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栋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南阳 473000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脑出血是一种非创伤性所致的出血,一般指原发于脑实质内的出血,其中有80%的病例出现在大脑半球,另外的20%出现在脑干部位[1]。脑出血的患者大多数有高血压病史,同时伴有脑小动脉部位的病变,患者由于应激等原因造成血压突然上升,从而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脑出血起病非常急,致残率和病死率都比较高,预后不良,对患者的健康和心理带来不良影响。脑出血后造成神经功能缺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神经元损伤受损,在疾病发生的整个病理过程中,占据重要作用的物质之一就是内源性吗啡样物质。而纳洛酮能够拮抗该类物质所介导的毒性反应,使神经元受到保护,减轻神经的受损程度,加快受损神经修复速度,改善患者预后[2]。该研究使用纳洛酮治疗管理脑出血87例分析,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选自2012年10月—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87例脑出血患者,所有的87例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经颅脑CT检查,临床上确诊为脑出血。男性48例,女性39例,年龄38~75岁,平均年龄(49.13±10.60)岁。其中基底节出血18例,脑干出血16例,脑叶出血16例,脑室出血14例,丘脑出血12例,脑桥出血11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4例,男25例,女性 19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48.63±9.89)岁。对照组43例,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龄 41~75 岁,平均年龄(49.33±10.7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的87例患者均酌情给予脱水治疗、抗感染、营养神经、调控血压等治疗,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根据情况给予防治水、电解质紊乱以及多器官损害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新华制药,国药准字 H20055761,1 mL:0.4 mg)1.2 mg,2次/d静脉滴注,每治疗14 d作为1个疗程,一共观察
对比87例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Glasgow昏迷评分的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意识时间。
参照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上制定的标准。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前下降达到90%以上,为基本治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不足90%而在45%以上者,为显著进步;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不足45%而在16%以上者,为进步;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或增加不足18%者,为无变化;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或死亡者,为恶化。总有效=基本治愈+显著进步+进步[3]。
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总有效率比较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Glasgow昏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恢复意识时间比对照组短,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状态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状态比较(±s)
注:采用t检验。
组别 例数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Glasgow昏迷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恢复意识时间(d)治疗组对照组t值P值44 43 23.16±5.22 24.03±5.81 7.68±2.10 14.26±2.06 6.38±1.45 6.58±1.53 16.22±3.47 12.05±3.21 3.47±0.86 5.03±1.02 2.165>0.05 8.563<0.05 2.089>0.05 7.541<0.05 7.022<0.05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脑出血指的是非外伤的出血,发病部位主要是在脑实质,本病起病急骤凶险,致残率和病死率均非常高,预后相当差,对人类的健康和心理带来不良的影响。血肿的占位效应以及血肿周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细胞毒性水肿被认为是脑出血发病的一个基本的病理改变[4]。许多研究已经证实[5-6],发生脑出血患者血浆中阿片肽的水平比发生脑梗死患者高很多,另外,颅脑CT检查发现脑出血患者的水肿程度要明显地重于脑梗死患者。急性脑卒中患者血肿内啡肽的含量明显增高,且其增高和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意识功能障碍呈正相关。脑出血患者平素多有高血压病史,一般在血压急剧突然、持续增加时会引发脑出血,出现急性的脑部循环障碍。本病发生的诱因主要为剧烈运运动、情绪受到刺激等,发病时患者的血压骤然上升,使小动脉血管压力突然升高,导致破裂出血。在应激的状态下,脑出血患者的下丘脑会释放出大量的类似β内啡肽的内源性阿片物质,使脑部神经发生不可逆的坏死,纳洛酮为特异性的阿片受体纯拮抗药,能够控制其阻断神经的作用,并且无激动活性,可以使脑组织受到保护,加快神经功能恢复速度,目前已经广泛地应用于脑梗死的临床治疗中,且疗效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7]。此外,纳洛酮还能够稳定细胞膜对钙离子的通透性,防止脂质过氧化,使环磷酸腺甘的合成增加,从而使神经的传导功能得到改善,对修复血肿病灶周围的神经缺血性损伤有着重要的意义。
该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Glasgow昏迷评分明显增加,恢复意识时间缩短,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达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数据说明纳洛酮对冶疗脑出血疗效显著,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缩短恢复意识时间,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综上所述,纳洛酮治疗脑出血临床疗效满意,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意识恢复,减轻病残程度,提高生存质量。
[1]刘爽,郑金书.大剂量纳洛酮治疗重症脑出血的临床观察[J].淮海医药,2010,28(4):351-352.
[2]刘小军.大剂量纳洛酮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2):96-98.
[3]曲东锋,李宏建,陈兴洲.“第四届国际脑血管疾病研究进展学术交流会”纪要[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3,11(6):477-478.
[4]张忠文.纳洛酮治疗脑出血76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4):117-119.
[5]李向鹏.浅谈纳洛酮治疗102例脑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3):432-433.
[6]张振伟.纳络酮治疗急性脑出血80例临床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16(2):554-555.
[7]闫冰.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9):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