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红叶
摘要:采用“巧妙设计问题”“引导积极探究”的方法,从实际教学中举典型事例,让探究性的地理问题设置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最大功效。
关键词:探究;地理探究问题
地理课堂上,让学生探究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精神,已成为课程改革的核心。本人从教10年,对此很感兴趣,本文对应设置与提出怎样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探究能力,谈一点初步设想。
一、反思现状
一是设计地理探究问题的水平有待于提高。
教师提出的问题很简单,是“知识呈现型”问题,这样的问题没有水平,逻辑性也很差,应该提出具有发现型问题和创造型问题。
二是教学手段简单,采用“满堂问”。
一般只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简单的回答。学生按照教师设计的问题解答问题。教师偶尔提出的问题不具体、不合理,让学生无从下手,无从探究。有时提问时机不恰当,只是在枝节问题上小打小闹,对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却视而不见。而教师的评价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可能批评学生答案不标准,而对其中的“亮点”“闪光点”却视而不见。
三是学生思维僵化,缺乏自主探究。
学生很少会从已知条件出发,提出发现型问题,甚至是创造型问题。发现创新的思维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得不到应有的升华。反思现状,地理问题的探究需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方能冲破黑暗,迎来黎明的曙光。
二、提升思维能力
为了使探究教学成功,教师探究意识的建立和探究能力的提高是关键。为此,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身素质,提升自身生成提问的思维,努力提高思想、文化和能力素质等个人综合素养,使地理问题的探究性设置朝科学、巧妙、实用、高效的良性方向健康发展。
A、巧妙设计问题
1、平等意识,心中有学生。在教师心目中,任何学生都是有特色、有个性、有思想的鲜活个体。教师要尊重、重视和了解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中,了解学生的所有,教师要充当问题的探究者和学生一起思考、探究问题。
2、情境意识,激发思维。教师要结合实际,利用校外教学资源,与社会密切联系形成开放式教学体系,开拓学生的视野。创设提高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学习如果发生在有意义的背景中,才会有效;在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中,促使学生新旧知识发生矛盾,产生联系、困惑、问题,发现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积极想向、勤奋好学。
如在“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一节教学中,在导入阶段,本人先通过屏幕设计下面两个问题:(1)在北半球,有大量的氟氯烃的生产与使用,氟氯烃过多会造成臭氧空洞,但臭氧空洞却会出现在南极上空,为什么?(2)(展示几个不同时间段内的卫星云图)我国大陆高空的云总是自西向东运动,为什么?通过生活化的情境设置,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在学生思考,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教师总结:这些现象都与全球性的大气运动有关。因此,学生集中全部注意力,迅速进入新课的学习。
3、激发兴趣,培养情感。在探究性教学中教师该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从知识的结合点、迁移点、应用点上去寻找,使学生在这些“点”上,探究出某种超凡脱俗的结果。
如:在“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锋面系统与天气”教学中当学习了锋面与天气后,那日是11月6日笔者设置一个问题:国家气象局预测“11月8日前后冷空气将袭京城”预测未来8天北京的天气趋势:11月6日—13日?该问题探究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是有用的地理、是生活中的地理。把学到的知识得到了运用,这种成功的乐趣激励着学生不断地探究与尝试。
B、引导积极探究
1、连续设问有梯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一个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的探究过程。教师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联结点和关键点设问,组成有梯度的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由浅入深地发现知识的本质和本质联系。
例如:学习“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一节课中,本人设置了如下思考题,让学生探究:
一、假設地表均匀,地球不自转
(1)如果地球不自转,画出赤道与北极间的热力环流?思考:这个热力环流能否维持?原因?(地转偏向力)
二、假设地表均匀,地球自转
(2)赤道地区的上升气流到高空后做什么样的运动?在高空向北流动的气流刮什么风?
(3)在0°—30°N近地面形成了什么气压带?近地面空气怎样运动?
这三个问题逻辑性强,环环相扣,通过师生共同思考与探究,让学生自我总结出低纬环流的形成过程,让后再依此推断出中、高纬的大气环流过程。
2、解疑方法多元化。设计的地理问题要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避免将学生思维框住。
例如,常见的天气系统一课 (一)锋面系统与天气”教学中本人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展示冷锋天气图与暖锋天气图,观察比较两种锋面异同?这个问题需要观察与思考的结合、比较和分析的相结合。
3、释疑结果有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和能力不仅是探究的目的,更是激发出独到的见解、设想及做法的条件,让学生感受成功的乐趣,然后去激励学生不断思考。
探究性的地理问题的设计作为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窗口”,是实现高效率课堂教学的基础。只有设置的问题巧妙实用,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准确地引导学生回忆具体的知识或信息。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探究性地理教学遍地开花,为我们的地理教学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文件 2001年月
[2]《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