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刍议——基于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获立项建设课程的分析

2015-05-04 03:31谢锦霞
现代教育论丛 2015年2期
关键词:资源共享课程内容精品

谢锦霞

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是“十二五”期间实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为目标,旨在创新教师教育课程理念,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加强教师养成教育,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它是以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兼顾在职幼儿园、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网络共享课程。它须按照《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进行建设,以培养幼儿园、小学、中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所开设的教师教育课程为重点,以课程资源系统和适合网络传播为基本要求,经过国家、省、校三级建设,为培养优秀教师和未来教育家提供优质课程资源,实现优质教师教育教学资源共享。[1]

“十二五”期间,教育部计划支持建设350门左右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其中转型升级50门,立项建设200门,遴选准入100门。本文对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获国家级立项建设的200门课程作一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要求。

一、立项建设数量总体情况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计划实施办法》要求,教育部在2012年12月启动了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申报评审工作。全国共有31个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申报的564门课程参加了评审。经过网上初评和会议终审,产生立项建设课程200门,其中幼儿园教师培养课程47门,小学教师培养课程53门,中学教师培养课程77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课程23门。[2]

二、立项课程的学段构成和地域分布

全国共有31个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课程参加评审,有24个省的课程获立项。获立项门数最高的10个省分别是上海(19门)、浙江(18门)、北京(17门)、江苏(15门)、河南(13 门)、广东(12门)、吉林(12门)、湖北(11门)、陕西(10门)、四川(10门)。这种状况大体与其教师教育发展水平相对应,也反映了当地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进度。各省的立项课程的学段分布见表1:

表1 各省立项课程的学段分布

三、获立项建设课程特点

(一)地区分布不均衡

依据政府年度统计的办法,按地理位置把中国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11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8个省市;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等12个省、市、自治区。

就地区分布而言,立项课程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共106门,占53%,也就是一半以上;立项课程数量排前6的省份,东部的占5个。但无论是东部、中部,还是西部,都有立项课程的制高点和制低点。如东部的上海、浙江、北京、江苏的获立项数目占所有省份的前四,但海南同为东部,则为零立项;中部的河南、吉林立项数量均超过总立项数的6%,但山西则无一获立项;西部的四川、陕西的获立项数都达总立项数的5%,超过了东部的很多省,但没获立项的省也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如贵州、西藏、青海、宁夏、内蒙古等5个省均未能获立项。

形成这种分布现象的原因可能与当地的经济、人口、教育等因素有关,并且与师范院校的数量也有一定的关系。

(二)获立项高校及培养层次分布广

立项课程分布在24个省市的78所高校。从获立项高校的层次来看,从国家“985”高校、“211”高校到高职高专院校,都有获立项课程。从获立项课程分布情况来看,获立项的高职高专院校有16所(21%),获32门(16%)课程立项。该类学校的获立项课程主要集中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和幼儿教师培养层次(26门),占其获立项总数的81%。获立项的本科学院22所(28%),获26门(13%)课程立项,主要集中在小学教师培养层次,占其获立项总数的58%。获立项的综合性师范大学40所(51%),获142门(71%)课程立项。这类高校的获立项课程主要集中在中学教师培养层次(75门),占其获立项总数的53%。

(三)建设内容更加全面

本次获立项的课程覆盖了幼儿园、小学、中学三个学段的教师教育课程项目申报指南中90%的课程,课程资源系统、丰富、完整,既有基本资源,也有拓展资源,能够涵盖课程相应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典型案例、综合应用、前沿专题、热点问题等内容,能充分体现知识的基础性、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适应性和针对性。在课程设计方面更侧重实践性、发展性、动态性。

(四)观念、主体、内容、方式实现转变

本次获立项的课程,完全基于《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建设课程指南》和《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计划实施办法》。一是观念上由重建设、轻共享,重评审、轻更新向建立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可持续的共建共享机制转变;二是服务对象由服务教师向服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转变;三是建设标准由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一流教学效果向更加关注课程内容质量,适合网络传播转变;四是遴选方式由先建设后评审认可向先评审后上网,经用户使用后认可转变。

四、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要求

通过分析已获立项项目的特点可知,已立项建设的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范围和涉及学校都是非常广泛的,建设理念、目标和要求都较之原来的教师教育精品课程有了很大的转变,采用了全新的模式。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过程中及时地转变观念,课程目标要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课程内容要充分体现其先进性、创新性、实践性、发展性等特点,课程结构要利于交互共享,课程资源呈现方式要多样,课程团队要协同集成,课程应用要建立共享评价机制,课程管理要建立促进内涵式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一)课程目标的层次性

在课程目标方面,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应基于《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致力于三个层次的提升,一是教育信念与责任,二是教育知识与能力,三是教育实践与体验。因为“《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体现国家对教师教育机构设置教师教育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方案、开发教材与课程资源、开展教学与评价以及认定教师资格的重要依据”[3]。《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明晰了教师教育课程的基本理念,明确了教师教育课程目标,构建了“教育信念与责任、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实践与体验”三大领域和层次,规定了教师教育课程的学习领域、建议模块名称、学分配置建议等。[4]课程建设目标要基于《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致力于信念与责任、知识与能力、实践与体验三层次的教师专业成长,体现“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新理念。

(二)课程内容的丰富性

在课程内容方面,要体现先进性、创新性、实践性和发展性,构建丰富的课程内容,便于学习者化知识为智慧。

首先,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及时反映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和教育教学前沿成果,有助于学习者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其次,课程在内容选择及其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等方面都要有所创新,代表教师教育课程发展的方向,对全国教师教育课程建设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再次,课程内容要突出教育教学中的实践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凸显针对性和适应性,为学习者提供了解实践、参与实践的广泛途径,以提升研究意识和实践能力。最后,课程内容要体现发展性。课程建设要以发展的眼光科学把握教师教育的发展方向,充分考虑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需求,适合网上公开使用,为使用者提供持续、有效的教育教学支持。[5]

具体来说,在课程建设中,课程内容要精选对培养优秀教师有重要价值的课程内容(涵盖课程相应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典型案例、综合应用、前沿专题和热点问题等内容)。另外,要关注教师教育实践问题的解决,体现该领域或专题最新的研究成果,引入适当的特别是本土的、多样的案例,正论-反论两方面的信息,学习者自身的经验,关于导学、导教的结构性信息等等。

(三)课程资源结构的完整性和匹配性

在课程资源结构方面,要系统完整,匹配度高。课程资源一般由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构成。两者之间要互相匹配,相辅相成,各自内部的各类资源也要系统完整,合理配置。

基本资源指能反映课程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资源,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和课程全程教学录像等反映教学活动必需的资源。[6]各类基本资源须按照教学单元、专题或模块的框架,合理、有序地组织和配置;教学录像必须与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匹配,结构完整,进程合理,能综合反映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创新,体现主讲教师较好的风采和水平;教案或演示文稿须精心设计和制作,与教学录像相匹配,内容准确、系统、完整,能统筹、集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以提高学习者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重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及其他类型基本资源应契合教学大纲要求,针对性、适用性强,对提高教学效果有实质性帮助。

拓展资源指反映课程特点,应用于各教学与学习环节,支持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较为成熟的多样性、交互性辅助资源,例如案例库、专题讲座库、素材资源库、学科专业知识检索系统、演示/实训/实习系统、试题库系统、作业系统、在线自测/考试系统,课程教学、学习和交流工具及综合应用多媒体技术建设的网络课程等。[7]拓展资源须能充分反映教学特点、建设优势和特色,内容充实完整,具有较高的交互性和智能化水平,界面友好,兼容性强,系统性、开放性好,用户使用方便,应用于教学能产生实际效果。

(四)课程呈现方式的多样性

在课程呈现方式方面,要探索能够引起、维持、促进学习的多样化的呈现方式。通过对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在线学习的探索,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根据课程类型、课程内容和教学需要录制完整的教学录像。鼓励以知识点与技能点为基本单元组织教学和建设课程资源,录制教学微视频。教学单元的设计和知识点、技能点的拆分要合理,要充分考虑教学录像的可拆分程度;鼓励以学习者为中心科学设计教学环节,提供全书、各章的结构图,按照问题解决的进程来组织材料、建立课程模块,并努力寻求以纸质、音像、网络等立体呈现课程结构模块的途径。

(五)课程建设团队的协同性

在课程建设团队方面,立项课程建设团队须在课程负责人的主持下,吸收教师教育骨干教师,教育技术人员,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中处于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共同建设课程。鼓励加大集成创新力度,提倡高校之间、高校内各部门之间、教师之间协同建设课程,提倡以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师资的高校与相关企业之间协同建设课程。

(六)课程应用的交互动态性

在课程应用方面,立项课程须建立应用共享评价机制,保证课程开设并持续使用课程教学资源,课程建成后在“爱课程”网上实现网络共享。为促使课程落地,提高课程的使用率,课程团队应安排专人管理网上课程,定期(每周至少一次)在网上答疑解惑,解答学习者提出的与课程内容及教学活动有关的问题,并积极在网上开展教学研讨及与学习者的互动交流。同时,将网上课程持续应用于本校的教学活动,及时维护、更新和完善视频等基本资源,积极建设拓展资源,更好地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每学年课程更新不少于一次,更新内容不低于10%。对共享应用广泛,得到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认可,社会反响良好,并能够持续建设、维护和更新的课程,授予“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荣誉称号。

(七)课程管理机制的支持性

在课程管理机制方面,立项课程所在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应采取“政策扶持、技术支持、资金投入、管理调控、应用推广”五位一体的举措[8],建立课程的全过程支持机制,对教师教育课程培育、课程准入、课程质量管理、课程考核以及课程评估反馈等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以调动课程建设者的积极性,促进课程的数字化资源建设、教材建设、团队建设、教改研究、应用推广以及课程案例库、试题库、专题资源库等的课程内涵式建设和发展。为此,高校应出台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实施意见,明确建设目标、建设任务,制定管理措施、资助奖励办法,规定参与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教师在职称评审、教学名师评选、教学成果奖评选、岗位聘任、教改项目立项等方面的资格准入或优惠加分条件;加大硬件设施条件建设力度,建立精品开放课程和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建设高质量的课程录播室,为课程的建设提供最基本的保障条件;注重推广应用,通过融合翻转课堂和立项课程建设成果,促使课程建设成果既上线又落地,在学习者学习运用和教师线上线下答疑或及时更新的互动中形成一种良性的学习支持服务,从而增强课程资源的互动性支持、导航性支持、学习过程个性化需求支持的能力,形成基于课程自身内涵式发展驱动的可持续更新提升机制,在教学理念、课程团队、教学资源、成果转化等方面不断提升。

自教育部公布立项名单以来,各获立项课程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之中,首批通过验收的课程则已经上线。在建设过程中,仍有很多的问题和困惑展现在大家面前:有课程设计方面的,有技术方面的,还有教学管理机制方面的。比如如何拆分和命名知识点和技能点,如何区分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如何提高配套教材编写的创新度,如何处理好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环节的关系,如何评价课程资源建设的质量及学生的学习,如何提高利用率,如何提供后续的学习支持服务等。有些获立项课程是由原多门教师教育课程整合而成,在教学管理机制方面,如何使这些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如何破解课程应用难题,如何实现学习者学分确认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建设和应用过程中去思考,去探索。

[1][6][7]教育部.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计划实施办法[EB/OL].http:∥www.moe.gov.cn/ewebeditor/uploadfile/2012/11/30/20121130152923447.doc.

[2]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建设课程名单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11/201305/xxgk_151809.html.

[3]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702/201110/125722.html.

[4]崔允漷.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目标框架[J].教育发展研究,2012(10):12-16.

[5]胡惠闵,崔允漷.《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研制历程与问题回应[J].全球教育展望,2012(6):10-21.

[8]王龙.公安院校推进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和应用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4(1):70-73.

猜你喜欢
资源共享课程内容精品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福建省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心经精品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心经精品
心经精品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测量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