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定华,裴文丽,史晓伟
(甘肃省中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
·临床研究·
中药汤剂治疗糖尿病前期20例
张定华,裴文丽,史晓伟
(甘肃省中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
目的:观察中药汤剂治疗糖尿病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糖尿病前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生活方式干预,不服用任何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汤剂(白术、百合、生地黄、黄芪、黄连、薏苡仁、当归、山药)治疗,20 g/袋,3袋/d,水冲服。两组均以16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10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0.0%;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8例,有效2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65.0%。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中药干预,可改善中医症状、体征,调节血糖、血脂。
糖调节受提;中药汤剂;临床观察
美国糖尿病协会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诊断标准将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与糖耐量受损(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合称为糖调节受损(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IFG反映基础状态下血糖调节功能受损,IGT反映糖负荷后血糖调节功能受损,称为糖尿病前期状态。近期研究[1]显示:目前中国18岁及以上成人糖尿病前期发生率为50.1%。若不及时干预,1/3的IGR患者最终发展为糖尿病[2]。中医治疗学中提出的“治未病”和“既病防变”思想,对糖尿病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2011年9月—2014年8月,笔者采用中药汤剂治疗糖尿病前期20例,总结报道如下。
选择本院体检中心及门诊糖尿病前期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20~60岁,平均(45.3±8.3)岁;IFG 10例,IGT 8例,两者兼有者2例。对照组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20~60岁,平均(44.7±8.5)岁;IFG 9例,IGT 6例,两者兼有者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1 西医诊断标准
按照《内科学》[3]标准。空腹静脉血糖6.1~6.9 mmol/L,同时餐后2 h 静脉血糖<7.8 mmol /L,定义为单纯IFG。空腹静脉血糖<6.1 mmol/L,且餐后2 h 静脉血糖7.8~11.0 mmol/L,定义为单纯IGT。以上两者同时具备时,定义为联合糖耐量异常。
2.2 中医辨证标准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标准。辨证属气阴两虚证,症见:咽干口燥,口渴多饮,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形体消瘦,腰膝酸软,自汗盗汗,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舌红少津,苔薄白干或少苔,脉弦。
3.1 纳入病例标准
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标准;年龄20~60岁;未服用其他降糖药物者;患者对治疗方案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配合调查。
3.2 排除病例标准
入组后饮食、运动或观察治疗4周,FBG>7.0 mmol/L,或2 h PG≥11.1 mmol/L,或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者;继发其他疾病所致糖尿病前期者;合并心脑血管、肝、肾、血液和免疫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合并肿瘤、严重水电解质紊乱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对照组给予生活方式干预,如控制饮食、糖尿病知识教育、运动等,不服用任何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汤剂治疗,药物组成:白术20 g,百合15 g,生地黄20 g,黄芪40 g,黄连15 g,薏苡仁20 g,当归15 g,山药20 g。以上药物由甘肃省中医院药剂科制成免煎颗粒剂,批号 20100908,20 g/袋,3袋/d,水冲服。
两组均以16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
安全性指标:血压、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于治疗前后各检测1次,随时记录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疗效性指标:治疗前后两组的血糖水平、胰岛素水平、HbAlc、TG、TC、LDL-C、HDL-C变化情况。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制订糖尿病前期常见证型气阴两虚证积分标准。选定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动则气短、形体肥胖、困倦思睡、大便稀溏的患者。以上临床症状采用5级记分法:症状明显,主动说出记4分;问出显著症状或持续出现症状记3分;时轻时重或间断出现记2分;轻或偶尔出现记1分;无症状记0分。计算症状累加分,取最高值1~2个确定证候,若累加分值相同则取主症(症候中前3个症状)积分高者。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痊愈:中医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症状积分为0。显效:中医临床症状和体征较前明显改善,证候积分较前减少≥70%。有效:中医临床症状和体征较前均有好转,证候积分较前减少≥30%。无效:中医临床症状和体征较前均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证候积分较前减少<30%。
9.1 两组疗效对比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29,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9.2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及HbA1c对比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及HbA1c对比
组 别例数时间FBG0.5hPG1hPG2hPG3hPGHbAlC治疗组40治疗前6.33±0.378.31±0.1610.62±0.348.21±0.156.37±0.316.17±0.39治疗后5.91±0.36**##8.05±0.37**##10.24±0.36**##7.68±0.20**##5.85±0.38**##5.84±0.44**##对照组40治疗前6.28±0.428.33±0.2710.56±0.348.17±0.176.45±0.436.12±0.43治疗后6.29±0.438.31±0.2910.57±0.378.14±0.246.47±0.456.12±0.45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1。
9.3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对比
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对比
组 别例数时间TCTGLDL-CHDL-C治疗组40治疗前5.08±0.271.79±0.492.98±0.481.32±0.21治疗后4.89±0.33**##1.58±0.492.67±0.53**1.64±0.24**对照组40治疗前5.13±0.301.89±0.512.82±0.471.50±0.59治疗后4.93±0.31**1.76±0.432.68±0.471.60±0.29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1。
9.4 两组治疗前后胰岛功能对比
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胰岛功能对比
组 别例数时间FINS0.5hINS1hINS2hINS3hINS治疗组40治疗前12.26±8.5775.36±13.2188.25±12.3652.31±9.4750.49±8.85治疗后9.38±5.38#53.86±9.68**##49.46±8.76##38.31±8.86##33.12±5.45**##对照组40治疗前13.95±7.9673.86±10.5467.36±10.4250.66±8.9640.59±9.96治疗后13.09±7.8370.98±11.8368.11±10.4350.46±8.9740.38±9.15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5,##P<0.01。
9.5 两组治疗后转归对比
随访3个月,治疗组1例发展为糖尿病,对照组7例发展为糖尿病,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糖尿病前期属中医学“脾瘅”范畴。笔者认为:脾瘅以脾虚为核心,痰瘀互结为病理基础,治疗当从整体调节入手,病证结合,标本兼治,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为指导思想,以“益气养阴,健脾化痰,活血化瘀”为治疗大法[5]。方中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百合清心安神,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3药共为君药,健脾化湿,益气养阴,清热止渴。黄芪味甘,性微温,具有补脾益气之功效;黄连清热燥湿;薏苡仁利水消肿,健脾去湿,善清中下焦之湿热,又兼有健脾之功能,3药共为臣药,协助君药增强健脾益气,清热祛湿之功效。当归具有活血补血,润肠通便之功效;山药健脾补肺固肾,2药共为佐药,辅助君药和臣药加强清热祛湿之力,同时具有健脾、补肺、固肾之效,起到“未病先治”之效。
本研究证实:本方具有益气养阴、健脾化痰、活血化瘀的功效,能够调节糖尿病前期糖脂代谢紊乱,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修复β细胞功能,改善患者全身症状及体征,防止其进一步发展为糖尿病,达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效果。
[1]Xu Y,Wang L,He J,et al.Prevalence and control of diabetes in Chinese adults[J].JAMA,2013,310(9):948-959.
[2]Bloomgarden ZT.American college of endocrinology pre-diabetes consensus conference:part three[J].Diabetes Care,2008,31(12):2404-2409.
[3]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96-797.
[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学科技出版社,2002:233-238.
[5]冯新玲,张定华.糖尿病前期中医证治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7(10):735-736.
(编辑 马 虹)
何为国家级杂志
按照豫人职〔2007〕17号《河南省卫生技术人员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中规定:
“八、国家级学术期刊是指国家一级学会(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药学会、中华护理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针灸学会、中国康复医学会)主管、主办的,国家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主办的医学专业学术期刊。”
《中医研究》杂志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属于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杂志,为国家级中医药学术期刊。
1001-6910(2015)05-0015-03
R587.1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5.05.07
2014-12-03;
2015-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