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娜
(安阳市中医院妇产科,河南 安阳 455000)
·临床研究·
中药脐疗联合局部围刺法治疗黄褐斑30例
张 娜
(安阳市中医院妇产科,河南 安阳 455000)
目的:观察中药脐疗联合局部围刺法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黄褐斑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中药脐疗(血竭、三七、乳香、没药、葛根、白芍、川芎、香附、白芷、冰片、甘草)联合局部围刺法,对照组给予口服中药方(艾叶、当归、川芎、白芍、丹参、柴胡、香附、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菟丝子、枸杞子、杜仲、桂枝、桃仁)治疗。两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18例,显效8例,好转2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86.6%;对照组治愈8例,显效10例,好转6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60.0%。两组疗效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脐疗联合局部围刺法治疗黄褐斑疗效显著。
黄褐斑/中医药疗法;脐疗;局部围刺法;临床观察
黄褐斑以面颊部出现点状、斑片状,以及不规则淡褐色或淡黑色斑为主要表现,是临床常见发生于面部的色素代谢障碍性皮肤病。因影响容颜,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精神和心理压力。临床上以青壮年女性发病率较高,常伴有各种月经失调的症状。本病与中医学文献记载的“皮干黯”“黧黑斑”“面尘”相似[1]。2010年1月—2014年12月,笔者采用中药脐疗联合局部围刺法治疗黄褐斑30例,总结报道如下。
选择本院妇科和针灸科门诊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年龄26~45岁;病程3个月~10 a。对照组30例,年龄25~43岁;病程3个月~9 a。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按照《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2003年修订稿)》[2]。①面部淡褐色至深褐色、界限清楚的斑片,通常对称性分布,无炎症表现及鳞屑;②无明显自觉症状;③女性多发;④病情有季节性,常夏重冬轻。
3.1 纳入病例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② 1个月内未使用其他物理及脱色剂、剥脱剂等疗法治疗;③未服用任何影响内分泌药物的中青年女性。
3.2 排除病例标准
①不配合治疗、随访,或观察期间使用其他疗法者;②有严重心、肝、肾疾病,血小板减少、血友病等出血倾向疾病者;③腹部有较大面积瘢痕、溃疡、皮疹等;④绝经、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⑤患有先天、内分泌、免疫、精神或神经系统疾病者。
治疗组给予中药脐疗联合局部围刺法。①中药脐疗。药物组成:血竭12 g,三七12 g,乳香10 g,没药10 g,葛根12 g,白芍12 g,川芎12 g,香附12 g,白芷10 g,冰片6 g,甘草6 g。将上药(血竭、冰片除外)焙干研粉,血竭、冰片分别研极细末后与上述药粉混合均匀备用。用药前先将肚脐用温开水洗净擦干,每次取药粉3 g,用黄酒调成糊状敷于脐中,外用塑料薄膜贴敷隔湿,用胶布固定。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 d继续下1个疗程。如果脐部刺痛或瘙痒,可于上药4 h后去掉。②局部围刺法。采用直径0.25 mm,长13 mm汉医针,从面部色斑区边缘进针,沿皮肤斜刺入皮损处,根据皮损区范围包围色斑围刺1周,针尖指向褐斑中心,留针30 min,不行针。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5 d继续下1个疗程。腹针主穴: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调脾气(双侧大横穴),腹四关(双侧滑肉门、外陵)。体针配穴:合谷、太冲、期门、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常规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10 min行针1次。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 d继续下1个疗程。
对照组给予中药方口服。药物组成:艾叶15 g,当归15 g,川芎15 g,白芍15 g,丹参15 g,柴胡10 g,香附15 g,熟地黄15 g,山药15 g,山茱萸15 g,菟丝子15 g,枸杞子15 g,杜仲15 g,桂枝10 g,桃仁10 g。1 d 1剂,水煎至400 mL,分早晚2次饭后温服。
两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治愈: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90%,颜色基本消失。显效: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60%~89%,颜色明显变淡。好转: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30%~59%,颜色变淡。无效: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30%,颜色变化不明显。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79,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黄褐斑多由肝、脾、肾功能失调所致。平素性情忧思抑郁,肝气郁滞,血瘀于面部而成斑;脾气虚弱,气血生化乏源,不能荣于面部而成斑;肾阴不足,虚热内蕴,热结津亏,血行不畅,瘀于面部而成斑。中医学认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神阙穴居于躯干之中,可疏经通络,调和气血,调整脏腑;又为任脉经穴,是任、冲、带交会之穴,通百脉而为诸经之纲要。现代研究表明:脐部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丛,药物敷贴脐部可较快地渗透到血液之中,从而发挥治疗作用[4]。脐部治疗中药方以辛香走窜通络之品为主,方中血竭、乳香、没药、三七活血化瘀,通经活络;冰片、葛根、川芎、香附、白芷芳香走窜,活络祛风;白芍、甘草养血柔肝,调和诸药。诸药合用,既能疏通经络,养血和血,又结合脐疗,更能有效调理脏腑经络气血,从而达到治疗黄褐斑的目的。
面部局部围刺治疗,可刺激皮肤的自愈能力,建立大量皮肤微细管道,促进皮肤新陈代谢,逐步清除皮肤深层毒素,激活细胞,修复受损组织,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达到良好的祛斑效果。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健脾益肾,有以后天养先天之意;大横可调理脾脏功能,健脾祛湿,滑利关节[5];滑肉门、外陵具有通调气血,疏理经气,使之上输下达肢体末端,是引脏腑之气向全身输布的妙穴;合谷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俞穴,大肠与肺相表里,肺主皮毛,又能使邪有出路;期门、太冲具有疏肝通络的作用;血海活血化瘀;足三里、三阴交健脾胃,补气血。诸穴共起到调气机、养气血、祛斑的作用。中药脐疗联合局部围刺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好,特别是脐疗法安全无创,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1]吴谦.外科心法要诀:卷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杜,2003:1682.
[2]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2003年修订稿)[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7):440.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4]牟文哲.局部围刺配合体针治疗黄褐斑35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4,30(5):450.
[5]薄智云.腹针疗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0.
(编辑 马 虹)
1001-6910(2015)05-0027-03
R22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5.05.13
2015-01-04;
2015-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