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秀琼
【关键词】电教媒体 课堂效率
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A-
0118-0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使用电教媒体,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围绕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恰当、合理地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对提高教学效益有着传统教学手段难以比拟的优势。
一、借助电教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不是自发产生的,要靠教师有意地激“活”课堂,让学生“动”起来,这就需要教师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创设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从实际出发,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问题。
例如,在教学人教六年级上册《打折与成数》时,上课伊始,笔者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冬天到了,空调市场进入了淡季,为了促销,空调专卖店准备将一种价格为3000元的空调,以每台2400元的价格出售,请帮忙设计一则促销广告,该如何设计呢?”这个问题与生活紧密联系,有的学生说可以用买一送一的方法;有的学生说每满一千元送300元……根据学生的回答,有少数学生提到可以用打折的方法来促销,进而自然引入到打折的问题中来,展开新课的学习。
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商品促销,为学生创设情境,思考可以设计怎样的促销方案。学生会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自然地想到用打折的方法吸引顾客。而教师则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展示生活中商品促销的情境图,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不断地深入探究数学知识。
二、巧用电教媒体,激活探究热情
教学时,教师要利用电教媒体为学生提供生活中的图片素材,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更易激活探究的热情,促进自身想象力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时,笔者设计了如下习题:
从公园入口先到过山车再到动物园共走了多少米?学生在练习时,教师可以先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汇报。在交流讨论中,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争辩,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问题,找到改正的方法。在学生解答出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说出当时是怎样想的。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自行发现错在哪里并自我修正。从上图中可以看出的是只有一个x米,但是在实际的行走中,却要走两个x米。教师可以结合电教媒体,用不同颜色的线条画出需要走的路程,学生就能准确地列出含有字母的算式。
三、巧用电教媒体,有效突破难点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电教媒体,有效呈现学习中的难点转化过程,让学生把握同一类问题的结构特征,从而快速准确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电教媒体可以采用动态图画的形式反映出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观察中比较容易地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学习间隔规律相关知识时,在反馈练习中,笔者用电教媒体设计了如下的生活中的问题。①马路一边有25根电线杆,每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一个广告牌,一共有多少个广告牌?(计算机显示图画与问题)②把一根木材锯3次能锯多少段?如果锯成6段,需要锯几次?③为了美化环境,在校园的池塘边栽桃树和柳树,将桃树和柳树间隔栽,求桃树和柳树的关系。(多媒体出示相应的问题情境)通过电教媒体的展示,学生明白了如果两端物体相同时,两边的物体要多一;如果两边的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进而巩固了所学的新知识。
在找规律的练习环节,笔者设计出了生活中常常遇到的一一间隔排列的实际问题。问题①中有25根电线杆,要想每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一个广告牌,可以发现两端都是电线杆,这样电线杆的根数要比广告牌多1。对于问题②的研究可以从一根木材锯一次、两次、三次等,分别可以锯成多少段。让学生比较锯的次数与段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可以发现锯的次数比段数少1,也可以说锯的段数比次数多1。问题③与问题①不同,这次是在封闭的圆形上面栽树。可以发现在圆形上面可以栽几棵桃树就会有几个间隔,就可以栽几棵柳树。设计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对间隔规律有更深入的理解。
总之,运用电教媒体可以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学生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构建高效课堂。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