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会主义行为的我国价值链信任治理机制研究

2015-05-06 00:46彭桂英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年9期
关键词:机会主义价值链信任

彭桂英

(青岛国信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 青岛 266000)

0引 言

价值链是伴随着经济、市场环境变化和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演变和发展而形成,是区别于市场和企业的中间过渡区。因此价值链作为区别于企业的一种形式其治理问题具有自身的特性。具体来说,价值链的治理所要研究和解决的是供应链条上诸多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一方面价值链成员企业通过建立共同目标的实现,在多个层次协同并取得竞争优势,以实现差额利润的创造,但我们同样不能忽视价值链上的企业往往试图影响其他企业以达到自己的目标和促进自己利益的提升[1]。也就是说在价值链条上合作与竞争并存,利益一致时在价值链企业之间会产生共同对外的选择,利益取向相反时,往往在各企业之间出现多种利己的选择。

此外,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得信息的掌握者占有比较优势。价值链上个企业嵌入的节点位置不同,也会引起他们掌控价值链上的控制权力的大小。强势企业掌握话语权达到控制弱势企业的目的,弱势企业一方面依赖于强势企业,另一方面也会选择报复。我们承认竞争存在的必要性,但是诸如强势企业欺压弱小企业,弱小企业联合反抗的竞争,会损毁价值链长期契约的达成,最终不利于价值链企业的发展。因此想要追求价值链的一种正面收益,进行价值链的治理,需要解决价值链信任机制产生的问题。

1 机会主义行为理论和相关概念

1.1 机会主义行为理论

威廉姆森基于多学科营养的考虑,在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一书中将交易费用经济学阐述为有限理性、机会主义、资产专用性3个方面。他认为人的利己动机则引发了机会主义行为[2]。机会主义的表现就是追求私立,追求私立有程度的深浅之分,程度最强烈的,也是交易成本经济学所注重的就是投机问题,最弱的是顺从,介于二者之间的是简单的自私自利。其中投机既包括主动去骗人,也包括不得已去骗人,还有事前及事后骗人。[3]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之间协同形成价值链的原因,机会主义行为下的经济人会采取必要的手段获取利益的更大份额,或者侵占不属于自己的利益。

1.2 信任概念的界定

信任存在于人们的心理,看起来是一个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实质上信任被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领域的学者展开过研究。Anderson将信任归结为制造商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这两者是基于信任愿意接受短期的混乱,并且意愿的强度会影响两者之间合作关系的长短。Weitz认为信任是一个组织对于伙伴的行为会满足自己的信仰。而墨尔曼的观点和Anderson存在相同之处,都认为信任是一种意愿,只不过墨尔曼所说的意愿的相关主题扩大到了交易的所有伙伴。Donney从交易伙伴的角度出发,提出信任是由对方表现出来的可被相信的程度。

笔者认为从理性经济人的角度考虑,信任从授信方的角度考虑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一是授信方相信对方在信任干扰因素干扰的情形下会与自己协同努力,促进共同发展的信念。二是授信方在交易或者对方发生可不被信任的因素时,对对方不会损毁自己利益的相信程度和愿意给予的等待时间。当然信任是相互的,但是信任不一定在两者之间是对等的。对于价值链上的节点企业来说可以理解为节点企业之间对于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态度和交易风险化解手段的选择和等待期限,进一步来说节点企业的这种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态度可以演化为长期合作和长期契约的达成。

2 价值链信任机制研究的必要性

2.1 价值链信任机制的作用

信任机制对于科层组织和市场都极为重要,且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都是核心的。供应链虽然是介于科层和市场中间的组织形态,但信任机制同样重要。价值链信任机制不只是单一的节点企业的管理,更重要的是节点企业之间的关系管理。价值链信任机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信任机制可以增强价值链的整体竞争力,从而使节点企业分获利益。信任机制使各企业基于共同利益的追求约束自己的行为,淡化机会主义行为,使得节点企业不会愿意去主动欺骗,消除不得已的欺骗。同时信任机制可以提高自愿合作行为,降低相互之间的自利取向。基于信任机制节点企业不会选择简单的盲从,他们往往积极主动地产生提升竞争力的选择,从而使得最终产生的效果超越预期的契约效果。

(2)信任机制可以提高价值链运作效率。信任机制在价值链的运行当中可以起到缓解润滑的作用,因为价值链节点企业之间在组织文化、内部管理、组织架构等方面存在差异,差异可能带来的是排斥,只有节点企业之间互相信任,他们才会认可对方的产品或者服务,从而促进交易的达成。

2.2 基于价值链的节点企业的信任危机

我们对于信任秉承的观点是信任是相互的,但是信任不一定是对等的。由此产生的节点企业的信任危机也就表现为:企业之间的相互信任不够,双方信任程度存在差异。具体的表现为:

(1)短视行为,很难达成长期契约。短期契约使得各企业都不愿意对生产和服务进行更多的投资,例如专用性资产的投资,因而也就很难在价值链层次上提高竞争力。

(2)强势企业拥有话语权,占据权利的主导地位。这是由于价值链节点企业嵌入位置和企业实力带来的,因而强势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往往想要主导价值链运营,导致价值链的生态失衡。

(3)价值链内部的恶性竞争。以核心企业来说,信任不完全的情况下,核心企业往往会选择弱化小的供应商,集中力量培植来个互相抗衡的供应商,以使他们互相竞争,自己获利,但是供应商的策略往往是压低价格获取核心企业的订单,损坏市场秩序,竞争效果为明显的负值。

(4)道德风险加剧。在缺乏信任机制的价值链上,个别企业往往出于机会主义行为,在利益的诱惑下恶意传播商业机密,承担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

(5)合同或契约效力降低,钻法律的空子。往往会发生的现象是制造商延迟交货或者产品质量不合格,下游企业延迟付款,造成个体企业经营的困境,进而导致价值链的失衡和瓦解,致使造成的影响扩大。

3 价值链信任危机产生的原因分析

3.1 价值链内部因素

(1)节点企业文化建设体系不完善。价值链上上下游之间的交易关系可以看成是委托和代理的关系。作为委托方自身一直在积极寻找能够符合条件的代理人,但是代理方如果想成为被选中的对象,那么对于企业形象的建设和声誉的宣传是必不可少的。交易最依赖的是诚信机制,机会主义渗透到价值链交易中,说明了节点企业本身的创建的文化氛围缺乏良好的引导,或者是缺乏文化建设。

(2)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因素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环境瞬息万变,目前的信息传导机制没有足够的能力保证信息的时效性。二是基于机会主义行为的思维,信息强势方想要通过占有的信息从价值链上获取更多的利益。

3.2 价值链外部因素

(1)法律体系不健全。法律体系不健全经常使得企业可以寻找到法律的空子。机会主义行为驱使企业选择打擦边球,走道德和法律的最底线。此外我国法律较之国外法律强制效力低,企业即使触犯了法律,承担的法律责任的支出也远远低于由此获得的利益。

(2)社会制度环境缺乏有效的约束,社会监督不力。价值链上的节点企业往往是基于共同特点连结起来的,行业和市场从不同的方面对价值链运营产生影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时间不长,市场机制不完善,传统的非正式的区域性的价值观念使得市场经济缺乏良好的市场环境,市场经济出现的问题在企业间形成信任的障碍。同时在市场经济下没有良好的行业和外部监督力量,约束力不强。

4 加强价值链信任机制治理的框架构思

本文针对价值链信任危机产生的问题,从价值链信任建立机制、信任维护机制和信任监督机制3个方面论述对信任机制治理的构想。

4.1 价值链信任建立机制

价值链企业通过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链条上的传递最终实现价值链节点企业联合的目标,节点企业在选择嵌入某一条价值链的时候,体现的往往也是一种信任的选择,当然这种信任可能是简单的信任。我们从节点企业嵌入的动机分析,价值链信任建立机制的治理可以从契约承诺、学习交流、企业声誉、已有的合作效果来建立。合同是企业之间常用的维护合作的方式,合同一旦成立就具有了法律效力,因而为能够参与该价值链活动的企业带来保护和安全感。

企业声誉和已有合作效果可以通过企业之间的已有合作或者业界口碑获取,节点企业应该在最大限度上保证合作企业的声誉,当然也应当为建立自己的声誉而做出努力。因此企业最应该着眼的方向是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组织的核心能力是顾客价值的源泉[4],只有把握顾客的要求,才能应对市场的变化,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也会得到提高,整个价值链的信任也会随之加强。学习和交流,是要求节点企业主动推进的一项增信活动,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要避免投机行为,保证互相之间的交流的正确性和真实性。

节点企业之间的联结建立以后,必须伴随的是价值链内部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一方面可以提高整个价值链的效率,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来减少企业之间的机会主义行为。信任建立机制的最终目标是在简单不稳定的信任基础之上,通过节点企业之间共同的努力去提高信任程度,建立高度信任机制。

4.2 价值链信任维护机制

(1)对于信任维护机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从利益分配机制方面来进行构建。利益分配是几乎所有节点企业都非常重视的部分。利益分配机制的基本衡量标准是利益分配的合理公平。所谓的合理公平不仅是考量利益分配结果的公平,同时也要考量利益分配过程的合理公平。过程公平往往要求的是价值链节点企业之间合作的程序和价值链总体指导政策的合理公平,只有过程公平,才能促使节点企业之间行程良好的合作关系,按照各自对于价值链的贡献参与分配才能真正被所有企业所接受,在利益分配机制的构建上要遵循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相关性等原则。

(2)互相投资模式的建立。互相投资可以使节点企业之间的一部分资财锁定在对方企业之中,在这样的模式下,企业相互之间就会选择放弃机会主义行为,甚至帮助对方企业,以期望自己的投资能够获得好的投资收益,当然这种投资应当是善意合理的投资。

(3)长效的交流合作机制,能使节点企业适应价值链的生命周期,在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下及时调整战略战术,并基本达成同一高的调整,要避免的是由于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导致节点企业之间的相互猜疑。

4.3 价值链信任监督机制

价值链信任监督机制,从前述视角考虑分为法律法规的监督、行业协会的监督、内部监督。加强法律法规治理强度和效力,增加企业违约责任的承担力度和实施机会主义的成本。对于行业和协会监督来说主要是具体规定的制定、跨区及传统文化的影响的选择和行业价值观的引导等方面。内部监督可以通过节点企业之间联合构建价值链内部相互制衡的管控部门来进行,对出现问题的节点企业给予警示和惩罚,同时在内部对节点企业的信任进行评定。

5 结论和建议

5.1 结论

本文的分析价值链治理的侧重点是信任治理,从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到构建价值链信任治理机制的框架。通过分析研究,笔者发现,价值链信任治理机制的完善与治理机制的其他方面是相通的,他们之间是一种相互解决问题的方式,比如信任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此外,虽然笔者将契约承诺作为信任机制治理的一种方式,但是,随着节点企业之间信任的加深和高度信任的达成,信任会取得正式的契约承诺,会形成一个长期合作的基础。因此,节点企业之间信任机制的这种治理会随着程度的加深,在治理措施上会发生变化。

5.2 建议

笔者对于信任的含义从价值链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理解,但是没有对信任的程度进行分类,因此在信任治理机制的层次上没有分析,高度信任的定义存在着含糊性。在信任治理机制的框架构架由于主观因素缺乏完善性。

[1]Charles LMunson,Meir JRosenblatt,Zehava Rosenblatt.The Use and Ab useofPower in SupplyChains[J].Business H orizons,1999(1):55-65.

[2]张钦,张亚红.基于交易成本分析的供应链治理[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5,14(4):43-45.

[3]许淑君,马士华.我国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信任危机分析[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2,8(1):51-53.

[4]刘永胜.供应链企业之间信任问题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4(11):12-14.

猜你喜欢
机会主义价值链信任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医疗器械包装发展价值链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从生到死有多远
专利默示许可研究——以机会主义行为规制为视角
陈浩:“机会主义”创业者
信任
股权激励中机会主义择机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