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医学教育之中

2015-05-11 04:22罗一民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人文素质医学教育医学生

罗一民

[摘要]实践证明:优秀的医学人才不仅需要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更需要有饱含人文情感的人文素质,否则就很难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及社会对医学人才的要求。因此,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的,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我国医学教育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医学生;医学教育;人文素质

1 引言

人文底蕴是一个人内在生命中文化积累的深度和厚度,是生命发展中最重要的潜质,它能加深人们对自身、对他人、对自然的沟通和理解。人文底蕴使人丰富而充实,深刻而沉着,扬弃肤浅与浅薄,走向崇高与坚定。因此,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如何,不仅意味着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水平,而且能折射出我们整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唯有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才能使其在医疗实践中关注人的生存质量、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关心人的生活环境,自觉地尊重患者的人格和自尊,才能发自内心地关心和爱护病人[1]。因此,只有文医渗透、文医融合,注重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2],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才能培养医学生关注现实,关爱生命,关怀平民的医学人文态度,才能使医学生成为人性丰满的大写的人,才能使医学职业的崇高性得到充分的体现。

近几年来,人文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许多医学院校在强调提高综合素质的同时,通过不同途径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尤其是部分医学院校合并进入综合性大学后,由于学科门类较齐全,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师资较强,在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方面有了更明显的优势[3]。但令人遗憾的是,我国医学人文学科的水平离它应当承担的责任还相距甚远,医学人文学科的发展依然是困难重重,人文教育的具体实践在医学教育中依然处于虚空、偏差状态[4]。

人文教育是当今医学教育的抉择,医学生的人文精神有待提升,这一点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塑造医学生的人文精神,基本的指导思想是融人文精神于医学教育之中[5]。医学生是未来从事医疗活动的主要力量,他们不仅承担着救死扶伤的重任,也肩负着将医学行为引向正确发展轨道的职责。他们的人文精神、人文素质是一种重要的医疗资源,它看似无形,实则价值无限。无形的医学人文精神可转化为有形的医疗资本,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提升医院的形象,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并促使医务人员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与发展医学科学,提高百姓的健康水平及富民强国的事业联系起来,激发他们忘我工作、献身人类健康事业的高尚情操。所以,医学教育必须与人文社会科学相融合,充分利用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才能培育出具有人文精神底蕴的医学人才,才能为人类提供最好的服务。

2 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医学教育之中

2.1培养健全的人格

瑞士心理学家丹尼什提出的“精神心理学”理论认为,人是生物、心理和精神三层次存在的整体,而精神是人最为本质的存在,因此,人的健康不能仅仅局限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而必须包括精神上的健康。因此,人的本性既是心理的,又是精神的,但精神处于首要地位。“精神的寻求不仅是健康的,而且是整个人的健康及其实现的实质。心理健康的定义必须包括精神的维度才是完整的”[6]。“健康不仅是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几个层面上免于疾病和困扰,而且需要有一种积极的精神生活,包括将个体的生命与一个更大的有意义的目标相联系”[7]。

高度发达的社会要求我们培养出的医学人才必须具备个性化与社会化相统一的健康人格。加强健康人格的教育和指导,将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越来越多的材料证明,心理和人格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医学生在未来生活中怎样运用及是否能有效地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如果一个医学生在大学期间很好地发展了心理和人格,那么他运用学到的知识时就会更加富有成效,就会追求更高层次上的健康——精神健康,过一种有意义、有价值以及有心灵归宿的生活。古今中外,凡是成功的人生皆是人格和谐发展的结果。有人将世界上320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所具有的共同人格魅力归纳为:高瞻远瞩,善于把握时机;选准目标,坚持不懈;勤奋努力,注重实践;富于幻想,大胆探索;排除干扰,勇往直前;兴趣浓厚,好奇心强。可见,人格修养使人的情操得到陶冶,科学素质得到提高,最终提高人的道德选择能力和道德践行能力。

2.2学习传统文化

我国几千年来一脉相承、延绵不断的历史在世界上绝无仅有,但我国历史的这种特殊地位和分量并没有反映在医学生的知识结构中,不少医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很贫乏,这对培养他们的健全人格十分不利。传统文化知识的教育能够帮助医学生在多种文化的学习中,获得人文精神力量的支撑,最后内化为献身医学事业的高尚道德情操,构建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树立社会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远大抱负[3],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不为物喜,不为己悲,从而逐渐达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人生境界。

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来培养中国古人那种热爱自然,洒脱豪放,关心民众疾苦的人文情怀。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不仅在于扩充知识,也在于改善品行,使个性得到发展,使学生能够拥有更广阔的空间,在散发着独特魅力、超凡脱俗、精美独到的文化氛围中,陶冶性情,滋养品格。具有良好人文素养之人,必定是富含人生智慧之人。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个充满矛盾和遗憾的世界。这样的世界需要用理性去面对,用智慧去疏解;需要注重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多种关系的协调,尊重人的生命的完整性。

2.3參加社会实践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现代医学教育要求我们在讲授医学新技术发展前沿和成果的同时,必须充实人文教育的内容。古今中外的历史表明,大凡思想圣洁,德高望重之医学家,无不具有丰富的医学人文修养[9]。医学生只有接触自然、了解社会,才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才能从内心深处理解医学学科的科学和人文的双重性质,树立医学的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相统一的辨证思维观念。如果说专业学习有赖于专业实践,那么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塑造,综合素质的提高则有赖于积极的生活积累和行为养成[10]。学校应当进一步地改革和更新教育方法、教育思维,探讨如何以更加生动的形式来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将人文素质教育与当前的社会实际结合起来。现代医学模式要求医学生广泛关注环境、关注社会、关注心理,达到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完善与和谐。

通过深入社会,特别是贫困地区,了解民众疾苦,了解基层医疗卫生状况,能够唤起医学生的责任意识与人文情怀,思考社会需要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思考医疗卫生资源的有效运用、人口增长、生活质量、生态环境等社会问题,端正对社会的看法,在人学观念的基础上,领悟医学科技的人文价值,确定自己今后工作的主攻方向,知不足而后学有所指,贴近社会、贴近民众,为弱者服务,使个人价值在为社会、百姓的服务中得以实现。目前,人们对医疗的需要已转向康复治疗、心理治疗、健康教育、老年性疾病和退行性疾病的预防保健等医疗服务上。社区医疗服务就满足了人们对医学发展的需求。未来社会里,将有近二分之一的医学生成为社区医疗服务人员。学校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深入社会、深入社区,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使学生能够在耳闻目睹中亲身感受和体验人文精神,提高社区工作能力,掌握处理社区卫生问题的技能,达到“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处”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来自社会实践的人文素质教育,与校园中单向传输的教育效果相比较,前者更富深刻性、持久性和丰富性。

2.4增设人文类选修课

人文学科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较强的思维能力方面功不可没,因此,医学教育要将人文素质教育和与之相对应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贯穿于全过程之中。在课程设置上,增设人文类选修课,如社会学、行为学、史学等,增加与医学交叉形式的边缘学科课程,如医学哲学、行为医学、医学逻辑学等,定期举办文理交叉渗透的专业讲座,逐步建立起系统的具有医学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体系。但要注意避免出现形式主义,如盲目追求人文社科类课程在总课程中的比例,课程讲授只是进行概念性介绍等。因为人文素质教育决不是仅仅让学生记住几个历史事件、几本名著的名称,而是教育学生把一种科学方法、坚韧不拔的毅力、较高的文化陶冶、内化于心中,外在表现为一种能力,一种人生的态度。

[参考文献]

[1]马存根.试论医学人文素质的养成及其辐射功能[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2,15(6):30-31.

[2]汪一江.医学院校人文教育的思考[J].医学教育,2004,(2).

[3]郭永松,张良吉.医学人文教育:问题、挑战与对策[J].医学与哲学,2006 ,(12).

[4]张大庆.制约我国医学人文学科发展原因的探究[J].醫学与哲学,2001 ,(8).

[5]郝希山.融医学人文精神于医学教育之中[J].医学与哲学,2003,(3).

[6]郭永玉.超个人心理学的基本理念[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5).

[7]郭永玉.超个人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J].国外社会科学,2001,(3).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医学教育医学生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校园文化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
高职高专院校养老服务类人才人文素质的缺失及对策
大学英语课堂中以语篇材料为载体的人文素质培养
南通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状况调研分析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明代医学教育纵横谈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