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宁 齐龙涛
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效果观察
孙宁 齐龙涛
目的 探讨针对老年抑郁症患者, 观察临床给予心理疏导以及精神护理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104例老年抑郁症患者, 随机分为C1组和C2组, 各52例。C2组选择常规护理的方法;C1组在C2组基础上加用心理疏导以及精神护理的方法。对比两组老年抑郁症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 两组老年抑郁症患者完成临床护理后, 在SAS评分以及SDS评分两方面, C1组明显优于C2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老年抑郁症患者, 临床给予心理疏导以及精神护理, 能够将患者的SAS评分以及SDS评分进行有效改善, 最终显著提高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老年抑郁症;心理疏导;精神护理
抑郁症属于老年人群中十分普遍的一种精神疾病, 发病率为1%~3%, 且难以治疗, 超过50%的患者对一线抗抑郁药物治疗的疗效不理想, 此类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睡眠障碍、情绪低落以及思维缓慢等, 进而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1]。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逐渐严重,患有老年抑郁症的患者例数逐渐增加。对此研究抗抑郁药物治疗以外的有效方法给予临床干预能够发挥显著的价值。为了进一步分析有效的干预方法, 本文主要针对本院两年内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 临床给予心理疏导以及精神护理干预后, 患者的SAS评分以及SDS评分获得显著改善。因此,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统计学、临床特征和为期12周常规护理配合药物治疗与采用心理疏导以及精神护理干预配合药物治疗进行对照比较, 判断心理疏导及精神护理干预对老年性抑郁症患者的效果。现将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104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C1组和C2组, 每组52例。C1组中, 男33例, 女19例;年龄61~82岁, 平均年龄(68.55±4.21)岁;病程2~8年, 平均病程(4.05±1.22)年。C2组中, 男36例, 女16例;年龄65~85岁, 平均年龄(68.71±5.86)岁;病程2~9年, 平均病程(4.09±1.23)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C2组患者临床选择常规护理的方法, 具体步骤为:①生活护理:要求患者需要密切关注自身饮食, 确保营养均衡, 进行充分的休息, 确保睡眠时间始终充足。②用药护理:对患者的用药要求护理人员加以正确的指导, 主要包括患者的临床用药时间以及用药剂量等, 有效确保临床用药效果。③要求患者与同一病室的患者之间进行密切沟通, 确保病房始终清洁。C1组患者在C2组基础上增加心理疏导以及精神护理。具体步骤如下。
1.2.1 心理疏导 老年抑郁症患者较易表现出焦虑不安以及烦躁等系列的不良心理, 对此要求护理人员同患者之间进行密切沟通以及交流, 护理人员进行耐心倾听, 确保患者自身情绪能够有效宣泄。护理人员在同患者进行沟通的过程中,需要合理掌握沟通技巧, 确保态度温和, 面带微笑, 针对患者提出的系列要求能够合理满足, 将患者存在的心理障碍进行有效缓解[2]。针对表现出严重心理问题的患者, 例如具有自杀倾向的患者, 要求护理人员需要对其给予必要的心理干预。
1.2.2 精神护理 患者当前的意识状态较为清醒, 要求护理人员需要对其认真讲解抑郁症疾病的相关知识, 对患者讲解疾病的形成原因以及临床治疗方法等, 最终获得患者的积极配合, 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3]。
1.3 观察指标 选择SAS量表以及SDS量表针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实施评估,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老年抑郁症患者完成临床护理后, 在SAS评分以及SDS评分两方面, C1组明显优于C2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 两组患者SAS评分以及SDS评分临床对比±s, 分)
表 两组患者SAS评分以及SDS评分临床对比±s, 分)
注:与C2组比较,aP<0.05,bP>0.05
组别例数SAS评分SDS评分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C2组5241.52±3.2938.22±2.1939.89±2.6536.82±2.19 C1组5.41.63±3.02b.32.19±2.07a.39.92±2.49b.32.29±2.92at 0.1788.9320.0599.025 P>0.05<0.05>0.05<0.05
诸多原因会导致老年患者出现抑郁症的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患者自身的生理因素:老年人患有血管疾病以及出现了脑功能退化的情况后, 会导致老年抑郁症的情况。此外老年患者难以正常睡眠以及出现了生物周期紊乱的情况后, 会导致患者出现了老年抑郁症情况。②患者自身的心理因素。老年患者较易表现出消极心理的情况。例如内心存在空虚感以及孤独感, 长时间会导致患者出现抑郁症的情况。③社会因素:老年人在退休后, 会有一种被社会遗弃感, 从而内心表现出消极心理, 造成出现抑郁症的情况。
本次研究中, 除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之外,对患者给予心理疏导以及精神护理, 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消极心理, 将患者的焦虑症状以及抑郁症状进行有效改善。经过研究发现, 两组老年抑郁症患者完成临床护理后, 在SAS评分以及SDS评分两方面, C1组明显优于C2组(P<0.05)。
综上所述, 针对老年抑郁症患者, 临床给予心理疏导以及精神护理, 能够将患者的抑郁心理有效改善, 凸显心理疏导以及精神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
[1] 李春葵.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病伴发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内科.2015.5(1):134-135.139.
[2] 杨霞, 厉惠.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效果观察.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7(20):66-67.
[3] 刘迎丽, 王晓光.支持性心理疗法在老年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9).1-3.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5.172
2015-06-30]
110034 沈阳二四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