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从高校语言学概论课程考核模式的角度,探索实行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考试方式的可行性和具体实施措施,以考试改革促进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 语言学概论;考核模式;改革
作者简介:向学春(1977.6-),女,汉族,重庆万州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汉语史、方言。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1--02
“语言学概论”(简称“语概”)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但长期以来教学的现状并不乐观:一方面,语概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在学科体系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学生普遍反映该门课程“难学无用”,不仅抽象枯燥,而且理论化、不实用。本文主要从语概课程考核模式改革的角度,探讨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探索实行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考试方式的可行性和具体实施措施,以考试改革促进语概课程的教学改革。
一、语概课程考试现状
语概课程的考核方式一直沿用传统的期末闭卷笔试模式。传统闭卷考试评价角度单一,单凭一张试卷,无法使学生的实际语言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成绩中有效反映出来[1]。这种考核方式往往会误导学生机械背诵、生硬记忆;考核的重点是期末终结性考核,往往只凭期末的一次作业或一次闭卷考试评定学生成绩,不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不对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参与状况、学习方法等给以评价,不仅导致考核结论不够客观全面,还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考核内容侧重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 重点考查语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不重视语言实践能力的考核。
二、形成性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考核方式的探索
通过深入教学实践研究,并结合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和语概课程自身的特点,我们探索形成了语概课程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模式,具体操作如下:
(一)语概课程形成性评价考核
形成性评价即学习过程的动态考核,主要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参与状况、学习方法等方面作出评价。“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帮助学生增强学习动力,提高学习自信,成为自主性学习者,无疑会对教学质量起到提高作用。”[2]在语概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进度和相关教学内容,合理、有序安排阶段性的能力小测试,主要包括:文献检索与材料归纳能力测试、语言表达与语言教学能力测试和语言调查与语言研究能力测试等三个部分。具体实施细则如下:
能力测试
考核时间
考核内容
考核方式 成绩评定
标准
文献检索与材料归纳能力测试 “语言的本质和功能”(第一、二章)教学阶段
语言学书籍阅读;
语言类文献检索
读书笔记;文献综述
材料质量
语言表达与语言教学能力测试 “语言的结构要素”(第三、四、五章)教学阶段 中小学语文教学,如:声母、韵母教学;把字句、被子句教学;命题作文教学等
随堂说课 语言表达;
教学效果
语言调查与语言研究能力测试 “语言与社会”(第七、八、九章)教学阶段 小组合作语言调研如:
楼盘用语调查;
校园流行语调查;
X年新词新语调查等
小组答辩;
调研报告;
小论文
答辩效果;
参与状况;
材料质量
(二)语概课程终结性评价考核方式
终结性评价即期末统一考试。考试的内容一部分是老师和教材中讲授过的语言学原理, 一部分是应用语言学原理分析具体的语言现象;考试的方式是继承传统课程闭卷考核方式。语概属于基础理论性学科,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记忆是必要的,课程考核仍需考察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我们不能完全抛弃传统的闭卷考核的方式,应在命题上注意不再简单地单纯地考察学生的知识记忆,而应在侧重考察知识记忆基础上的理解记忆,重点在试卷命题质量上下工夫[3]。
(三)考核方案的公布及考核成绩构成
考核方案制定完成后可装订成册在学期开始之前发给学生,或者由任课教师在开始上课之前通告学生,学生在认真阅读或细细体会的基础上能够明确本学期对该课程的初步认识,为学生预习或准备各项考核作出明确的导向,使学生主动去探索学习内容而不再盲目地跟在教师后面获取知识。学生成绩总体评价=50%形成性评价(10%文献检索与材料归纳能力+20%语言表达与语言教学能力+15%语言调查与语言研究能力+5%考勤与表现)+50%终结性评价(即期末统一考试)。
(四)与本考试改革配套的教学改革
实行分版块教学。根据教材内部的系统性,将教学内容分为三个版块进行教学:一是语言的本质和功能,包括导言、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和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二是语言的结构要素,包括第三章语音、第四章语法和第五章词义;三是语言的发展,包括第七章语言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第八章语言的接触和第九章语言系统的发展。分版块教学的目的是便于进行形成性评价考核。分版块教学方便在每个版块教学过程中进行相应的阶段性能力测试,可以更系统全面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做出评价。
三、结语
在语概课程中实行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试方式,强调学习过程评价和实践能力考核,全面追踪、考查、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和实际效果,不仅能更科学、全面、公正地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通过对学生平时学习状况的关注,改变学生只关注期末成绩的错误认识,真正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素质、改变学习态度。”[4]对教学改革也有明确的导向作用,使学生明确了学习方向,教师明确了教学目标,促进语概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甘智林.论《语言学概论》教学改革的目标及途径[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06(06)
[2] 吴晓秋.高职英语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考核体系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
[3] 张平乐.“211”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课程考核和学业评价方式改革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03)
[4]王红梅.语言学概论课程改革刍议[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