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体育课程价值取向研究的思考

2015-05-05 02:02李腾达马岩勇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5年3期
关键词:体育课程价值取向

李腾达 马岩勇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3-000-01

摘 要 体育课程价值取向简单来说就是体育课程所追求的方向,影响着体育课程目标的制定。目前,对我国体育课程价值取向的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一是关于我国体育课程价值取向的历史演化研究,二是关于体育课程价值取向确立的研究。用怎样的体育思想观点来研究我国体育课程价值取向,影响体育课程价值取向的因素需要考虑哪几个方面,对我国体育课程价值取向的分类,仍是值得商榷的问题。

关键词 体育课程 价值取向 体育思想观点

随着课程理论的发展,体育课程价值取向的概念也被引入体育课程领域。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体育课程是在体育和教育的发展过程中生成的,一旦生成后就形成了相对独立性的存在。随着对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学者去研究体育课程价值取向,然而大部分人还停留在主观的评价上,有一部分学者通过对体育课程标准和大纲进行推理,在推理过程中把个人情感和意识融入到研究中,从而偏离了研究的目的。

一、对研究体育课程价值取向思想观念的思考

体育课程价值取向受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被深深的打上了历史的烙印。研究体育课程价值取向,应先从体育的概念入手,概念是构建理论的基石,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每一个历史时期,不但体育的名称不一样,对体育概念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我国第一个给体育下的定义,是在光绪年间陈懋治所编写的《蒙学读本》里面“体育者,卫生之事也”。那么光绪年间之前的运动项目是不是体育呢?很多学者把当时的游戏和娱乐项目也当成体育,这就容易造成个人主观意识,缺少了立论依据。质言之,先要明确研究的对象是体育课程价值取向,所以应主要从学校的角度去考虑体育概念的问题,以社会上流传的运动形式为辅。第一个以中央政府名义制定的学制系统文件是1902年颁布的《钦定章程》,从此以后由国家正式批准颁布的大纲蓝本共20部,共进行了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这些国家颁布的文件中能透漏出统治阶级的需求和体育课程主体对体育的认识。1902年以前对体育课程价值取向的研究,也应从国家教育中去进行研究。例如商代出现了大学和庠的学校教育,学校教以祭祀、军事、乐舞和文字,其中祭祀、军事和乐舞就可以看作是当时的学校体育课程。

在对体育课程价值取向研究时,对其中“价值”的理解,多数学术论文没有主导性的“价值”理念。对“价值”理念的应用没有主次之分,混而用之。对于体育课程价值取向中的“价值”,大致有三种学说,即“需要说”、“属性说”和“关系说”。在杜威的《评价论》中,对价值中存在的关系做了详细的说明。与其它学说对比,“关系说”能更好的处理主体和客体之间的联系,但也需要分析事物的“自足性”,当一件事物具备了价值当且仅当它能够实现自身的目的。对体育课程价值取向中“价值”的理解,虽不能局限于一种学说,但也应确定那一种“价值”理念为主导。

二、对研究影响体育课程价值取向因素的思考

对影响课程价值取向的因素,主要从课程主体对课程功能及其属性的认识;课程主体对自身需要的认识和理解;课程主体所处的时代条件。体育学者在研究中国体育课程价值取向的时候,大部分也从这三个方面做研究,就显得有些不足。中国是一个体育后发展国家,我国的体育概念从“体操”概念引入至今,一直走的是一条吸收、消化、发展的路线[1]。中国走的教育模式是在本土基础上学习外国而走自己特色道路的教育现代化模式。因此在对中国体育课程价值取向研究时,就要从本土体育的发展和国外体育的发展综合考虑。其次,体育课程与其它课程明显的特点就是肢体活动,需要师生双方的互动,学生不仅仅在体育课程中扮演消极被动的角色,对体育课程价值取向的嬗变也产生重要影响,显然符合学生生理需求的、喜欢的就容易得到普及。

再者,在研究影响体育课程价值取向的因素时,基本上停留以当时的价值取向为研究对象,并对阶级层次研究的不够充分。一种历史形态下,可能存在不同的阶级。虽选择了一种体育价值取向,但各阶级的价值取向不会完全一样。而只研究当时的主导阶级的价值取向,显然存在不足。

三、对体育课程价值取向研究分类的思考

对体育课程价值取向的研究一般都集中在中国近现代,对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体育课程价值取向研究少之又少。在近现代体育课程价值的取向分期上,一般按照时间段和社会意识形态来划分。在我国体育课程价值取向分类上,多数学者大致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当时统治阶级的意向来分,如军国民价值取向,另一种是根据对社会、人、和课程的重视程度,分为知识本位价值取向、社会(政治)本位价值取向、人本位价值取向。

可以明显的看出国内对体育课程价值取向的分类基本上都是从整体上考虑,在对体育课程价值取向在课程本身上划分的还甚少。例如美国布罗姆博士对体育课程价值取向的划分是学科精熟取向、学习历程取向、自我实现取向、社会责任取向和生态整合取向。因此在对体育课程价值取向分类时不仅仅要考虑到社会意识形态与统治阶级的因素,也应注重体育课程本身的价值取向,如生物、心理层面的价值取向。

四、总结

(一)体育的本质和属性是随历史不断变化的,研究体育课程价值取向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植根于当时的历史环境,从当时的历史角度进行研究。

(二)对体育课程价值取向中“价值”内涵的理解,应跟体育的功能和目标区分开来,注重从价值关系上来理解体育课程价值取向中“价值”的问题。

(三)在对体育课程价值取向分类划分时,不仅要从整体上考虑,也应从体育课程本身的发展逻辑来进行考虑,重视体育课程本身对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李富菊.中国现当代体育课程问题史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3.

[2] 刘旭东.课程的价值取向研究[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4.

[3] 崔伟.体育课程论[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5.12.

[4] 杜威,馮平著.评价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5.10.

猜你喜欢
体育课程价值取向
依托民间游戏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研究
拓展训练纳入中学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引入初中体育课程的可行性解析
关于大学生价值取向变化的研究分析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美术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变迁与现实观照
对高职护理专业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