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而非
摘要:伦敦奥运会在中国引起了对竞技体育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本人由此联想到时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的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技能大赛受到各级各类职业学校的高度重视,它对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的确产生了多方面的正能量,然而也出现了某些类似我国竞技体育的不良倾向,走入了“应赛教育”、“精英教育”的误区。为此我们需要端正思想,树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教育教学改赛革观,以使技能大赛朝着良性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竞技体育;职业学校;技能大赛 ;精英教育;应赛教育
在刚刚结束的伦敦奥运会上中国奥运代表团以38枚金牌和88枚奖牌位居世界第二,虽然我们夺得的金牌数和奖牌数要明显逊于上届奥运会,但它仍然创造了中国在境外参加奥运会的最好成绩。不过,这次奥运夺金在中国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广泛关注,对于举国体制、竞技体育的讨论在近期甚为热烈。国人普遍认为我国所获金牌和奖牌是基本上是“应试”体育的产物,难以掩盖我国民众体育素质普遍低下的状况。由此,笔者不由得想到职业学校的技能大赛,我国职校技能大赛与举国体制下的竞技体育有着相似的地方,可以说都是功利化应试教育的产物。
一、对我国竞技体育的思考
我国把竞技体育解释为“为了战胜对手,取得优异运动成绩,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提高个人和集体在体格、体能、心理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而进行的科学的、系统的训练和比赛”。而所谓举国体制,就是“依靠国家行政力量的有效组织,集中人力、财力、物力,以配置全国竞技体育资源,其目标就是在各类国际重大比赛特别是奥运会上获得更多奖牌,从而为达到国家宣传教育目的服务。”
毋庸置疑,在举国体制下我国竞技体育取得了国际上各类优异成绩,并且每一次都使全体国民的爱国心、荣誉感和凝聚力得到蓬勃爆发。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今天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效用日益衰减。一方面,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成本日益提升,资源严重浪费,投入产出的低效。另一方面,我国的竞技体育一味地追求成绩和奖牌,忽视了对运动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忽视了对运动员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生活方式的正确引导,以至于培养出来的运动员有很多成为“只会训练、比赛和拿牌的机器人”,或者成了难以适应社会的“玻璃人”。 比如有媒体报道过一些当年的优秀运动员甚至世界冠军退役后生活非常窘迫,这些运动员恰是因为幼年时就开始在封闭的体校进行训练,除了训练的项目之外几乎基本没有其他文化知识和生存技能。此外,多数运动员为了国家荣誉牺牲了很多个人珍贵的东西,比如因为担心影响训练,被隐瞒了亲人去世或患重症的消息而留下遗憾。
中国已经成功举办了一次奥运会,金牌和奖牌数也连续高居各国前列,并且已经通过竞技体育高度彰显了我国国力。未来我国竞技体育的改革首先要做的就是国家不再把在体育方面的全部资源集中在专业运动员身上,而是拿出其中的大部分用于群众体育上,特别是用于中小学体育运动上。一个国家发展体育的根本目的应该是强健国民体魄,只有群众体育真正得以蓬勃开展,全体国民体魄强健了,体育人才普及了,我国才能成为一个体育大国和体育强国,而不只是金牌大国和奖牌大国。
由此,笔者不由得想到职业学校的技能大赛,技能大赛与举国体制下的竞技体育有着相似的不良倾向,都是应试教育的产物,都是功利思维的表现。笔者站在一个普通老师冷眼旁观的角度对我国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二、对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的反思
近几年来国内每年都要举办不同层次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从县市级开始,到地区级再到省级,最后到国家级,已形成“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国家有大赛”的局面,几乎所有各级职业院校都对技能大赛高度重视、充满热情。毋庸置疑,与竞技体育一样,各类各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取得了瞩目成绩,有力促进了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实用型人才,加强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而且对全社会进一步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与创新,技能大赛所产生的正能量是完全值得肯定和推广的。但是,技能大赛如火如荼的背后,我们也应看到其折射出的一些不良倾向,主要表现为“精英教育”和“应赛教育”的倾向。
(一)“精英教育”的倾向
由于技能大赛可以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吸引更多更好的生源,因此各职业学校竭尽全力抓竞赛,组织技能强化班、大赛集训组,推行“精英教育”。有调查显示,从很多职业学校师生历次获奖的详细情况中不难发现,从县市里到地区级再到省里到国家级,各级各类多次比赛中的获奖者往往都是熟悉的名字,寥寥几位师生成为了技能大赛的“得奖专业户”。由此可见, 技能大赛走向了精英教育的误区,从而会牺牲大多数师生的利益,与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相违背。
首先表现为学校将优质教育资源优先用于技能大赛,一是负责技能大赛的教师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训练少數几个有希望参赛获奖的学生身上,比如可以不用参加其他方面的教学和会议,以保证充足的训练时间。二是实训设备的优先使用,参赛师生可以享有单独使用实习设备甚至整个实训室的特权,实训室的设立也是向技能大赛倾斜。三是以重奖为诱导,参赛教师辅导教师不仅可以得到数千上万的高额奖金,而且在表彰、升职、考核、进修等方面还能享受到特别的照顾。
另一方面,参赛者只是少数师生,从参赛项目上的设置看,技能大赛比赛项目和参赛人数虽不断增加,但是目前还没有覆盖到每所职业学校每个专业没有覆盖每位专业教师每位学生,这样也导致了少数几位师生成了各种技能大赛的“得奖专业户”。从2011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来看,共设农林、建筑、现代制造、电子电工、汽车、化工、信息技术、财经商贸、旅游服务、医药卫生、休闲保健、服装、艺术共13个大类60个竞赛项目,竞赛项目覆盖了全省职业学校已开设的所有专业大类。但是财经商贸类的比赛项目主要集中在会计专业和物流专业上,比如会计专业集中在会计手工账务处理、珠算、点钞、传票翻打、会计电算化,物流有物流进出库作业、叉车作业、物流单证处理,旅游服务类就是烹饪、导游这两块。对于财经商贸类专业的师生来说技能大赛的项目过于单一,以至于从其他无关专业(比如电子商务、商务日语)中挑选几个学生来参加珠算、点钞、导游或ERP的比赛。也有电子商务专业学生逃脱会计类技能集训回归课堂的正常学习,原因是对常年进行单一枯燥的珠算点钞训练没有兴趣了,而且认为在网络时代下珠算、点钞的技能已经在实际工作中失去了用武之地,也不会成为将来就业的王牌,这个事实也从反面说明了参赛学生的集中性和重复性。
(二)“应赛教育”的倾向
如果说比赛也是一种考试,那么,这种以赛论英雄、“一赛遮百丑”的“应赛教育”就是一种极端的“应试教育”。如果说,中国的竞技體育与应试教育都是同一家“工厂”的两个不同的“生产车间”,竞技体育生产“拿牌机器”,应试教育出品“考试机器”,那么,职业学校的技能应赛教育则是训练“获奖机器”了。
由于技能大赛受到了很多地方和学校的极大重视,为了名次和奖牌,学校和教师身负指标和任务,参赛的师生和指导教师几乎全身心地投入到技能竞赛的训练备赛中。除了教师享有政策倾斜之外,参赛的实训学生往往也享有许多“特杈”,不用参加早自习和晚自修,不用参加正常的上课,也不用参加期中测试和期末考试,各科考试成绩根据技能大赛获奖名次给良好以上的分数,可以不参加正常的顶岗实习,总之只要能获奖一切问题都“好说”,甚至犯了错误也能从轻处理。他们在学校没有学到基础理论知识,没有人文素养,没有常规礼仪纪律教育,没有顶岗实习,没有班级集体活动。试问这样的学生能成为社会需要的综合素质高的毕业生么?这不禁让人想起那些为了高考金榜题名德美劳体艺等副课都被高考主课挤占、回家不用做任何家务,甚至与临终前的亲人也不需见上最后一面的可悲的高三学子,想起某些因为没有文化知识和生存技能落魄到窘迫生活的优秀运动员甚至世界冠军。 这种“以赛代学”“以赛代考”的做法使获奖名次成为了对学生的唯一评价标准,使技能大赛走向了“应赛教育”的误区,这无疑使职业教育又走回普高应试教育的老路——应赛教育。
三、防止技能大赛走向功利化应赛教育精英教育的应对策略
教育要面向人人,要全面发展,要注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着眼学生未来发展。为此,在充分发挥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积极功效的同时,针对以上不良倾向,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 端正指导思想,摒弃功利性思维。
人们说“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技能大赛已经成为各职业学校展示成果招收生源的重要广告,成为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评价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职业学校的师生掌握过硬的职业技能固然很重要,但职业技能不是完全靠技能大赛才能体现的,职业学校要培养的是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要培养的是秉信持能的人才。打造信能教育,信是做人之本,能是做事之技。比如有的职业学校提出“厚人文、重技能、求品质”,这样的校风就是比较值得推崇的。相反,极个别学校在一些主观评判较强的专业和项目上及尽所能与出题专家、裁判、主办地搞好关系,努力创造出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不择手段为自己学校争金夺银,这就是错误指导思想的严重后果,不仅违反了技能大赛的初衷,也对参赛学生无形中产生了反面的教育。如此言行不一弄虚作假的庸俗化功利性行为使“师道尊严”遭到践踏,使学生心灵受到污染,“诚信”之基本何以维系? 技能大赛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使职业教育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
(二) 建立师生广泛参与的制度,形成人人参赛的机制
职业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应是大众化教育,技能大赛要实现由少数师生参与向多数师生参与的转变。对教师而言,广泛参与的方式可以做到多样化,专业专任教师可以直接参加各级技能大赛,也可以担任学生专职参赛教练,更多的是日常课堂教学融入实践性教学,努力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使技能大赛尽可能覆盖每一位专业教师,使每一位教师都有贡献有热情有成就感,逐步将技能大赛的经历和成绩作为专业教师职业生涯和专业素质考核评估的重要内容。对学生来说,学校首先可在校内搭建平台,开展各种形式的校级技能竞赛,人人参与,重点考察学生对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作为专业课考试成绩的一部分;其次,对于市、省级竞赛,可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针对性较强的技能训练,定期组织淘汰赛,逐步缩小范围,最后选优参赛。
另外,为了鼓励更多的师生参赛,避免少数几人成为参赛获奖专业户,可以尝试规定老队员参赛获得一定荣誉满三年不再重复参赛,而是退居日常教学并指导新的参赛学生和老师,这样能逐步扩大参赛师生人数和范围,逐步形成人人积极向上个个争先参赛、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使技能大赛逐步成为师生专业技能成长的重要平台。
(三) 树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教学活动观,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本着为学生和学校的长远发展考虑,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应树立“比技能、促质量、谋发展”的竞赛观和“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教学活动观,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社会为地方经济输送更多高素质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1、由于职业技能大赛对于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方向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我们可以根据技能大赛所设定的项目和要求适度调整专业课程的设置,调整实施性教学计划,协调技能大赛与常规教学的平衡。2、在日常教学中将课堂教学与大赛项目有机融合,通过技能大赛的内容和标准对原有教学项目进行改造、融合、提炼,这样才能让所有学生在日常教学中就能接受到技能大赛的实践锻炼,同时也体现了教学资源的公平公正。必须强调的是,我们不仅应强化学生专业技能,还应注重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参加技能大赛的学生不能再享受“以赛代学”、“以赛代考”的特权,他们也应该参加大多数正常的学习生活,也应该接受德育体育美育人文素养职业素养方面的教育。3、学校还可以利用业余时间通过相关课外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来吸引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既锻炼了他们的实践能力,也为各级技能大赛储备了人才。4、加强和规范学生技能资格的考证,将技能考证和技能大赛有机结合起来考察学生的专业技能。
总之,在技能大赛热情依旧持续高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我们应该以技能大赛为抓手,吸引更多的师生参与到更多项目的技能大赛中来,树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教育教学改革观,实现“三个促进”,使技能大赛朝着良性健康的方向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综合素质较高专业技能过硬的优秀毕业生。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教育厅. 关于在全省职业学校建立和完善技能大赛制度的意见.(苏教职[2008] 40号)
[2] 彭年敏. 对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热的辩证思考. 职业教育研究[J].2010(4).
[3] 陈季冰. 奥运之后的思考. 经济观察网 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