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华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护理体会
李清华
目的分析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48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24例。观察组给予精心护理干预,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切口新肉芽长出时间与切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精心护理干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护理
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是腹部手术常见的一种并发症, 主要与患者年龄、肥胖程度以及高频电刀改用等因素相关, 导致患者切口感染率增加, 住院时间延长, 从而增加患者及家属的经济压力[1]。因此加强护理干预, 减少切口脂肪液化发生是提高治疗效果, 减轻患者生活压力的重要手段。本院为分析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护理效果, 选取收治的48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为研究对象,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48例,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24例。观察组男15例, 女9例, 平均年龄(45.9±3.5)岁, 其中切口裂开17例, 未裂开7例, 平均皮下脂肪厚度为(7.1±0.9)cm;对照组男16例, 女8例, 平均年龄(44.8±4.1)岁, 其中切口裂开18例, 未裂开6例, 平均皮下脂肪厚度为(6.9±0.7)cm。上述患者均可见:切口愈合困难或裂开, 渗液量大, 经皮下触诊, 波动感觉明显, 在对切口进行挤压或穿刺时, 可见坏死组织与脂肪滴漂浮。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皮下脂肪厚度以及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根据患者切口病变程度处理, 未裂开切口不需要拆除切口缝线, 只需对切口位置加压, 使其充分渗液, 随后使用碘伏消毒, 做好包扎工作, 并定期更换敷料, 直接渗液消失;切口裂开较小时, 可剪断1~2根缝线, 使用碘伏消毒或取适量呋喃西林置于患处;切口开裂较大时, 需拆除缝线, 敞开切口, 使用呋喃西林湿敷切口, 或使用盐水纱布进行引流。随后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 包括防感染护理、切口监测等;给予观察组患者精心护理干预, 包括切口护理、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以及饮食指导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详细记录两组患者切口部位新鲜肉芽组织长出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 评价两种护理干预的临床护理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切口部位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切口部位新鲜肉芽组织长出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切口部位恢复情况比较
表1 两组患者切口部位恢复情况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别例数切口新肉芽长出时间切口愈合时间组观察组24 3.34±1.24a 8.59±2.37a对照组246.01±1.0913.02±2.18
2.2 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在住院期间, 观察组出现切口感染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对照组出现切口感染2例, 肺部感染1例, 下肢静脉血栓2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8%;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切口脂肪液化是腹部外科手术常见并发症, 导致其发生的主要因素有:①患者伴有肥胖症, 皮下脂肪层相对较厚,血液循环差, 在手术过程中, 需对脂肪进行反复挤压、钳夹、切割, 阻碍血液循环, 使患者脂肪组织出现缺血、坏死等,渗液产生较多;②机械刺激也是引起患者发生脂肪液化的重要因素, 在手术过程中, 使用大块钳夹结扎, 止血不够彻底,使脂肪组织出现氧化分解现象;③手术缝合技术不成熟, 在缝合脂肪层中存在残留死腔, 导致渗液难以引流排出, 出现液化现象;在打结时, 结扎过紧也会影响患者切口血运, 造成脂肪液化;④合并糖尿病、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贫血等患者, 因自身因素导致切口愈合时间延长, 脂肪液化发生率较高[2]。
针对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给予精心护理干预, 能够加快切口新肉芽长出时间, 缩短渗液消失时间与住院时间, 减轻患者及家属的经济压力。精心护理干预措施如下:①切口护理。护理人员需详细观察患者切口恢复状况, 如切口是否存在张力、渗液情况等, 对于肥胖患者、营养不良以及糖尿病患者需重点观察, 定期更换切口敷料, 保持切口清洁与干燥;②基础护理。保持患者床铺、衣物整洁、干燥, 减少切口污染;展开有效的肺部护理, 积极预防下肢静脉血栓;若患者出现腹胀现象, 需及时给予肛管排气与胃肠减压处理;③心理护理。患者因切口难以愈合, 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加重, 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 为患者及其家属解答相关疾病问题, 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鼓励与安慰, 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 提高治愈信心;④健康教育。耐心指导患者及其家属保护腹部切口的方法, 并向其讲解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处理方式等, 对相关健康知识进行教育普及;⑤帮助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 主要以蛋白质、纤维素以及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为主, 多食用蔬菜、水果、鱼类、瘦肉以及粗粮等食物[3]。
观察组患者给予精心护理干预, 新鲜肉芽组织长出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分别为(3.34±1.24)、(8.59±2.37)d,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新鲜肉芽组织长出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分别为(6.01±1.09)、(13.02±2.18)d,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2%、20.8%,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给予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精心护理干预效果显著,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1] 黄建芳.腹部切口脂肪液化29例临床分析.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2, 33(5):612.
[2] 王荣福.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护理体会.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6(10):154-155.
[3] 李冬玲.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护理体会.基层医学论坛, 2014, 18(12):1546-1547.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2.156
2014-11-03]
463000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