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例糖尿病足中医证型及常用方剂临床调查分析

2015-05-04 11:05王国强
中医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肢端脉络方剂

王国强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临床报道·

251例糖尿病足中医证型及常用方剂临床调查分析

王国强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目的:观察糖尿病足中医常见证型及常用方剂的调查分析。方法:对251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中医证型及使用方剂回顾性调查。结果:通过对251例患者的调查分析,发现治疗气阴两虚、脉络瘀阻型常用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湿热毒盛型和脉络瘀热型常用四妙勇安汤加减,气血亏虚、湿毒内蕴型常用当归补血汤合二妙散加减,湿热困脾、瘀血阻络型常用黄连温胆汤加减,肝肾阴虚、痰瘀互阻型常用六味地黄丸加减,脾肾阳虚、经脉不通型常用金匮肾气丸加减。结论:临床常见的糖尿病证型依次为气阴两虚、脉络瘀阻型,湿热毒盛型,脉络瘀热型,气血亏虚、湿毒内蕴型,湿热困脾、瘀血阻络型,肝肾阴虚、痰瘀互阻型,脾肾阳虚、经脉不通型。

糖尿病足;中医证型;方剂;临床调查

糖尿病足属于中医学“脱疽”范畴,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死亡的重要原因。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治疗原则和特色,证候研究是辨证论治的重要基础。2007年1月—2014年2月,笔者通过对251例糖尿病足患者中医证型及使用方剂的调查研究,归纳与总结出糖尿病足常见的中医证型及各证型常用的方剂,为临床辨证分型和治疗的规范化提供依据。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住院糖尿病足患者251例,男139例,女112例;年龄最大90岁,最小43岁,平均(66.7±9.5)岁;糖尿病病程最长36 a,最短1 a,平均(15.14±7.19) a;足部病变出现时间最长3 a,最短2 d,平均(5.41±5.39) d。

2 诊断标准

2.1 糖尿病足诊断标准

参考糖尿病足(肢端坏疽)检查方法及《全国第一届糖尿病足专业学术会议纪要》[1]中相关诊断标准。

2.2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及《糖尿病足的脱疽辨证标准》[3]。

3 结 果

3.1 糖尿病足的主证发生率

见表1。

表1 糖尿病足的主证发生率

3.2 糖尿病足的兼证发生率

见表2。

表2 糖尿病足的兼证发生率

表1、表2显示:本病表现出来的证候复杂多变,总属本虚标实之证。初起多以虚为主;中期由于外邪内侵,正气尚存,正邪相争,以实为主;晚期因病程较久,耗伤正气,多以虚为主。病位主要涉及肝、脾、肾,这与消渴病日久,出现脾气不足、肝阴亏虚、肾精枯竭的表现一致。

3.3 糖尿病足临床中医证候组合形式

见表3。

表3 糖尿病足临床中医证候组合形式

由表3可知,本病发病以肝肾气阴亏损为主。随着病情发展,致瘀因素越来越多,脉络瘀阻逐渐加重,瘀久化热或瘀久伤正,肢端失养,复感外邪,常表现为湿热毒盛或脉络瘀热证。后期多表现为气血虚弱或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证。

3.4 糖尿病足中医辨证治疗情况

见表4。

表4 糖尿病足中医辨证治疗情况

由表4可知,气阴两虚、脉络瘀阻证是其主要证候。其中86例采用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占83%,12例采用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占11.7%,5例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占5.3%。

4 讨 论

通过对本院251例糖尿病足病例分析,发现在糖尿病足发病过程中存在正虚和邪实两方面,其中虚者以气阴两虚为主要表现,而又以阴虚更为突出;病位主要涉及肝、肾;邪实主要表现为瘀血、痰浊、湿蕴、热毒,其中以血瘀为主。其发病机制为消渴日久,气阴亏虚,经脉失养,脏腑受损,阴损及阳,阴阳俱虚,虚则无力抗邪,湿热之邪乘虚入足;阴虚内热,热盛则肉腐,肉腐成脓;气虚运血无力,血行不畅,痹阻脉络,脉络不通,肢端不荣。邓铁涛教授认为:糖尿病足的基本病机为气阴两虚,瘀毒阻塞,肢端失养[4]。

笔者通过对251例糖尿病足患者调查分析,认为中医证候分布具有一定特征性:气阴两虚、气血亏虚、脉络瘀阻、湿热毒盛、脉络瘀热证为糖尿病足的基本证候,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湿热困脾、湿毒内蕴、痰瘀互阻证为常见证候。吕培文等[5]对北京市中医院236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研究,认为糖尿病足部病变分为3期,即未溃期、已溃期、溃后期,以糖尿病足局部辨证为主,结合全身进行辨证分型。本病的中医治疗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清热除湿为主。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全国第一届糖尿病足专业学术会议纪要[J].中国糖尿病杂志,1996,1(10):14.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19-25.

[3]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糖尿病足的脱疽辨证标准[C]//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学术会议.北京:海洋出版社,2004:96-97.

[4]何婉婉,刘友章.邓铁涛教授治疗糖尿病验案1则[J].新中医,2003,35(10):16.

[5]吕培文,徐旭英.糖尿病足证群调查及证型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21(2):96-97.

(编辑 马 虹)

1001-6910(2015)05-0040-03

R587.2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5.05.19

2014-12-04;

2015-03-17

猜你喜欢
肢端脉络方剂
蒙医药清瘟杀黏类方剂组方的知识发现研究
中医医案方剂多维相似度算法设计与探索
肢端肥大症并发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福州吟诵调留存脉络梳理
肢端肥大症患者糖代谢异常和相关指标分析
《金匮要略》黄芪类方剂探析
延安时期的党建“脉络”
党的建设学术脉络与前沿动态——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
考古发掘摹画出的古蜀文化脉络
柴胡汤类方剂用于肝恶性肿瘤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