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电刺激治疗脑瘫儿童流涎症的疗效分析

2015-05-08 02:12鲁晶吴晓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6期
关键词:肌群脑瘫有效率

鲁晶 吴晓丽

低频电刺激治疗脑瘫儿童流涎症的疗效分析

鲁晶 吴晓丽

目的 探讨低频电刺激治疗脑瘫儿童流涎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98例脑瘫儿童将其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 对照组患儿只进行常规康复治疗, 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实施低频电刺激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88%, 治疗显效率为83.6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1.43%, 治疗显效率为34.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频电刺激治疗脑瘫儿童流涎症的临床疗效显著, 可明显改善患儿临床症状,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低频电刺激;脑瘫儿童流涎症;临床疗效

脑瘫儿童流涎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疑难病症, 据流行病学研究, 有10.0%~37.4%的脑瘫儿童伴随程度不等的流涎症状[1]。对于脑瘫伴随流涎症状患儿的治疗, 临床上通常采取常规康复疗法, 通过反复功能训练进行治疗, 但疗效不佳。本院在本组研究中, 选取于2013年9月~2014年11月到本院进行诊断治疗的98例脑瘫儿童作为研究对象, 并采取分组对照方法研究低频电刺激治疗脑瘫儿童流涎症的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在此次研究中, 选择2013年9月~2014年11月到本院进行诊断治疗的98例脑瘫儿童作为研究对象, 98例患儿均与脑瘫诊断标准相符合, 且伴随不同程度的流涎症状。其中, 男51例, 女47例, 年龄2~6岁, 平均年龄(3.74±1.28)岁;教师流涎分级(TDS):TDSⅢ级31例, TDSⅣ级39例, TDSⅤ级28例;排除合并严重心脑肝肾器质性病变者、传染性疾病者, 所有患儿的监护人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98例脑瘫患儿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 两组患儿年龄、性别和流涎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康复疗法进行治疗,其康复治疗法主要包括:①口部运动疗法, 即促使患儿通过打哈欠、咀嚼、刷牙、弹舌等下颔、口唇及舌体运动, 增加其下颔和舌体灵活性, 并提高口唇闭合能力。②口面部感知觉刺激法, 即按摩患儿下颔、软腭、唇舌、面部的皮肤及口腔黏膜, 降低其口唇器官肌张力, 提升其肌群协调运动能力,并通过其口腔黏膜和面部皮肤的冷热、食物性质和振动来改善口腔感知觉, 提高其口面部整体运动能力。1次/d, 20 min/次, 共坚持治疗6个月;观察组患儿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采取低频电刺激治疗, 即使用吞咽障碍理疗仪, 仪器的刺激参数是双向电波, 脉冲频率是30~80 Hz, 波宽700 ms, 刺激强度是5~11 mA。将仪器通道1的电极放置在舌根, 通道2的电极放置甲状软骨两侧, 刺激其舌骨下方肌群、咽括约肌群和舌外附肌群, 诱发患儿做吞咽动作, 将通道3/4的电极放置患儿左右两侧神经颊支的位置, 以此刺激患儿的面部肌肉收缩, 增加其口部控制力, 40 min/次, 1次/d, 疗程为6个月。

1.3 疗效判定标准[2]参照教师流涎分级法, 其中, Ⅰ级为不流涎, Ⅱ级为少量流涎, Ⅲ级为不时流涎, Ⅳ级为经常流涎, 但是没有形成线状, Ⅴ级为成线流涎, 胸前常湿。显效:患儿流涎症状减轻2级及以上;有效:患儿流涎症状减轻1级;无效:患儿流涎症状毫无改善。治疗显效率=(显效/总例数)×100%, 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显效率分别为93.88%和83.67%,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显效率分别为71.43%和34.69%, 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显效率对比(n, %)

3 讨论

流涎症, 是脑瘫儿童极为严重的功能障碍, 可导致患儿脸颊、下巴的皮肤刺激、衣服潮湿等, 同时还会对患儿的摄食吞咽、语言发育等造成不良影响, 且能为患儿带来社会歧视、心理障碍等, 从而对患儿教育、身体发育及社会心理等造成不良后果[3]。通过国内外学者的不断研究探索, 发现脑瘫儿童流涎症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患儿口部有运动功能障碍, 比如口唇闭合能力较差, 舌体前挺, 唇部、下颔的协调和随意运动能力较差;②口腔感知觉失常, 存在唾液感知觉失常、口腔感知觉低敏或者超敏等;③脑瘫儿童的下意识吞咽频率少于正常儿童, 且脑瘫伴随流涎患儿的吞咽动作经常不协调和无效, 缺乏同嘴唇闭合的同步性;④脑瘫患儿有流涎症状的根本原因是其脑部控制能力失常。

使用低频电刺激进行治疗, 可再教育患儿的收缩模式、时序, 并纠正其肌张力异常症状, 改善其功能性的运动, 并恢复其运动控制能力。同时, 低频电刺激能够保持患儿大脑高级运动中枢兴奋, 强化其中枢到咽喉部、口面部传导通路,增加患儿大脑对于吞咽运动的控制力;此外, 低频电刺激疗法通过刺激患儿外周神经, 激活其神经肌肉运动终板, 促使其外周神经去极化, 诱发患儿靶肌肉出现被动收缩, 从而改善其面部肌群、口咽括约肌等肌群的运动单位募集数量, 促使其咽喉部位的肌群保持兴奋状态, 帮助患儿在做吞咽运动时上抬其喉部, 增强其舌骨肌群, 并提高患儿肌力, 最终实现流涎的有效控制。

本院此次研究结果显示, 与应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的对照组相比, 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采用低频电刺激治疗的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显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均比较高, 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低频电刺激治疗脑瘫儿童流涎症的临床疗效理想, 治疗效果极佳, 且操作比较简单, 没有不良反应, 值得在临床康复工作上推广应用。

[1] 郑钦, 沈敏, 何龙文, 等.低频电刺激治疗脑瘫儿童流涎症的疗效观察.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2, 34(11):848-849.

[2] 玛依努尔·吐尔逊, 沙比拉·沙比提.脑性瘫痪儿童采用头部低频电刺激对其运动功能及脑血流的影响.中国现代医生, 2012, 50(8):54-55, 58.

[3] 李林, 宣继先, 马晶.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流涎症疗效分析.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 2010, 1(2):39-40.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6.203

2015-04-17]

277102 枣庄市妇幼保健院

猜你喜欢
肌群脑瘫有效率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男子水球守门员膝、踝关节屈伸肌群等速肌力实验测量
张务锋:着力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很有效率
核心肌群
——稳定身体的“磐石”
更正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藏药当佐治疗胃病的疗效研究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