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政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 社会科学部,四川 广汉 618307)
基于动态能力导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分析
——以通用航空产业为例
李国政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 社会科学部,四川 广汉 618307)
通用航空产业的动态能力培育和提升是动态能力导向的产业政策的核心所在,它是在与环境的动态匹配中发展壮大,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化特征。产业动态能力的影响因素包括促进性因素和制约性因素,其共同构成了动态能力导向的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分析框架。应通过多种政策导向如产业技术、产业结构、财政金融、外贸导向、竞争力提升等扶持政策建立基于动态能力导向的通用航空产业政策体系。
动态能力导向;产业政策;战略性新兴产业;通用航空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引导性产业,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各国夺取综合国力竞争制高点的重大举措。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新常态的宏观环境和深化“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时期,必须以深化改革为契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步伐[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民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对通用航空产业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尽管受到空管体制等因素的制约,通用航空业的发展面临不小的困境,但其作为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却是不争事实,其战略性和先导性特征亦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的高度认可与重视。2012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将通用航空产业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提出了大力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型通用飞机和直升机,构建通用航空产业体系,提升航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专业化发展能力等要求[2]。
产业政策是政府推动一种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在优化产业结构、弥补市场缺陷、提高产业质量等方面能够发挥积极作用[3]。近些年来,我国通用航空业虽然有不小发展,但仍明显不足,远低于运输航空的发展规模与速度。如果说运输航空是个“巨人”的话,那么通用航空则是个“矮子”。我国运输航空发展规模目前已跃居世界第二,但通用航空的发展不仅远远落后于美欧等发达国家,而且也落后于澳大利亚、巴西等次发达或发展中国家。这严重制约了我国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的转变。在这种现实背景下,制定通用航空产业政策,推动通用航空产业实现大发展,就显得格外重要。健全通用航空发展的产业政策,对于纠正通用航空领域的市场失灵现象、实现通用航空产业的健康发展、完善丰富民航业的产业发展体系以及促进民航业发展方式转变都具有重要意义。
既有文献多集中在我国通用航空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讨(新华社,2014[4];庄文武、刘光才、李章萍,2008[5];徐龙伟,2011[6])以及对通用航空在发展过程中的安全监管和法律制度进行分析(陈勇刚,2012[7];刁伟民,2015[8]),还有一些学者阐述了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特征与模式以及其转型升级策略(高启明、金乾生,2013[9];高启明,2013[10])。尽管学界对通用航空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小进展,也为我们的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既有研究或是侧重于对我国通用航空发展中的一般问题的探讨与介绍,或是分析停留于直观感觉层面,缺乏系统性、全面性、深入性。梳理现有文献,发现至少有三个方面值得注意,第一,对通用航空发展的产业政策特征关注不够;第二,对推动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深层次经济因素和政策机制缺乏学理上的分析;第三,对构建通用航空产业政策体系的探讨几乎没有看到。鉴于此,笔者立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着重阐述通用航空发展中的动态能力产业政策的必要性及其形成,初步构建一套推动我国通用航空发展的动态能力导向的产业政策体系。
1、动态能力概念的梳理与界定
动态能力观是由资源基础观(RBV)演化而来的,Penrose(1959)对此做了开拓性研究,这种观念认为,企业是各种资源的集合,由于不同企业的资源具有异质性,从而决定了企业竞争力的差异[11]。这从资源禀赋结构的角度对企业竞争力做出了很好的解释,但其理论不足也是较为明显的,资源基础观被有些学者认为其本质是静态的,不能很好的解释企业在多变的动态环境中如何获取竞争优势。在竞争日益激烈和瞬息万变的市场结构中,一个企业要想长期保持竞争优势是非常困难的,企业必须不断的提升自己核心竞争力以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12]。
事实上早在1994年,Collis 已经注意到了动态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指出动态能力实际上是企业动态适应外部环境变化过程中管理其它能力的一种能力[13]。1997年,Teece、Pisano、Shuen等人系统提出了动态能力的概念和理论。在Teece等(1997)看来,动态能力的本质是一种“能力”,可以有效整合配置企业内部资源和要素,并发挥重要作用,“动态”是指企业的决策和行为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而调整,他们认为,动态能力是指通过培育、协调和重新配置产业资源来应对市场环境变化的能力[14]。
动态能力概念提出后,引起了学术界的热烈反响。Eisenhardt和Martin(2000)对动态能力能否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表示怀疑[15],Teece则保持自己一贯的观点,认为动态能力的增强是保证企业在复杂的竞争环境下获取竞争优势的必然途径。更多学者在Teece等人的基础上对这一概念进行了拓展和延伸,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见表1。
表1 有关动态能力的不同定
笔者认为,产业的动态能力是指在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中能够不断调整,保持高水平动态竞争力的能力。基于动态能力概念,我们比较赞同周叔莲等(2008)关于动态能力导向产业政策的概念界定,即政府和社会部门之间形成互动,不断引导产业和企业对变化的环境做出适应性调整,推动产业部门向有效均衡收敛的政策措施[20]。应当指出,动态能力导向的产业政策对于任何产业都具有一定适用性,但鉴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所处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以及市场结构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敏感性,动态能力导向的产业政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重要。
2、动态能力导向的产业政策特征
相比于一般的产业政策,动态能力导向的产业政策具有更大的弹性和包容性,企业动态竞争力是其核心;企业的环境适应性是其基础;企业创新性是其关键;政府与企业的互动性是其保障。笔者认为动态能力导向的产业政策应具有以下特征:
(1)动态性与适应性
由于信息不对称、市场不完全等因素,不同于新古典经济学教条所主张的“逼近”或者“还原”一个完美的市场,动态能力导向产业政策的主旨是促使整个经济系统在演化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动态变化能力和环境适应性,这就要求企业在打击破坏对手竞争优势的同时也要不断打破自身原有的竞争优势[21],适应性的提升核心竞争能力,避免陷入核心竞争力刚性的困境[22]。
(2)导向性与前瞻性
产业政策具有显著的导向效应,能够积极引导某种产业的发展,是调节生产要素配置的重要依据。动态能力导向的产业政策要求对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具有一定的预判性,引导产业进入特定环境并与之适应,根据环境变动诱致产业变动,保持产业发展的动态性。
(3)战略性与全局性
产业的动态能力分析是基于演化视角而非均衡视角,动态能力导向产业政策的一个核心理念是未来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因此政府的作用不是简单和局部的规划,而是从全局高度和战略层面进行“指导”,成为一个“战略管理者”。
(4)创造性与可持续性
创新是一个产业或企业保持超竞争优势和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熊彼特(1911)甚至认为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本质规定性,在动态能力产业政策的视野下,产业或企业对环境的动态适应性不是简单重复的低水平循环,而是在持续的调整与拓展过程中得以提升,从而推动经济系统打破低水平均衡,并向高水平均衡收敛[20],进而使产业或企业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再向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演化[23]。
(5)互动性与参与性
动态能力导向的产业政策要求政策制定者与企业之间形成互动来克服发展障碍,并形成产业或企业发展与环境动态匹配状态,正如Hoff和Stigliz(2001)指出的,政府和市场不是对立和替代的关系,政府和私人部门密切合作,共同克服信息和协调问题[24]。
3、通用航空产业实施动态能力导向政策的必要性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应该是企业动态能力的培养,动态能力强调的是企业的发展过程对外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的动态适应。在以动态能力建设为核心的产业发展中,产业政策的功能是激励市场中的私人部门通过创造性活动发现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引导这些信息在整个产业系统扩散,其是一个不断演进、发现、拓展和实现市场机会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不再是唯一的“主角”,企业将切实参与到政策的制定、调整与执行当中,政府与企业积极交流,努力达成解决问题的共识。
对于我国通用航空产业而言,由于涉及范围广、技术创新难、投资成本高、生产周期长等因素存在,其发展面临巨大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并可能导致市场失灵,因而对其实施扶持极为重要。现阶段我国通用航空产业还未真正起步,许多领域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初期需要尽快弥补市场缺陷,以较强的激励措施引导社会资源和各类生产要素高强度进入,使通用航空产业获得一个快速发展。当通用航空产业呈规模化发展之后,增强其环境适应性,提升其动态能力将成为产业政策的主要内容。
以通用航空产业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由环境的适应性和政策的演进性匹配所共同构成的通用航空产业的动态能力成为产业政策的核心问题,形成了动态能力导向的产业政策,即政府采取多种方式推动通用航空发展的尝试,最终引导通用航空产业动态能力的提升以激励其发展,从而在不同发展阶段都能实现供求的一般均衡。
1、通用航空产业动态能力形成机制
在市场机制不完善的情形下,政府制定促进通用航空发展的产业政策有明显的导向性,其目的是引导具备一定生产和研发能力的企业进入该领域,使通用航空产业的供给曲线在短期内近似完全无弹性,见图1。
图1中,横轴代表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规模,纵轴代表通用航空产业动态能力,通用航空产业市场需求曲线为D,供给曲线为S,我们假设在一定时期内,通用航空的发展规模是既定的,那么S为一垂直线。P1表示在无外力的影响下,依靠市场机制的本身作用所形成的通用航空产业动态能力均衡点。假定国家采取一定的产业政策来促进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助推下,通用航空产业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由S1变成了S2,同时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通用航空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大,其需求曲线也由D1变成了D2,新的动态能力均衡点达到了P2。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国家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增加,通用航空产业动态能力随之提高,但提升幅度在一定时期内有限,慢于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规模,这表现为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以相等的幅度平移,但最终形成的动态能力均衡点的变化范围要小于发展规模的变化范围,即P1P2 图2 通用航空产业动态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用N来表示动态能力曲线,其大致是一条比较平缓的S型曲线,横轴代表产业发展规模,纵轴代表产业发展的环境适应性与企业创新性。在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初期OB1,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产业的环境适应性与创新性也在增强,但增长幅度不如产业规模扩张的速度,边际动态能力较小。这说明在通用航空产业快速发展初期,其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较为缓慢,创新性行为也不太活跃,产业结构尚未得到优化,产业技术尚不发达,产业竞争处于无序状态,政府产业政策效力尚未发挥,面临着初始发展瓶颈,这一阶段是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类似于产业生命周期的萌芽期。如果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越过了B1到达了B2,那么其动态能力将快速提升,边际动态能力急剧增大,其对环境的适应性和自身创新性有了极大的提高,增长幅度超过了自身规模扩张,这一阶段是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最为活跃的阶段,类似于产业生命周期的成长期。在产业规模扩张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得到了优化升级,产业技术得到了极大提升,同时形成了良好的产业竞争环境,政府制定的通用航空产业政策开始并持续发挥效力。如果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越过了B2点继续发展,那么随着竞争的加剧、市场需求的饱和、产业结构的同质化、技术创新的缓慢,通用航空产业的边际动态能力又开始减小,动态能力的提高开始低于规模的扩张,产业的环境适应性和创新性趋向保守,政府产业政策的红利逐步消减,产业发展重新面临瓶颈,类似于产业生命周期的成熟期。 因此,从长期来看,通用航空产业的动态能力曲线大致呈现缓慢增长 到快速增长再到再次缓慢增长的螺旋式上升周期状态。当然,如果由于技术进步、企业创新、动态能力积累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等,使产业的动态能力曲线向上平移到N0,表明产业整体动态能力有了新的提高,那么其在更高水平上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周期。 2、通用航空产业动态能力分析模型 正如Barreto(2010)所指出的,动态能力是个多维度的聚合概念,一个产业或企业的动态能力构成因素是多元的,不应被视为单一的理论概念,任何单独维度都不能够代表它[19]。按照Teece等人(1997)的观点,企业动态能力框架应包括组织与管理过程、资产状况和路径3方面;Barreto(2010)则指出动态能力主要包括感知机会和威胁、制定及时的决策、市场导向以及改变资源基础4个维度。国内学者也对该问题进行了分析,王毅、吴贵生(2007)认为企业的动态核心能力应由战略能力、组织能力、市场能力、技术能力4种要素构成[25];曹红军、赵剑波(2008)将企业的动态能力分为动态信息利用能力、动态资源获取能力、动态内部整合能力、动态外部协调能力、动态资源释放能力5个方面[26];方建国(2010)则指出企业的动态能力应包含组织学习能力、研究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已有技术机会5个方面[27]。 在确定通用航空产业动态能力形成机制的基础上,阐释其动态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具体从实际可操作的角度制定通用航空产业政策的基本出发点。笔者根据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实际,结合既有研究成果,将战略管理能力、市场机会能力、政府与企业的互动能力、政府规划、产业竞争力、创新能力、环境适应性、路径依赖等作为影响通用航空产业动态能力的变量因素,建立了通用航空产业动态能力N的函数方程:N=F(S,M,H,P,C,I,E,D)。 其中S代表战略管理能力,M代表把握市场机会能力,H代表政府与企业的互动能力,P代表政府规划,C代表产业竞争力,I代表创新能力,E代表环境适应性,D代表路径依赖。在动态能力产业政策导向下,政府并不是单纯的“计划者”,而是引导企业不断动态的适应环境,并与企业形成互动;同时,企业必须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的进行“创造性破坏”,打破路径依赖惯性,保持较高的动态竞争力,故而政府规划P和路径依赖D是制约产业动态能力扩展的不利因素。因此,通用航空产业动态能力的分析模型可表示为: N0=F(S,M,H,C,I,E)-f(P,D) 1、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政策 (1)加大通用航空技术创新力度 引导产业技术升级,增强国际竞争力是未来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重要内涵。当前在世界范围内,发达国家纷纷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倡导低碳发展,抢占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对我国新兴产业发展形成了巨大压力。产业技术政策是引导、促进、规范新兴产业技术发展的重要手段,必须加大对产业技术自主创新的引导和支持力度,加快突破制约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和专业化发展能力。需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建立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协同跟进机制[28]。加强研究机构的科技成果转化,在主体功能定位明确的基础上支持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发挥科研机构在基础性研究和前沿性研究等领域的专业优势,促使项目承担者与项目需求者、成果使用者的共同参与,形成成果转化的有效机制。 (2)建立需求型激励机制 动态能力导向的产业技术政策,其核心内容是产业在发展中不断进行技术学习和赶超,保持技术的动态竞争力。利用未来高速发展机遇,实现其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是通用航空产业技术政策的目标所在。由于企业的创新能力是在持续的学习和环境适应过程中累积起来的,在此意义上,需求和学习机是比资金和技术更重要的生产要素,这就需要改变片面援助型补贴政策,将激励性政策的重点从供给导向型向需求导向型转变。 (3)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 在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初期,可以采取市场培育与政府推进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相关知识产权保护,在发展进入成熟阶段后,由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导向向企业动态能力导向转变。 2、通用航空产业结构政策 通用航空产业是以通用航空运行为轴心,涵盖了通用航空制造业、维修业、通用航空保险与融资、通用航空中介代理服务以及通用航空的固定运营基地(FBO)等多个关联环节,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通用航空产业结构的变动特征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过程,重点不是通用航空产业结构本身的优化升级,而是产业内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应当从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等微观层面制定产业政策,促进通用航空结构优化升级。政府应引导通用航空产业不断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实现通用航空产业内部的动态平衡,并在这种动态平衡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实现产业动态竞争力的提高。 3、通用航空产业财政金融政策 (1)转变财政金融扶持理念与方式 民间资本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力量,但一般而言,国家产业政策似乎对国有资本具有特别的“亲和力”,而对民营资本则不愠不火,民营企业很大程度上不仅得不到支持,反而受到资金、土地等诸多方面制约,极不利于企业家精神的培养和整个经济系统活力的增强。政府要更加重视对民间资本进入通用航空产业的扶持,加强其创新活力,在政策扶持过程中要特别强调约束和激励机制,必须在保持和增强其动态竞争力上体现财政金融政策的效力,改变有扶持无激励的做法。 (2)设立政府引导资金,探索多元化的投融资模式 政府引导资金可以实现财政资金的循环使用和使用效率提升,能够进一步撬动社会资本投资该领域。另外要积极支持和帮助产权制度明晰、财会制度规范、信用基础良好的民营通用航空公司发行债券、上市融资、开展新型贷款抵押和担保等,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改进对民营企业投资通用航空产业的融资服务。 4、通用航空产业外贸政策 动态能力导向的外贸政策不仅仅包括引进资金、促进出口和扩大市场,更重要的是利用外资、海外投资和进出口政策提高国内通用航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需要进一步加大通用航空产品出口力度,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并在出口信贷和出口信用保险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在外贸政策实施过程中,需要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国际合作。以技术引进为例,应由传统的“以市场换技术”向新型的“以市场换技术合作”转变。技术是一个静态概念,技术合作是一个动态过程,它不仅代表技术引进,更多的是引进之后的技术扩散、吸收和创新。换言之,通用航空产业外贸政策必须支持国外先进技术传入过程中的动态性。 5、通用航空产业竞争政策 一般认为,竞争政策是指政府为保护和促进市场经济中的有效竞争而采取的行动措施、制定的法规条例和设立的监督实施机构的总和,其目的就是维护良好的竞争环境,使竞争、价格与供求机制发挥有效的调节作用[29]。竞争政策强调的是公平良好竞争环境的营造,通过整体市场的开放与局部市场的保护,平衡市场获得与技术溢出之间的矛盾[30]。由于我国通用航空产业才刚刚起步,产业竞争尚不明显,竞争性的市场环境尚未成型,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性质较为明显。随着通用航空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竞争逐步激烈,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显得格外重要。在这种情形下,纵向上采用行政性或其他手段、以单一的产业扶持为主的“倾斜型”产业政策已经不合时宜,而横向上为通用航空产业创造一种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将成为发展趋势。 通用航空和运输航空构成了民用航空的两翼,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共服务等领域具有独特作用。通用航空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唯一没有被放开发展的行业,也被誉为“下一个汽车产业”。中国要实现从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的转变,必须加快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 与一般性的弥补市场缺陷功能的产业政策不同,动态能力导向的产业政策基于环境多变性,注重政府对产业的引导而非规划,促使产业与环境形成动态匹配,加强企业的创造性活动和动态竞争力,这对于我国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动态能力导向的产业政策以提升企业动态竞争力为核心,以增强企业的环境适应性为基础,以企业创新为关键,以政府与企业互动为前提。构建动态能力导向的通用航空产业政策体系,无疑是今后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着眼点和立足点。 (编辑:周亮;校对:余华) [1]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EB/OL].http://www.gov.cn/zwgk/2010-10/18/content_1724848.htm,2013-10-02.2015-10-20. [2]国务院办公厅.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energy/2012-07/21/c_123449379_9.htm,2013-10-03.2015-10-20. [3]刘 澄,顾 强,董瑞清. 产业政策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作用[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1):196. [4]孟含琪,张 楠. 新华社:宽松政策推动中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EB/OL]. http://www.huaxia.com/jltwlx/yw/jlyw/2014/04/3821702.html,2015-11-24. [5]庄文武,刘光才,李章萍. 加快我国通用航空业发展的对策[J].综合运输,2008,(7):36-39. [6]徐龙伟. 通航产业发展要素探析[EB/OL]. http://news.carnoc.com/list/185/185238.html,2015-11-24. [7]陈勇刚. 我国通用航空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6):216-220. [8]刁伟民. 中国通用航空法律制度及其完善[EB/OL]. http://news.carnoc.com/list/303/303643.html,2015-11-24. [9]高启明,金乾生. 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特征、关键问题及模式选择[J].经济纵横,2013,(4):98-102. [10]高启明. 全球化条件下我国通用航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策略选择[J].改革,2013,(6):43-50. [11]Penrose ET. The Theory of the Growth of the Firm[M]. NewYork: M. E. Sharpe, Inc. White Plains,1959.119-125. [12]EisenhardtKM, Martin JA. Dynamic capabilities: What are they?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0,(21):1105. [13]Collis DJ. Research Note: How Valuable are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ies? [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Winter SpecialIssue,1994,(15):143-152. [14]Teece.D.J,Pisano.G,and Shuen,A.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7,(7):509. [15]EisenhardtKM, Martin JA. Dynamic capabilities: What are they?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0,(21):129-131. [16]Luo Y. Dynamic capabilities in international expansion[J]. 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2000,(4):24-30 [17]SubbaJ,Narasimha PN.Strategy in turbulent environments:the role of dynamic competence[J].Managerial&Decision Economics,2001,(22):212-215. [18]Zott C. 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the emergence of intra-industry differential firm performance: insights from a simulation study[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3,(24):41-46. [19]Barreto I. Dynamic capabilities: A review of past research and an agenda for the future[J]. Journal of Management,2010,(1):256-280. [20]周叔莲,吕 铁,贺 俊.新时期我国高增长行业的产业政策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9):48. [21]D’Aveni,R. A.Strategic Supremacy through Disruption and Dominance[J].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1999, (3): 127. [22]Leonard-Barton,D.Core Capabilities and Core Rigidities: AParadox In Managing New Product Development[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2, (8): 111. [23]朱长丰. 基于动态能力战略观的企业资源层次结构和演化路径分析[J].企业经济,2009,(8):9. [24]Hoff, Karla and Joseph Stigitz. Modern Economic Theory and Development[A]. G.Meier andJ.Stiglitz. Frontier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C].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390. [25]王 毅,吴贵生.基于复杂理论的企业动态核心能力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7,(1):20. [26]曹红军,赵剑波. 动态能力如何影响企业绩效[J].南开管理评论,2008,(6):55. [27]方建国. 基于动态能力观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6):73. [28]李庭辉,许涤龙. 中国转型经济成本在产业中分摊的合理性研究[J]. 湖湘论坛,2014,(4):69-73. [29]吴汉洪,周 炜,张晓雅. 中国竞争政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J].财贸经济,2008,(11):45. [30]乔晓楠,李宏生.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机制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2):77. Policy Analysis on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Based on Direction of Dynamic Capabilities——In the Case of General Aviation Industry LI Guo-zheng (DepartmentofSocialScience,CivilAviationFlightUniversityofChina,SichuanGuanghan618307) The breed and upgrade of dynamic capabilities of general aviation industry are the core of direction of dynamic capabilities’ industrial policy, it grows in the dynamic matching to environment, and performance differentiated features in the different stages. The factors of dynamic capabilities include promoting factor and restrictive factors, they constitute analysis model of general aviation industry of direction of dynamic capabilities together. It should utilize policy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dustrial structure, finance, foreign trade and competition to build the direction of dynamic capabilities of general aviation industrial policy system. direction of dynamic capabilities; industrial policy;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general aviation industry 10.16546/j.cnki.cn43-1510/f.2015.06.013 2015-08-16 基金项目: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科研基金“通用航空结构优化研究”(项目编号:J2012-27) 李国政(1981- ),男,河南卫辉人,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社会科学部副教授,四川大学社会发展与西部开发研究院兼职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民航经济与政策 F276.44 A 2095-1361(2015)06-0090-08四、动态能力导向的通用航空产业政策的体系构建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