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能力视野下的文科高职人才培养

2015-05-07 02:48李燕芳
文教资料 2015年3期
关键词:理工科文科高职生

李燕芳

(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800)

在当前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新形势下,文科高职以其独特优势得到了快速发展,学生人数逐年激增,但是,作为高职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文科高职,因其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与理工科高职注重 “技术”培养有所不同,更加注重“能力”培养,因而难以形成像理工科高职那样统一、严谨和细化的标准和要求,致使文科高职在人才培养上存在不少“瓶颈”,教学、管理等方面成效有待提升,需要我们寻找“突破口”以增强文科高职人才培养的实效性。

一、文科高职人才培养的“瓶颈”

(一)实践教学的“瓶颈”

文科高职教学方式简单落后,往往只采取“粉笔加黑板式”或“全PPT式”的课堂填鸭式教学,教师在讲台上照着PPT内容讲,学生在讲台下边听边抄。考试时,学生只要把教师的笔记“默写”到试卷上就可以轻松过关,甚至可以拿高分。这种老师教、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的教学方式只能是单方面的理论灌输,既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不能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无法实现师生互动,在教学效果上表现为重理论、轻实践,其结果是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疲惫。

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文科高职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高职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实践教学。理工科高职实践教学一般只要设立一个实习基地,或在实验室里即可开展。文科高职因专业特点,离不开社会各相关要素的参与,其实践教学场地一般或为政府管理部门,或为公益事业单位,或为企业,但这些单位为确保工作效率和经济利益,一般不太愿意安排学生进入本单位参加实践操作,愿意安排学生参加实践操作的,也很难安排相关岗位工作人员指导学生实践,文科高职实践教学场地要么因上级“死命令”,只挂牌不实践;要么实践操作难以维持长期稳定,断断续续。实践教学安排缺少场地,环境成了文科高职人才培养的“瓶颈”。

(二)文科高职教师能力的“瓶颈”

由于多数高职院校是由中专、技校或成人高校改制升格而来的,教师也基本是原来中专、技校或成人高校的教师。高职教育是一种新型教育,需要教师迅速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然而,教师一旦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就很难立即改变,尤其那些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更是如此。而事实上,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尤其文科高职的教师在教学上注重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的现象十分普遍,他们专注于理论灌输,给学生“讲道理”,教学方式单一,再加上他们的成长经历大多是从“校门”到“校门”(指学习在学校,毕业时又被聘为教师,在学校工作),缺少到实践部门工作和学习的机会,知识陈旧,技巧落后,很难适应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和学生的实际需求。

另外,文科高职严重缺乏教师尤其“双师型”教师。相对于理工科高职,文科高职缺乏具有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实践部门工作背景的“双师型”教师的现象更为明显,这一点,从各高职院校频频高薪招聘“双师型”教师现象可见一斑。

(三)学生素质和职业技能的“瓶颈”

高职生入学成绩相对较低,学习自觉性不高,学习方法单一,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尤其文科高职生,因他们掌握专业能力的前提需要较为广博的知识面和较深层次的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特别对综合能力的要求更突出。这些能力不像理工科高职生一样“一目了然”和“容易上手”,需要较长时间的培养,因此,他们认为自己所学专业“技术含量低”,就业前景“十分渺茫”,从而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和压力。另外,由于文科高职各专业课程学习难度相对较低,加上有相当部分任课教师放松对学生的要求,如考前重点过于有针对性、对学生求知欲的引导不足等,导致他们缺乏锐意进取精神,在学习上存在很强的依赖性。

一方面是就业压力和心理压力不断增大,另一方面是学习动力不足,知识匮乏,二者互相“纠结”,成了文科高职人才培养的又一大“瓶颈”。再加上当前大学生多数是“90后”独生子女,家庭物质条件较好,长辈比较溺爱,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较差,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而其成长环境的“一路顺畅”,使他们一旦遇到暂时阻滞就不知所措,抗挫折能力弱,导致他们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

总之,文科高职人才培养之所以产生诸多“瓶颈”,究其原因,在于人们没有把握住文科高职人才培养的 “核心要素”,致使文科高职人才培养要么模拟本科模式进行培养,使培养方式成了“本科压缩培养制”;要么对理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照搬照抄,缺乏针对性,造成实际效果不理想。为此,笔者认为,与理工科人才培养注重“技术”不同,文科高职培养注重“能力”,而人的诸多能力中,关键能力是核心因素,因此,可以在文科高职生关键能力的视野下探讨文科高职人才培养的“突破口”。

二、关键能力视野下文科高职人才培养的基本内涵

(一)关键能力和文科高职生关键能力的概念

我国学者认为,“关键能力是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在现代社会中普遍需要的、可迁移的、促进性的、与职业或专业无直接关系,但在就业、创业、更换职业等个人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能力”①。关键能力不是一种单一的能力,而是多种能力的综合,它普遍适用于一定范围的岗位群,并可扩展到相关新工作领域。关键能力对提高个体的工作适应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获得便会伴随个体整个职业生涯。高职生关键能力指高职生除掌握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必须具备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岗位转换及职业发展的能力,是一种从事相同或相近职业都必不可少的、可迁移的跨职业能力。

文科高职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高职院校设置的专业中,偏重文、史、法、教育、经济管理等专业大类的分科”②,如行政管理、中文秘书、法律、人力资源管理及师范类等专业。文科高职不像理工科高职那样具有非常强的技术实操性,能力相对难于量化。因此,笔者认为,文科高职生关键能力指文科高职应当具有的集中体现在让学生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等方面,以相对抽象非智力因素而非实用技术为主要量化的、能及时应变文科类专业岗位群的跨职业综合能力。

具体来说,首先,文科高职生关键能力属于在高职生关键能力基础上对文科高职生从事职业岗位群胜任力的一种归纳总结。文科高职生关键能力对文科高职生具有普遍适用性,只有具备这些能力,学生才能在职业发展变化或者劳动组织形式发生变化等情况下,从容地在变化中重新获得发展所需的职业能力和知识。虽然这其中有些能力其他高职生也需要具备,但对文科高职生而言,这些能力具有特定职业的通用性,对职业生涯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其次,文科高职生与理工科的关键能力要求不同。对个人的影响中,有些能力是理工科高职生发展必须具备的,如对高新科技信息的吸收能力,而这些文科高职生可以没有;有些能力虽然二者都需要,但是细化后侧重点有所不同,如对于学习能力,理工科高职生更侧重于科学技术的学习,而文科高职生则侧重于人文知识和人际交往经验或公关能力的学习等。再次,文科高职生关键能力主要以相对抽象的非智力因素为量化。与人交往、组织管理、心理承受等能力在心理学上称为非智力因素。由于专业特性的不同,理工科高职生关键能力往往可以通过实用技能进行量化,如对技术、机械的操作;而文科高职生关键能力则不同,内化素质无法通过某项具体指标显现出来,或者即便可以展现也无法有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如人际交往能力等。很多时候,文科高职生关键能力体现的领域是对日常事务的人工处理方面,涉及的大都是非智力因素,它与理工科高职生的“人—机”模式有巨大差别。

(二)关键能力视野下文科高职人才培养的内涵

人才培养指“为构建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和结构,对人才进行教育培训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才的全面发展”③。文科高职人才培养是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一直以来文科高职人才培养不像理工科那样,在技术上可以做统一、严谨和细化的标准和具体量化,致使文科高职人才培养寻找不到有效的路径。因此,笔者认为,既然文科高职人才培养与理工科相比,缺乏“技术含量”,那就从文科高职生关键能力视角入手探讨其人才培养。

关键能力视野下文科高职人才培养,即根据文科高职生关键能力的内涵、构成及其要求,为构建文科高职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和结构,按照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文科高职生的成长规律,对文科高职生进行文化知识教育、专业技能培训,以及开展其他有利于文科高职生成才的德育、智育、体育和其他管理服务工作,从而把文科高职生培养成为适应岗位群需要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最终实现文科高职生的全面发展。

三、关键能力视野下文科高职人才培养的对策

(一)分析界定文科高职关键能力的构成要素

笔者认为,文科高职生关键能力应该包括学习与信息处理能力、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沟通与人际交往能力和适应与心理调适能力四个部分,具体来说,学习与信息处理能力指文科高职生应当具备良好的获取、判断、选择、整合和使用信息的能力;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指文科高职生应当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即通常所谓的“能说会写”;沟通与人际交往能力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人际交往能力,二是沟通能力、技巧和方法;适应与心理调适能力指文科高职生要在紧张的职场中学会调整心态,客观、冷静面对人生中的得与失,提高性格中的坚韧性,等等。当然,以上对文科高职关键能力的分析还是比较宏观的,毕竟文科高职专业众多,各有特点,专业不同,关键能力就不同,因此,应该根据各个专业的特点,对每个专业的关键能力的构成要素进行细化分析和界定。

(二)加强文科高职实践教学场所建设

开展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是高职教育 “义不容辞”之举。文科高职虽然难以走理工科高职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道路,但任何理论都有实践空间,不能实践的理论是不能想象的,所谓“实践出真知”就是这个道理。文科高职除了继续拓展校外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场所外,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开辟校内实践场所。在此,笔者认为,高职院校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大的天然实践场所,文科类高职生可到学校各个部门实践,如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可到学生处或其他管理部门参与实习,文秘专业的学生可到党政办公室、档案室等参加实习,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可到人事处参加实习,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可到招生和就业部门等部门参加实习,物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可到总务、后勤和保卫部门等部门实习,甚至可以兼职担任学生宿舍管理员,等等。在校内职能部门进行实习,文科高职生能直接接触具体岗位,强化专业技能培训,充分得到职业熏陶。同时,校内实践与校外相比,时间安排比较灵活,学生的安全能够得到较好保障,更加难得的是学校的教师和管理人员能对学生的实践过程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

(三)加强文科高职教师的培养和管理

“教学师为先,高职教育的成败,其决定因素在于教师的整体素质”④。高职院校除了继续面向社会招聘“双师型”教师外,还要加强对校内教师的培训培养。首先,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通过学术探讨引导他们分析界定本校各文科专业学生的关键能力及其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设计好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改革教学内容,建立课程体系,构建实践环节。其次,创新教师教学方法,引导教师认识到文科高职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的重要性,通过学校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实践环节的标准、要求和具体做法,同时,还要组织教师“走出校门”,利用寒暑假到实践部门第一线亲身体会和学习,让他们了解社会和市场需求,以更新知识结构,掌握最新技能,提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走应用型人才的发展道路。再次,通过学校年度考核、职称评定等方式加强教师管理,对在教学改革上取得实际效果,教学方法能够适应市场需求,受到学生欢迎的,能走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师在年度考核时给予表彰,在评定职称时给予一定政策倾斜,由此促进教师不断学习,提高水平。

(四)加强文科高职生道德素质和能力培养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因此,首先要注重培养文科高职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包括较高的道德水平、良好的职业素质、稳定的心理素质、积极主动的沟通意识和良性互动的竞争精神等。其次,引导文科高职生逐步认识到自身所学专业的关键能力,从而帮助他们摒弃文科专业“技术含量低”的错误想法,树立起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并在此基础上明确学习方向和内容。再次,要想方设法提高文科高职生的技能,当前,有学者针对文科高职生学习自觉性不高,开展教学实践比较困难及文科高职注重能力培养的特点,提出以“技能大赛带动专业建设”⑤,希望通过“技能大赛”既促进学生强化技能学习,又促使教师深入技能教育研究,并由此形成教学团队建设,带动课程改革和教研科研。

注释:

①唐菀.基于关键能力的高职人文教育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8(10):98-99.

②张量.就业导向下高职文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再认识[J].职业教育,2009,(4):157.

③张量.就业导向下高职文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再认识[J].职业教育,2009,(1):157.

④佟丽萍.瓶颈的突破——文科高职教育问题探讨.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11):148-149.

⑤兰炜.对高职文科专业以技能大赛带动专业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65-67.

[1]李兰巧.文科高职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4):62-65,70.

[2]黄建湘.高职文秘专业开放式实训课程的设计与组织[J].中国电力教育,2008,(2):93-95.

[3]宋翎.高职文科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以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J].高教探索,2012(2):110-113.

[4]唐素林.关于强化高职文科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探讨[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1(4):110-113.

[5]兰炜.对高职文科专业以技能大赛带动专业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65-67.

猜你喜欢
理工科文科高职生
豆文科作品
理工科优等生WEY VV6
孙文科
理工科大学生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浅析理工科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
要为高职生打造更多的“学习路径”
浅谈高职生讲演能力的培养
理工科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