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波 严峻
手法复位夹板固定加皮牵引治疗对小儿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胡波 严峻
目的 分析手法复位夹板固定加皮牵引治疗对小儿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84例股骨干骨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42例。分别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加皮牵引与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治疗, 对两组患儿的愈合时间、治疗费用、住院时间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总优良率、治疗费用优于对照组, 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愈合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法复位夹板固定加皮牵引治疗对小儿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手法复位;夹板固定;皮牵引;小儿股骨干骨折
由直接或间接暴力以及其他诸多因素使得股骨干骨折在临床中比较常见, 约占有全身骨折6%左右, 加之儿童自主行为能力差, 儿童股骨干骨折问题显得尤为突出[1,2]。本研究收集来本科就诊的临床诊断为股骨干骨折的患儿, 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加皮牵引的综合治疗方式, 观察其临床效果,得出结论,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收集从2012年5月~2014年12月来本科就诊的临床诊断为股骨干骨折的患儿84例,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42例。其中观察组男26例,女16例, 年龄8个月~9.0岁, 平均年龄(5.2±1.3)岁, 股骨上段骨折9例, 中段骨折18例, 下段骨折15例;对照组中男24例, 女18例, 年龄9个月~8.5岁, 平均年龄(4.8±1.4)岁,股骨上段骨折10例, 中段骨折15例, 下段骨折17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部位及病理类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的所有患儿均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加皮牵引的综合治疗方法。将患儿的体位调整成仰卧位,用布带将股骨近端的腹股沟处固定, 沿着身体的从抽方向向股骨的近端方向进行牵引, 一名医师双手握住膝关节沿纵轴向股骨的近端方向进行牵引, 另一名医师手握住踝关节从纵轴方向向股骨远端进行牵引, 这样重复牵引数分钟以纠正重叠及移位的骨折断端后。接着上段骨折将患儿的肢体摆成外展外旋位, 由助手握住近端向后挤按, 另一名医师握远端由后向前提, 这样重复几次直至纵轴冲击有明显抵抗力时说明复位成功。中段骨折的患儿, 将其患肢摆成外展位, 同时用手自断端外侧向内侧推挤, 再用双手在断端的内外、前后进行挤压, 当骨折端有稳定感时说明复位成功。下段骨折的患儿, 术者将骨折远端由后向前向近端推挤, 当断端的畸形消失后复位成功。然后用杉树皮夹板从左右前后四个方向进行固定, 外用绑带捆扎。固定后用胶布加上钻孔小木板行皮牵引。治疗期间随时注意观察夹板有无松脱, 患肢的血液循环是否畅通等。
对照组患儿采用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法进行治疗, 首先对患儿进行全身麻醉, 然后消毒患肢, 将弹性髓内针弯成30°的弧形, 上段或中段骨折的患儿在股骨远端内外两侧各做一个2 cm的切口, 在X线监视下于骨折线上2 cm开窗, 分别插入2根髓内针至骨折平面, 手法复位后将髓内针穿骨折线值股骨近端, 下段骨折的患儿在股骨近端的外侧做一长4 cm的切口, 于前外侧开两骨窗, 预备弯针, 髓内针顺行插入, 其余步骤与中上段骨折相同。术后两周拆线, 1个月后骨折端骨痂明显者可负重行走。
1.3 疗效判定标准与观察指标 ①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 疗效评价标准[3]:若骨折愈合, 对位对线良好,髋膝关节功能正常则为优;若骨折愈合愈合, 对位2/3以上,成角畸形≤5°, 髋膝关节活动度>90°则为良, 若骨折愈合,但对位<1/2, 成角畸形>5°, 髋膝关节活动度<90°则为差。总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②对两组患儿的愈合时间、治疗费用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的总优良率为95.2%, 高于对照组的81.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86, P=0.043<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的愈合时间、治疗费用及住院时间的比较 两组患儿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的比较[n(%)]
表2 两组患儿的愈合时间、治疗费用及住院时间的比较( x-±s)
儿童股骨干骨折是一种常见的临床骨折类型, 但由于儿童骨折后可在早期形成丰富的骨痂而达到较好的愈合效果,且有一定的对畸形进行自然矫正的能力, 骨折愈合快, 预后好。但由于过去的石膏外固定以及手术内固定的治疗方式均存在一定的劣势, 因此本研究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加皮牵引对小儿股骨干骨折进行治疗。
本研究发现,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在愈合时间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骨折愈合时间主要是由患儿的自身因素所决定, 因两组患儿的营养状况及饮食方面均无差异,因此其骨折愈合时间接近。另外虽然观察组的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 但观察组的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 且观察组的总优良率为95.2%高于对照组的81.0%,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手法复位夹板固定加皮牵引对小儿股骨干骨折进行治疗的临床优良率高于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法, 这主要是由于经手法整复后骨折端的对位良好, 轴线恢复, 而夹板外固定可以使移位、侧偏以及重叠移位的骨折得以纠正,加之皮牵引可以对抗因肌肉收缩的牵拉力及旋转力, 从而可以有效的解决短缩和成角的问题[4]。三者联合应用的综合方式从各个方面考虑到了骨折愈合过程中问题, 因此效果显著,推荐在临床上应用。
[1] 秦佳军, 刘曦明.儿童股骨干骨折治疗研究进展.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12(8):91-92.
[2] 吴国强, 李正澜.手法复位夹板固定加皮牵引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S1):394-395.
[3] 宫民庄, 刘兴才, 陈可新.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加骨牵引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疗效分析.中医正骨, 2011, 23(8):63-64.
[4] 陈发.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及牵引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附62例报告).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08, 8(1):71-72.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6.080
2015-05-12]
432300 湖北省汉川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