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传宪 张倩
【摘 要】 文章以2008—2012年沪、深两市A股1 655个样本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产权属性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非国有产权性质企业研发强度高于国有性质企业;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与企业当期绩效呈负相关关系,在非国有企业表现明显,而在国有企业研发强度对当期绩效影响不大。
【关键词】 研发投入; 产权属性; 企业绩效
中图分类号:F235.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5)09-0076-05
一、引言
2006年财政部发布会计准则体系,对无形资产研发投入的计量进行了调整。在《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中将企业研发分为两个部分:资本化和费用化,并对允许资本化的情况进行了界定,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也应当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新准则有利于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支出,并为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供了制度支持。
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将继续“推进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和挑战的加剧,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技术研发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转移到企业的技术和创新。创新可以通过引入新产品、降低成本、提升生产与经营能力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已有部分关于研发支出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成果,并且有研究发现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在研发能力、研发资金获取以及研发动力方面存在差异,对于这种差异对企业绩效产生的影响值得深入探讨。
本文根据上市公司财务年报,分析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对比分析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程度,得出相应结论,为不同产权属性的企业制定研发策略提供参考和政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
目前,学者们对企业产权属性与研发强度的关系、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与企业绩效关系,以及不同的产权属性下研发强度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
(一)产权属性与研发强度
目前已有学者在产权属性与研发强度关系方面进行了研究。陈海声、卢丹(2010)采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企业研发强度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非国有性质的上市公司其研发强度显著高于国有控股企业。李丹蒙、夏立军(2008)在研究中也发现:非国有企业研发强度比国有企业高。另外李传宪和干胜道(2013)以2009—2011连续三年的沪深股市上市公司为对象研究发现:政治关联公司能够获得更多的创新补贴,但是其政治关联度降低了企业的研发创新强度。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意识到研发活动对其形成核心竞争力和对企业的成长性变得更加重要。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市场环境,国有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政府补贴,外部融资也相对容易,因此自主研发动力不足,而非国有企业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其自主研发动力强。由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非国有企业研发强度高于国有企业。
(二)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
目前,国内外对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已进行了大量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果。 Ballot and Erol Taymaz(2012)以法国和瑞典的大型企业为样本,探讨其人力和技术资本对企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认为:在两个国家,研发投入是重要的资源投入,给企业带来高回报。Martin Carree and Boris Lokshin(2004)研究荷兰创新型企业的合作研究与开发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最终得出结论:与不同的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研发以不同的方式提高了企业的绩效。而Yao Lu and Elena Karpova(2012)通过对中国纺织企业的研发绩效研究,得出不同的结果,认为研发强度不会对企业绩效产生显著的影响。
除了国外的研究成果,国内也对研发强度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得出不同的研究结果。梁莱歆等(2012)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得出结论: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研发投入对当前绩效的影响不同,其中成长期和成熟期对绩效影响力度大,加大对成长期企业的研发投入,能够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的绩效得到增长,二者是显著正相关。刘海洋、马靖(2012)从产出率的视角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认为研发投入创新能够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盈利能力。但是,杨德伟、杨大凤(2011)和游春(2010)的研究却认为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与绩效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郭斌(2006)则认为:研发强度与企业利润率、产出率呈负相关关系。陈俊、吴进(2012)以广东省的企业为样本,探讨研发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企业研发强度与绩效显著负相关。徐海峰(2012)研究认为企业研发投入与绩效之间存在滞后性。
本文认为,由于研发活动是一个过程,当期研发投入并不一定满足资本化条件,而是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降低企业的当期绩效。加之,从投入到最后产出反映在企业绩效的提升需要一段时间,研发投入存在滞后性。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2: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与当期企业绩效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三)不同产权属性下,研发强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关于产权属性、研发强度、企业绩效三者的关系,也有学者进行了研究。郭研、刘一博(2011)选择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企业为样本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民营企业的研发动力强。马小龙(2014)以中小板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研发创新活动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具有滞后性。
杨晔、王鹏、李怡虹(2015)等认为,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具有政策优势,能获得更多的财政补贴。周红、吕久琴(2012)的研究认为,政府补助对研发具有挤出效应,对研发投入强度与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降低。罗明新、马钦海、胡彦斌(2013)的研究得出相同的结论:认为有政治关联的企业有较低的研发强度,从而阻碍了企业绩效的提升。
本文根据上述文献分析认为:民营企业的研发动力较强,具有研发自主性,但是由于研发投入需经历一个过程,并不能在当期转化为经济利益,而是费用化降低当期企业绩效。国有企业由于存在政治关联,受到政策的照顾,能够获得更多的政府补助,但其政府补贴对研发具有挤出效应,加上自主研发动力不足,其研发强度对当期企业绩效的影响不明显。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3a:非国有企业研发投入强度降低当期企业绩效。
H3b:国有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对当期企业绩效的影响不明显。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
本文以2008—2012年沪、深两市披露有研发支出信息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共计1 655个样本数据。数据主要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www.gtarsc.com)和新浪财经(finance.sina.com.cn),研发费用化支出来源于管理费用明细项目研发支出数据,研发资本化支出来源于资产负债表中的开发支出数据。样本中剔除了ST、ST公司、金融行业公司以及没有研发投入相关资料的公司。数据处理由SPSS17.0和Excel软件完成。
(二)研究变量定义
根据前述的文献分析,本文以总资产收益率(ROA)为被解释变量;以研发强度(RDIN)、产权属性(OWNER)为解释变量;以企业规模、财务杠杆、股权结构、公司成长能力为控制变量。各变量具体含义如表1所示。
(三)模型设定
为了验证H1,分析上市公司研发投入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包括企业规模、负债状况、获利能力等。企业的规模、资产负债率、公司成长能力等因素影响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以及企业绩效,因此,本文构建以下模型:
四、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2显示了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情况,分析结果显示:披露有研发支出的企业制造业偏多,主要原因可能是,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主要是制造业。同时从表2中可以看出,本文样本中有46.04%的企业为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相对较多。一定程度上表明:较之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中进行研发的公司较多。随着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不断增强,非国有企业面临了更大的压力,更需要通过研发投入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二)相关性分析
表3显示主要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从Pearson相关系数看,上市公司的总资产收益率与企业的研发强度在1%水平下都存在相关关系,说明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存在相关关系。
从Spearman相关系数看,上市公司总资产收益率与研发强度同样存在相关关系。该结果验证了Pearson相关系数的结论。
从相关性分析结果可知:上市公司的绩效与研发强度存在相关关系。
(三)多元回归分析
为了验证3个假设,本文对数据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表4是H1的验证结果,回归数据表明,企业的研发强度受企业规模、资产负债率的影响较大,研发强度与产权属性在10%的水平下呈负相关关系,H1得到验证。分析其原因主要是: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非国有企业较国有企业所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为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研发自主性强;而国有企业资产规模较大、自有资金充足,由于受国家政策照顾较多,所面临的竞争没有非国有企业激烈,存在研发惰性。
表5是模型2的回归分析结果,目的是为了验证研发强度与当期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表5第一列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企业的研发强度与当期企业绩效在1%水平下呈负相关关系,H2得到验证。分析其原因:研发活动是一个过程,投入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转化为企业的产出,当年的研发投入并没有形成企业的资产为企业带来效益,而是作为一项当期费用,从而降低了当期企业的绩效。因此研发强度对企业当期绩效呈负相关关系。
表5第二列的结果显示:非国有企业研发强度与企业绩效在1%水平下显著负相关。H3a得到验证。原因为:非国有企业自身所面临的竞争较为激烈,自主研发自主性强,加上研发活动的过程性和不确定性,研发投入当期费用化降低企业绩效。第三列显示:国有企业研发强度与企业绩效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H3b得到验证。国有企业由于能够获得更多政府补贴、自有资金充足、外部融资能力强,存在研发创新惰性,自主研发动力不足,因此其研发强度与当期企业绩效关系不明显。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以2008—2012年沪、深两市披露有研发支出信息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检验了研发投入、产权属性对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1)非国有企业研发强度大于国有企业;(2)企业的研发强度与当期企业绩效呈显著负相关关系;(3)非国有企业研发强度与当期企业绩效显著负相关,而国有企业研发强度与当期企业绩效关系不显著。
研发投入能够给带来创新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研发强度反映了企业对研发的重视程度,研发投入中的资本化部分形成企业的资产,为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流入,费用化部分形成损益并对企业的利润表产生影响。国有企业的上市公司在获得研发资金方面具有优势,自主研发动力却不足,存在研发惰性。研发创新活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投入并不能在当期转化为企业的经济利益,甚至会因为费用化而降低企业绩效。笔者建议:(1)加强对企业研发投入资金的管理,提高研发投入的效率;(2)鼓励业绩表现良好、研发创新能力强的非国有企业加大研发创新,加大对这类企业的政府资金支持力度;(3)由于研发活动对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和企业成长性的重要作用,企业不能因为研发活动所需时间长,过程比较复杂,风险较大而采取放弃研究开发的短视行为,应持续性地投入研发资金。
【参考文献】
[1] 陈海声,卢丹.股权性质、资本结构、现金流量与研发强度[J].科技管理研究,2010(21):230-232.
[2] 李丹蒙,夏立军.股权性质、制度环境与上市公司R&D强度[J].财经研究,2008(4):93-103.
[3] 李传宪,干胜道.政治关联、补贴收入与上市公司研发创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13):102-105.
[4] Ballot,Fathi Fakhfakh and Erol Taymaz. Firms’ human capital,R&D and performance: a study on French and Swedish firms[J]. Empirical Economics,2012,43(2):581-596.
[5] Belderbos,Martin Carree and Boris Lokshin. Cooperative R&D and firm performance[J]. Research Policy,2004,33(10):1477-1492.
[6] Yao Lu,Elena Karpova. An Investigation of Chinese Textile Firms’ R&D Performance[J]. Clothing and Textiles Research Journal,2012,30(3):217-231.
[7] 梁莱歆,金杨,赵娜.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R&D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来自上市公司经验数据[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12):11-17.
[8] 刘海洋,马靖.研发正向提高了企业绩效吗?——基于2005—2007年共有企业微面板数据[J].科技与管理,2012(3):55-60.
[9] 杨德伟,杨大凤.民营企业研发投资影响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基于深市中小板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分析[J].金融论坛,2011(6):1-5.
[10] 游春.我国中小企业研发投入与财务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J].金融市场,2010(1):52-59.
[11] 郭斌.规模、R&D与绩效:对我国软件产业的实证分析[J].科研管理,2006(1):121-126.
[12] 陈俊,吴进.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研究[J].价值工程,2012(18):138-139.
[13] 徐海峰.企业R&D投入与经营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辽宁省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科学管理研究,2012(5):93-96.
[14] 郭研,刘一博.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与研发绩效的实证分析——来自中关村的证据[J].经济科学,2011(2):117-128.
[15] 马小龙.研发支出对中小企业成长性的作用研究[J].开发研究,2014(2):67-70.
[16] 杨晔,王鹏,李怡虹,等.财政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和绩效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经论丛,2015(1):24-31.
[17] 周红,吕久琴.政府补贴影响研发创造企业价值的效果[C].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2012年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2.
[18] 罗明新,马钦海,胡彦斌.政治关联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研发投资的中介作用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3(6):938-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