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勇:让眼界再高些

2015-05-12 13:33葛帮宁
经营者·汽车商业评论 2014年9期
关键词:启辰东风供应商

葛帮宁

你说启辰是什么?它就是自主品牌。只不过我走了一条最有效率的路。启辰还在路上,我们还有很多远大目标有待突破。

2010年7月,任勇在东风日产高管论坛上曾经说过,“完美只是一种方向而非终点,我们在路上”;2011年4月,他对《汽车商业评论》说,“野心太早说出来,会被人笑话”。

他的话里有话,暗含的都是启辰的未来。2014年夏天,两个月内,《汽车商业评论》两次对话东风日产副总经理任勇。以下是访谈内容部分节录。

“最有效率的路”

《汽车商业评论》:我们开门见山,2014年7月16日,启辰R30低价入市。在中国汽车自主品牌份额连降的大背景下,启辰引发了一场关于民族产业情怀和商业逻辑的大讨论。对这些言论,您怎么看?

任勇:其实东风日产就是在做自己的事情,因为市场需要这样一款车。他们有需求,我们就为需求做事。他们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这是一个汽车厂商的本色。

但有人认为,3.99万元已经把自主品牌逼到绝路。

不存在逼到绝路(笑)。你为何不把启辰看成自主品牌?中国汽车工业技术引进也好,合资也罢,都是一个过程。我们需要这个过程学到本领,学会走自己的路。如果没有世界眼光,如果不能敞开胸怀,这个过程就很长。反之,如果你能主导事情发展,就可以把这个过程缩短。

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不把过程看得再透些,让眼界再高些,主动去做这些事情,把时间缩短,最终变成自己的能力?

汽车是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型产业,所以它要规模经济,这样才有成本,才有效率。你看国外企业走过的路,美国到最后只剩三大家,欧洲也只剩几家。一些新兴市场在高速成长阶段,也催生出本土品牌,但多数会随着市场发展慢慢死掉,这里面都有规律性。

怎么走,就得从商业模式中找到规律。现在跨国公司之间都在合作,雷诺与日产联盟,每年可以创造好几亿的协同效应。雷诺-日产与奔驰联盟,又可以带来多少亿的好处。其他大众、通用、福特等,没有谁说非得自己做,这是商业规则。你一个平台开发,一个车型开发,就要花几十亿。几十亿要做不到几百万辆,收益从哪里来?在项目管理中,这些账都算得很细。

这种大背景下,你说启辰是什么?它就是自主品牌。只不过我走了一条最有效率的路。

另一种舆论声音是,R30是在玛驰平台上通过降挡、减配和廉材来达到低成本。

客户需求第一。说实话,现在任何高端车型,宝马的操控感,奔驰的静音,这些我们都能做。但客户要的是R30,他不要动力转向,不要自动波。他花3.99万元就为这款车。J·D·POWER曾做过调查,越是低价位车,客户满意度越高。他不抱怨,也不要求你达到奔驰水平。

启辰正是体察到这些需求,并在客户需求和成本之间找到最合适的匹配。但R30出来后,却有人说我们不懂市场,不懂消费者需求,这是两码事。

也就是说,这个事情一定会有人挑头做。如果不是东风日产,不是任勇做,可能就是刘勇或者王勇来做。

对。一定有人做。中国人不会一直这样下去。公众舆论应该站在主动战略角度,站在怎么促进产业发展角度做讨论。而不能因为走得快了些,就出现一些杂音,体现本位利益。

因此,其他自主品牌企业也必须接受合资企业价格下探的现实。

所有关注点都是消费者。消费者的需求是所有商业活动的出发点。既然是商业,是市场经济,既然有需求,你投入到市场的所有商业活动,都得满足这个需求,按照这个规则做事。反之,你满足不了消费者,就没有生存之道。

做性价比高的车才是真功夫,因为要保证汽车质量、法规要求和汽车性能。就项目管理和研发而言,这是真正的挑战。两三年前,我在R30内部动员会上讲,这款车做成了,东风日产就没有做不了的事。

R30是扎扎实实、货真价实做出来的。启辰目前与奇骏共线生产,奇骏产能紧张,R30产量也放不出来。本身这个区隔不大,但东风日产要全覆盖,要照顾这群消费者,也要考验自己的能力,所以我们倾注心血来做(这款车)。

如此低价,站在商业角度无可厚非,但舆论环境并不轻松。为什么其他合资企业都不敢做的事,东风日产却能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做?到底什么是您前进的动力?

我们做启辰,真正是抱着一个远大理想和信念来做。你可以把启辰放到一个更高境界,站在中国汽车工业角度上看。过去30年,我们用市场换技术,我们合资合作,我们遇到一个好时代,赶上中国市场持续增长。我一直讲,在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里,我们应该培养出对世界有贡献的汽车企业。这是其一。

其二,外部环境已经创造,但企业还必须努力,必须落地,必须利用好战略机遇期,培养自己的核心能力。我们身处其中,我们得益于产业政策,如果不努力,岂不让战略机遇期白白从手中溜掉?

因此,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作为合资公司的中方,应该更有使命感。市场给了你机会,就看你能不能实现,再贡献给中国汽车业。我们希望更有效率,走得更快的一种模式。抱着这样的态度,我们去说服戈恩(雷诺-日产联盟CEO),说服日产,我们要做自主品牌。

怎么做?整合资源。合资企业有更好条件来做整合。但关键是,你要有更高的战略眼光。东风日产不像别的合资企业,在外方主导下做享受市场的自主品牌。这是战略性和机会性的区别。启辰倡导立足本土的国际化,所谓阅世界·悦中国,立足本土,贡献全球。把全球资源整合到中国,以中国为原点做全球化。

眼下,我们正进入启辰2.0时代。我们从最早的基本法起步,到中外双方平起平坐,到中方能力提升主导市场,再到打造启辰平台,一步一步精心构建这条清晰可见的路径,其实就是整合技术,再学习,再创造的过程。

“不能再像过去那样”

《汽车商业评论》:从时间节点看,为何选在2010年推启辰?您在不同场合讲过,启辰是东风日产体系竞争力的产物。如何解读它?endprint

任勇:顺势而为。我们觉得(2010年)已具备这种能力,当机会降临,我们就开始做这件事,我们有责任把事情做好。你有一个梦想,你要看到未来,但还要判断自己的实力。也就是说,既要仰望天空,又要脚踏实地,结合这两者,我们再去领先半步。我们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占了一个好地盘享受利润。我们有责任为中国汽车产业做贡献,启辰要站在这种战略高度来做。

据我所知,起初日方对启辰持反对意见。但2010年4月在北京嘉里中心,您用20分钟让戈恩转变态度。这20分钟里究竟发生了什么?您在其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跨国公司是一个商业机构,你不能用政治话语体系去做交流,也不能想当然地对它赋予政治、民主和国界这些价值观。全球公司其实也很觯,他更多考虑商业利益,所以你要用商业话语体系去沟通。

当初他们反对,在于对NISSAN品牌的坚持。他们认为,你做另一个品牌会分心,或者可能导致没有效率。跟戈恩谈什么?第一,市场机会。中国有这样的市场需求。第二,中国汽车工业体系已具备这样的能力。第三,东风日产有更高效的运作模式。第四,东风日产未来会把双品牌运作得更好。

戈恩是一位企业家,他相信我们的承诺,相信我们能做到。再者,他也需要这样的业绩,因为启辰的业绩也是他的业绩。

但日产还有低端品牌达特桑,启辰势必会与达特桑相互竞争。

达特桑是继启辰之后才推出。它是NISSAN 50年代的一个品牌,或许是受启辰的启发(笑)。其实,当时对我来说,品牌还不是第一位,排第一位的应该是东风日产的能力。

在为启辰挑选团队时,您是基于怎样的考虑?您认为—名优秀的管理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您把启辰重任交给叶磊,在您眼中,叶磊是个怎样的人?他的说服力来自哪些方面?

优秀的管理者,他勤奋,努力工作,凭业绩说话,主动帮助别人。启辰主要面向年轻人。叶磊是一个心态很年轻的人,他是性情中人,骨子里有文艺范。他可以抛开过往,从头开始,用年轻的心态去尝试。新事业需要他这样的人。

通过这4年的探索,启辰究竟深入到什么程度?它与其他合资企业推进的合资自主有何不同?

启辰还需要培养,溢价能力尚需时日,但我们有更远大的抱负。启辰推3.99万元产品,全价值链都要做得很彻底。这款车是东风日产体系能力的飞跃,而这种能力反过来又大量贡献到NISSAN品牌。现在谈话用实验,活用创新,启辰经验被大量活用到日产上。

这也是戈恩当年的想法。他说,这件事情就不要让日产介入,否则他们又做回跟日产一样的产品,无法实现东风日产的效率,你们做才有创新。现在,我们替他实现了。

一种说法是,在供应商方面,启辰已开始反哺NISSAN品牌,具体怎么理解?

过去东风日产供应商是“三三三”原则:日系供应商占三成;欧美系占三成;本土自主品牌占三成。启辰从一开始就加大开发本土供应商能力。我们说顺势而为,因时而动,经过这么多年发展,中国零部件供应商已具备进入全球供应体系的能力。但因为血统关系,因为开发主导地等,他们参与全球分工的水平还不够,甚至没有机会参与上游商品策划。也就是说,虽然有能力,但却只能做下游工作。

为什么?合资品牌基本都在狼堡、底特律、日本和韩国等地做概念设计和项目合同,现在做三四年后上市的产品,动力总成、新技术和成本核算这些都基本确定,我们的供应商无法参与其中,他们的实力得不到发挥。

启辰立足中国开发,把参与上游的机会带到中国。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一大批有潜质的本土供应商。他们要么股权纯本土,要么在中国合资。我们要求他们建立研发中心,与启辰同步开发。这导致两种结果:其一,本土供应商获得进入全球供应体系的门票,这就是活用启辰的来源。其二,我们倒逼全球供应商在中国具备开发能力。

你也知道,启辰上市前就已推出品质联盟,导入同步开发概念。也就是说,三年后的启辰产品是与这些供应商共同开发,这就把中国汽车价值链的创新能力往前提升了两年。而这方面的好处,又会对NISSAN品牌做出贡献。双品牌由此形成互补关系。

反过来看,启辰年销量15万辆,这个数量并不大。所以,供应商愿意跟东风日产合作,更多是受NIS-SAN品牌全球配套的吸引。

中国汽车做了几十年,但还是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加工厂。你看看他们究竟给中国汽车业做了多少贡献?这样下去,中国汽车业怎么发展?东风日产的做法,是缩短跟世界的距离。从最早的策划开始,我们就在掌控这盘棋。我们对供应商做整合,发掘有实力和成本竞争力的供应商,组织很多个小分队,从研发、管理体系、品质保证能力、生产制造等着手,对这些战略供应商进行帮扶,提升水平。

即使某些方面能力不够,我们还可借用日方经验。启辰的所有模具和工装夹具都是我投资,不要供应商出钱。一个车型就要投好几个亿,我不让你担风险,这样你可以全心投入,不用留一手,不用走一步看两步。东风日产就像一个细长面包,不是说你拿到面包就是一顿大餐。很多供应商都明白,拿到启辰的活,不可能吃饱,但会提升能力,战略意义在于未来。因此,他们也愿意跟东风日产合作。这是启辰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业的贡献。

现在角色已发生转化,变成对方掏钱,叫我们的人过去辅导。就供应链而言,启辰已全部打通。我们把这当作一个过程,因为有距离,就想办法缩短距离,找到最佳路径。你要去经历这个过程,而不是赚了一点钱享受这个过程。

这四年来,在启辰品牌上,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最深刻的教训呢?

还是在路上。启辰是一个非常有魅力,能让参与者富有激情,有成就感,有使命感的事业,大家都全心投入。我记得两周年总结时,大家聚在一起,忆当年怎么熬夜加班,有多少人流眼泪……以前技术员老报怨做复制工作,做启辰则是创造性劳动,激发出来的热情完全不一样。

团队也如此。他们一直处于挑战状态,处于亢奋状态,这样企业才更青春,更有活动。但启辰还在路上,我们还有很多远大目标有待攻破。现在大家还只顾低头干活,没有抬头说话的时间。endprint

“但还是有妥协”

《汽车商业评论》:我们曾经为合资企业的最高境界做过画像:通过消化技术和产品,脱离对母公司的依赖,作为一个独立发展主体,最终建立自己的体系竞争力。您的看法是?

任勇:我们追求的是立足本土的国际化公司。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概括。

NISSAN也好,丰田也好,本田也好,它的日本色彩是因为核心价值链在日本。本土立足中国,而中国是全球最大市场,它一定要求最高效率,才能在这里竞争。最高效率就意味着所有资源要往这里倾斜,你在中国市场成长起来的核心能力,未来就有可能超过其他市场。到那时,你说总部在哪里,市场在哪里?

其实很多跨国公司都发生了变化。我一直说,中国这么大市场,一定会培育出全球性企业,或者为这个产业发展起到带头作用。在这里激发的创新,在这里发生的做法,_定会催生因最大市场规模而引领潮流的东西。这就是资源配置。

但我们考虑问题经常会陷入一些怪圈:我的出身,我的国家属性,然后我是哪里人等。作为全球化,资源配置跟随市场走。也就是说,市场在哪里,资源配置就应该倾向哪里,流向哪里。如果资源配置在这里做到核心竞争力最强,其实就是重心发生转移,说不定到时候它就是中国公司。

当然,这可能离我们还有点遥远,但从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概念角度,它一定是这样。

回看这四年,启辰是否按照您当初设计的路线前进?期间,为了助推启辰发展,您有没有与政治或者与环境妥协过?

有过妥协。我们需要成功,需要得到市场认同,但市场不会给我们太多时间,你老说要做启辰,但光打雷不下雨。所以我们从2010年开始运作,让团队找到成功感,让社会看到我们在做事。同时,我们也要集聚力量,要赚钱,滚动发展。

你知道,一个新平台开发,需要大量实验数据,没有5年时间做不出来。一是团队没有这么大耐心,二是消费者不会给我们这么多时间。既要有战略,还要有策略。在风神时代,我们有过成功经验,所以便以蓝鸟模式起步,把D50和R50两款车型做到月销万辆。

初步立足后,我们开始底盘开发。R30虽然是玛驰平台,但发动机、变速箱,包括车身全变了。越往后,这种变化会越大。因此,我们做一件事情,一定要让团队找到感觉,找到方向,获得市场认可。你不能什么都运筹帷幄,十年不鸣,一鸣冲天。当然这也是好事,但日产是股份公司,东风也是股份公司,他们不会给你这么多时间去做一飞冲天的事。

在启辰身上,你能看到我们对产品的坚持。我们希望每款产品都能做到完美,但前期要妥协。这种妥协,是在时间、市场、经销商期盼以及工程能力等各方面找到平衡点。但这并不妨碍你心里追求的完美,在后续车型上,启辰会越来越达到理想状态。

最近我去看一个车型,已经推迟两个月。但我仍然不太满意,我们花心血就为做出最满意的产品。项目初期因有商业压力,你要在商业压力和让自己怦然心动的产品之间做妥协。而当你达到自由境界,你就会更加坚持。

启辰的哪款产品让您怦然心动过?

(沉吟一会儿)目前还没有。

接下来启辰2.0和启辰3.0时代的产品呢?

一代会比一代好,但还是有妥协。

怎么理解这种妥协?

项目总负责人要保证项目收益。打个比方,我们规定,一个车型3年必须回本,那他就会在开发费用、模具费用、制造成本之间进行管控。前几天我去评审一个车型,又多花了250块钱——灯要做改进,产品要改善,这些都有成本。项目各部门之间要寻求平衡,产品工程师说,你不给我钱,我就做不出来;市场销售部说,这个产品魅力不够……每款车型达不成收益,项目负责人就不可能放行。

我只到关键节点时去,我要的是产品魅力。我会跟技术中心说,我多花了250块钱,你们想办法。可能采购总部会说,我们努力,想办法平衡……所以在东风日产,真是一毛钱一毛钱地在抠。我们没有一个项目亏损,没有一款车不赚钱,包括启辰R30,单车型都赚钱。但我们追求什么?三年必须回本,要把投入、研发费用、模具费用,全都挣回来。

“未来一定会走出去”

《汽车商业评论》:作为一个合资企业,东风日产如何在国际化方面趟出一条路?这个过程中,启辰肩负怎样的使命?

任勇:中国的就是全球的。东风日产没有必要去做机会性事情,因为我不差这几千辆或者几万辆销量。但如果我要进入,一定是战略性进入。已经有好几个国家来找我们要启辰,但我都没答应。比如伊朗,有20万辆产能的工厂,要谈KD件生产,但我们觉得它受政治影响太大。

其实日产并没有限制我,哪些地方你不能去。恰恰相反,启辰品牌刚开始做时,他们就提醒我(因为启辰决策权在东风日产,他们只是建议),你应该到南美、非洲或者东南亚市场去,赶紧注册启辰品牌,否则可能被抢注。

出不出去取决于你有没有做好准备。要进入一个市场,就要做充分准备。我们去趟某个市场,要考虑专卖店怎么建,售后服务能否跟上,要做这些动作,而不仅仅只是卖一批车。因此,没必要为一个偶然机会付出代价。坦白说,我们还没准备好。

在您看来,东风日产现在走到了哪一步?

未来一定会走出去。要看我们什么时候把队伍建成。做任何事情,都是先有人。人准备好了,杀出去了,产品才出去。而不是产品出去了,人再跟着出去。

我们再进一步,启辰模式对东风集团和其他中国汽车品牌有着怎样的借鉴意义?

启辰已到2.0阶段,R30是启辰2.0时代的一个标志性产品。这跟前几年完全不同,我们不再满足于做一个廉价NISSAN车,而是要打造一个有个性、有精彩生活内涵的品牌。现在效果初现,启辰要在各个区隔用商品魅力和品牌特性吸引客户群,这与大众宣传要在青岛造5万元廉价车的概念迥异。启辰是什么?就像通用的别克或者雪佛兰品牌,我们是按照这样一条路在走。

花都是雷诺-日产联盟里产业积聚最好、价值链最完整的基地,这里有研发,有变速箱,有发动机,有先进制造中心,还有工厂。未来如果从概念车开始,就完全自己做,那还有什么不行?启辰之于东风日产,它是市场催生,按市场规律做事,经历磨练成长,因此它也最有生命力。

反之,不做启辰,我们成长不会这么快,我们体系能力不会构建得这么完整。启辰从市场调查,到商品企划、项目管理、开发采购,打通全价值链体系,并且是带着供应商,带着配套产业一起进入项目前期阶段。所以,启辰一方面是东风日产体系能力使然,一方面是应市场催生。

请注意,启辰不是为做自主品牌而做,我们也借鉴NISSAN平台。东风日产目前是双品牌战略,在造物层面,为什么不去享受它的好处呢?

你看全球几大汽车公司,相互之间平台化、共享化都在进行。英菲尼迪与奔驰的共平台开发已经做得很深,其他企业也在做。作为一种商业模式,共担成本,共同开发,共同享受,这是趋势。因此,应该主动去做。至于商业条件,可能各有各的考虑。我的独门绝技,我要价高一些;我看中了你某方面特长,再跟我某个特长结合,可以创造更大价值,那我们就共享资源。endprint

猜你喜欢
启辰东风供应商
呼叫中心外包供应商选择问题研究
等闲识得东风面
启辰大V
东风Honda第十一代思域
东风日产轩逸e-Power
智趣在手,车市寒潮又何妨?
2017年销量增长22.7%,东风启辰再创业元年完美收官
基于供应链环境下乐山某超市供应商的选择
基于供应链环境下乐山某超市供应商的选择
沃尔玛再曝供应商货款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