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石磊++秦需要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3-000-02
摘 要 锻炼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动机相关研究较多的仅局限于体育心理学的范畴,而体育锻炼心理学是体育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将二者有效结合能够更好地剖析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动机和心理。
关键词 大学生 课外体育 锻炼动机
一、前言
随着我国高校发展,大学生群体所扮演的角色日益受到社会重视,他们的体育活动、身体素质和精神风貌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为了更科学地分析大学生参与户外自行车运动动机,本研究查阅大量文献并对此归纳总结,发现目前较多学者对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动机的研究仅局限于学校体育心理学方面,而对于锻炼心理学理论的应用是较少的。本文将结合两者对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动机理论与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希望使社会和高校体育部门了解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现状,满足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需求,增强大学生身心素质。
二、综述
(一)相关理论综述
1.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动机的心理学理论范畴
伴随着体育学科分支细化的趋势,相对于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大众体育,体育运动心理学逐步分化为运动心理学、体育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三个分支,其中锻炼心理学是新兴发展的一个领域。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动机从研究对象上来说属于学校体育心理学的范畴,从研究目的和内容上来说属于锻炼心理学的范畴。因为体育心理学的研究目的侧重于提高教与学的效果,而锻炼心理学的研究目的则侧重于参与体育锻炼的前因和心理效应;体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活动地点和时间是在校内课堂上,而锻炼心理学研究对象则不限地点,可以是校内也可以是校外,活动时间则是闲暇时间即课外时间。因此可以得出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动机的研究既属于体育心理学的范畴,又属于锻炼心理学的范畴。将两种理论结合用于研究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动机,才能够使相关调查研究更加全面系统。
2.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动机的理论概述
(1)相关定义
课外体育是指学生在学校体育课之外的时间里采用身体练习的方式,从事以增强体质、娱乐身心、提高运动技能等为目的的身体活动[1]。动机是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和内部动力[2]。体育锻炼动机是指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动因[3]。它是在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的需要与运动环境诱因相互作用下产生的[4]。
(2)研究内容
根据锻炼心理学理论,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动机研究的主要是关于大学生为什么锻炼?怎样使其坚持锻炼?影响其锻炼动机的因素有哪些?怎样能让更多的大学生从事课外体育锻炼等的问题[5]。
根据体育心理学理论,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动机研究的主要是关于怎样让大学生主动积极的锻炼?怎样让强化大学生锻炼动机,怎样使大学生形成终身锻炼的观念等的问题[6]。
(3)研究意义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为了持久的推动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必须认真研究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动机。这有助于深入了解大学生坚持或退出课外体育锻炼的行为和心态,有助于有效地激发和鼓励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各种课外体育锻炼,实现课堂与课外的接轨[7]。
(4)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动机的分类
根据体育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的理论可将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动机进行如下分类:第一,根据需要的种类可分为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行动。为了获得刺激、运动愉悦感和宣泄身心能量、满足个体心理需要而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属于生物性动机;为了在体育活动中与同伴交往,得到认可、发展友谊、施展才能、获得成功、赢得荣誉、满足个体的社会性需要而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属于社会性动机。第二,根据兴趣特点可分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以直接兴趣为基础,指向与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的内容、方法或组织形式等当前、直接特征的动机是直接动机;以间接兴趣为基础,指向体育活动可能带来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的延迟、间接的结果的动机是间接动机。第三,根据动机的来源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外部动机以社会性需要为基础,是人们通过某种活动获得相应的外部奖励或避免受到惩罚以满足自己的社会性需要的动机;内部动机是以生物性需要为基础,是通过积极参与某项活动,应付各种挑战,从中展示自己的能力,实现个人的价值,体验莫大的满足感和效能感的动机[8]。
3.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动机理论
(1)强化动机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的某种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某种学习行为与刺激物之间因强化而建立的牢固联系,动机被看作是由外部刺激而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推动力量,并用强化来解释动机的引起和作用[9]。
(2)需要层次理论
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为基础,当低一级的需要获得满足以后就渴望满足高一级的需要。
(3)自我决定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是积极的有机体,具有先天的心理成长和发展的潜能[10]。
(4)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是人们追求成就感而产生的内部动因。即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愿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美地步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11]。
(5)社会学习动机理论
该理论重视榜样的作用,强调个人行为的自我调节,主张建立较高的自信心[12]。
(6)成就目标理论
该理论认为成就目标是个体为了获得或达到有价值的结果或目的参与成就活动的原因。该理论是以成就动机理论为基础,在Dweck的能力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认知取向的学习动机理论[12]。
(二)研究现状综述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动机,是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从事体育锻炼的愿望,是大学生发动和维持其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目前对于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动机的研究多分为四个步骤:endprint
1.确定研究对象、范围、内容、目的
大多数的研究对象都是大学生,范围多是基于一所高校或者一个城市的几所学校。内容主要是: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大学生不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原因;如何增进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坚持性;如何培养和强化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动机等。目的基本上趋于一致,使相关体育人员了解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动机,对其加以科学引导,促使大学生养成坚持课外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其终身锻炼的观念。
2.设置量表、整理数据
运用相关体育与锻炼心理学理论,结合实际情况,将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动机进行整理分类,自行设置相应的动机分析量表,调查整理相关数据。多数研究者所持有的分类标准都有所差异,导致其分类的不同。如印罗观在《对普通高校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主要动机分析》中将高校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动机分为休闲娱乐,社会交往,课程学习,健身健美和心理放松五种类别;苏小峰分为健康、形态和心理因素三大类别[13];李同辉在将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需要分为健身、娱乐、调节、社交、磨练意志和体育成绩需要六大类[14];王琛将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动机分为:健康与体能动机,外表与形体动机,竞技与能力动机,心理与情绪动机,学习质量动机休闲,乐趣动机和社交动机七个类别[8]。综上所述,可以将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动机大致分为六个类别,分别是健康动机、能力动机、外貌动机、社交动机和获得他人的赞赏与外部奖励的动机。
3.结合理论和数据对动机因子进行分析推理、归纳演绎
在该步骤中,多数研究者定量结果都有所差异,但定性研究方面的差异是较小的,这些极有可能是研究对象内容以及取样的不同等原因造成的。多数的分析均表明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是十分复杂的,是各种动机的结合,各种动机的程度也有较大差别,且各种动机都是会随着锻炼时间和生活经历而发生极大的变化。这些不确定性因素都极大地增加了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动机分析的难度。
4.提出建议
就学校和社会体育部门如何培养与激发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动机提出意见或建议。在该步骤中,研究者的建议多是针对学校的,大致有以下几种:第一,学校要做好教育工作,普及各种课外体育锻炼知识,使学生了解各种项目的特点,对学生课外锻炼中的困惑及时予以指导;第二,加快体育器材、设施等的建设工作,对学生实行全面开放,免费开放;第三,学校应加强社团文化建设,以体育类社团为平台,增进课外体育锻炼氛围;第四,一线体育教育工作者,在课堂上要培养学生的兴趣而非成绩,使其把这种乐趣带到课余时间的体育锻炼中,把参与体育锻炼培养成一种习惯性行为。
三、小结
通过运用体育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对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进行理论研究,以及对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动机研究现状的综述,为本研究更好地对“大学生参与户外自行车运动动机分析”课题进行调查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 商虹.体育心理学[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7:1-41.
[2] 张力为,毛志雄.运动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2.
[3] 李京诚.体育教学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8.
[4] 谭碧.论高职体育教学中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0.2:591.
[5] 王云松.对贵州高校普通大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的思考[J].贵州民族学院报(哲学社会科学).2009.06:046.
[6] 陈静霜,王学敏.培养高校学生的体育兴趣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9:048.
[7] 吴华芳.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学生乐学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01:104.
[8] 王琛.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动机的调查与分析[J].体育教育报.2012(44):59-62.
[9] 毛志雄,张力为.锻炼动机研究综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7.20(2).
[10] 龚高昌,孙宁.体育锻炼动机研究综述[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8(3):54-55.
[11] 李玲,刘勇.陕西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调查研究[J].体育世界.2009.10:49-50.
[12] 朱学雷,周家骥.锻炼心理学研究概述[J].上海体育科研.2003.24(63):5-37.
[13] 苏小峰.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08.15.
[14] 李同辉.东莞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的调查研究[J].群体研究.2011.19:79-8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