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知识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
——基于创业警觉性的中介作用①

2015-05-04 06:29周卫中耿勇陈祥英
创新与创业管理 2015年1期
关键词:警觉性创业者机会

周卫中,耿勇,陈祥英

(1. 中央财经大学 商学院,北京 100081;2.中国联合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临沂市分公司,临沂 山东 276004)



已有知识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
——基于创业警觉性的中介作用①

周卫中1,耿勇1,陈祥英2

(1. 中央财经大学 商学院,北京 100081;2.中国联合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临沂市分公司,临沂 山东 276004)

从已有知识、创业警觉性与创业机会识别的关系入手,构建了考虑创业警觉性的中介作用的三者关系模型,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相互作用机制,进而提出提高创业者机会识别能力的建议。结果表明: 已有知识对创业机会识别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业警觉性的两个维度(商业构想警觉性、信息警觉性)均对创业机会识别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已有知识对创业警觉性的两个维度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业警觉性的两个维度均在已有知识与创业机会识别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创业机会;创业者;创业警觉性;机会识别

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转型和各种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带来了世界范围内的创业热潮。各国都将创业作为获得国家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并采取各种政策与措施促进创业企业的发展。创业企业作为一个特殊的经济群体,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学界对创业的关注源于创业活动为国家和地区带来的增长活力,为社会带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创业者带来的巨大财富。进入20世纪70年代,创业研究从作为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等成熟学科的附属研究,发展为具有稳固研究主题的新兴研究领域,形成了一定的研究体系和知识积累。“创业机会”是创业活动中的关键因素: 一方面,创业机会本质上是一种顾客的潜在需求,由环境变化产生,独立于创业者之外而又客观存在于环境中;另一方面,创业机会是一种满足需求的方式,是由创业者创造出的满足顾客需求的方式和手段。研究创业机会管理对于学科发展、实践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创业机会识别与评价等研究已成为国外创业研究的核心和主流。

随着中国对创业活动的日益重视,加之创业活动本身呈现出的独特性和复杂性,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创业研究。中国的创业研究成果多集中在创业过程中的战略、影响因素、绩效等方面,相关研究对创业初始阶段前的问题关注较少——这与国外创业机会的主流研究有所不同。创业研究倾向于从机会观的视角解答“为什么有的人能够成功发现、评估和利用创业机会”,将创业过程、创业者、创业机会纳入一个整体框架中。其中,创业机会识别作为整个创业过程的开端备受重视。学界从创业机会属性、创业者个人两个视角研究了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因素,并认为创业警觉性是影响创业者机会识别能力的关键因素,如已有知识、个人特质、社会网络等个人特征都可能通过影响创业警觉性而对创业机会识别产生影响。然而,关于创业警觉性如何在各创业机会识别影响因素中发挥中介作用的研究较少,以中国为背景的实证检验研究更是缺乏。

本文从已有知识、创业警觉性与创业机会识别的关系入手,构建基于创业警觉性中介作用的已有知识与创业机会识别的关系模型,实证分析已有知识对创业机会识别的作用、创业警觉性对创业机会识别的作用、已有知识对创业警觉性及其两个维度——商业构想警觉性(alertness to business ideas)和信息警觉性(alertness to information)——的作用、创业警觉性及其两个维度对已有知识与创业机会识别间关系的中介作用等,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创业者机会识别能力的政策建议。

1 文献综述

创业机会是创业研究的核心问题,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创业机会来源、创业机会概念界定、创业机会识别、创业机会对创业行为的影响等方面*除了这4个重要方面外,还有一些诸如创业机会评价等关于创业机会的重要研究,在此将之归入广义的创业机会识别研究。。作为创业活动开端的创业机会识别及其与创业机会评价和开发的关系是创业研究的核心和重点。创业机会识别概念的界定有3种观点——过程观、能力观和结果观。Bygrave和Hofer认为,创业机会识别是感知新机会且通过建立新企业追寻机会的过程[1]。Kraekhardt指出,创业机会识别是感知新业务的营利性并从现有创意中筛选机会的过程,可从是否是广泛意义上有利可图的机会以及是否对于特定创业者而言具有价值两个方面进行判断[2]。同时,创业机会识别包括机会搜寻和机会评价[3]。因此,创业机会识别是创业者在某个重要时点上对追寻或放弃某个创业机会所做的决策。

创业机会识别的过程、能力及结果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主流研究认为,上述这些主要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创业机会本身的属性因素和创业者的个人因素。其中,创业者的个人因素包括创业警觉性、已有知识、个人特质和社会资本等。Kirzner首次将“警觉”应用于创业领域,提出了“企业家警觉”的概念,并用创业警觉性表述创业者与非创业者的区别,认为具有较高创业警觉性的人会对所处环境中的各种信息高度敏感——这使得他们能敏锐地发现存在于厂商与消费者之间的问题、市场上未满足的需求或新的资源组合方式等,因此其发现机会的概率较高[4]。随后的研究表明: 创业警觉性对机会识别能力有正向影响,即较高的创业警觉性提高了创业机会识别能力[5]。警觉性高的创业者更易发现机会,成功企业家的洞察力强于一般人[6]。研究者基本认同创业警觉性是影响创业机会发现的关键因素,但是在理论上对创业警觉性影响创业机会识别的途径研究得还较少。

已有知识是影响创业者或潜在创业者识别创业机会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可以影响创业警觉性,对创业机会识别能力也有显著影响。个体不同的已有知识构成了自己独特的知识走廊,而知识走廊的构成对机会识别有重要影响。创业者更倾向于关注与其以往知识积累相关的信息和机会,而且这些以往经验会从多个方面影响创业机会识别[7]。与顾客问题有关的已有知识产生更多的创业机会,而且这些创业机会具有更高的创新性[9]。已有知识的积累主要受创业者以往工作经历、创业经历及所接受过的教育培训等因素的影响[10]。

综上所述,创业机会识别作为创业活动的开端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学者们对创业警觉性与创业机会识别、已有知识与创业机会识别、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因素等进行了研究,但是关于三者间关系的综合研究较为缺乏,以创业警觉性作为中介变量的相关研究也不够突出。鉴于此,本文综合研究三者间的关系,并将创业警觉性作为中介变量,分析其影响机制。

2 模型构建与研究假设

2.1 模型构建

随着创业机会识别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理论界构建了一些有关创业机会识别与开发的模型。

(1) 创业机会识别三阶段模型

该模型包括机会搜寻(opportunity searching)、机会识别(opportunity recognition)、机会评价(opportunity evaluation)三个阶段[11],模型结构如图1所示。研究认为,创业机会识别与评价并非完全割裂的两个过程,机会评价贯穿机会识别的整个过程。

图1 创业机会识别三阶段模型

图2 基于创业警觉性的机会识别模型

(2) 企业家创业机会识别模型[3]

该模型结构如图2所示。具体而言: 企业家的个人特质与创业警觉性正相关,这种相关性基于自我效能;创业警觉性与创业机会发现和开发正相关,企业家的市场知识和社会网络关系有助于提高其创业警觉性,从而有助于其成功识别创业机会。该模型对创业警觉性的中介作用做了初步验证,但没有分维度地探究创业警觉性发挥中介作用的具体机制,相关结论在中国背景下是否成立也有待探索。

(3) 创业机会识别和研究理论模型[14]

该模型结构如图3所示。具体而言: 机会本质上是某种能够实现价值的新的市场需求;在机会识别过程中,机会识别是一个动态的、反复进行机会搜索、识别和评价的过程,并不是纯粹的和单向的;机会本身的属性与创业者的个人因素一样都会影响机会识别过程;在机会对新企业绩效的影响上,创业机会选择与新创企业后期成长及战略制定紧密相关。

图3 创业机会识别和研究理论模型

已有研究表明: 已有知识对创业警觉性和创业机会识别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业警觉性对创业机会识别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本文构建以创业警觉性为中介变量的创业机会影响因素模型,模型结构如图4所示。

图4 已有知识、创业警觉性与创业机会识别的关系模型

该模型的框架由四部分组成: 一是创业者的已有知识影响其创业机会识别能力;二是创业者的创业警觉性影响其创业机会识别能力;三是已有知识影响创业者的创业警觉性;四是创业警觉性及其两个维度在已有知识与创业机会识别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本文根据上述四部分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

2.2 研究假设

关于已有知识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很多学者提出与创业者的生活和工作相关的知识会对创业机会识别产生积极影响。开始创业时,创业者的已有经验能够增强个体在高度不确定、时间压力情境下对事物的决策能力[12]。已有知识触发了企业家对新信息价值的感知,使机会更易被创业者发现,企业家只发现那些与自身已有知识相关的机会[7]。管理经验能够促使创业者更深入、深刻地了解新创企业的各个方面[9]。根据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创业者的已有知识对创业机会识别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1)。

相对于创业警觉性低的个体,外部环境关注度高的个体更易于从环境中识别出创业机会,具有更完整和成熟的心理图式的个体更易于对该创业机会的预期价值有更清晰而准确的认知,从而更容易成功的识别机会。创业警觉性分为商业构想警觉性和信息警觉性,较高的商业构想警觉性可以帮助创业者迅速、准确地预知潜在商业机会的未来价值,从而使创业者感知和发现商业机会。较高的信息警觉性使创业者更易关注环境中存在的机会和信息,从而直接或间接地促使其发现创业机会[13]。根据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创业者的商业构想警觉对创业机会识别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2);

创业者的信息警觉性对创业机会识别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3)。

创业者的创业警觉性越高,其发现与开发创业机会的成功率就越高[3]。创业警觉性高往往与创业家的创造力、乐观等个人特质、社会网络、特别爱好、市场知识相关。已有知识一方面增强了创业者对信息的理解能力;另一方面对商业构想警觉性的构建起积极作用,使商业构想过程更加顺利。根据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创业者的已有知识对商业构想警觉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4);

创业者的已有知识对信息警觉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5)。

个体特质与外部环境匹配可以提高创业者的警觉性,而创业警觉性又对其机会识别能力有正向影响,即较高的创业警觉性提高了机会发现概率[5]。个人特征、社会网络和已有知识通过创业警觉性的中介作用影响创业机会识别。创业警觉性在已有知识与创业机会识别的关系中发挥一定作用,其商业构想警觉性、信息警觉性可能分别起一定作用。根据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创业者的创业警觉性在已有知识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H6);

创业者的商业构想警觉性在已有知识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H7);

创业者的信息警觉性在已有知识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H8)。

3 研究样本与统计分析

3.1 研究样本和数据来源

本文通过构造结构化的量表对已有知识、创业警觉性与创业机会识别进行抽样调查,获取研究样本的数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已有的成熟量表,并考虑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本文构建了如表1所示的已有知识、创业警觉性和创业机会识别的测量量表。

表1 已有知识,创业警觉性和创业机会识别的测量量表

续表

利用上述量表,笔者对来自北京、天津、山东、江苏等9个省市的创业者或潜在创业者进行了调研。他们有些已创立自己的企业,有些有明确的创业意向并正在创业准备中,有些处于创业的思考阶段。共发放问卷235份,回收问卷195份,问卷回收率为79.6%。经过筛选,得到有效问卷187份,问卷有效率为95.9%。

3.2 信度与效度检验

在外在信度分析中,笔者抽取了20名已创业的被调研者,请之两次填写问卷,中间间隔时间为1周。结果显示: 两次问卷调研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87,说明回收问卷具有较高的外在信度。笔者重新选取了40名已创业人员填答问卷,以进行内在效度检验。结果显示: 已有知识、创业警觉性、创业机会识别三个子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值均在0.8以上,说明问卷的内在信度可以接受。量表的信度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量表信度分析

为了衡量测验指标能在多大程度上测量所衡量的对象,并为下一步的因子分析和回归做基础,本文对概念模型中的被解释变量——创业机会识别、解释变量——已有知识、中介变量——创业警觉性进行了Bartlett球体检验和KMO检验,结果见表3。检验结果表明,数据之间显著相关,可以做因子分析。

表3 Bartlett球体检验结果和KMO检验结果

3.3 回归假定条件检验

(1) 多重共线性检验

本文利用方差膨胀因子(variance inflation factor,VIF)判断各解释变量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VIF值越大表示各变量的共线性越强。当VIF值大于0且小于10时,可认为各变量不存在多重共线性。本文的多重共线性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表4中,4个模型中的VIF值都满足0

表4 变量多重共线性检验结果

注: 表中数值为VIF值。

(2) 序列相关性检验

可根据DW值判断各序列的相关性。如果1.5

表5 创业机会识别与自变量的误差序列相关性检验结果

注: 预测变量为已有知识;因变量为创业机会识别。

(3) 异方差检验

本文对创业机会识别进行了残差项的散点图分析,结果如图5所示。异方差分析发现,标准化预测值的散点图呈无序状态,无明显共变趋势。因此,可断定本文的回归模型不存在异方差问题。

通过检验上述多元回归的三大假定条件,可判定本文回收的样本数据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序列相关和异方差问题,可通过多元回归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以检验相关假设。

3.4 实证检验

前文所提出的8个假设的验证情况如表6所示。由表6可得: 本文提出的8个假设中有5个假设完全通过了数据检验,与创业警觉性中介作用相关的3个假设获得了部分支持,说明创业警觉性及其两个维度均在已有知识与创业机会识别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且信息警觉性的中介作用比商业构想警觉性更为显著。经回归分析得出的各回归方程的系数如图6所示,该系数准确地反映了各变量间关系的紧密程度。

表6 假设检验结果

图6 各回归方程的系数

(1) 已有知识对创业机会识别的作用机制

创业者或潜在创业者的知识、兴趣和产业知识越多越有利于其识别创业机会。已有知识对创业机会识别的作用部分是通过创业警觉性的中介作用实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一是创业者或潜在创业者从以往的教育经历、创业体验和生活经验中获得的知识越多,其越能对接触到的新的商业构想和信息深入理解,从而越能意识到某些已有的商业构想和信息的潜在商业价值并对之进行关注,进而识别有价值的创业机会;二是已有知识会使创业者或潜在创业者产生很多不同于其他人的创新性见解和看法,这些见解和看法可能在与客观需求的结合下形成可在现实中实施的商业机会;三是已有知识会对警觉性深层的心理图式的构建和提高起一定作用,使心理图式的激活更加灵活和通畅,进而增强了其对潜在创业机会的识别能力。

创业警觉性只起部分中介作用,已有知识还可能通过其他创业机会识别影响因素(如个人特质、社会网络等)的中介作用对创业机会识别施加影响。另外,丰富已有知识还会使创业者或潜在创业者的机会评价更加快速和准确,这也对其机会识别能力的提高有重要影响。

(2) 商业构想警觉性、信息警觉性对创业机会识别的作用机制

创业者的商业构想警觉性和信息警觉性均对创业机会识别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实证结果表明: 一是创业者或潜在创业者对商业构想的关注程度越高,越容易接触到有价值的商业创意和项目信息,最终发现好的商业机会;二是创业者或潜在创业者对信息和已有商业构想的关注程度越高,他们越容易发现新的机会、市场或顾客服务方式,从而启发和构建出新的想法和创意,在其他外界条件满足的情况下,这些商业创意就会成为创业机会;三是创业者或潜在创业者对信息和已有商业构想的关注程度越高,他们越会主动搜集更多的创业机会信息,并对有价值的商业构想和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使机会评价和机会识别过程路径更加通畅。在警觉性强度足够高的基础上,如果个人的其他相关因素也能达到相应水平,那么最终会导致创业机会识别。

(3) 已有知识对创业警觉性的作用机制

已有知识和创业警觉性都是矢量,具有方向性,都会指向某个具体的行业或市场。指向某一特定市场的已有知识越丰富,越有利于增强创业者对该市场的创业警觉性。创业者或潜在创业者与该市场相关的知识越丰富,越有利于产生与所感兴趣的领域或所关心的产业相关的商业构想,也有利于感知其他商业构想的创新性和价值,从而对其产生更多关注,进而增强其商业构想警觉性。丰富的已有知识会使个体更易于感知到某些商业信息的价值,从而促使其更加关注和重视某些信息。因此,足够的知识积累可以有效地增强创业者或潜在创业者的创业警觉性。

(4) 创业警觉性在已有知识与创业机会识别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足够的已有知识会提高创业者或潜在创业者的商业构想警觉性和信息警觉性,进而提高创业机会识别能力。但是,创业警觉性只起部分中介作用,已有知识还可能通过影响其他诸如社会网络、个人特质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对创业机会识别产生影响。研究结果还显示,信息警觉性的中介作用大于商业构想警觉性。这是因为商业构想警觉性的警觉对象仅包括商业创意、商业构想等,范围较为狭窄,而信息警觉性的警觉范围广泛,能提高机会识别的可能性。

4 研究结论与建议

本文构建了已有知识、创业警觉性与创业机会识别的关系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得出: 已有知识对创业机会识别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商业构想警觉性和信息警觉性均对创业机会识别有正向影响;已有知识对商业构想警觉性、信息警觉性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业警觉性在已有知识与创业机会识别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已有知识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部分是通过创业警觉性实现的;商业构想警觉性和信息警觉性分别在已有知识与创业机会识别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且信息警觉性的中介作用比商业构想警觉性更为显著。

根据上述研究结论,可从以下方面提升创业者的创业机会识别能力。

第一,通过增加已有知识、加强创业警觉性来提高创业者的机会识别能力。创业机会识别并非偶然事件,可通过有意识地提高机会识别能力来实现。厘清已有知识和创业警觉性对创业机会识别能力的影响机制,可指导个体采取培训、学习、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增加已有知识或直接提高其对商业构想和信息的关注程度,最终提高其创业机会识别能力,为机会的识别和开发打好坚实的基础。

(1) 创业者可通过增加已有知识存量提高自己的机会识别能力。已有知识包含极为丰富的内容,较经典的划分方法是将之分为与创业者的特殊兴趣有关的知识和与创业者的工作经验有关的产业知识,创业者应从已有知识的两个种类入手积累自己的已有知识。创业者既可以在自己感兴趣的创业领域接受正规的教育和培训,也可以主动地对相关领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还可以在创业前积累某一行业的工作经验,以对该行业形成比较深刻的认识。

(2) 创业者可加强对周围具体创业项目和各种商业信息的关注和思考,利用期刊、网络、协会等不同途径寻找信息,主动搜索潜在的商业机会以发现更多的创业机会。另外,创业警觉性以心理上的慢性图式为基础,创业者除了增加自己的信息存量外,还要注重培养自身的思维能力,以便在遇到潜在的创业机会时能更快地激活心理图式以发现机会。

第二,创新创业教育与教学,提高创业者的机会识别能力。传统创业课堂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可以增加大学生们与兴趣相关的已有知识,对提高创业警觉性和机会识别能力有积极影响,但是较少涉及与产业相关的因素(如市场、顾客的已有知识等),因为这类知识大多必须基于真实工作和创业体验才能获得。因此,未来的创业教育要有针对性地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机会识别能力。

(1) 在教学形式上,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努力推进创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和转变,注重多样化教学形式的应用,包括拓展训练、案例教学、商务剧场、头脑风暴法、创业模拟、实习实训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多地参加创业实践,最大化地发挥其潜能[15]。通过亲身参与创业活动,学生可对完整的创业过程有清晰认识,并在创业情境中获得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增加其对创业机会的敏感性,提高其创业机会识别能力。

(2) 在教学内容上,重视培养学生能力。创业教育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应注重思维的锻炼。创业警觉性的心理基础是一种慢性心理图式,反复的锻炼可以使心理图式的激活变得更加灵活和通畅,最终发现机会。因此,课堂教学中要多采用案例教学、项目可行性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进而锻炼和提高其机会识别能力。

(3) 在师资力量上,加强产学合作。通过聘请中小企业主和高层管理人员担任创业导师,将企业家的实战经验带进课堂。企业家在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创业经验,可以弥补教师普遍存在创业经历不足缺点。企业家参与教学计划设计,为学生讲解实际创业问题,提供实习调研机会,为潜在创业者传递更多操作性的知识和经验,进而增强其创业警觉性、提高其机会识别能力。

第三,丰富和完善创业相关政策,提高创业者的机会识别能力。从提高创业者机会识别能力的角度讲,社会和政府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制定相应政策,为潜在创业者丰富已有知识和提高创业警觉性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 推进国内创业教育、创业培训的开展和完善。鉴于已有知识对创业机会识别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影响,政府应建立健全各种创业培训体制,使更多对创业感兴趣的人(不仅仅是大学生)能接受科学的创业教育,以增加其创业相关的已有知识,提高其对先进商业构想和有价值信息的关注和感知能力。

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创业教育发展实践看,创业教育水平取决于社会系统本身,而不仅仅是高校的事情。目前政府出台的鼓励创业教育的政策仍相对较少,风险投资商与高校合作的案例并不普遍,大学创业教育面临实践基地、实习基地和孵化基地不足的问题。很少企业愿意提供机会让学生学习实际的企业管理和经营知识。因此,应出台政策促进高校、企业和政府开放,促进互动合力结构的形成,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支撑体系,为更多有创业梦想的人提供汲取创业知识的平台、提高其各项创业相关能力。

(2) 促进创业信息的传播。已有知识、创业警觉性均对创业机会识别有正向影响,增加潜在创业者的信息量可以有效地提高创业机会识别能力。因此,政府应大力促进创业信息的传播,使创业者能够接触到充足的创业信息。具体来说,在创业理论信息需求方面,应为国内创业研究营造良好的环境,进而为潜在创业者提供更多的基础性创业管理知识;在创业行业信息需求方面,应鼓励采取多种形式举办创业讲座和高端论坛,建立多层次的创业协会组织,为潜在创业者提供交流的平台;在具体创业项目信息需求方面,应努力推进创业信息网站的建设与发展,并对之进行规范化管理。

(3) 改善国内创业环境,激发创业意愿。对周围环境中商业构想和信息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个体创业意愿的强烈程度;而创业意愿的增强依赖于创业环境的改善;创业环境的改善应从多个方面进行,但是创业的金融支持政策仍是创业环境改善的重点。中国应发展面向创业企业的权益融资机构,发展面向创业企业的债务融资机构以及工具,有效地推进创业资本市场的发展。只有拥有了一个整体向好的、大的创业环境,才会激发更多创业者的潜能,提高其成功识别机会的可能性,激励他们走向成功创业之路。

[1] Bygrave W D,Hofer C.Theorizing about entrepreneurship[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1991,16(2): 13-22.

[2] Kraekhardt D.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ies in an entrepreneurial firm: a structural approach [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1995,12(3): 49-67.

[3] Ardichvili A,Cardozob R,Ray S.A theory of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 and development[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3(18): 105-123.

[4] Kirzner I.Competi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73.

[5] Hirsch R D.Entrepreneurship/intrapreneurship[J].The American Psychologist,1990,45(2): 209-222.

[6] Hills G E,Schrader R.Successful entrepreneur’s insight into opportunity recognition[M].Wellesley,MA: Babson College,1998.

[7] Shane S.Prior knowledge and the discovery of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ies[J].Organization Science,2000,11(4): 448-469.

[8] Shane S,Venkataraman S.The promise of entrepreneurship as a field of research[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0,25(1): 217-226.

[9] Shepherd D A,De Tienne D R.Prior knowledge,potential financial reward,and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05,29(1): 91-112.

[10] Sigrist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recognition[C].A presentation at the Annual UIC/AMA symposium at Marketing/Entrepreneurship Interface,Sofia-Antipolis,France.1999.

[11] Lindsay N J,Cram J.A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opportunity recognition: entrepreneurs versus private equity financiers[J].Journal of Private Equity,2002(6): 13-24.

[12] Sarasvathy D,Simon H,Lave L.Perceiving and managing business risks: differences between entrepreneurs and banks[J].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1998,33(2): 207-225.

[13] Ko S,Butler J E.Alertness,dissociative thinking ability,and discovery of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ies[C].Asian Hi-Tech Firms(2003),Babson College,Babson Kauffman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Conference(BKERC),2002—2006.

[14] 林嵩,姜彦福,张帏.创业机会识别: 概念、过程、影响因素和分析架构[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6): 128-132.

[15] 周卫中,葛建新,孙国辉.财经类院校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以中央财经大学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09(11): 65-67.

Impact of Prior Knowledge on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Mediating Effect of Entrepreneurial Alertness

Zhou Weizhong1,Geng Yong2,Chen Qiangying3

(1. Business School,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Beijing 100081,China;2.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Limited Linyi Branch,Linyi Shandong 276004,China)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relationship among prior knowledge,entrepreneurial alertness and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and constructs the relationship model between prior knowledge and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 on the basis of mediating effect of entrepreneurial alertness.And it empirically studies the interrelation and interaction mechanism among three factors.Finally,it puts forwards the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as follows: prior knowledge has significant and positive effects on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entrepreneurial alertness impacts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prior knowledge impact business idea of alertness and information awareness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business idea of alertness and information awareness have intermediary rol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or knowledge and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entrepreneur;entrepreneurial alertness;opportunityidentific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创业生态系统内在机理的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10GBL041)。

周卫中(1968— ),男,湖北天门人,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 创业创新管理、企业伦理。耿勇(1976— ),男,安徽定远人,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陈祥英(1988— ),女,山东临沂人,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临沂市分公司硕士。

C939

A

猜你喜欢
警觉性创业者机会
建筑业从业人员的危险警觉性多维影响因素分析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睡眠剥夺对机体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简要机制
给进步一个机会
颜色对认知加工的影响:情绪以及警觉性的作用
最后的机会
光照的警觉性作用*
给彼此多一次相爱的机会
没机会下手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