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教学细节,成就高效数学课堂

2015-05-11 02:16陈兴熖
新教师 2015年1期
关键词:头尾独立思考间隔

陈兴熖

教学细节是教学行为中可显现的最小单位。我们都知道,日常教学的过程不会有惊天动地的课堂效果才是常态。细节,往往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水准,折射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有时,一个环节的细微差别,教学效果就会完全不同,所以在课堂教学设计时,我们应关注教学细节,研究教学细节,精心设计教学细节,多方位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一、精心设计教学细节,多感官参与提实效

教师在课堂中要摒弃重教法、轻学法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材料,为学生创设活动空间,让学生动手、开口、用脑,多感官参与教学活动。这样才能够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去发现、认识、理解与掌握知识,发展认知结构。

例如,一下“找规律”以传统方式进行教学后,学生完成例1的正确率并不高。大部分学生在此只充当了观众的角色。此时不妨引导全体学生手指着灯笼并大声地按顺序读出灯笼排列的颜色——“用你的小手指着,一个一个地读出来!”这样既避免了个别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又能让所有学生达到动口、动手、动脑的目的,多感观参与学习,并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一个小小细节的调整便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

二、精心设计教学细节,独立思考提实效

在教学中,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时常马上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课堂气氛很活跃,讨论场面轰轰烈烈,好像所有学生都参与了。这样的课没有问题吗?只要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样的形式缺乏思维的深度。我们可以这样假定:如果学生轻而易举就能发现问题的本质,问题本身具备讨论的价值吗?如果问题有一定难度,要求学生马上进行交流,这么快能够讨论得起来吗?我们来看看两位二年级教师在教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中的不同做法。

做法1:

师:我们把10小捆小棒捆成一大捆,那么一大捆和一小捆之间有什么关系?请好好地想一想。

做法2:

师:一小捆小棒在计数器上怎么表示?

生:十位上拨一颗珠子。

师:一大捆小棒在计数器上怎么表示?

生:百位上拨一颗珠子。

师:十位上拨一颗珠子,百位上拨一颗珠子,它们所表示的大小却不一样?静静地想一想是为什么?

第一位教师将问题直接抛出,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马上进行讨论很困难。而第二位教师巧妙地将难题进行分解,利用计数器形象地让学生思考100和10的关系,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又给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教学难点迎刃而解。课堂学习需要学生独立思考,没有独立思考,对问题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的观点与解决办法,即便交流起来,也是肤浅的,难以抓住问题的本质属性,长此以往,还将影响到学生的思维发展。在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思维特点,数学课堂要的不是表面的热闹,要的是对问题的研究与思考,要的是独立思考后的热烈讨论。

三、精心设计教学细节,经历过程提实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中提出接受学习、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许多教师在课堂上过于追求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甚至是只交给部分学优生,以至于课堂学习的效果出现两极分化,部分学生很快地掌握了学习的内容,另一部分学生则似懂非懂,还有的学生干脆完全不懂。课后,教师在补缺补漏上又要牺牲大量的时间。这种情形在一些薄弱校特别突出,许多学生的基础不同、家庭教育差异也比较大,学生如果在教学中没能经历充分的学习知识的过程,没有给予他们充分的学习思考时间与充分的解惑,将是非常有害的。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时,教师让全班学生分组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接着,教师提问:“拼成的长方形长、宽、面积和原来平行四边形有什么联系?”在小组讨论后,被提问的第一位学生不但把教师的提问回答得明明白白,同时还把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阐述得一清二楚。学生的回答太精彩了,但其实真正掌握知识的学生并不多,大部分学生并未完全弄懂。此时,教师如果以为学生们已经完全明白而放弃继续提问是不合适的,而应接着提问:“你们听明白他的意思了吗?你能再说一遍吗?”“刚才他的回答很完整,谁能像他一样再来说一说。”“你能用自己的话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吗?”“你们同意他的观点吗?他说的好吗,好在哪里?”等。这样能让更多的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复述、转述,并评价公式的推导过程。知识在学生充分的表达中达到充分的理解与牢固掌握的程度,可以使不同程度的学生思维都能得到锻炼提升。

四、精心设计教学细节,思想渗透提实效

《课程标准》将“两基”增加到“四基”,即增加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怎样在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思想一直是教师们必须思考的课题。笔者认为,落实“基本思想”也应体现于教学的细节处。

在教学“植树问题”时,教师出示例题:在全长1000米的江滨路的一侧植树,每隔5米种1棵(头尾都要种),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在弄清题意后,教师提问:我们可以借助线段图来植树,哪位同学愿意帮助老师?

生:先在线段开始的地方种1棵,然后隔5米种1棵。

师:接着呢?

生:再隔5米种1棵。

师:那我们一起来植树吧!

全班:5米,1棵;5米,1棵;5米,1棵……(课件展示)

该环节看似最简单,却蕴含着除了开头的1棵,接着的都是每个间隔对应1棵树的“对应思想”。

生:老师,太麻烦了,我们可以找个小一点的数来替代1000米,看看棵数和间隔的关系。

教师有意的“繁琐”,倒逼着学生思考,凸显了“化繁为简”这一数学思想的价值所在。

……

师:通过以上的探究,我们发现,如果头尾都种,那么棵树总是比间隔数多1,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因为头尾都种。

师:头尾都种,应该多2啊!为什么只多1?

生:我发现,除了第一棵树,后面的都是每多1个间隔就多1棵树。

生:除了第一棵树,后面的间隔数和棵数一一对应,所以除了第一棵树,后面的间隔数和棵数一样多。

师:对应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你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示间隔数和棵数一一对应关系吗?

教师在细节的处理上关注了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使教学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教学细节的处理艺术是众多情境中的有效教学手段,许多看似不经意、繁琐的细节设计往往能够成为数学思想方法的载体,所以关注了细节就能更好地实现渗透“基本思想”的教学目标,从而提升课堂实效。

精心设计且有效的教学细节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催化剂。细节在教学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举轻若重。细节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

(作者单位:福建省长乐市洞江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王彬)endprint

猜你喜欢
头尾独立思考间隔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间隔问题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间隔之谜
磨床头尾架承载变形分析及改进设计
猜谜语
谈独立思考
谈独立思考
画出日历表来推算
基于FANUC系统IO-LINK通信的曲轴磨床头尾架同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