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庆新
在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想方设法创设与小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情境,使整个学习过程充满好奇、欢乐、有趣的活动,让每个孩子在情境中体验,在情境中感悟,在情境中深化,在实践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为师者德、能全面化的追求。但如何来创新设计课堂活动与教学情境,使课堂真正成为以生命为本的实效活动,则是笔者近年来深入思考和实践研究的课题。
一、课堂教学情境要因材而设,形式多样
教师创设情境进行教学的方式很多,不同的方式可以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结合内容实际和条件可能,通过投影、录像、音乐、表演、图片等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展示具体、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从而渲染课堂氛围,使课堂充满诗情画意。学生身临其境,才能受到良好道德情操的熏陶,潜移默化地感悟人生哲理。
1.创设语言情境,渲染课堂气氛。
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在品德课中是很重要的。在品社、品生教材中,有着大量的故事。以故事阐明道理,是提高学生道德认知水平,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便捷途径。因此,故事讲得如何,直接影响到一节课的效果。教师要上好课,必须对课文故事加以精选和提炼,并且分析故事的情节和人物思想感情及心理,在讲述时,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创造性地表达故事中的情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在《我的祖国多辽阔》一文的教学中,我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元朝地理版图,让学生感受、体会“辽阔”,并把元朝开创者开创祖国山河的历史故事生动地讲述给学生听。同时,介绍我国南北气候变化、东西时差,让学生感知、理解“辽阔”。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交流、体会,在感受我国幅员辽阔的事实中,产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体验。这种寓教育于轻松、愉快的故事之中的教学方法,具有强烈的感化、引导作用。
2.创设活动情境,丰富情感体验。
教师要适时创设多种形式的活动平台,引领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学生通过参与小品表演、演讲、辩论赛、猜谜语、讲故事等活动融入情境,迸发出与情境共鸣的道德情感。在沉浸中慢慢体会,在玩味中悟出道理,加深了对高尚道德的认知,从而提高是非辨别能力,较好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①表演。在教学《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一课时,教师采用了“盲行游戏”活动。让一个同学扮演“盲人”,另一同学扮演盲人的“拐杖”。通过这种活动,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一个残疾人在生活中的千辛万苦,从而了解到自尊与尊重他人的相互关系。
②游戏。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及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游戏活动。如教学《集体处处有规则》一课时,教师设计了“传话游戏”导入。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体会到无规则游戏的不公平,意识到了要给游戏定一个规则。从一个小游戏让学生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这就是生本课堂低耗高效的生动教育范例。
③辩论。上好辩论课,课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确立辩题,让学生广泛收集有说服力的资料。辩论式课堂组织得当,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新学的知识,增长见识,拓宽视野,还能帮助他们锻炼口才,提高心理素质和语言能力。
二、在教学情境创设中拓展教学空间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品德与生活必须要联系生活的事件、生活的体验、生活的空间,要结合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区、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因此,教师在处理教材时,不能仅仅把视野局限于教材,时空局限于课堂,而应转向室外,转向生活,既尊重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
1.创新教学设计,构建教材与生活的快速通道。
学生的经历体会是最能产生教学共鸣的有效资源,教师要善于联系课堂内外,从学生的生活中找教学资源,努力把课堂生活拓展到儿童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最大限度地、立体地整合各种教育资源。
教学《人要有毅力》一课时,我想到了南平市自强模范、残疾成功人士刘某。刘某出生仅6个月,就因为得了小儿麻痹症,与拐杖结缘一生。但他身残志坚,能写一手好文章,每年都有数十篇文章在各级刊物上发表。于是,我请他来班上与学生面对面交流。
身残志坚,不懈努力的人生,正确的价值理念,敲击、震撼着学生幼小的心灵。从他们感动的双眸中可以看出,现实的人物,真实的故事,情境课堂的创设,达到了教师预期效果。
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与榜样人物正面接触,让学生真实地体验了榜样的力量,达到了“百闻不如一见”的效果。那节课后,班上原本顽皮、畏难的学生,有了明显改变,变得懂事、坚强了。
2.精心创设生活问题情境,培植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在教学中,拓展教材,联系生活,创设富有刺激性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欲望。
如教学《多彩的服饰》一课时,当学生了解了服饰与礼仪后,教师抛出这样的问题:请同学们帮老师出出主意,明天老师要去参加演讲比赛,该穿怎样的衣服?师生、生生多方交流互动,虽然意见不是很一致,但是,由此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发学生对新学知识产生了浓厚探究兴趣,促进学生由心动到行动,既发展了认知能力,又提升了理解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3.有效整合教育资源,为品德教育搭建新平台。
要加强课程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让课程变得对儿童有意义,就必须大力挖掘学生片刻不离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个环境的资源,让学生的品德教育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促进学生对受教育的理解、体验和感悟。
如教学《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一课时,怎样才能让学生从视觉上、心理上受到新的触动,深刻体验悄无声息的毒品侵害,从而自觉地远离毒品呢?我从学校图书馆寻找到图片宣传资料,在教室周围悬挂起来,引导学生逐一观看。图片中,吸食毒品后的人毒瘾发作时的各种丑恶表现,伤害自己或他人的行径,触目惊心。学生边看边议论,不时发出惊叹声,幼小的心灵一次次被撞击,毒品的危害性得到了认识,对毒品的反感油然而生。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整合,使教学效果最大化。
实践证明,情境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更自觉地融入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我相信,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方式,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把握学生心理特点,合理创设情境,必将“润物细无声”地引领学生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单位:福建省政和县南门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