,让不同的思想进行碰撞产生火花,力求每个学生都能尽可能多看到那些与他们不同的观点,在努力完成阅读任务后都会有所收获。

其次,仔细阅读。在学生理解全文大意,把握重点之后,教师把全班分为若干小组,小组内分工,每人负责一段仔细阅读,相互交流讨论段落大意,并试图寻找本课新的语法点,只要找出相应的句子即可。然后再推选一名代表展示成果,如果有不懂的部分也可以向教师提问,教师提出反馈。小组活动中,每个小组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英语水平略低的学生可以向比他们水平略高的学生学习。各个小组之间也进行了纵向比较。

最后,教师总结。总结在学生概括的各段大意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脉络梳理,全文一共四段分为三个部分,Part one(paragraph one):signs before the earthquake;Part two(para-graph two and paragraph three):damage of the earthquake;Part three(paragraph four):recovery after the earthquake.本课新的语法点是定语从句,每一段都有定语从句的例子。

意义的建构是全面的建构,不仅包括语言知识,还包括阅读策略。

学习不是由教师简单地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主动地自己进行建构的过程,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所以在教语法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规律,比如本课的语法点是讲定语从句,学生已经在分组合作时从课文中找出了许多定语从句的例子。教师可以把这些句子放在一起,引导学生逐句翻译并试着找出规律。对于学生的讨论和回答,老师可以先写在黑板上,但不置可否,等待回头再进行验证。然后教师说出一个简单的汉语句子请学生翻译,小王是一个医生,他昨天买了一辆自行车。有的学生可能会翻译成两个句子:Xiao Wang is a doctor.He bought a bicycle yesterday.也有的同学可能会用and把两个句子连接起来:Xiao Wang is a doctor and he bought a bicycle yesterday.还有一些基础比较好的同学会尝试用定语从句来翻译,从而引出今天要学习的语法点——定语从句,Xiao Wang is a doctor who bought a bicycle yesterday.教师先对定语从句进行简单的讲解,并验证学生之前的分析是否正确,然后再次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这既调动了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分析的积极性,也加深了学生的理解,语法学习也不再是枯燥无味的。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这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和阅读速度的提高。英语教学的阅读策略有很多,除了上文提到的联想,预测,头脑风暴,利用上下文猜测词义,还有略读、寻读等。阅读策略的培养也不能脱离学生主体,首先教师在教授时应该明确地告知学生所使用的是何种阅读策略,尽可能简洁明晰地进行讲解,并呈现具体的例子。教师还要避免多种阅读策略同时使用,要有所侧重,慢慢渗透,不要强求学生在短期内掌握。

3 阅读后

在阅读结束后,教师和学生可以一起讨论当地震来了怎么办?再让学生分组总结有什么避震、自救和互救的措施。比如不要惊慌乱跑,不要贪恋财物,不要在高楼下、广告牌下和桥头等危险的地方停留,不要乘坐电梯等。教师还可以和学生一起进行地震模拟,进行紧急逃生的练习,把纸上谈兵搬到实际生活中来。另外课后可以推荐学生观看电影《唐山大地震》,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在更好的一个层面进行意义建构,加强所学,把学习和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四、结论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阅读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它强调学习知识不是教条式的掌握,而是需要在具体的情景中不断深化,在学生已有的知识中生长出新的知识。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要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学生之间背景的差异,对文章理解的差异都是一种宝贵的信息资源,能促使学生看见那些与他们不一样的想法,从而促进学习的进行。以上的教学设计调动了学生的课堂气氛,促使大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学生不再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构建者,他们学会了独立思考,加深了对阅读文章的理解,也提高了阅读的兴趣,从实践上验证了把建构主义理论应用在中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虽然建构主义在解决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着很好的启示作用,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也会有不足,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教学情况,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建构主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责任编辑:刘东旭)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合作情景
情景交际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翻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