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美学对当代艺术设计的深远意义

2015-05-09 01:16袁雪雯沈雁飞
青年文学家 2015年36期
关键词:当代艺术设计

袁雪雯 沈雁飞

摘 要:本文以艺术美学对当代艺术设计的深远意义为题目展开相关探讨。首先对其进行了简要概述,主要从人文精神、推动艺术发展和对创新启发的角度,对其意义进行了探索。希望为该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可资利用的信息,以供参考。

关键词:艺术美学;当代;艺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6--02

人类通过艺术,将自己生存的苦难用一件艺术的轻纱轻轻盖住。传统与现代的变迁,人类的生存危机频频出现,诸多问题使人性沉渣泛起,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巨大的困境,因而,人类希望通过再次谋求美丽的轻纱,以此来掩盖自身的苦难,并决定再次勇敢前行。然而现代的表现形式却是艺术设计,因而应该回到本初,对艺术美学进行深入研究与讨论,从而发掘它在当代的意义与价值。

一、艺术美学是艺术设计的精神支柱,美学中的人文精神对于设计的人性化走向影响深远

从艺术的审美形而上学角度而言,人是审美活动的参与者与主观性的承载者,通过审美的解释,人类对于世界的认知完全高于地球上的任何生物,可谓达到了“生物的顶峰”,然而审美活动比较复杂,尤其是以感觉与经验为基础,任何人的审美活动与审美视野都有所不足,有可能主题是相同的,但是在表达的形式上却千差万别。然而其中所蕴藏的底蕴却是为人类所共同承认,共同拥有的。因而,在艺术审美与当代的艺术设计之中,人类共有的追求美化世界、美化人性的共同志向是相同的,所以,对于当代艺术设计的审美思索,有助于提高艺术设计的厚重感,使其可以通向人类内心的深处,利用艺术化的传达手法,使消费者在感受到广告时,有更多的可引发的感触,总之,即是能够通过艺术设计作品唤起人性深处的复杂情感,使其产生共鸣,或者达到一种时刻或瞬间性的生存审美体验,从而达到一种净化与远距离的精神交流。

以传统文化的精神向往为例,在我国古老的儒家传统之中,在审美层次上更讲求“适度原则”,虽然其造型力较差,然而对于意境的悠远阐述,对于那种淡而清心的体会的描绘都表达了万物的“元神出壳”之感,正如孟子所言“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所谓浩然之气,即是对于自在之物的一种别名解释,它要求一种刚毅的和谐,强健的宁静感,淡泊而志向高远,其感染性强、统一性强,在激起人追求更为高远的境界方面也显出了强有力的诱惑。也就是说,在传统的以“阴阳五行”合和论为基础之上的“元气”论,是儒家哲学的主要基础,当这个原理被应用于审美领域之时,文与质间的隔阂即可消除,讲求和谐统一的“人与自然”的共通、互解,更可以将人类的审美需求,推向一种无极而处的境界,在此处,人可以将自己与整个万物统一起来,融合于一炉,冲破个体化原理的限制,从而达到一种暂时的状态,可以称之为“生命的巅峰时刻”,在这种状态中,人可以感受到那至高存在的伟大,从而将自己提升到一种更高的层次去感悟万物存在的和谐与美好,以此达到人性的最高处,将灵魂彻底净化,从中消除所有的人性弱点,将自身进行强力的扩充,增加其对于万物的责任感,与万物同在,与万物共生。这种感觉与体验的表达,只有通过艺术才能使其模仿得惟妙惟肖,也只有通过这种图像式的刻画才能达到感染的目的,进而达到人类共同生存的美好时刻。

因此,在当代的艺术设计中,最为主要的是体现这种艺术审美享受与体验,将这种可以刺激感觉的形象绘制出来,对人产生影响,从而净化人性,使人类从一个个较低的阶段超越到更为完善的境地,从而促进人类大同。

二、艺术美学是艺术设计的灵魂,它的基本理论奠定艺术设计基础,推动艺术设计发展

从哲学理论中,分支出来的美学理论,具备独立性,从本体论到审美的主客体关系论等,其发展虽然缓慢,但是在艺术审美中却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在进行艺术设计之时,首先,应该认识到“美”作为艺术的终极目的,有着它独有的价值与意义。所谓艺术理论也就是找寻关于艺术发展的规律,以此作为基础,生发出更多的作品,从而为人类的价值增添更多的色彩。有的研究者认为,艺术以死。其实,在上个世纪以来,众多绘画大师投身于现代派艺术,行为艺术等领域,而放弃作画,并且常常哀叹“绘画已死”。就如同我国传统的书法艺术一样,当其过了那个整体的“毛笔时代”之后,成气候者已经寥寥无几,然而对其在当代艺术中的运用却是层出不穷,比如黑龙江电视台所设计的台标,在各种公司的注册名称中所运用的注册商标等等,都对其进行了合适的运用,从这个小小的案例中,可以看出,即使艺术已经消亡,其流存的作品与残余,也可以带动艺术设计走向一条新的艺术审美追求之路。换句话讲,艺术美学不会因为艺术的营养不良而干枯,更不会因为将其用人它途而使其不具备美的价值。艺术之中,美才是第一位的,而人是美的发现者、创作者、体验者,也是美的最终享用者,因此而言,只要人类存在,艺术之美就永远不会遭受灭顶之灾。

在艺术设计之中,应该以承载艺术之美的艺术理论为基础,遵守其生成到定型的发展原则。按照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原则,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原则,本体与现象的统一原则,进行进一步的艺术设计思维训练。但同时,应该注意不能囿于规律而不能进行独立自由的艺术设计创造,因为每一种新的作品都有可能改写整个审美标准,也可能为美学带来变革性的发展,从而形成新的审美理论。所以,在真正的艺术设计之中,首先应该对各种艺术美学中的元素、材料、色彩、透视方法、学派等进行细致而认真的学习,并从其创作中得到滋养,然后,再将艺术设计提升到一个更高标准与要求的层次,使其可以以艺术的形式进行内在感受的传达。在此,除了注重基本的东西之外,还应该理解到效果的作用,然而效果就如同德国戏剧大师瓦格纳的作品一样,也应该注重所要展示的主题,并从中凝聚力量,使其升华出一种真正的可以达到效果的情感作用。在任何艺术审美与艺术设计之中,独创性是永恒的,而且只有原创与超越了模仿阶段的独立风格才能够更好的给人类灵魂以洗礼,为人性的进一步升级提供促进的作用与动力。

三、艺术美学是艺术设计智慧的源泉,艺术设计可以从艺术美学中得到创新的启迪

现代化导致了以物质与享乐为核心的生存观念,并且出现了严重的生存危机。过多的元素被释放,因此,能过艺术的解救之力将人性进行净化、洗炼,可以医治这五百年以来的“现代化之殇”。直至今天,人类已经认识到了所有的困境以及整个生存的不快。因此,人类同意将这个时代命名为“解决问题”的时代。也就是说,在二十一世纪,人类已经认识到了解救的必要性,知道了采取行动来为子孙后代谋取福利。这种智慧的惊醒,这种对于过去的沉重反思,使得今天的人类不再迷惘,甘愿发动自己去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改善不良的现有状况。而在人性的底层所要涂抹上去的却是“蜜糖一般甜美的艺术”。因此,人们在这个世纪大谈创新与启迪,谈论拯救与改变。然而在艺术设计中,作为艺术的变了形的“子孙”,它有必要为其使命进行进一步的深入探求。换句话讲,回到源头,再次更新。就如同意大利作家马基雅维利的历史观所提倡的那样:要更新与再生,就时时追溯源头,从而找到那最为根本的源动力。以此推论可知,艺术美学是艺术设计的最早源泉,也是其智慧的储藏室,所以,应该认识到源头动力的作用及价值,通过对艺术美学的研究而提升艺术设计的原创性,并从中得到新的领悟与启迪。

面对自然生态,应该认识到,艺术设计对于各种材料的用途的反思,对于废弃品的利用,将日常生活与艺术设计联系起来,让生活艺术化,让艺术更加生活化,如此,更加有助于推动艺术美学的重生,并赋予它以新的生存价值,将艺术之智慧体现在艺术设计与生活之中,提升生存的品质,对生活进行美化,进行艺术化,从而真正地去享受生活之美。另外,还应该认识到艺术设计在当下生活各方面的实际应用,只有普遍的艺术设计审美化、品质化、创新化,才能够更好地推动艺术设计的发展,将艺术的智慧呈现在生存之美中。

结束语:

总而言之,艺术美学与艺术设计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且艺术设计的精神价值与灵魂归属以及对于智慧的探求都需要通过对艺术美学的研究来达到,为了使当代艺术设计更加具备创造性与价值,就应该认真研究古代先人们留下的各类文化遗产,从中领悟那博大精深的源初动力,从而将艺术设计提升到新的层次。

参考文献:

[1]王美艺.艺术设计学科新发展——新兴媒体艺术引领艺术设计学科的新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33).

[2]刘瑜.新传媒时代的艺术设计美学——现代图式艺术设计传播中的审美文化在创意产业中的应用[J].新闻知识,2013(9).

猜你喜欢
当代艺术设计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Nirvana涅槃》
《星.云.海》
《花月夜》
关于当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分析
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中国中产阶级音乐的人文观察
论当代女摄影师作品中的个人视角
“《当代》文学拉力赛”2016年第五站读者来信选登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