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5)04-0056-05
[作者简介]潘志(1983-),男,辽宁丹东人,中共辽宁省委党校讲师,主要从事世界经济研究。
东北亚主要包括中国的东北地区、蒙古东部、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地区、日本和朝鲜半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指的是这些相关的国家和地区之间在贸易、投资、信息、物流等各经济领域所进行的各种形式的合作。辽宁位于东北亚自然地理中心,可以充分利用区域内两种资源和两种市场,具备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整体来看,因为辽宁在区位地缘、经济基础、政策环境、语言文化和沿海岸线资源等方面具有积极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有利条件,所以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与辽宁全面振兴之间有着密切联系,二者可以实现有机结合。辽宁能否实现全面振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辽宁能否充分有效地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从而以合作来促发展、促转型、促振兴。
一、辽宁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
(一)区位优势明显
辽宁位于环渤海经济圈、环黄海经济圈和东北地区的交叉地带,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唯一的海上门户与开放合作的前沿,而且又占据东北亚的自然地理中心位置,与东北亚周边邻国都比较接近,有利于彼此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也就是说辽宁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可以依托东北,服务全国,面向东北亚。
(二)经济基础雄厚
作为“共和国长子”,辽宁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工业门类比较齐全。尤其是其装备制造业和原材料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省内城市化水平较高,路桥交通和信息通讯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善,高校和科研院所众多,人力资源富集,人力资本质量优良而价格则相对较低,相对于东北亚许多地方可以更加有利于承接日韩等地的产业转移,扩大与其在贸易和投资等方面的合作。
(三)政策环境良好
2003年,中央提出“东北振兴”战略,扩大对东北开放建设的投入和制度供给,作为东北改革开放“排头兵”的辽宁由此得以通过发展“五点一线”战略等措施来进一步扩大与东北亚邻国的开放合作。2009年,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2010年沈阳经济区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4年6月,大连金普新区正式获批成立;同年8月,国务院在《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支持辽宁沿海经济带进一步开发开放,尤其是支持大连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构建中日韩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大连金普新区培育面向东北亚开放合作战略高地,并提出研究设立丹东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以及支持铁岭等地建设保税物流中心等。这一系列政策利好意味着在当前以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为主要合作愿景的东北亚区域合作机制建设过程中,国家把面向日韩等东北亚国家开放合作的重任放在了辽宁。这就为辽宁依托相应政策资源优势,以及区位地缘和人文优势,构建面向东北亚的区域开放发展前沿阵地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辽宁可以在更高的水平和更深的层面扩大与东北亚邻国的合作。
此外,辽宁拥有大量的朝鲜族人口,他们是辽宁与韩国进行沟通的天然桥梁,构成了辽宁的语言文化优势。最后,辽宁的岸线资源优势也是吸引东北亚邻国资本前来从事港口和园区开发合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辽宁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
(一)取得的进展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东北振兴”战略提出以来,辽宁积极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目前已经在贸易、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旅游文化、技术合作,以及营造开放合作平台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贸易合作是最能体现辽宁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进展的领域。从对外贸易合作对象角度看,东北振兴战略提出以来,日本和韩国一直都是辽宁主要贸易伙伴,基本上稳居前两位。同在东北亚的俄罗斯和朝鲜也在辽宁对外贸易合作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大多数年份里都能排进贸易伙伴前十名。其中,辽宁对朝贸易占据中国对朝贸易的整体,而在辽宁对朝贸易当中,丹东又发挥了主体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日本和韩国不但是辽宁主要对外贸易合作伙伴,同时也是辽宁主要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从投资合作角度看,日韩两国与辽宁之间的投资合作水平远远超过俄罗斯、蒙古和朝鲜与辽宁投资合作的水平。自东北振兴战略提出以来,日本和韩国对辽宁的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项目额度除了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投资规模短期内有所下降外,整体上呈上升趋势。由于日韩两国在辽宁投资层次比较接近,而且受同样的政策环境影响,投资规模虽然有所波动,但是波动的方向、时间和幅度比较接近。
从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对象角度看,辽宁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对象广泛分布于东北亚当中的日本、韩国、俄罗斯,其中,一些工程项目的开展直接带动国内企业走向世界,打出了辽宁品牌。例如,沈阳远大集团承担了号称“欧洲第一高楼”的俄罗斯联邦大厦幕墙工程,优良的工程质量不但使得俄罗斯当局免去招标过程,直接就将二期工程项目交给了沈阳远大集团,而且还吸引了乌克兰等国客商的注意,有利于企业进一步在对外合作中做大做强。
从旅游文化合作角度看,由于辽宁位于东北亚自然地理中心地带,因此在入境外国游客当中,位于东北亚的日本和俄罗斯占据较大比重,明显多于包括美国、新加坡在内的其他国家入境旅游人数。其中,东北振兴战略提出以来,日本游客占进入辽宁境内外国人旅游人数的比重远远大于其他国家,高居首位,而且绝对数量增长迅速,增加了大约三倍之多;俄罗斯进入辽宁境内的旅游人数增长速度更快,增加了大约五倍。
从技术合作角度看,辽宁充分利用俄罗斯在科教文化方面的比较优势,积极开展相关领域的合作,例如在沈阳理工大学建立国家级沈阳中俄科技合作基地,通过中俄交流协会和中俄大学生交流基地等增进在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合作等等。
从营造开放合作平台角度看,辽宁各级地方政府积极拓展与东北亚邻国地方政府的友好合作,例如辽宁省级政府同韩国京畿道和庆尚北道,日本的富山县、佐贺县与和歌山县,以及俄罗斯的伊尔库茨克州等存在不同程度的友好合作关系。辽宁还通过各种形式的博览会和论坛,以及友好城市等平台,积极开展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沈阳和大连这两个辽宁城市当中的“领头雁”或“排头兵”。沈阳积极举办东北亚进出口商品和高新技术博览会,促进贸易发展和技术交流。此外,东北亚论坛已经落户沈阳,成为沈阳的一大城市品牌,并可望成为东北亚的“博鳌论坛”。而大连则借助与东北亚地方城市结成友好城市,积极开展各项经济技术合作。例如,大连与北九州已经成为中日城市间友好交流合作的典范。大连积极与北九州开展环保产业合作:2004年11月,北九州市专门设立“东亚经济推进机构环境分会”,推选大连市为中国干事城市,还举办《大连-北九州市具有协同效应的节能减排技术研讨会》等多次会议,进一步促进双方环境产业交流与合作。2009年,大连市与北九州市签署了《大连建设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静脉产业类)合作备忘录》,2013年又签署了《大连市与北九州市关于大连循环产业经济区合作备忘录》。由此,双方在大连市发展循环经济和构建低碳社会进程中展开多方位的环境项目技术合作。有助于大连借鉴北九州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经验和模式,按照国务院在《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中提出的要求,构建中日韩循环经济示范基地。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虽然辽宁与东北亚邻国的合作有所发展,但是在合作规模、合作结构、合作对象与合作领域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1.在合作规模上虽然有所增长,但是仍未达到与辽宁优势相称的水平。这里可以通过与山东的比较看出。山东与辽宁在区位地缘、资源条件和开放时间等方面都比较接近,但是山东在产业基础和语言文化等方面不如辽宁占有优势,然而辽宁与山东相比,与日韩,尤其是与韩国之间无论在贸易合作还是在投资合作方面差距都是很明显。只是在2007年后由于山东主动提高了吸引外资的门槛,辽宁才在对韩投资合作方面超过山东,但是对韩国、日本的贸易合作仍然远不如山东。这里面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投资环境的差异。山东各级地方政府对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高度重视,例如青岛在制定城市规划的时候专门将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考虑进来,威海甚至提出“以韩兴威”的口号。正是因为高度重视,山东才能认认真真地在改善投资环境上下功夫: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和服务机制、简化审批程序,抓住韩国产业转移以中小企业为主要载体的特征与韩国合作设立韩国中小企业服务中心、韩国企业专用工业区,乃至把韩国对企业的管理服务模式移植并延伸到青岛,使得韩国企业——尤其是其中小企业在青岛投资像在本土一样方便和习惯。这更是大大促进了韩国在山东的投资增长。由于韩资企业大多从事出口加工贸易:进口货源地和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日本和韩国,而且呈现出“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态势,所以又大大促进山东与日本、韩国之间的进出口贸易增长。反观辽宁,由于受辽宁沿海经济带政策优惠等因素影响,辽宁与韩国、日本投资合作规模近年来大幅度上升,而且都远远超过了山东。但这个成绩里面更多的是各地领导干部在招商引资工作中个人努力的成分。从长远来看,辽宁还是要靠建立稳定的制度环境来吸引韩国投资。当然,山东在合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同样需要辽宁加以关注以吸取教训。
2.在合作结构上存在不尽合理之处。首先,在贸易合作方面存在进出口产品结构不均衡现象。辽宁向日本和韩国出口的大多是初级产品和具有较低附加值的制成品,占到出口产品的一半以上;而辽宁从日本韩国进口的大多是具有较高附加值的制成品和服务,占到进口产品的一半以上。这种产品结构落后的根源就在于辽宁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的落后,为此:辽宁需要积极吸引包括日本和韩国在内的国际资本来改造、提高自己。但是辽宁在与日本和韩国的投资合作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个是区域分布不均衡:两国在辽宁的投资项目大多集中在沈阳和大连这两个地方,投资项目总额已经达到两国在辽宁投资总额的90%。而且在一些领域的合作几乎百分之百在这两个地方——比如软件服务外包。这主要是因为沈阳和大连经济基础较好,产业配套能力较强,政策优惠相对多一些。还有一个是产业分布不均衡:日本和韩国在辽宁的投资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大约占到两国在辽宁投资总额的80%,而且其中大多分布在低端低附加值的产业。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是因为外资企业在辽宁的发展缺乏金融和产业的配套支持,所以往往倾向于那些投资周期短、见效快、风险小的低端行业。
3.在合作领域上主要局限于传统的贸易和投资这两个领域的双边合作,而在信息、金融、海关、港口物流等领域的发展不充分、不成熟,比如金融合作。辽宁与东北亚邻国在金融领域的合作还非常有限,目前影响比较大的就是2006年与韩国产业银行之间的合作。2009年大连利用举办达沃斯论坛时机与日本等国的金融界就股权投资基金、知识产权银行达成合作意向,目前也是进展有限。这根本上还是因为辽宁自身金融系统改革与发展滞后、金融生态不发达,难以支撑起较高层次的合作。
4.在合作对象上主要局限于与日韩合作,而与俄罗斯、蒙古和朝鲜之间的合作却未能充分开展。辽宁与俄罗斯、蒙古和朝鲜的贸易合作规模还不到与日本和韩国合作规模的十分之一,投资合作更是少得可怜。这里最突出的就是俄罗斯。虽然俄罗斯在最近十年里基本上都能进入辽宁对外贸易合作伙伴前十名行列,但是合作规模非常有限,还有很大一部分潜力没有释放出来。比如在能源合作方面,随着经济发展,辽宁对石油需求不断上升,然而目前辽宁石油进口主要依赖的还是中东地区。而从俄罗斯进口的大多是农产品,主要包括水海产品等,很少进口石油。这就使得辽宁的石油产业非常易受中东油价波动的影响,不利于分散能源和经济安全风险。在技术合作方面,中科院曾经牵头的通过省院合作等平台,以构建辽宁中俄科技园的计划并未得到充分落实,导致辽宁与俄罗斯等前苏联东欧国家开展技术合作规模和质量远不如同在东北的吉林。
此外,辽宁与东北亚邻国地方政府和领导人交流互动频率和水平都不如吉林,在投资服务机制建设方面不如山东,在港口物流方面,辽宁沿海经济带港口无序扩张,重复建设,也影响大连港的发展,又进一步影响了大连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
三、辽宁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对策建议
(一)战略定位
为了更好的发挥自身优势以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辽宁应该在三个层面上明晰自身的战略定位。首先在东北,辽宁要做东北振兴的“领头羊”、“排头兵”和“海上门户”;其次在中国,辽宁要做国内新型工业化的原材料工业基地和装备制造业基地;最后在东北亚,辽宁要努力将自己从东北亚的自然地理中转化为东北亚经济地理中心——包括交通物流中心、经贸中心、信息中心和金融中心。在这三个层次的定位中,前一个层次是后一个层次的基础,后一个层次是前一个层次的自然延伸。
(二)基本思路
为了贯彻辽宁三个层面的战略定位,辽宁应该采取以下思路推动合作发展。
1.内引外联,统筹规划。第一,辽宁应该加强与东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的兄弟省市之间的沟通与协调,积极参与港口、海关、金融、信息等领域的东北区域合作和环渤海合作,从而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促进要素流动和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强化自己在东北的沿海门户和开放前沿地位,进而提高自身在环渤海、国内乃至整个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地位。第二,辽宁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善于统筹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两个大局,在扩大与东北亚邻国的进出口贸易和大力吸引日韩外商投资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护、鼓励并支持包括民营经济在内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国内经济的发展,释放民间经济活力,特别是注意扩大对符合产业结构和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方向的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提高产业集群水平、产业配套支持能力和产业链竞争力,从而提高产业竞争力,提高产业合作层次和质量。第三,要适时引导推动区域间均衡发展。针对辽宁省内各地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日韩在辽宁的投资主要集中于沈阳、大连等地,辽宁应该引导外资适当地向省内相对落后的地方比如向辽西北地区倾斜。辽宁可以利用韩国企业扎堆抱团的特征,采取包片开发的方式,发挥集聚效应,发展辽西北地区的农产品加工业。
2.拓展合作,挖潜增效。第一,要稳住日本和韩国这两个传统的外资来源地大国,在推动提高合作规模的同时,加大与其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一方面结合与日韩贸易合作,提高对日本和韩国的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规模和质量。尤其是注意结合当前中韩合作政策利好,积极扩大与韩国的相关合作。当前,中国在东北亚地区合作水平最高的就是正在推进的中韩自由贸易区,预计将于2015年签订相关协定。就辽宁而言,应该抓住中韩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有利时机,在服务贸易和服务领域开放合作方面多下功夫,进而服务辽宁作为区域合作前沿阵地的建设。另一方面要结合与日韩投资合作,提高对日韩制造业产品出口额度。在与日韩进行外资合作过程中,可以结合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大连中日韩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建设,以及大连金普新区打造面向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战略高地,完善港口物流体系,借鉴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模式,着力推动开放合作由海关关境层面上的边境合作向境内合作深入发展,着力优化投资环境,从而推动日本和韩国外资流入和产业转移,尤其是可以带动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知识经济、智能制造和两化融合等方面的外资合作。第二,要积极拓展与蒙古、俄罗斯和朝鲜等国之间的合作。在对蒙古合作方面,通过辽西对内蒙古交通物流发展,一方面扩大与蒙古在煤炭等方面的贸易合作,另一方面扩大与蒙古在矿产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此外,要抓住近年来,俄罗斯远东大开发和因为西方压力而把经济合作的注意力东移,以及朝鲜国内经济调整的机会,扩大与俄罗斯和朝鲜在能源、科技、采矿和劳务等方面的合作。在对俄罗斯合作方面,提高与俄罗斯在能源和科技领域的合作水平,可以针对俄罗斯经济发展特征,并结合正在发展建设中的中俄远东开发合作机制,创新投资方式,例如可以采用租赁融资、补偿贸易和承包工程等形式,或推动金融创新及培育新型金融衍生工具等方式,扩大与俄罗斯投资合作规模,提高投资合作质量,灵活开展多种形式的中俄科技和能源合作,尤其是要做好俄罗斯先进科技引进消化吸收和产业化工作,以满足新型工业化原材料工业基地和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需求;并与满足新型工业化原材料工业基地和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需求方向和结构相结合,扩大与俄罗斯在农业、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等领域的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最后,要结合实际形势,并用足用好既有合作平台,适度开展对朝鲜贸易合作。
3.突出重点,开拓创新。第一,要结合省内三大战略和“两个基地”建设,推动本省重点地区、优势产业对外开放合作,积极推动重点开放城市、资源转型城市和县域经济有针对性的对外开放合作。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针对日韩资本往往倾向于那些投资周期短、见效快、风险小的低端行业这种现象,辽宁应该在今后的投资合作中注意针对自己在产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通过信贷、税费和土地使用等优惠政策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挑商选资,在冶金、机械、石化等重点行业扩大合作的对象范围,提高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并创新合作模式,从而帮助自己调结构、促转型。第二,要积极开展合作机制创新。一方面借鉴山东的经验,不仅要致力于招商引资,还要在完善投资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和效能上下功夫。不能“来的时候握手,来了之后甩手”;要推动公共服务机制的透明化、规范化和便利化,注意为中小企业的落户和成长提供良好的融资条件和政务环境;再就是要扩大与东北亚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沟通交流,积极宣传辽宁。另一方面也应该汲取山东的教训:应该“放手不撒手,把关不设卡”。一手抓跟踪服务,一手抓跟踪监管,海关、工商、税务等部门协作督察,分级管理,简化外资退出清算机制,防止出现非法撤资潮。第三,要搞好金融,练好内功,提升合作层次。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要培育高水平的经济合作就务必要提升省域金融发展质量。积极探索开发符合辽宁经济发展实际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机制,进一步改善地区金融生态,同时还要注意提高外汇服务效率,从而增强对日韩资金的吸引力。在提升投资合作质量的同时大力推进金融合作。尤其是随着大连金普新区获批成为面向东北亚战略合作的开放高地,大连保税区、金山和普湾新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今后需要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做好金融领域的制度创新和先行先试工作,并充分利用中韩与中俄货币互换相关协议,以及刚刚完成实质性谈判的中韩自由贸易区的相关条款内容,从而以金融合作为先导,引领全省乃至整个东北地区的对外开放合作。第四,由于在地方层次上推进合作不像国家层次上有那么多阻力,辽宁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与东北亚邻国当地政府进行多角度、深层次合作。通过已有的和正在不断扩大的地方政府和民间层面的联系以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提高合作深度,从而在地方层面上探索双边甚至多边合作机制创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