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的策略

2015-05-05 12:21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人文教材

谢 玲

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文素养问题在各个领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如何唤醒大众提高人文素养意识,修补人文素养问题的漏洞,教育,是行之有效的途径。“教书育人”对于学校和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任重道远,“育人”更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语文课程相对其他的课程特点来看,更具备人文素养培养的优势,阅读、文学欣赏、作文写作等模块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培养高中生的人文素养。本论文就作文写作教学这方面展开讨论,深入探寻和挖掘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人文素养内涵,让作文写作教学的目标、策略更加清晰。

一、注重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感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到“写作要写自己说的话,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作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如今多媒体教学设备普及,我校也实现了每个教室安装一套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和学生都逐步从传统的黑板授课过渡到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优势,在视听感受、课件制作展示、教学反馈等方便提供了许多便利。教师可以把以往传统单一的文字、图片式的写作题材,用一些具有人文涵义的优秀影视作品、新闻报道、电视台某个节目等,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捕捉信息,更便于大脑里多通道的信息加工。

其次,借鉴日本所倡导的“生活作文”让学生处于一种非写不可的情景。所谓的“生活作文”是指“通过以生活世界为对象的写作(文章表达活动),在培养语言能力的同时,通过以作品的内容为中心的讨论,使学生形成主题性的人格”。从“生活作文”的定义来看,正好和本论文的如何在写作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这个中心思想是一致的。作文离不开生活,学生不能总坐在教室做生活的旁观者,远离生活脱离实际,闭门造车,需把学生“推”出教室,以行动来体验生活,用智慧来完善写作。

二、创新具有人文素养的写作评价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部分,是教学活动改进和完善的重要参考,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经过广泛的了解,目前许多教师对作文的评价方式较为简单,往往是在几个分数段内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打分,这种评价方式没有清晰的向导性,学生可能在下一次的写作中更多地是会去模仿,而不会去思考去创新。参考国内外一些评价方式,虽然我国目前尚未有对人文素养培养的标准,但是根据国外一些人文素养培养目标,笔者尝试整合人文素养的培养目标到高中作文评价系统中。综合打分可以将高中学生作文分为几个分数段的档次:35分以下,36-41分,42-49分,50-60分,以此划分学生作文的优劣,或者会加上一些四字词组:层次分明、语句通顺、中心突出、首尾呼应、字迹工整、构思巧妙等,这些公式化的评语让学生的写作热情遭遇了冷却,内心的真情实意被冰封起来,以至于为什么许多学生一提到写作文,更倾向于翻开一本《优秀作文精选》来复述别人的故事。

其实学生的作文都是自己和自己的对话,也是自己和老师的对话。这个时候教师如果能用对话的形式来完成评语就会让他们感受到传达的文字信息得到了回复,跟教师的感情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交流,更多的人文情怀才会流露出来。

三、阅读名著名篇 吸纳人文精华

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学生需要培养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是把握好课内阅读的资源。这里是指学生要充分发现和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写作资源。“在对语文教材的阅读中很容易形成对写作能力的迁移”,因为教材里面的选文既是阅读教学的范文,也是写作仿写的典范之作。语文教材可以说是学生写作的后花园。纵观我们的语文教材,有丰富的史实故事、名言警句、哲理故事,有传统气息的地方民俗、令人神往的异域风情,这些学生都可以当素材运用到作文中,来表达自己正确的情感价值判断。

其次,重视经典著作的阅读,课内阅读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人文素养的提高并非一日之功,而是需要长久训练、慢慢发展提高的过程。经典之作有优美的意境,和谐的音韵,是真正中国特色的文化。阅读经典著作,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阅读经典著作,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精华,接受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

四、总结

目前,国内对高中阶段的人文素养能力培养重视比较少,学者们把更多的眼光投向了大学生,高中阶段的学生正是形成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各种素质能力趋于成熟的高峰区,甚至越来越多的素质教育研究就趋向于低龄化。因此,青少年的各个成长阶段的人文素养培养都不能忽视,不能缺失。更要把人文素养培养作为一个系统教育,从幼儿抓起,实现一定的衔接性。

猜你喜欢
多媒体教学人文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多媒体教学为高中语文课堂插翅添翼
小学多媒体教学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