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校汉语言系列课程中推进立德树人教育的可行性

2015-05-12 01:09李虓刘廷辉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高校

李虓 刘廷辉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从学生、学校、德育课、汉语言专业课等方面阐述了在高校汉语言系列课程中推进立德树人教育的可行性,呼唤汉语言教师对教学进行改革,深入挖掘汉语言系列课程在立德树人方面的契机,有机融入立德树人教育,使汉语言课程成为学生成人、成才的有力助推剂。

关键词:高校;汉语言课程;立德树人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3-0053-02

高校汉语言系列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和语文教育专业的重要课程,包括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演讲学、教师口语。很多语言课教师都认为语言课程内容深奥、枯燥,学生不爱学、教师不好教。南阳师范学院周同燕就现代汉语课程对2012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有70.97%的学生不喜欢这门课,42.91%的学生认为这门课的总体特点是枯燥。那么如何改变这种尴尬的教与学的现状呢?教师可不可以从教学内容入手,让语言课程不再因课程而“语言”,而是因学生的成人成才需要而“语言”呢?答案自然是肯定的,即以高校汉语言系列课程教学为依托推进立德树人教育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可以实现学生对语言课程感兴趣和学生成人成才双赢的教育目的。

一、基于当代大学生所处的时代、社会及自身特点的要求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一个特殊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这样的环境中存在很多不利因素。恩施职业技术学院的舒尚春将其归纳为国际和家庭两方面,从国际上看,中国在走向国际的政治多极化、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同时也陷入了西方偏窄的自由民主人权和人生价值观的重重包围和猛烈冲击之中,因而学生们的文化元素是复杂的,价值观念也存在矛盾和冲突,理想信念漂移不定,道德精神取向不明;从家庭来看,当代大学生中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过度、过多的溺爱使他们养成很多不好习惯、出现一系列心理障碍。中山大学郑永廷认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如社会开放的环境、市场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网络文化的兴起和扩张等,都对学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上海的翁铁慧在经过广泛调研后总结当代大学生具有“人格表现多样、心理困扰增多”等思想基本状况以及“裂变性与传承性共存、功利性与超越性转换”等问题。不难看出,对大学生进行立德树人教育是当前教育的一项紧迫又现实的任务,它绝非仅仅一门德育课、几个辅导员就能解决的难题,它是各门课程授课教师都应该共同承担起来的责任,课时量较多的汉语言课程自然更该首当其冲。

二、基于改正很多大学对当前高校教育任务定位的不正确认识的要求

南开大学龚克认为当前很多大学在育人方面的共同问题是“偏离了大学育人之本”,在教育任务定位“存在很严重的问题”,并将之概括为四种。(1)育人是与学校的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国际交流等并列的一项而非主要项;(2)在激烈的科技竞争中,处于竞争中心的研究型大学往往认为其核心任务是学术创新,表征大学水平的核心指标是研究产出,而育人则放在次要位置上;(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学把重心放在产学研结合、为经济发展服务上,也未将品德教育放在首位;(4)一些大学的规划文件和不少学者的言论认为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建设学科、发展学术,没有注意到要在学科教育中贯穿德育。这些不正确定位反映在教学实践中就是教师只传授知识,至于学生如何正确认识这些知识以及以后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教师却未加顾及。众所周知,如果一个人没有好的品德,那么他拥有的知识越多,他对社会的危害也就越大。因而,各课程都很有必要将立德树人放到大学教育的首要地位上,在教学中融入立德树人教育,营造一个目标一致、方向一致、统一和谐的育人大环境,使学生时时、处处受到品德的陶冶和感染。

三、基于德育需要其他课程来加以辅助和巩固的基本诉求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在首届学校体育艺术工作专题研讨班上强调,要紧紧抓住立德树人工程实施的契机,为学校体育、艺术工作找到突破口、找准抓手。各门课程都应该找到专业知识和德育相辅相成的“突破口”,都应该“找准抓手”,一起来推进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实现。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与研修武汉大学基地主任骆郁廷教授提出,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主要包括“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显然,这里的三路径是所有课程的共同任务。清华大学贾朋俭也认为,在立德树人建设工作中应尽量避免“重智轻德”“抓好放差”和“知与行脱节”三种错误倾向,这三种倾向正是当前我们高校非德育课程的共性。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教授认为,在课程改革中“不是贴德育的标签,而是充分挖掘学科教学中的文化内涵、德育因素、人文精神,各科教学互相配合,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南开大学龚克也认为真正贯彻落实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首先要破除将德育仅仅看成是几门课程的错误认识”“进而要转变将德育仅仅看成是德育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的任务的错误认识”。高校汉语言系列课程在大学课程中占有很大比重,以学校中文系语文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为例,这四门课程加在一起要占348学时,约占专业课程总数的27%。汉语言课程在其表面的语言专业知识下蕴藏着丰富的隐性的德育内容和契机,如果任课教师充分挖掘、巧妙利用,让学生知道为什么求学、怎样求学、求什么学以及日后怎样用好所求之学,那么汉语言课程就会成为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有力辅助,成为巩固德育课教学效果的有效路径。

四、基于德育需要较长的时效性的要求

好品德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的教育和影响。高校德育课一般是一周两学时,通常是开设在大一或大二。显然,要想把立德树人的任务全部落到一门德育课程中是不可能的。清华大学贾朋俭主张立德树人贵在常抓不懈。南开大学校长龚克说德育的落实不是落到教材里、课堂上和活动中,而是要落到人心里。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教授说学校德育不是负责德育工作的副校长一个人的事,而是全体教师的事;德育不只是班主任、辅导员的事,也是所有任课教师的事;德育不只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事,也是学校管理的事。这些论断都注意到德育的时效性。目前,很多学者都已经在课程中开始了有机融入立德树人教育的探索和实践。如湖北恩施职业技术学院的舒尚春已经开始了把立德树人的理念融入《秘书学》的教学探索,首都师范大学书法教育家欧阳中石教授在书法课中也很好地融入了做人、求学的根本道理。汉语言系列课程课时量大,开设学期长,内容丰富,因而对学生影响会更长久、更广泛。所以汉语言系列课程教师理应承接这些既有的探索和经验,在专业知识和立德树人教育相结合上做出积极大胆的探索,让汉语言系列课程成为立德树人教育强有力的助推剂。

五、基于汉语言系列课程内容构成和立德树人教育的密切关联

汉语言系列课程中的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属于普通语言学范畴,其内容体系主要是语音、文字、词汇、语义、语法几部分,只要深入挖掘,精心设计,有机组合,这几部分内容无一不蕴含着丰富的立德树人的教育资源。演讲学、教师口语属于应用语言学,主要侧重语言表达、语言运用的训练,无论是理论知识、范文,还是学生的练习,也蕴藏着大量立德树人教育契机。这样,普通语言学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语言学的应用技巧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语言体系,这个语言体系会无时无刻不存在于一个人的学习和生活中,会对人的认知、成长、完善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果汉语言课程教师能做到三备——即“一备学生”,要深入把握学生思想品德的基本情况、共同特点、整体倾向;“二备教材”,要透彻理解教材、合理把握教材、认真钻研教材,不放过教材中每一个德育契机;“三备德育课”,即了解学生德育课程的基本内容,进而在自己的课程中有针对性地对德育课内容或巩固、或增补、或辨析——那么汉语言系列课程就会引发学生对成人成才的深深思考,不仅让学生认可和喜欢汉语言课程,而且让学生们在收获语言专业知识的同时收获做人的道理。

语言作为全人类平等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作为人们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桥梁,必将是个人心理、品德、素养内在品质的重要体现。汉语言系列课程在融入立德树人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丰富有效的潜在契机,如果设计、安排得好,汉语言课程必将很好地实现知识教育和德育的双丰收。

(责任编辑:侯秀梅)

猜你喜欢
高校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