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之花飘香于初中语文课堂

2015-05-04 07:49:45朱纯利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罗敷粉笔笔者

朱纯利

身为一名语文老师,潜移默化地将德育渗透于人文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以语文课堂为主阵地来培养学生素养,我们可以说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新课标中提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要极大地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使之在如春风化雨般的熏陶中得到教育。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合作精神,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语文在中学的课程结构中所拥有的特殊地位可见一斑,那么,到底该如何将德育如春风细雨一般渗透于语文课堂教学中呢?作为一个刚站上语文讲堂不久的新教师,并在教学之余思考这个问题,在和老教师们的交流中不断加深了对这一问题的理解,进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大胆尝试,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教师要严于律己,做好表率

初中生正处在其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可塑性很强,老师的衣着打扮、举手投足、思想品德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学生。为人师表者,正如孔子所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始终做到严于律己,勇于自我剖析,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品质修养。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应该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具有献身教育的事业心,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笔者尤其注重自己的个人行为对学生的影响。譬如笔者曾发现班里丢粉笔头的现象较严重,仔细分析原因后,原来是一天上课过程中笔者曾“投射”了一颗粉笔头来“远程”提醒一名睡觉的同学,这在无形中助长了学生乱扔粉笔头的不良风气。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笔者对同学们说:“一直以来,我们都受到鲁迅先生勇于自我剖析这一精神的鼓舞,而真正的学习应该落到实处,老师今天要承认自己的一个错误……”当即笔者作了深刻的自我批评,并提出希望,请同学们控制自己的行为,还请同学们严格监督老师的行为,没有多久,“粉笔雨”就“撤离”了我们班级,教室也整洁了不少。

二、文以载道,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课文中名言警句的赏析和熏陶也是进行德育渗透的极佳切入点。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1将德育渗透落实在学生品析课文美点的过程中

学生朗诵一些文质兼美的课文佳作,能帮助他们体会我国传统文化之美,加深他们对课文深刻内涵及思想感情的品味,从而使之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感染,升华自己的思想情感。

笔者在讲解《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安排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明了了朗读节奏、重读音节之后,学生初步美读了课文。接下来,笔者又请学生具体翻译、概括课文内容,让学生在品读内容的同时,对抒情主人公的性格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省去了老师喋喋不休的讲解。当在讲解《青海湖,梦幻般的青海湖》时,在研读赏析环节,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分组合作,找出在整篇游记中你认为最美的文字”。同学们踊跃地找出了文章中提到的美景,于是,笔者适时地引导大家仔细阅读课文后部分作者的思考,同学们都读出了作者对于青海湖环境保护问题的关注,这既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等,学习这些美句,都收到了良好的德育效果。

2将德育渗透落实在学生整体把握教材的过程中

教材是无数教育工作者智慧的结晶,教材中的课文都经过认真遴选,蕴涵着丰富的优秀的思想教育内涵。例如,在讲授《陌上桑》这篇课文时,在整体感知教学环节中,笔者设计了如下两个问题: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思考:①罗敷美在何处?②罗敷为何要夸夫?问题①中,学生能驾轻就熟地从外在美和内在美两个方面来品悟人物之美。问题②的解决过程中可以再生成两个小问题:即罗敷是否真有这样的一位丈夫?如果没有,为何还要夸夫?通过对这两个小问题的讨论,学生能不断加深对罗敷内在精神之美的理解,从而感受到这一古代女子动人的精神魅力。

三、将德育渗透落实在课外拓展升华中

初中语文学习的外延是无限广阔的。学习一篇课文,除了对课堂内容的把握,教师还要关注学生是否在态度、情感、价值观上有所提升,能否在学习的过程中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例如,在教授《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时,针对苏轼“历典八州”这一内容的拓展,用诗句引导学生直观感受到苏轼的潇洒、达观,这样,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另一方面使生命教育、如何对待生活中的挫折等德育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总之,语文课为学生的德育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在语文教学中,能够体现和落实德育的支点有很多。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既要注重自身素质水平的提高,又要在实际教学中抓住时机,恰当启发、点拨,帮助学生从文章所传达的情感中认识自己、净化自己,从而提高思想认识和道德品质。让德育之花在语文课堂中绚烂地绽放,持久地散发芬芳。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710119)

猜你喜欢
罗敷粉笔笔者
略谈罗敷之美——《陌上桑》罗敷形象浅析
陌上桑
粉笔怎么来的
陌上桑
我们的“粉笔头”
桑劫
小小说月刊(2015年7期)2015-05-14 14:55:30
粉笔
中学生(2015年25期)2015-03-01 03:44:24
两个插件,让Chrome变身iPhone
Google Reader订阅按需读
性能相差达32%
微型计算机(2009年3期)2009-01-22 02:2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