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晓南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这一轮深化国企改革的突破口和重点,从长远看混合所有制经济要解决政企政资分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导致体制机制根本转变,来增强活力和竞争力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国企改革成了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头戏,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又成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大量的报刊、杂志、媒体都在讨论这个问题,而且各种论坛都在议论这个问题。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用了两页纸专门来谈国有企业改革,其中也专门强调了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问题。
混合经济实际上是老话题,1993年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提出了混合经济的思想,当时是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一个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这个文件中提出随着产权的流动和重组,财产混合所有的经济单位越来越多,将会形成新的财产所有结构。第一次正式使用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提法是1997年党的十五大,但是真正引起广泛关注,进行实质性的探讨怎么加快推进改革,应该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后。
混合所有制的内涵
什么是混合所有制经济呢?第一个是本身的界定,第二个是它和股份制企业有什么区别,第三个和产权多元化企业有什么区别,第四个跟公司制企业有什么区别。
到今天为止,很多专家还公开讲,混合所有制经济就是股份制,我个人认为这个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我们为什么说混合经济呢?中央文件,三中全会下的界定,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所以,我个人认为,公有资本和非公资本的融合结合部才叫混合所有制经济。既然是混合,它是两种不同属性资本的融合,广义上讲,我们现在讲的两种属性的资本,不同所有制的资本,公有资本、非公资本,公有资本分国有的、集体的,非公资本包括民营资本、外部资本、社会资本、个人资本,只有这两种。所以,国有对国有,集体对集体,民营对民营,都不是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真正意义上就是公有资本和非公资本的结合,才叫混合所有制经济,它是两种不同属性。形象地讲,就是同性恋我们婚姻法不承认,异性恋才承认。国有对国有、民营资本对民营资本,大量存在,不属于混合所有制经济,属于产权多元化,也可能属于股份制,但也有可能是公司制。
我们强调混合所有制经济,第一不是单一国有制企业,第二还要发挥民营经济的作用。这次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工作会上、在此之前内部多次强调,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不是把国有经济搞没了,不是放弃公有制主体地位。这个大家千万注意,这是一个方向、原则性的问题。
关于混合所有制经济和股份制的区别,我的结论是,股份制是混合所有制经济一种重要组织形式,但是混合所有制经济不等于股份制。为什么这样说?我从六个角度来说:第一,它是两个不同层面的经济和社会现象。第二,它都是多元产权结构,但是既有交叉又有区别。第三,它是所有制和所有制实现形式的关系。第四,公司制也可以是混合所有制。我们现在有个问题,把公司制和股份制混为一谈。第五,如果就限于股份制,不利于探索公有制多种表现形式。第六,国有企业也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都搞股份制。
我们讲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应该理解为它包括宏观层面的含义和微观层面的含义。宏观层面的含义是指一个国家经济包括社会的所有制结构中,不同所有制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外国资本所占的比重,所以宏观层面讲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就是在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同时,继续从战略上调整所有制结构,还要积极引导非公经济发展,它的本质就是继续调整所有制结构。改革开放35年,所有制结构过去针对“一大二公”一直在调整,还需要调整。第二个规范层面就使得一个企业内部资本构成或者股权构成或者产权结构,是国有控股、民营控股,还是五十对五十,有不同的资本结构。所以,微观层面讲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主要是指去发展多元产权结构的企业来深化国企改革,它是包括本质要调整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而股份制显然就是讲的企业层面。
广义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包括宏观,包括微观,如果讲到企业改革,讲到国企改革,显然是用微观层面。当然微观的调整最终量变会导致质变,整个社会的所有制结构会发生大变化。所以,如果把混合所有制经济等同于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就成了企业层面的产权改革了,这显然不是我们坚持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所能包含的全部内容,也不利于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股份制也好、混合所有制经济也好,肯定是多元产权主体。但是多元产权主体的只有公有和非公资本的多元才是混合。我们讲的混合所有制经济,通常意义上是所有制概念。很显然,混合所有制经济是针对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一个层面的范畴。而股份制是针对非股份制,是一个企业组织形式,是所有制的实现形式,不能把两者混为一体。目前国家统计,工商的准确统计上,没有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准确数量,而股份制也好、个体私营经济也好、国有企业也好,都有准确的统计,因为所有制不好准确地定量。
我们现在还有一个观点,就是把公司制和股份制混为一谈。我们通常讲的现代企业制度主要是指公司制企业,但是公司制企业里面分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这是两种企业组织形式。我们国家的公司法对公司制企业,就是狭义的公司制企业和股份制企业。所以公司制也是一种企业组织形式,也可以产权多元化,虽然我们国家的公司制规定,个人独资企业、国有独资企业,也属于股份制企业,但是大多数还是两个以上的出资人,要求两个以上二十五个以下。公司制可以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重要实现形式,两个法人,如果是国有和民营资本的两个法人投资,就符合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界定。
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都采用股份制组织形式。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截止到2012年底,除去4000多万家个体企业、私营企业,全国82.9万家企业中,股份制企业13.9万,占了16.7%。根据国务院国资委的统计,2013年底,全国国有企业大约16万家,其中国有控股占了37%,国有独资的60%,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还有3%。
所以说,股份制是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一种重要实现形式,但混合所有制经济不等于股份制,我们还是要探索国有企业或者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
发展混合所有制的意义
为什么十八届三中全会后,21年后,混合所有制经济成了热点?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就是2007年以后的国进民退。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进入一轮景气周期,2002年、2003年的时候,电力缺口一年三千万千瓦,汽车没有大量进入家庭。我们连续七八年出口以20%多的速度递增,只要能生产出来,只要产品有低成本优势,都能卖出去。现在金融危机以后,西方经济陷入困境,现在还在缓慢复苏,出口不可能两位数增长了。新常态下,出口增长放缓,国内产能过剩,经济下行压力很大,我们不能再国进民退了,民营经济要找新的发展空间,但也不能把国有经济中石油、中石化、宝钢等等都改没了,然后民营经济来拉动实现7%。所以现在的问题是怎么同时调动国有和民营的积极性。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我个人认为有个好处,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强化混合制,包括这次三中全会说到淡化国有企业、强化国有资本,有些概念淡化,不要老炒来炒去。第二个,很重要的是寻找国有企业改革的突破口。我也注意到,包括很多改革专家、企业专家认为十五大以后,2002年到十八大这十年,国企改革怎么评价,有人认为,改革取得积极进展,但是也有不少专家学者认为停滞不前甚至倒退。我个人认为,倒退、停滞不前这些观点可能是值得商榷的。像整体上市股份制,就是产权制度改革,它怎么不是改革呢?引进外部董事、完善国有企业董事会,你说不是改革是什么?合并重组,然后带来内部三项制度改革,都是改革。但是提出这些观点确实值得反思,你讲那么多的股份制、整体上市,你的体制机制、你的活力、竞争力,是明显进步了还是很慢?所以,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本质就是产权制度改革、结构调整,这个可能是共识的。国企的体制机制要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适应国际化的要求,真正做到公平竞争、激发活力、竞争力,必须在产权制度上要有大动作,这是有共识的。单一的国有产权是难以突破体制机制的。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培育发展新优势。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很大,实际上除了市场相对饱和,不像过去空间那么大。当然背后还有重要原因,中国传统的竞争优势,改革三十五年来,很多竞争优势,明显衰减,包括劳动力的低成本优势,包括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过去大家买,先进技术不可能再卖给你,自主创新又是很艰难的。怎么培育新优势?改革释放红利。一句话,杂交优势,混血儿聪明,这是公认的。
应该说混合经济是从坚持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不仅仅是针对国企改革,对民营经济进一步的提升、发展,更大的国际国内空间,也是一个重大的信心。混合经济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是要解决国企的体制机制问题。一个方面,有利于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第二个有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第三个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国有经济活力、竞争力。第四个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实现保值增值。
十六大以来,我们有53家中央企业主营业务资产实现增值上升,而且力度够大,但是大家感觉不明显,甚至认为是倒退。根本的问题,我认为至少有三个制度问题,第一是集团公司国有独资,光中央企业控股的二级、三级公司就有380多家,体制机制转换什么了?第二是一股独大,其他资本没有话语权。第三,由于一股独大,没有引进非公资本“引狼入室”,导致体制机制根本没有变化。当然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普遍认为,混合所有制经济是这一轮深化国企改革的突破口和重点,它的意义就在这里,你不解决这个问题,很难弄。我个人认为,对国企改革来讲,至少要做到三条。第一,集团层面就混合。当然,你可以是股份制。第二,国有资本持股比例不能太高。第三,既然引进非公资本,那么允许产权代表介入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公司治理。做不到这三条,国企体制机制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真正适应市场经济需要,我认为很难。
混合所有制的前景
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的发展,关键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克服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面临的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第二个是找到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有效途径和方式。
国资与民资混合的积极性,有一个论坛,请了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他说如果不让我控股,我不会投一分钱。高层对混合经济可能导致中国所有制结构的巨大变化和基本经济制度的变化有潜在的担忧,委托北京大学开了两个座谈会,请了十家国企,也请了十家民企。民企请了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宗庆后说国企体制机制也不能很好适应市场竞争需要,这种情况下让我投钱,我不会投的。国企也不积极,有几个原因。第一个,他要做大做强,世界五百强,排名第几,今年比去年上升了多少位,就说明这个董事长、这个班子是经营有方。让民企控股,国企并到民企去了,国企积极性没了。第二个,民企进来,肯定要有利可图,而且利润不薄,才有积极性,资本追逐利润,这是本性,到哪儿都是如此,它需要国企拿出来的资产必须是优质资产。国企老总跟我讲,我把优质资产拿出去了,现在你看弄几百亿回来,但是我们那么多社会负担、百万员工,你国家不给我拿走,我却把优质资产拿过来,过几年钱花光了怎么办?此外还有岗位之争。
另外,民营资本怎么跟国有资本相匹配?中石油、中石化、国家电网,世界五百强前十名的,资产都在三万亿以上,净资产两万多亿。所以,中石化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混合经济第一个吃螃蟹的,把终端成品油销售拿出来,土地评估就是三千四百多亿,只拿了30%,民营经济如果是一家进去,你要付一千多亿,最后是引入25家。我在云南参加一个上市公司百强论坛,让我跟嘉宾互动,中石化这种混合经济,你们参加吗?四个民企都是不参加。主持人最后一个问题问我,我讲了几点。第一,这25家敢于去吃螃蟹,都是专业投资机构,很有地位的企业家,他们投资决策方面不能说比你们精明多少,但是不会比你们差。第二个,我监管多年,很多国有资产的价值确实被低估了,民营企业从中能够发现更多的商机。比如说加油站,你们看里面卖水卖烟,还有物流、现金流。第三个,很重要的一个,阿里巴巴上市最大的受益者也不是马云,是日本的软银。
最后,虽然面临重重困难和问题,但是面临党中央坚决领导,有改革开放大背景,我们要积极推进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国务院专门成立国企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副总理马凯,副组长国务委员王勇,自上而下强势推动,先易后难。最近又公布了一批油气管道重大工程、基础设施,欢迎民营经济都进来,中间的股权结构、内部章程怎么设立,还可以进一步制定。我相信,随着深化改革还会加快解决。(摘编自作者在第二届中国产业改革发展年会上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