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本科院校大学生求职行为分析及对策研究
——基于黑龙江省某高校应届毕业生调查

2015-05-07 02:48樊育英
文教资料 2015年3期
关键词:普通本科就业指导毕业生

樊育英

(齐齐哈尔大学,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普通本科院校大学生求职行为分析及对策研究
——基于黑龙江省某高校应届毕业生调查

樊育英

(齐齐哈尔大学,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如今,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而地处边远地区黑龙江省的高校毕业生则面临更严峻的就业挑战。因此,如何更好地指导毕业生就业,加强对策研究,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基于黑龙江省某高校应届毕业生的调查,剖析大学生的求职行为,并提出对策,以提高就业率。

大学生 求职行为 对策研究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2013年、2014年先后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和更难就业年。转眼已至2015年,2015届毕业生也渐渐迈入就业大军的行列,据目前的信息反馈来看,2015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将依然很严峻。而黑龙江省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一方面要面对经济落后欠发达、地处边远地区、就业岗位相对较少等问题,另一方面要面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相对较低的问题,相对于全国其他省份毕业生而言,将面临更严峻的就业挑战。本文以黑龙江省某普通本科院校2015届大学毕业生为调查对象,通过个别谈话和调查问卷的方式统计分析他们的求职意向、择业态度和影响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措施,旨在更好地指导应届毕业生就业。

一、调查结果分析

1.求职意向。

求职意向就是根据个人的爱好和能力,明确自己所要从事的职业,从而有针对性地去寻找合适的工作。明确求职意向,是大学生找工作的第一步。笔者对求职意向的问卷共设置了五个题目,包括:毕业去向、工作单位性质的选择、喜欢从事的工作岗位、工作地点和对第一份工作的月薪期望。在选择毕业去向时,有45.8%的学生选择签约就业,36.3%的学生选择升学,11.8%的学生选择考公务员,2.4%的学生选择个人创业,3.8%的学生就业意向不明确。在工作单位的选择中,27.6%选择“事业单位”,18.1%选择“国有企业”,14.8%选择“高校及科研院所”,14.3%选择“民营企业”,很少的学生选择去“基础教育机构”、“党政机关”、“外资合资企业”及其他单位。在喜欢从事的工作岗位的选择中,35.4%选择各类专业技术岗位,28.8%选择一般管理,26.6%选择负责人、高级管理工作,9.6%选择其他。在工作地点的选择中 (多选),77.3%选择回生源市、县地区,56.8%选择沿海与发达地区,42.8%选择内地省会城市,14.8%选择中小城市,仅8.3%选择西部、边远山区及农村地区。对第一份工作的月薪期望,7.5%选择1500~2500元,65.1%选择2501~3500元,25%选择3501~4500元,2.4%选择4501元以上。

从以上五组数据可看出,大部分学生求职意向明确,能够保持理性,合理定位,而部分学生的求职存在“心理藩篱”:有的学生喜欢体面的工作,非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不去;有的要求高起点,不愿意从基层做起;有的非常看重工作环境,不愿去偏远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有的追求高收入,工资低于四五千不干。找工作追求体面稳定、高起点、高收入和好环境的心理可以理解,但部分学生将这些追求绝对化,并将其作为求职的“唯一”标准,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任何具有风险的职业都排除在选择范围之外,非常不利于就业。

2.择业态度。

调查发现,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62%的同学认为“一般”,19%的同学认为“不好”,16%的同学认为“很好”,2%的同学表示“不清楚”。对于是否愿意从事专业不对口的工作,69%的同学“愿意”,8%的同学“不愿意”,23%的同学选择“先在本专业干,再考虑转行”。目前我国实行的是专业性的大学教育,其本质是素质教育,调查表明部分毕业生片面理解专业的含义,将专业教育等同于职业教育甚至工种教育,找工作时过分看重专业对口。一方面导致对很多的工作岗位漠不关心,甚至失之交臂,另一方面有的专业被社会公认为“难就业专业”,学生在未就业时就倍感压力,甚至产生极度的焦虑心理。

对目前就业形势的态度,10%的学生认为 “非常乐观”,67%的学生认为“还好,可以通过努力面对”,22%的学生认为“非常担忧”。表明部分大学生对就业前景悲观消极,缺乏应有的自信,究其原因是由于许多高校毕业生在初次踏入就业市场时表现出思想和心理上的准备不充分,在即将面对社会,面对竞争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恐惧、茫然,甚至产生了心理障碍,从而影响就业。针对这种现象,学校应给予适当的就业指导,一方面进行就业心理辅导,使学生充分重视而不过分焦虑,另一方面应加强学生求职技能的培训,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

3.就业影响因素。

就“找工作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多选),共设置了10个选项供学生选择。从调查结果可看出,影响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是“经济收入”和“发展机会”,部分学生选择“工作条件和环境”、“工作稳定”和“单位所在城市”,而对于“声望、社会地位”、“专业对口”和“父母意见”考虑很少。由此可知,经济收入和个人在事业中的发展机会是学生在求职中最看重的。

就“就业困难的最主要原因有哪些”(多选),共设置了8个选项,分析后可看出,就业困难的最主要原因大部分学生选择“对社会缺乏了解”和“信息量少”,部分学生选择“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能力不足”,“优势难以发挥”,“求职方法技巧欠缺”和“对企业招聘流程和基本要求缺乏了解”,较少学生选择“学校就业指导不足”。由此可知,学生就业困难更多的原因来自自身准备不充分。因此,学校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提高他们应对就业困难的能力。

二、结论

对黑龙江省某普通本科院校大学毕业生求职意向、择业态度和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分析后表明,大部分毕业生可结合自身的爱好和能力,明确自己的求职意向,积极准备,并投身在就业浪潮中,也有部分毕业生对自身认识片面,不能合理定位,从而产生严重的心理藩篱。另外,还有极少数毕业生思想懈怠,行动懒散,面对就业压力而自暴自弃,非常不利于就业。综合来看,大学生的各种就业状态,绝非一朝一夕所形成,是四年大学生活学习的折射。因此,要增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必须从平时教育中的点点滴滴做起,同时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指导也非常重要。

三、大学生就业的建议和对策

1.强化专业认同,奠定就业基础能力。

稳固专业思想,增强专业认同,是大学生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大学生就业的首要基础[1]。强化专业认同并不是强调大学生毕业后要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而是通过这种培养和强化促使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态度,这种积极的态度会折射在大学生自身发展的方方面面,比如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大学生参与各种体育、文艺、实践等活动的热情,是影响大学生专业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因素,对大学生就业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2.提高综合素质,加强就业竞争力。

就业的本质就是社会对求职者综合素质的需要和认可,所以要想在就业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学校在引导大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应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实践能力的平台,如青年志愿者活动、暑期社会实践、慈善公益项目等社会实践活动。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如师范生的讲课实战、三笔字训练等。同时,学校还应为在校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让学生尽早接触和体验工作,在实际中体会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高。

3.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合理调整就业定位。

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种种就业观念问题,比如自我角色转换不够及时,自我认识和自我了解不够准确,过分看重职业稳定,专业对口观和盲目择业观等,都会影响大学生的顺利就业。转变择业观的意义在于帮助毕业生在遇到困难、挫折和冲突时,能客观地分析自我和现实,把远大理想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有效解决思想矛盾,从而使自己保持积极、稳定、健康的心态,总结经验,克服困难,达到顺利择业的目的[2]。高校要在学生的日常管理中开展深入细致的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从根本上改变就业观念。

4.强化就业指导,提高求职技巧。

针对毕业生对就业信息掌握不足和求职技巧缺乏的问题,一方面,高校要加强就业信息的搜集,安排专人将相关就业信息即时通过QQ群、飞信群等进行发布,多渠道地为毕业生搭建就业平台,积极联系并密切接触用人单位,充分挖掘校友资源和专业教师在科研等方面积累的社会资源,全面了解和掌握就业市场的最新动向和用人单位的具体需求,让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都能了解供需信息,减少就业的盲目性[3]。另一方面,高校可根据学生的专业、就业意向等具体问题尝试并逐步实现个性化的就业指导,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提升求职技巧、了解就业政策、分析社会需求和自身优势、正确面对求职中的困惑和挫折,从而找到满意的工作,提高就业率。

[1]樊立三.大学生求职行为特点及就业对策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14(3).

[2]朱胜利.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和思考[J].文教资料,2013(7).

[3]杨士花,李永强,李华君.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学园,2014(29).

猜你喜欢
普通本科就业指导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国家创新体系下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型的国际化思考
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深化改革服务福建自贸区建设探析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最“叛逆”的毕业生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