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育中的交互问题

2015-05-12 02:41杨平展兰菁
科教导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网络教育交互问题

杨平展 兰菁

摘 要 现行教育网站中,大都存在对交互关注不够的问题。本文以班杜拉的交互决定论为依据,讨论了教育网站中的交互性问题的具体体现,提出应从交互工具、呈现技术,以及工具与技术应用形式的丰富性方面给予重视。

关键词 网络教育 交互 问题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3.026

Issues of Interaction in Network Education

YANG Pingzhan, LAN Jing

(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1)

Abstract In existing education sites, mostly exists for insufficient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 of the interaction. Reciprocal determinism Bandura paper as the basis to discuss the concrete manifestation of interactive educational website issues raised should be from interactive tools, rendering technology, and rich in terms of tools and applications in the form of technical attention.

Key words network education; interaction; problem

1 网络环境中的交互要素与交互关系

1.1 交互决定论与网络平台交互要素

由于网络教育中的师生处于不同时空,交互问题成为制约网络教育质量的瓶颈。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艾伯特·班杜拉提出了交互决定论,即在网络环境中,行为、个体和环境三因素可以存在三向相互交错的影响和作用,三因素之间的双向影响和作用将决定网络时空的交互性,这种交互性对双边影响的程度会因不同的行为、个人和环境而不同。

关于班杜拉交互决定论中的行为、个体和环境这三个因素,在本文中我们针对当前的网络教育实践做如下解析:行为是指学习者通过网络环境所进行的学习活动,包括阅读、分析、同伴交流、师生交流等多种行为;个体是指学习者,学习者在参与交互的过程中,其认知结构、个性特征、生理特点、心理结构等都将参与到对交互对象的作用或接受交互對象的作用;环境是指网络学习环境,本文关注直接作用于交互活动的咨询同伴,咨询教师,虚拟现实工具,链接外部资源,链接站内相关资源,实时数据收集和连接外部数据库等技术手段,同时,本文也关注对学习者有不同作用特征的内容呈现形式。在网络教育中,这三类要素是共同作用的,只存在一方其他两方不存在,或只存在两方的交互作用第三方不参与,都不能构成完整有效的网络交互。

1.2 行为类要素与个体类要素的交互

行为类要素与个体类要素是相互作用的。学习者通过阅读和分析使自己的认知结构发生变化,使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转变。阅读和分析学习内容属于学习者与学习内容的交互,同时,学习者与学习内容的交互还包括学习者在网络学习过程中得到的关于学习内容及时的反馈信息,通过反馈信息,让学习者了解未掌握的知识点,并及时地查漏补缺,完善认知结构。因此,学习者与学习内容的交互促进了行为类要素与个体类要素的交互。

同伴交流往往是学习者之间对学习内容在网络环境中进行讨论。这种交互要素能够帮助学习者学会分析、判断、归纳、总结,还能够让学习者了解同伴之间不同的观点,对自己已有的错误观点进行纠正或者对自己不够完整的认识进行完善,加强了行为类要素与个体类要素的交互。

师生交流则主要是教师对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碰到的疑难问题的解决。此类交互突破了网络教学中学习者不能与教师面对面交谈的瓶颈,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了获得帮助的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知识,这个过程也加强了行为类要素与个体类要素的交互。

1.3 行为类要素与环境类要素的交互

在网络教学中,技术手段丰富的教学环境更容易吸引学习者的兴趣,并且更加有利于学习者学习行为的展开;相反,技术手段单一的课程网站很容易让学习者因单调乏味而产生反感、厌烦的心理,从而影响学习行为的发生。

另外,网络学习环境中内容呈现形式的多样化多媒化更利于感知理解,并容易吸引学习者兴趣,提高学习者自主学习积极性,是有效学习的保障。

1.4 个体类要素与环境类要素的交互

丰富的教学交互工具和多样化的内容呈现形式能够让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喜好对其进行选择,从而让学习者在一种轻松的心态下学习,有利于学习者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

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可通过不同的交互工具获得问题的解决方法,不同的交互工具适应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喜欢独自思考的学生更加倾向于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那么这类学生更加适合选择虚拟现实工具、链接外部资源,链接站内相关资源等相关交互工具;而喜欢与他人交流的学生更加倾向于在与他人讨论中得出问题的答案,这类学生则更加适合选择咨询同伴和咨询教师的交互工具。

2 现行教育网站中交互设置的调研

为了提升课程网站和网络学习平台的交互功能,我们对国内具有代表性的251个课程网站从交互维度上进行了统计,统计的数据包括:目标人群、交互类型、交互工具手段类型以及内容呈现方式。目标人群分为四组,分别是小学、中学、大学、成人。对于数据缺失的记录都做删除处理。由此最终得到的小学数据表中的课程网站是53个,中学数据表的课程网站是65个,大学数据表中的网络课程是81个,成人数据表中的网络课程是103个。下面针对最终得到的数据,在不同目标人群之间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其存在的交互性问题。

2.1 交互形式的完整性

交互形式包括学习者与学习内容的交互,同伴交流和师生交流。学习者与学习内容的交互通常是指学习者阅读、分析学习内容,并且网站能够给予学习者关于学习内容的反馈信息的过程;同伴交流则主要是通过论坛讨论来实现的;而师生交流往往是通过学习者与教师之间进行视频交互、语音通话、文字交流等方式实现的。交互形式的统计结果如表1:

表1

表1中数据显示,具有两种交互形式的网站所占比例比较高,三种交互形式同时具备的课程网站却较少,从表1数据计算得出中学课程网站中没有任何交互形式的占有1.7%。由此可以得出,除了个别课程网站在设计时没有考虑到交互的形式外,其他的课程网站大都考虑得比较多,但是这些考虑并不完整。

2.2 交互技术的丰富性

本次调研的交互工具手段包括咨询同伴,咨询教师,虚拟现实工具,链接外部资源,链接站内相关资源,实时数据收集和连接外部数据库。咨询同伴是指向其他学习者咨询;咨询教师是指向专家或教师咨询;虚拟现实工具是指可以在网站里面的软件虚拟环境中进行试验操作的工具;链接外部资源理解为可以链接到其他与该课程有关的网站;链接站内相关资源理解为可以链接到站内其它支持该学习的资源;实时数据收集就是实时跟踪和保存学习者的活动情况,当该学习者下次进入该网站的时候,可以查看自己以前的学习活动情况;连接外部数据库指从外部网站导入数据,即将其他网站的数据导入到该网站的数据库中,如可以将QQ空间中的照片导入到人人网中。针对交互工具手段应用情况统计结果如表2:

表2

由表2统计的数据来看,小学课程网站中包含四种及四种以上交互工具手段的占16.3%,中学课程网站占32.2%,大学网络课程占38.6%,成人课程网站占40%。其中,小学所占的比例最低,原因可能是设计者考虑到小学生对课程网站的教学技术掌握能力有限,无法很顺畅地使用所有的教学技术。但是,小学阶段的学习者往往对有限的教学技术容易产生疲惫感,因而失去对学习的兴趣,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2.3 内容呈现的多样性

网络教育平台通过不同载体将教学信息作用于学习者,其呈现方式包括视音频,纯文本,图文以及多媒体。多媒体教材是指结合了许多种类型的媒体元素,包括声音、动画、影片以及文字的教材。内容呈现方式的统计结果如表3:

表3

多样的内容呈现方式能够促进环境类要素与个体类要素以及环境类要素与行为类要素之间的交互,使得学习者在交互中更加快乐地学习。然而由表3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小学的课程网站中包含三种或四种内容呈现方式的网站仅占26%,中学占20.4%,大学占21%,成人占46%。很明显,成人课程网站中的内容呈现方式相对于其他三个目标人群的网站来说更加丰富。而小学、中学和成人课程网站在内容呈现方式方面比较单一。

3 解决教育网站交互性问题的对策

首先,在进行课程网站和网络学习平台设计时,设计人员应全面地考虑交互形式。丰富的交互形式能吸引更多学习者的注意力,能在学习者学习的过程中帮助他们保持积极性,能最大化地促进个体类要素与行为类要素的交互,使得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其次,应设计具有多种交互工具手段的环境,针对年龄比较小的学习者,设计人员可以在课程网站或网络学习平台中设计一个对本网站所使用的交互工具的功能以及操作的介绍,此介绍应集趣味性和易懂性為一体,以帮助他们掌握相关工具,促进环境类要素与个体和行为类要素的交互。

最后,研究人员应关注内容呈现的多样性,当然具体的呈现方式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来定。总体上来说,多样的内容呈现更容易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让学习者产生学习的兴趣,促进环境与个体类要素和行为类要素的交互。

本文属湖南省“十一五”教科规划课题“信息技术教师教育与教学能力培训系统研制”(课题批准号XJK08JJZB028)系列成果之一,课题负责人:杨平展

参考文献

[1] 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 杨平展,付东兵.网络课程中的导学系统比较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11):46-48.

猜你喜欢
网络教育交互问题
云计算教学平台下课程协作教学设计
网络教育新媒体的特点分析
网络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建设研究与实践
基于图形用户界面的多点触控交互技术综述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虚拟现实技术概论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关于信息化教育模式的大学教育变革的探讨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