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
摘 要 大一新生能否顺利适应大学生活是他们开展学习和生活的关键,事关大学生活是否能够顺利进行。本文拟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为切入点,从理论方面分析大一新生的不同诉求所导致的不适应大学新生活的原因。本文力求以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为支撑,为解决大一新生的适应性教育提供一个可行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 需求层次理论 大一新生 适应性教育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2.077
On Freshmen Adaptability Education with Maslow's Needs Hierarchy TheoryWANG Cheng(Colleg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Qingdao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Qingdao, Shandong 266033)Abstract If freshmen can adapt to college life is the key to successfully carry out their learning and life, whether it is related to university life can proceed smoothly. This paper from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as the starting point, because different demands caused freshmen adapt to college life from a new theoret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seeks to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for support, provide viable ideas and measures to address the adaptive education of freshman.Key words needs hierarchy theory; freshmen; adaptability education
教育心理学认为,大一新生完全处于从高中生活到大学新生活的适应阶段,虽然角色上已经是大学生,但心理认同方面依然属于从高中生到大学生身份的过渡阶段。原来旧的身份没有丢失,而新的身份尚未完全确立。大一新生基本上都是初次远离熟悉的环境和亲人,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开始全新的生活,所以如何帮助他们实现角色的转变以尽快适应崭新的环境成为了新生辅导员需要面临的严峻考验。所以,在高校思想政治管理工作中有必要借助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来解释不同学生所面临的不同诉求,从而帮助新生尽快的适应新生活。
1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是美国最有影响的一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他创立的层次需求理论深刻揭示了人类内心发展的轨迹,反映了人类社会需要的一般规律,从而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他将人类进化发展的所有需要都归纳为五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或力量的强弱而成等级排列,低层次需要满足后就会产生高层次的需要,前两种需要统称为生存需要,后三种需要统称为发展需要。人们的动机产生需要,欲望刺激需要,人正是在不断满足需要的过程中获得发展进步。
马斯洛认为生理需要是人维持生存的最基本需求,处于需求层次模式中最底层,衣食住行是人类生存的先决条件,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从大一新生的情况来看,生存方面基本都来源于父母按月提供的生活费,基本上能够满足日常的生活需要,个别同学也可以通过申请国家助学金以及勤工助学岗位得到相应的补贴。就大一新生而言,学生初次来到陌生的环境,对大学的神秘感还没有消失,活动范围局限于学校范围之内,因此安全需求可以得到保障。归属与爱的需要,也称社交需要,是指个体产生的爱和被爱、与人交往、人际关融洽的需要,希望依附于某个团体并且为团体所接纳,由于大一新生从原来熟悉的环境突然来到陌生的环境,固有的亲朋好友都不在身边,大一新生的社交需要显得格外重要。尊重的需要是指个体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承认和尊重,自我独立、自由和有一定成就感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又被称为创造自由的需要,每一个个体都希望能够发挥自身的潜能,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大一新生需要在完成社交需要的基础之上才能进一步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当今的大一新生思维异常活跃,接触新鲜事物的能力异常惊人,他们经历完高考的考验之后,有很多的能量需要得到及时的释放。如何能让从四面八方汇集到一起的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满足他们最基本的需要,尤其是满足新生的社交需要,从而促使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是高校新生辅导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 大一新生适应方面遇到的问题初入大学的新生,在他们眼中所有的一切都是新鲜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想要尽快熟悉学校的一切,正是由于他们这种自身的内在需要和外在环境的差异,使得他们在适应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2.1 生活环境的不适应大一新生生源分布广泛,大部分都是省内生源,但是也不凡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大部分学生面临的都是完全陌生的大学环境。高中阶段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过着简单而又充实忙碌的生活,周围的同学跟自己也有着完全相同的生活习惯和习俗,然而大学中会面临不同文化或者生活习惯的碰撞,再加上初次远离家乡的故乡情结,很多学生会出现生活方面的不适应。就大一新生而言,主要表现在居住环境的不适应、饮食习惯的不适应以及由于不同地区生活习惯不一致而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2.2 学习环境的不适应高中与大学的学习环境存在显著差异。高中的学习是以高考升学为目的的机械性、重复性、应试性的学习,而大学却是在老师指导下的以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自主性学习,或者说高中的授课是为了传授知识,而大学的授课是为了传授方法。高中时期的被动学习变成了大学里的主动学习,两种截然不同的学习环境导致很多学生不能适应大学的授课方式和学习环境,导致部分同学一开始就出现学业困惑,不能及时有效地调整自身的学习方式和方法,不能融入到老师的教学节奏中去。学习环境的不适应导致了部分同学从入学就开始与大学课堂出现脱节断层现象,从而出现逃课、沉迷网络游戏等现象。
2.3 人际关系的不适应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交往而构成的共处状态, 积极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在新鲜感与好奇心的推动下,大学新生有着强烈的交往欲望。然而由于大学的集体生活、大学的人际交往内容和人际交往形式等方面的变化,使得很多学生在交往方面遇到了困难,不能够有效地融合到崭新的环境当中。在师生关系上,新生觉得大学老师不好亲近,任课教师一上完课就匆匆离开教室,与专业课老师没有太多交流的机会,不能解决学习方面遇到的问题;在同学关系上,由于交往经验不足,面对思想观念、生活习惯等存在着明显差异的来自全国不同地方的新同学,大学新生在与他人交往中频频受挫,导致部分同学出现挫败感,部分同学产生自卑等心理问题。
2.4 奋斗目标的缺失大一新生历经了高三紧张而充实的生活,踏入大学校门的时候紧绷的神经已经完全放松下来,全然没有了方向感和奋斗的目标。大部分新生都抱着享受大学的心态,觉得自己只要在期末考试之前“临阵磨枪”不挂科就达到了自己的目标。大一新生内心渴望自由和独立,没有了家长的束缚之后更加放手实现自己的想法,家长与孩子之间也不能实现真正的内心沟通,从而助长了部分新生的放纵心理,大部分学生在期末挂科之后都将原因归咎于自己入学后对自己的过分放纵。
3 马斯洛需求理论指导下解决新生问题的对策(1)深入调查研究,掌握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要。大学新生进入学校后出现适应性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尚处于高中向大学过渡的转折期,与高中已经建立的平衡环境被打破,而新的平衡尚未确立,面临着身份的重新构建。固有平衡的丧失导致新生面临各种压力,产生不安和焦虑的混乱状态。大学这个新环境所提出的要求与新生重建平衡的内在需求又为新生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动力与可能性。在新平衡建立之前,大一新生会面临各种不同的利益诉求,马斯洛认为,人们都喜欢一个安全的有序的可以预测的有组织的世界,不会发生意外的难以控制的或危险的事情。对于这些刚刚迈入大学校园的新生,这种安全感的需求就显得更为强烈。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保障学生能够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崭新的生活当中去是满足学生个体需要的根本所在。学校也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通过开展新生入学教育,让广大新生尽快熟悉校园环境,熟悉生活节奏;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吸引新生积极参与,尽快融入学校生活,拓展交际范围,忘却思乡情绪;通过开展专业学术论坛,让新生尽快掌握专业发展方向,理清未来学业规划。
(2)厘清重点,关注农村贫困学生的生存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每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都不一样,由于个体的差异而存在不同的特点。家庭经济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了大学生物质需求的满足程度,也是学生学习阶段最主要的压力来源之一,尤其对贫困学生影响更甚。来自偏远地区农村的学生经济上相对贫困,信息的不畅通造成了精神文化生活的匮乏,思想观念相对统一,具有较强的集体观念和艰苦奋斗精神。新生辅导员首先要做好思想引导,格外关注该类学生的精神需求。通过座谈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现实,引导他们以正确平和的心态看待经济条件、家庭状况,乐观地面对生活,避免产生自卑、仇富等心理问题。其次要做好服务引领,关注学生的物质需求。以生存型贫困生为资助核心,以生活型贫困学生为资助重点,以发展型贫困生为资助着力点,扩宽资助渠道,确保每一位困难学生都能从中获益;通过引领学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提供不同形式的勤工助学、“暖心工程”等活动,为贫困学生尽可能地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和温暖,真正消除内心的隔阂,融入到学校大环境之中。
(3)注重拓展,关注城市富裕学生的发展需要。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当人的低层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之后,人的需求便会转向更高层次的需要。人们在追求高层次需要的同时,促进了个体的发展从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来自城市的学生物质生活相对富裕,精神文化生活呈现多样性,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思想观念相对多元。该类学生家庭条件优越,没有生活压力的负担,注重自身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升,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较强,创新性思维浓厚。但同时此类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集体观念较差,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在个体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正确的导向,部分学生出现沉迷网络游戏等现象。对该类学生要善于因势利导,积极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实施素质拓展,引领学生成长成才。
大一新生能否顺利适应大学生活决定着未来的发展。借鉴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对大一新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为大一新生进行适应性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撑。
通过不断的探讨和尝试,铺就一条能够快速为大一新生提供大学适应性教育的道路,让大一新生能够尽快融入到新环境当中。
参考文献[1] 张龙.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丽水学院学报,2010.32(3):52-56.[2] 孙明辉.谈需要层次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世纪桥,2010(3):113-114.[3] 张钠,郑静,刘西贵.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启示[J].高教研究,2007: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