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性”的智慧

2015-05-09 09:37唐亚华
青年文学家 2015年33期
关键词:诗性海德格尔道家

摘  要:“诗性”是一种抽象而又丰富的智慧,道家致力于追求诗性的生活与自然的状态;海德格尔探求存在之道,终归要以天地人神的共存达到和谐自然。以诗性为切入点,比较道家与海德格尔,是一个全新但极具价值的角度,二者以其不同的诗性表达方式寻找着同一条道路,即如何走进诗意的居住,让人们不要忘却本真的生存状态。

关键词:道家;海德格尔;诗性智慧

作者简介:唐亚华(1990.8-),女,山西省忻州市人,就读于青岛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全日制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B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3--02

从“诗性”的角度研究道家与海德格尔,是王凯教授的独创。拜读了全书之后,深感震撼。“诗性”是一种蕴含着灵性的思维形态,是一种存在于物我不分的状态下,充满生机的智慧。尽管它是属于人类初期的思维活动样式,但其想象空间非常丰富的。王凯教授的新书《道家诗性精神——兼与海德格尔比较》,是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王教授的又一力作,从诗性的角度切入道家和海德格尔的思想,由此不同时空哲人的思想有了共同的精神归属。老子、庄子的诗性精神,集中体现在他们对道的诗性思考。海德格尔的诗性精神,则集中体现在他对存在问题的诗性探求,他试图打开一条复活古老诗性智慧的道路。老子庄子和海德格尔,超越了时空文化与地域,用诗性精神指引着人类走向心灵的乐土。

全书分为十章,从发生源流、艺术精神到生存性命等诗性智慧的内在底蕴和外在风格对诗性精神做出了系统的分析和论述。对海德格尔来说,诗意即是创建,它意味着倾听和接受尺度。诗人创建了持存,诗性语言是语言自身所建立的世界,其根本特性为:它是语言自身的言说,并以此规定了欲望语言和工具语言。对老子和庄子而言,诗性语言是通向自然之道的桥梁,它可以引导我们进入到那个大道之行的世界。

一、诗性的自然

老子的道是自然之道,是纯粹原始的自然态势,包括了事物本身的存在方式。道显现为天地之道,通过效法天地,人得以顺应道的自然。海德格尔的主导思想是双重的,即追问存在和追问真理。海德格尔所要追问的存在,是先于对象性思维的原初境域,是人在原初世界得到的体验,这种体验最为原始、直接,也最为纯粹。所以,这种存在与人“遥远”,却又“亲近”。海德格尔就是要让它重新彰显。

“道”是中国思想的最高范畴。老庄所讲的“道”,正是作为“天地之始”、“万物之母”的自然之道。老子所崇尚的自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指道的混沌状态,即天道自然;二是指事物的纯朴本性;三是指自然无为。

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道是自然的状态,所以人类要接近自然、效法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这样才能实现道,达到精神的自由。海德格尔认为,自然是存在的被遗忘状态,对自然的领悟,同时也是对存在的领悟。只有从存在的角度领悟自然,或从自然的角度领悟存在,才是本真的思想。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是庄子对宇宙本质的诗性感悟。“物我为一”肯定了人与大自然的同质同源,“以物观物”是一种观物态度,也是审美的境界。海德格尔是把世界的结构概括为天、地、人、神的四元合一,他力图建立一个天地人神四元和谐的诗意图景,这个诗意图景是由天空、大地、要死者、神圣者的一组物的表象构成的。四元在合一中,既各居其位,各得其所,又相聚一体,不可分离。如果用这种诗意的目光而不是工具性或实用性的眼光看待万物,那么万物就自然成为了诗意地存在。

二、诗性的语言

诗性智慧显示了原始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正是因为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才产生了诗性的语言。形象思维,是文学和艺术活动的突出特征,深入考察原始的诗性智慧,对文学以及诗学的起源和发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用有生命的人体去比喻无生命的物,使无生命的物带有了生命的意象,大自然也像人一样具有了感觉和情欲。这就是最初的以己度物的隐喻。这个隐喻是通过语言实现的,其实,最初的语言本身就是隐喻。

词语不仅意味着人类自身感觉领域交流的隐喻,同时也包括人与世界同源同质的隐喻。语言被初民看作生存的整体背景,通过这些文字和符号,人们逐渐体认到一种联系,在自身和宇宙之间,难以忽视而微妙不已。这种联系构成了人类最古老的心理原型,这正是诗性语言诞生和成长的原始根基所在,也是人类精神的永恒存在形式。

老子和庄子对语言的洞悉是非常敏感的,道家与海德格尔的语言智慧,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充分体现了对语言问题的高度自觉。

道家对语言的诗性洞察体现在“道不可言”与“言而非也”。“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知北游》)不言并非无言,而是对天地的沉默,是一种无声之大言,即道言。庄子认为语言是不能完全表达意思的,并且如果已经知道了意思,就不需要言词,即所谓的“言不尽意”和“得意忘言”。这是道家对语言的深刻分析和合理批判,指导人们合理有效地使用语言。

海德格尔认为通过诗与思可以让我们在通往语言的道路上获得一种体验,思是聚集的过程,思考存在,这些聚集起来的思构成了诗歌的源泉。按照他的观点,事物面向自己本身与面向存在及语言本身是一致的。为了保持思想纯正,用逻各斯的条框去定义逻辑,这就需要使思想本身自主地思考存在,这才有可能在存在的相关规定下完善它本身。海德格尔对事物的思考和他独特的表达方式本身,就使他的哲学思想成功地完成了从注重理性规定走向诗性智慧的完美转化。

三、诗性的生存

道家强调人心的恬淡虚静,并非要否定人的情感,而是说人的各种情感,无论是喜是怒,都应像天地四季变化那样自然。无情并非否认人所拥有的正常的情感欲望,而是表明人的本性应当随顺自然,不纵情不肆欲。庄子笔下的至人、真人、神人的共同特征就是与天地万物共同运化,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因此也没有常人那些因欲望和意愿引起的喜怒哀乐等情感。

同样,海德格尔提出,人应该让自己归属于存在之道,按其本真之性去生存。存在之道,是心与物相遇照面的原初境域,既广泛地流行于天地万物中,也展开在人们赖以生存的现实社会领域中。自然之道把澄明之光给予了万物,万物就有情有意;自然之道把澄明之光给予了人,人也就有了真情真性。

老子所向往的人生,是为自然所规定的诗意人生。道是生养天地万物的自然母体,正是道的创化之力,造就了一个五光十色、生机盎然的生命世界。道法自然,因而人的生命法则就要等同于自然的法则。老子依据道的法则,告诫人们要端正对待生命的态度,正确认识人的生命价值。天地比人更接近于道,所以人应该效法天地自然,回到一种更符合人的自然本性的生活。人的生命是道所化生的,因此人应该珍视生命,关爱生命。

海德格尔晚期,把生存世界的结构概括为天、地、人、神的四元合一,这是一个诗性化了的生存世界。在技术时代,无家可归成为了现代人不可回避的境遇。海德格尔的存在的悖论正是基于此基础之上的思想表达,可以具体为人的生存悖论。四元的聚集是一个语言的世界,因为这个聚集是被语言所指示的。语言使人居住于天地人神的四元之中成为可能,因而也使人的诗性化生存成为可能。在海德格尔看来,居住在本性上是诗意的,艺术和审美的问题都是居住的问题,人应诗意地居住于语言的家园之中,这样才能让诗性化的生存成为可能。

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先秦道家,在道的诗性运思中,展开了丰富、深邃的哲思,呈现出自然而又朴素、玄妙而又浪漫的特征,尤其是他们以道论为核心的诗性智慧,是对华夏古老诗性智慧的继承和发挥,对中华文学、美学、诗学和艺术产生了广泛、深刻、持久地影响。

海德格尔,无疑是今天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他不仅把现代性推到了边缘,也拉开了后现代的帷幕,开启了后现代性。海德格尔正是以其对存在问题的深刻追问,开始了自己独特而艰巨的思想道路,同时也展开了他深刻的美学思想,显示出别具一格的现代诗性智慧。

总之,道家和海德格尔的诗性之思,浓缩着对人类生存的深深忧虑。无论是对道的推崇,还是对存在的追问,都是为了导引人类走向精神的乐土、心灵的归宿。他们早已洞悉人类文明的规律,窥见繁华落尽后的危机,因而告诫世人:文明的进程绝不能以破坏自然和牺牲人性为代价,而是要找回诗意,让天地、自然、人重归本真状态,万物和谐相处。

猜你喜欢
诗性海德格尔道家
海德格尔的荷尔德林阐释进路
实践哲学视域下海德格尔的“存在”
形与影的诗性纠结——庄晓明的诗与诗评
漫画道家思想
死亡是一种事件吗?——海德格尔与马里翁的死亡观比较
漫画道家思想
牢记道家养生“十不过”
从海德格尔的“形式指引”看《诗》《书》中的“帝”与“天”
道家思想に学ぶ現代的ガバナンス
诗性叙事与超现实叙事——论《尘埃落定》对于《百年孤独》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