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词语化在英语学习词典中的表现研究

2015-05-11 21:54陈丛梅
辞书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搭配语料库

陈丛梅

摘 要 非词语化现象是指语言中的高频词在搭配过程中丧失全部或部分语义内容,词义融合于语境中。文章以come, give 为例,对比分析发现,与语料库相比,英语学习词典表现非词语化现象不充分,呈现方式不明显,缺乏系统性。究其原因如下:第一,作为“语言的词库”的词典难以表现语义融入语境的非词语化现象;第二,学习词典中位于关键词词条下的搭配信息尚不能明显表现非词语化高频词的普遍特征;第三,现有英语学习词典尚不能建构非词语化高频词与其共现词语之间的语义网络系统。最后我们提出改善英语学习词典表现非词语化现象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 非词语化 语料库 学习词典 搭配

一、引 言

基于语料库的词语搭配研究表明,使用中的大量常用词在搭配过程中都有丧失其全部或部分语义内容的倾向,这些词的意义已融合或半融合于整个搭配意义之中,单独的词义很难确定,如make up a quorum 中的make,词义就难以从语境中分离出来;置身于一定语境中的相邻词语会相互传染和影响,如make decisions中的make, 词义逐渐丧失在decisions 中,意义已相对模糊。这种现象被新弗斯学派代表人物Sinclair(1991)称为“渐次性非词语化”(progressive delexicalization),也可译为“逐步非词汇化”。

自从Sinclair 提出“非词语化”概念之后,语言中的非词语化现象逐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其中,Biber等人(2001)用“朗文英语口语和书面语语料库”对have, make, take等非词语化高频动词做了研究;Altenberg & Granger(2001)对比分析了法国、瑞典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本族语者使用非词语化高频动词make的情况;Brems(2002)探讨了度量名词结构的非词语化和语法化的程度。国内学者张淑静(2002)、缪海燕等(2005)、王立非等(2007)均对中国学生使用非词语化高频动词现状做了基于语料库的调查研究;卫乃兴(2007,2009)通过研究英汉两种语料库中部分动词的非词语化特征,从语法化理论和词语学理论角度分别讨论非词语化现象,还专门研究了形容词性修饰语的非词语化特征;钟珊辉(2010)以常用词gain, run 为例,研究了外语教学中非词语化现象及其对词汇产出的影响。

非词语化是语言中的普遍现象,正如Sinclair(1991)认为,一般文本由高频词和词的高频意义构成,因此,一般文本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非词语化的。然而,高度非词语化的意义潜势又极大,绝非一般词典的义项描述所能穷尽。(卫乃兴 2007)由此看来,非词语化语言现象是语言工具书诸如词典等必须表现却又难以表现的语言真实面貌,那么,“作为词的一份单子”的现有词典(黄建华 2000),特别是以“给使用者学习外语用”为编纂目的的学习词典又是怎样表现基于语境的非词语化现象的呢?

本文将通过对比英语语料库以观察英语学习词典对英语常用动词表现非词语化现象的方式。

二、英语学习词典表现非词语化的方式

非词语化是基于语料库可观察数据的产物,语料库是存放真实语言的基本文库。Sinclair(1991)认为,语料库是对自然发生的语篇的收集,收集的目的在于描述一种状态或某种语言中的变体;现代词典却是在大规模语料库及较完备语料的基础上,依据词典编写目的、使用对象以及词典编纂理论和传统,实现词法、句法、语义和语用的系统描述,两者联系紧密,又相互区别。 根据Carter & McCarthy(1988)所讨论的重任动词(heavyduty words), 我们选择come,give 作为观察对象,分别查阅以世界英语语料库为主要语料编纂而成的《麦克米伦高阶英语词典》(2005,以下简称《麦克米伦》),(该词典以提供丰富的语境及详细的用法说明著称),以及拥有一亿多词级的英国国家语料库(BNC)。

1.动词come的非词语化现象

根据《麦克米伦》提供的释义菜单,come具有9种基本意义并能构成一定数量的短语动词,其基本义为:

1)move/travel (to) here; 2) reach particular state; 3) start doing sth; 4) reach particular point; 5) be received; 6) happen; 7) exist or be produced; 8) be somewhere in order; 9) reach sexual excitement

同时,BNC显示,与come共现的前25个最显著的名词是:reply, cropper, way, circle, sound, second, morning, week, courtesy, face, top, month, day, afternoon, night, cry, minute, voice, rain, surprise, dancing, answer, mile, running, hell。 也就是说,这25个名词是英语本族语者与come结伴使用的最常用名词。

根据《麦克米伦》提供的9种基本意义,我们可以把BNC显示的这25个最常用名词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名词与come共现,表现come的基本义:其中,morning, week, month, day, afternoon, night, minute, mile, running以表时间和距离的名词为主,反映人与动物“来/旅行”的时间、距离或状态(1,2义);cry, sound, voice, surprise 与come共现时,come 表示声音和情感的产生、发生(4,6义);second 与come共现,come 表示先后到某地(8义)。come 与这类名词共现所产生的意义和用法均能分别在《麦克米伦》和BNC中表现出来,这时,词典与语料库表现一致。

语料库中显示的25个最常用名词的第二大类名词与come结伴后,come 只能部分实现或完全不能实现词典中所显示的基本意义,其用法体现在具体的语境中。以way为例,BNC索引行显示:

1)and Ive just come all the way from Loch Lomond to propose

2)is it being said that every time a vote comes this way

3)I do seem to come quite a long way

三例中,只有第一例体现了come 的基本义“来”(1义),第二例的意义已融合于其搭配词way的意义之中,搭配整体意义为“以某种方式实施,实现”,come已具有非词语化的倾向;第三例中的come已完全非词语化:“come quite a long way” 意为“取得明显进展,显著提高”,非词语化的渐次性特征在以上三个例子中明显表现出来。

具体来说,这第二类名词还可以细分为两组,第一组与come搭配后,come义已部分融合在搭配中,如:come the reply, come the answer, 词义已融合在相邻词语中,搭配义实际上就是关键词reply, answer 之义。再如:come full circle, 兜了个圈回到原地;come courtesy of , 承蒙……的好意,由于……的原因;come face to face, 直面,敢于面对,针锋相对;come top of/in, 居首位,领先。搭配义相对固定完整,come的个体义已模糊,融合在搭配义中。

第二组名词与come搭配后,情况如下:come a cropper, 猛摔一跤,遭到惨败;come rain or shine, 风雨无阻,不管发生什么情况;come hell or high water, 无论艰难险阻,下决心做。come 已高度非词语化到习语之中,其本义已完全丧失。最有趣的是 come dancing, 看似意义明显,BNC索引行中,除一例表基本义外,所有例句均大写come和dancing的首字母,特指BBC的一档舞蹈比赛节目,整体意义显著,come 的个体意义已经不重要。

BNC中的这第二大类名词在与come共现的前25个显著名词中所占比例为44%,体现了非词语化现象的普遍性。另一方面,以《麦克米伦》为代表的英语学习词典在表现词目词基本意义的同时,习惯于表现语词的短语动词和一定数量的常用语块,在come词条下,“come+小品词”所构成的短语动词收录充分;“as nice/big etc as they come”, “the best/worst is yet to come”, “come good/right”等常见语块也有所收录,然而与常用名词搭配因而丧失部分或全部语义的非词语化现象在词典中呈现不明显。与BNC中25个显著搭配名词相对照,《麦克米伦》在come条中只收录了与way搭配的“come a long way”,在face的内词条“face to face”中显示了搭配信息“come face to face”,并配有一例。经笔者搜寻,“come full circle”收录在《朗文英语联想活用词典》(2006)的happen条中;《韦氏大学词典》(2005)收有“come a cropper”;《剑桥高阶英语学习词典》(2005)收了“come rain or shine”和“come hell or high water”。

2.动词give的非词语化现象

《麦克米伦》为give提供的释义菜单如下:

1) provide sb sth; 2) make sb owner of sth; 3) put medicine in sb; 4) cause effect/experience; 5) communicate; 6) allow sb to do sth; 7) pass illness to sb else; 8)pay money; 9) stretch/bend/break; 10) change decision; 11) use all time/energy

BNC中与give 搭配的前25个显著名词是:rise, impression, evidence, advice, birth, detail, priority, notice, information, indication, reason, consideration, way, opportunity, example, attention, support, answer, name, instruction, chance, thought, account, permission, warning。

BNC中的这25个名词同样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与give搭配,实现give的基本意义,它们是:detail, reason, opportunity, example, information, chance, impression, attention, priority, 共9个,占总数的36%。第二类同样可以分为两组,第一组与give搭配后,give 显示出非词语化倾向,这组搭配往往具有V+Nominalization的结构特征,即give与名物化词搭配,其原有意义已内嵌于名物化词当中,它们是:advice, notice, indication, consideration, support, answer, instruction, thought, permission, warning。第二组名词与give搭配,形成习语,意义固定,give 在这些习语中已完全非词语化,它们是:give rise to, give evidence, give birth, give way (to), give name to, give good/bad account of。第二类名词共16个,在25个名词中所占比例高达64%,其中只有4个习语give rise to, give birth to, give way(to), give good/bad account能够分别通过查阅习语关键词词条的搭配信息(rise, birth, way, account)在《麦克米伦》中找到,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非词语化现象在英语学习词典中表现不充分,呈现方式不明显,并且缺乏系统性。

三、英语学习词典表现非词语化不足的原因

首先,作为“语言的词库”的词典难以表现语义融入语境的非词语化现象。词典是按字母顺序等方式编排的语词表,用以提供语词的意义和词类等信息。虽然一些词典将自身描写成“语言的图像”,是词法、句法、语义和语用的系统描述,但现有词典大多是有选择地描绘“语言的词汇”,因而词典其实是“语言的词库”。英语学习词典是为英语为外语的英语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而设计编纂的积极型词典,词典的关注点在于语词的基本意义,英语学习者习惯于借助词典查阅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语词难题,包括词目词的拼写、发音、意义、用法等。

然而,非词语化现象是大量高频词在不同语境中受共现词词义的传染或影响而丧失其基本意义的语言普遍现象,是在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并受到重视的。这些高频词的词义无法从语境中切分出来,其意义难以确定,因此,就极高频词而言, 我们只能谈论它们的用法, 而不能谈论它们的意义。(卫乃兴 2007)虽然词语搭配、短语、习语性等始终是英语学习词典编纂的重要内容,但词典编纂传统模式始终是建立在意义驱动基础之上的。怎样表现词的非词语化现象,或者说,怎样表现高频词的语境用法,而非其词义,是学习词典编纂者面临的最新难题。这也是现有品牌学习词典仍然不能充分表现非词语化现象的重要原因。

其次,学习词典中位于关键词词条下的搭配信息尚不能明显表现非词语化高频词的普遍特征。上文通过BNC库和《麦克米伦》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虽然词典表现非词语化不充分,但在习语关键词词条下,词典也收录了少数语料库中所反映的一定数量的重任动词和其搭配的显著名词所构成的非词语化。如:give rise to, give birth to, give way(to), give good/bad account等。这样的处理是词典编纂传统使然。法国语言学家Hausmann(1989)就认为,搭配中的两个成分地位并不平等,其中之一是搭配的基础,其语义自治,另一成分为“搭配词”,是在与关键词的组合中获取意义的。因此,他提议搭配应放在关键词词条内,而非搭配词词目下。Hausmann等语言学家及后来的词典编纂者所关注的搭配,是词语共现而形成的成对词语的整体意义,即语块意义。现有词典将这样的语块放在关键词词条内供使用者查阅,其理论依据来源于弗斯学派对搭配的研究。然而基于语料库研究所发现的高频词基本语义在语境中融化或半融化的趋向十分明显,这一语言现象已成为高频词的普遍特征,但却还未能引起词典编纂者的足够重视,词典使用者难以从高频词词条中发现非词语化信息,词典呈现搭配的现有方式还不能较显著表现极具普遍性的非词语化现象。

第三,现有英语学习词典尚不能建构非词语化高频词与其共现词语之间的语义网络系统。上文观察发现,《麦克米伦》在come条中收录了与way搭配的“come a long way”,当我们查阅关键词way时,仅能发现“come sbs way”,两者之间没有联系。在与give共现的显著名词中,《麦克米伦》分别在rise, birth, way, account这4个词条中提供了“give rise to, give birth to, give way (to), give good/bad account”四条习语信息,但在give条中没有相关信息,两者之间缺乏相互参见。目前,建立词典中观结构的观点已深入人心,学习词典除为使用者提供词目的音形义之外,还关注词条与词条、义项与义项、正文信息与外部信息之间的系统关系,常常采用同义对释、反义对释、上下义关系释义,以及各种易于理解的参见符号构建语词之间的语义网络系统。(章宜华,雍和明 2007)然而,高频词与其共现词语之间所形成的非词语化并未被纳入词典的中观结构中,致使一般文本中最具有普遍性的非词语化在词典中缺少清晰的关联。

四、英语学习词典表现非词语化的几点思考

英语学习词典所采用的词汇控制理论,收录常用词及动词模式的详尽信息,大量习语、搭配和惯用语等均是为满足学习者对英语理解和产出的需求而特别设计的。然而,前文已经提到,与语料库相比,现有英语学习词典在表现英语中大量存在的非词语化现象时不充分,呈现方式不明显,并且缺乏系统性。笔者认为,英语学习词典在保留词典编纂优秀传统的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语料库,重视以下几个方面,以便更好地表现英语中普遍存在的非词语化现象。

1.重视非词语化现象,增设非词语化栏目

由于非词语化在日常语言使用中所占比例极高,学习词典编纂者应高度重视学习词典对非词语化现象的表现。高频词数量不多,可以在词典编纂过程中安排熟悉语料库的专家,负责收集50~100个高频词,对照语料库,根据与该词目经常搭配的前20~25个搭配词,梳理非词语化现象,在词条的搭配栏、习语栏,以及例证中分别表现。如果是新编词典,可以考虑增设非词语化栏目,用醒目的方式表现现有词典无法查到的非词语化信息,并使之成为词典的一大亮点。

2.改善释义模式,丰富词条结构

传统观念认为,对词目含义所进行的注释和解释是通过提供被释义词的概念意义或提供目标语的对等词来实现的,但随着语言认知与习得理论在二语教学中的应用, 这种传统释义观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学习词典的释义需求。(章宜华 2006)。Firth认为“每个词在一个新的语境中就是一个新词”(姜超 2010),因此,自COBUILD开创整句释义模式以来,已有不少学习词典在一定程度上采用整句释义的模式提供词的搭配、用法、语境等,以便提供真实准确的释义。同时,词典编纂者还可以将释义中的搭配、用法、语境等基本信息与词条后半部分的搭配、习语、惯用法、辨析等信息之间建立起一定的联系,将释义中较简略抽象的搭配用法在其后的搭配、习语、惯用法、辨析栏目中具体化,把词条结构建成自成一体的微观语篇,集语篇的形象性、连贯性、信息性、读者的可接受性于一体,在语篇中尽可能详尽全面地表现高频词词目的非词语化现象,创造出其独特的语境。

3.收集完整例句,适当保留修饰补充成分

词典例证最能表现词目的真实使用情况。在词典篇幅许可的情况下,尽量收集真实自然的完整例句,并适量保留反映词目整体框架意义的修饰、补充成分和意义关系,提供词的搭配、用法、语义韵、语境等,以便最大限度地体现语言中的非词语化现象。例如,例句He had had so many falls that he got black and blue all over. (他已滑倒了很多次,全身青一块紫一块的。)就远比He is black and blue all over.(他全身青一块紫一块的。)更能表现“get black and blue”在语境中的真实意义。

4.丰富中观结构,强化非词语化现象

上面谈到语料库中所表现的非词语化现象并不常常出现在词典的高频词词条中,而是出现在传统意义上的习语关键词词条中,如come hell or high water 就只能从hell词条中查到。我们可以在不打破词典传统的编排和查找方式的前题下,除传统参见范围之外,增设非词语化的参见, 比如在hell条下,提供come hell or high water 的释义和用法, 在come条下,补充如下信息: “come hell or high water,见 hell” ,以此来强化无处不在的非词语化现象。

五、结 语

非词语化是大部分高频词意义的主要表现,是语言中无处不在的真实语言现象。现有词典作为“语言的词库”,以词目为单位编排语词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语境中的非词语化现象的呈现,位于关键词词条下的搭配信息尚不能明显表现非词语化高频词的普遍特征,词典中观结构还未能建立非词语化的关联网络。英语学习词典表现非词语化现象将是一项复杂工程,词典完善非词语化现象呈现的具体措施还需要在词典编纂实践中进一步细化,以上几点思考仅仅是笔者的肤浅认识,还望方家指正。

参考文献

1.黄建华. 词典论.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

2.黄建华,章宜华. 西方语言学理论对词典释义的影响. 现代外语,2000(1).

3.姜超. 20世纪英语词典释义的语境综述. 辞书研究,2010(4).

4.缪海燕,孙蓝. 非词语化高频动词搭配的组块效应.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3).

5.王立非,张岩. 大学生英语议论文中高频动词使用的语料库研究.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2).

6.卫乃兴. 意义共享与非词语化.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9).

7.卫乃兴. 形容词性修饰语的非词语化特征研究.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3).

8.张淑静. 中国英语专业学生make的使用特点调查报告.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4).

9.钟珊辉. 外语教学中的非词语化现象研究——以常用词gain, run 为例. 外语学刊,2010(4).

10.章宜华. 认知语义结构与意义驱动释义模式的构建:兼谈外汉双语词典的释义性质与释义结构. 现代外语,2006(4).

11.章宜华,雍和明. 当代词典学.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12.Altenberg B,Granger S. The Grammatical and Lexical Patterning of MAKE in Native and Nonnative Student Writing . Applied Linguistics, 2001(3).

13.Biber D, Johansson S., Leech G.(eds.) 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14.Brems L. Measure Noun Constructions:Degrees of Delexicalization and Grammaticalization. Language and Computers, 2004(4).

15.Carter R, McCarthy M. Vocabulary and Language Teaching. London and New York: Longman, 1988.

16.Cowie A P. English Dictionaries for Foreign Learners:A History.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17.Hausmann F J. Le Dictionnaire de Collocations.∥

Hausmann F J, Reichmann O, Wiegand H E.(eds.) Worterbucher. Berlin: de Gruyter, 1989—1991.

18.Sinclair J. Corpus, Concordance, Collec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西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绵阳 621010)

(责任编辑 李潇潇)

猜你喜欢
搭配语料库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基于语料库“隐秘”的词类标注初步探究
色彩在主题餐饮空间环境中的应用
浅析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教材之我见
基于语料库的英语动词open的搭配研究
“反而”的语义韵考察
基于BYU语料库的英语专四词汇试题解析
基于JAVAEE的维吾尔中介语语料库开发与实现
基于网络语料库的“给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