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晖
火星(Mars)
是太阳系由内往外数的第四颗行星(地球是第三颗),直径约为地球的53%。火星与地球的距离在5500万至4亿公里之间,两者之间的近距离接触大约每15年出现一次,最近的一次将出现在2018年,相距约5760万公里。
在地球之外的太阳系行星中,没有一颗像火星这样让地球人着迷。1962年11月,苏联发射了“火星1号”探测器,此后50多年里,人类将大量的无人探测器发射到火星上。
美国奥巴马总统在2010年向全世界宣布:美国宇航员将在本世纪30年代登陆火星。
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不久前透露,中国计划将在2020年实现火星的着陆巡视,在2030年实现火星的采样返回。浩瀚的宇宙,为什么人类只对火星情有独钟?
地球的“孪生兄弟”
人类的好奇心使我们想知道地球之外是否存在生命,而火星是人类能够探测的最近的行星。它与地球十分近似,可以说是地球的孪生兄弟。
火星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37分22.6秒,所以火星上的一昼夜只比地球上的一昼夜稍长一点。火星也有南北两半球,有四季变化,冬季最低温度为-125℃,夏季最高22℃,平均气温-63℃。
由此推测,火星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存在。正是为了证实这一推测,人类开始了对火星的探测。
不论是欧洲航天局还是美国宇航局,探测火星首要的任务就是寻找生命。但历经半个世纪的努力,人类并没有发现火星上有任何原始生命活动的信息。于是,人类的探测重点转移到火星是否存在过生命。
古老的生命痕迹
近期,有关火星探测的新成果捷报频传,2014年12月1日,中国科学家林杨挺团队对外公布:在火星陨石中发现了可能是生物形成的碳颗粒。2014年12月8日,美国“好奇号”火星探测器发现的证据表明,早期火星上可能有大型湖泊长期存在。
2014年12月16日,美国航天局宣布,“好奇号”火星车在火星大气中发现了来源未知的甲烷气体,在火星岩石的钻孔样本中发现了多种有机化合物,它们主要由碳、氢和氧元素组成。
甲烷和其他有机分子被广泛认为是原始生命存在的潜在迹象。这一发现说明古代火星曾存在适宜生命存在的环境。也许大约40亿年以前, 火星与地球气候相似,也有河流、湖泊和海洋, 也有生命,但不知什么原因使得火星变成今天这个模样。
是什么造成火星的气候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今天的地球会变成明天的火星吗?这些问题驱使人类对火星进行更多的探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