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之徒”语境下的国家政治

2015-05-04 00:04孙英杰
关键词:国事茶馆人物形象

孙英杰

摘 要:清朝灭亡之后,中国逐渐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种环境下的民众少不了和国家政治扯上联系,这种联系在老舍先生的著名话剧《茶馆》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本文通过分析《茶馆》中不同人物形象以及在茶馆中的语言内容,来探讨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整个社会的民众对国家政治等相关事情的态度。

关键词:《茶馆》;国事;人物形象;国家政治

中图分类号:I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3-0168-03

一、《茶馆》简介

《茶馆》创作于1957年,是老舍先生一生当中最为优秀的一部剧作,此作品分别描写了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第一幕是以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领导的维新运动失败为背景;第二幕以民国初年,袁世凯死后,中国军阀在帝国主义的操纵下在全国范围内发动内战为背景;第三幕则是以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在帝国主义的指使下进行黑暗统治为背景。老舍先生借北京城里裕泰茶馆在这三个时代所发生的不同变化,来反映近半个世纪社会历史的变幻。

二、《茶馆》中“市井之徒”的界定

(一)小商人阶层

《茶馆》中的王利发是小商人阶层的典型代表,经营着父亲留给他的茶馆。其性格是谨慎小心,安分守己,俯首于现实,处世圆滑,心地善良,非常善交,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接待方式。他不敢与社会统治阶层的人较劲,只能忍气吞声地经营着茶馆,最后面对所有势力的打压走到了人生的尽头,这是旧社会广大小商人阶层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

(二)民族资本家

戊戌变法失败后,国家残破不堪又深受帝国主义残害。《茶馆》中的秦仲义作为民族资本家的代表人物,积极投入到救国的行列当中:他变卖祖上遗留下来的基业、乡下的土地,茶馆里的公寓改为仓库,开始兴办民族工业,抵制洋货,实业救国。可结果国民党政府却把振兴民族工业的企业给没收了,有的工厂的机器甚至被当成破铜烂铁给卖掉,工厂几乎变成了废墟。秦二爷富国兴业的梦想变成了泡沫。

(三)知识分子

《茶馆》中的崔久峰作为那个民不聊生时期典型的知识分子,虽满腹经纶却报国无门。他们有着“以天下为己任”的雄心壮志,企图改变中国混乱动荡的现实,担当起救国的重任,可结果却是面对现实不得不妥协。他陷入了中国必亡这样的自我意识里无法自拔,成了悲观主义者。

(四)封建王朝的残余势力

封建王朝残余势力在国家危亡之际纷纷成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势力的奴才。

1.太后的宠奴庞太监为非作歹,残害弱势群体,试图干涉国家大事,帮助西太后镇压维新运动。他的侄子和侄媳更是如此:镇压革命运动、勾结国民党沈处长,还妄想以康妈妈为诱饵来引出八路军康大力来阻挡革命的进程。

2.吃洋教的恶霸马五爷依附于帝国主义的军阀警宪,他的门徒沈处长为国民党宪兵司令部“效力”,操着满口“流利的美国话”横行霸道。

3.特务宋恩子、吴祥子,流氓黄胖子,打手二德子,人口贩子刘麻子,江湖骗子唐铁嘴等等都是生活在腐败的清王朝、残暴的军阀、国民党羽翼下的鹰犬爪牙。

4.国民党走狗小二德子成了政治生活的帮凶,小刘麻子成了为军机处搞情报的密探,小唐铁嘴被当时的反动组织供奉为“天师”,玩弄政治于鼓掌之中。

(五)满清八旗子弟

同样是享受着清廷“特权”的八旗子弟,常四爷和松二爷两人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

1.常四爷是一个敢爱敢恨的爱国者,为人豪爽、正直。他主动施舍挨饿的妇孺,鄙视卖国求荣的奸人,敢于同恶势力抗衡,参加护国运动,一生都没有向恶势力屈服,始终保持着满族人耿忠、倔强的性情。

2.同是旗人的松二爷心地善良,但骨子里却胆小怕事,懒散无能。清朝存在时,他靠吃皇粮、享特权,整日游手好闲,以喝茶玩鸟为乐。清朝灭亡后,“铁杆庄稼”没有了,他却不愿自食其力,一直活在过去的生活中。

(六)底层贫苦民众

王利发的妻子王淑芬善良淳朴、本分踏实,为解决温饱而努力劳动;小伙计李三勤劳善良;曾被人骗的劳动人民康顺子在吃不饱穿不暖时仍然尽一切所能买下康大力当做儿子。社会底层的这些劳动人民虽为了生存而被欺压迫害,但仍不失善良的本性。

三、从“市井之徒”语境看半封建半殖民地环境下民众对国家政治的态度

(一)小商人阶层对国家政治的态度

王利发作为一个小商人,为人处事严谨、精明能干,但是个逆来顺受、胆小懦弱的人。他最怕的就是人们在茶馆里谈“国事”,例如,当看见几个茶客在谈论国事之时,他怕会祸及他的茶馆及自己,劝茶客说:“诸位主顾,咱们还是莫谈国事吧!”在茶馆的墙壁上他一直张贴着“莫谈国事”四个大字,可见他为了使自己的茶馆经营下去对国事淡漠、对国家政治惧怕的态度,他的处世哲学就是“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但是他也憎恨警察大兵们的敲诈勒索,然而为了茶馆能平安地经营下去,又不得不陪着笑脸摸出仍浸着汗水的钞票来打点和应付,只有在他们走远后才敢愤愤地骂几声。可是世道越来越黑暗,最后逼迫得王利发也不得不谈论起国事来:“打仗,打仗!今天打,明天打,老打,打他妈什么呢?”

这足以看出以王利发为代表的小商人阶层,自私自利,世故圆滑,把自己的商业看得比什么都重,好似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利益与自己无关,他们只祈求国家能稳定一点儿好让生意更好做。对于国家政治发生的变化几乎采取漠视和躲避的态度,时时谨记“莫谈国事”,唯恐和“国事”扯上不必要的关联,以至祸及到自己的生意。

(二)民族资本家对国家政治的态度

秦仲义是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一辈子都在想着实业救国。第一幕剧中,通过他与王利发的一段高谈阔论就可以看出他爱国的一面以及对国家政治的高度关心:“把本钱拢在一快儿,开工厂!嗯,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能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只有那么办,国家才能富强!”这一实业救国的抱负,表现了他的远大志向和对国家前途的希望。但当时社会越来越动荡,帝国主义的侵略,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使得一些爱国人士受到了严重的迫害,秦仲义在回顾自己一生经历的时候,悲痛地总结为“应该告诉大家,有钱哪,就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千万别干好事!告诉他们哪,我秦某人七十多岁了,才明白这点大道理!他是天生的笨蛋!”

以秦仲义为代表的民族资本家有着满腔热血实业救国的梦想,为此不惜尽数变卖自己的家产积极地投入到救国的队伍当中,关心国家的政治生活已成为他们经商等实际行动上乃至精神信念上重要的一部分。

(三)满清八旗子弟对国家政治的态度

同样是满清八旗子弟,但是对国家政治的态度却有所不同。

1.常四爷是享有“铁杆庄稼”(吃皇粮)特权的“旗人”,为人正直,有民族气节,满腔热情,时时关心国家的政局。由于不满清王朝的腐败统治,说“大清国要完”而坐了牢。他也非常仇恨洋人,当打手二德子向他寻衅时,他愤愤地说:“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关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这足以见得常四爷对外来侵略的愤懑、对清廷卖国的不满、对朝廷公差人员的蔑视。他参加过义和团的反帝战斗,一辈子不服软,敢作敢当,专打抱不平,盼着国家像个样。虽然后来他变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但是他对国家没落的不甘,真实地透露着他对国家的热爱。

他在满清走向末路的时候,没有为自己的“铁杆庄稼”的事情感到痛惜,而是为满清的腐败、洋人的入侵、中华民族面临被外族奴役的危机感到痛恨。敢于在强权恶霸面前表露自己对国家政治的态度,没有因为自己是旗人就像其他旗人一样成为走狗,而是站在“我是旗人,旗人也是中国人哪!”的立场上,敢于为自己的民族抛头颅、洒热血。

以常四爷为代表的勇敢、有民族气节的满清子弟,勇于表达自己对当时政治的不满、对封建势力的厌恶、对帝国主义的憎恨,敢于戳破“大清国要亡”这层纸,和不幸的命运做斗争。即使在国家走向灭亡并一直打压他、在被昏庸的政府逮捕入狱后,依旧保持着旗人对国家该有的热爱,不曾放弃高尚的民族情操。

2.松二爷也如常四爷一样是个享特权的旗人,但是他对国家的关心却不及常四爷那样真切。松二爷胆小怕事且一事无成,只能靠清政府给旗人的饷银过日子。因为说了句“大清国要完”结果被特务宋恩子、吴祥子要带去法办。后来当他丢失了“铁杆庄稼”时说:“谁愿意瞪着眼儿挨饿呢!可是,谁要咱们这号人呢!”“想起来呀,大清国不一定啊,可是到了民国,我挨了饿!”并心酸地哭了起来,这足以见得松二爷对国家的失望和痛恨。

以松二爷为代表的旗人是胆小怕事、个性懦弱、懒散无能的人,空有一颗“我爱大清国,可谁爱我”的心,不敢直面惨淡的政治生活,一直幻想和留恋于过去的“幸福生活”。

(四)帝国主义走狗对国家政治的态度

1.帝国主义的走狗马五爷是个靠吃洋饭,信洋教、说洋话活着的人,是长帝国主义威风灭自己国家气节的奸臣的典型。在第一幕剧中,当二德子和常四爷发生争吵时,他说道:“二德子,你威风啊!”“有什么事好好地说,干吗动不动地就讲打?”“我还有事,再见!”从这简短的话语完全可以看出马五爷对清廷的蔑视。

2.特务宋恩子、吴祥子、小宋恩子、小吴祥子、小二德子、小唐铁嘴等人对于国家的兴旺毫不关心,对于政治完全处于模糊的状态,他们参与政治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获得自身的最大利益。他们对政治的认识是麻木的,只会做出卖国求荣的事情:陷害维新爱国人士、残害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就连老师和学生都不放过。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出卖一切,只要自己能活着宁愿出卖国家残害同胞,丝毫不考虑国家的命运和他人的生存。

以马五爷为代表的帝国主义走狗,是卖国求荣的小人,他们仗势欺人、恃强凌弱、吃洋饭、说洋话、信洋教,靠出卖自己的国家来维持生活。抱着一副“自己吃饱全家不饿”的丑陋心态,他们不关心也不在乎国家如何的发展,这些势力小人依靠着美帝国主义“玩弄”着国家政治。

(五)知识分子对国家政治的态度

以崔久峰为代表的知识分子,他们有学问、有见识,也愿意走在时代的前沿:参加国会当议员、救国存亡的维新运动等。可是当这些知识分子在遭到威胁恐吓、非人的折磨,且看到同胞们被当局残忍地杀害之后,就完全畏惧、屈服了,因此他对于政治的关注仅是局限于在茶馆里与别人闲聊。社会上的知识分子就在无望的社会现实中由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者堕落为一个“中国非亡国不可”的失败主义者,对国家的政治和命运采取了避而远之的态度。

(六)加入共产党的先进人士对国家政治的态度

以康大力为代表的参加中国共产党的先进人士,他们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一直坚持着走爱国、救国的道路。他们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投入到变革中国现实的行列当中,把国家的发展前途始终放在自己的心上,时刻关心着国家政治,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七)普通劳动人民对国家政治的态度

晚年在裕泰茶馆打工的康顺子,比丈夫王利发更公平正直的王淑芬,还有王大栓、丁宝、明师傅、邹福远、于厚斋、谢勇仁等这些贫苦的劳动者,虽然处在水深火热的境地,但是却一直想着和自己一样的劳苦大众。如小小年纪敢说敢做的小丁宝,不畏强权直言他的头头缺德指出他的不足,大胆发泄自己的不满;在她得知走狗小刘麻子要霸占王利发的茶馆这个消息时,毫不犹豫地冒着风险去通风报信;在茶馆最终难以避免被霸占的命运的时候,她尽心尽力地还为王掌柜申请一个看门的职位。小丁宝只是一个女招待,在她自身难保的情况下,还想着他人的安危,我们不得不为她这种优秀的民族品格震撼。

这些劳动者虽然处于受压迫的环境里,但是他们的心却一直想着自己的同胞和国家。因为出身的低微没有什么学问和远见,他们能做的就是过好自己的小家生活,尽量地去帮助比自己贫穷的人。他们不太懂“国事”,只是盼着国家政治能稳定些,生活好过一些,对国家政治的发展处于一种观望的态度。

以上所述,抓住老舍先生“从侧面透漏出一些政治消息”这个点,通过分析《茶馆》这一剧作以小见大、局部反应整体的方式和不同人物的语言内容,来探讨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不同阶级地位的民众对国家政治的态度。这种采用语言内容反映国家政治发展的方法,对了解当时小市民对国家命运的观点和态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老舍.茶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2〕赵静.《茶馆》思想层面现代意识微探[J].文教资料(语言文学研究版),2009(26).

〔3〕衣坤,衣晓丽,刘艺虹.浅析《茶馆》人物塑造的特点[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4).

〔4〕胡和平,叶云霞.《茶馆》与国民性[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2).

(责任编辑 孙国军)

猜你喜欢
国事茶馆人物形象
沈鹏书法
《茶馆》
家庭教育变“国事”,学校教育如何作为?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冯德莱恩:欧盟新掌门人的家事国事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清雅茶馆
查士丁尼《国事诏书》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