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 鑫
春秋祠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
文/王 鑫
叙永位于四川盆地南缘,东面与泸州市古蔺县、南面与贵州省毕节市、西面与四川宜宾市兴文县、北面与泸州市纳溪区等地毗邻。当年,叙永凭借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商贸的空前集散,成为响当当的川盐“四大口岸”之一,号称“永岸”。川盐销往云南、贵州即从此出发,于是各地的盐商云集于此。时光荏苒,虽然城中盐号密布、盐商云集的时代早已过去,但是在县城的盐店街上,却保留下了一座雅丽宏大的盐业历史建筑——春秋祠。当年,来自陕西的盐商在自贡修建了雍容气派的西秦会馆,然后带着对盐利的渴望来到叙永这座遥远的边城,在永宁河畔坚守着财富的春秋。而这座精美绝伦的春秋祠,也最终成为了这座边城的象征。
旧时,在外做生意的盐商喜欢修建会馆,作为聚会联谊的同乡会,一般每个省的会馆都不相同。在清光绪年间,云集在叙永的陕西、山西两省盐商,相约成立“西帮”扩大势力、垄断市场,决定重修叙永县城的关帝庙作为会馆,并祀供关羽神像。为了显示经济实力,秦晋盐商们筹集大量资金,斗胜显奇,以巨资请名工巧匠,历时六年才最终修建了这座恢宏的建筑。因关羽喜读《春秋左氏传》,故名春秋祠。
虽然春秋祠的修建与秦晋盐商息息相关,但我在这座空无一人的院落里转悠了很多圈,也没有见到与当年盐业繁荣相关的纪念遗迹。这让初次来到这里的人很难想象它曾经是一座因盐业而缔造出的建筑,或许那些昔日富可敌国的盐商们,留在这座建筑里的川盐记忆早已消磨在历史之中,随着那个人声鼎沸的时代一起渐行渐远了。不过,春秋祠里那些保留下来的飞檐斗拱、雕花木窗,却无不在告诉人们这里曾经的繁华。只是当年那些谈笑风生的盐商们早已不见了踪影,如今偌大的春秋祠里也已空空荡荡,推开大门走进去,我甚至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当一切的繁华都消散在历史的尘嚣之中时,这座偌大的春秋祠便显得如此寂寞,就像是依然在守着一个早已被忘却的承诺,一个注定无法实现的誓约。在这样的寂寞守候中,春秋祠也渐渐凋敝了它曾经绝代风华的朱颜。
虽然春秋祠最早是秦晋盐商的盐业会馆,但在百年的风雨中,这座具有浓郁晚清宫廷式建筑风格的古建筑还有过其他“身份”。这里曾驻扎过军队,也曾做过粮仓,甚至还曾经庇荫过远道而来的莘莘学子——抗战时期西南联大南迁,曾经在此建立分校办学一年。如今,春秋祠的大天井中还矗立着两块纪念碑,记录着西南联大南迁情况和师生名录。然而,时光终将远去,繁华黯然落幕,昔日盐商的纸醉金迷早已消散在历史的烟尘之中,莘莘学子的读书声也已经被市井的喧嚣所隐去。所幸的是,褪去了浮华的春秋祠显得更加古朴庄严,并保留下了一些更值得被世人铭记的“遗珠”——木雕。
虽然春秋祠内也有很多石雕作品,但那些精美绝伦的木雕更为出彩。木雕被称为“木与刀的艺术”,传统木雕技法最突出的是一个“雕”字,在宋代的《营造法式》中就有对木雕雕刻技法的详细记载。在春秋祠的梁架、梁托、斗拱、雀替、栏杆、栏板、隔扇、门窗等部位,工匠们以刀代笔,以木为纸,写意山水、花鸟、人物、故事等,雕刻得玲珑剔透、错落有致。在这些木雕中,不仅出现了大量的龙凤等皇家题材,如九龙枋、九凤枋等,而且有很多木雕作品取材于叙永本地的风景名胜,如在戏楼两侧走廊的八块装板上,工匠们就用写生手法雕刻了“万寿朝霞”“双桥夜月”“铁炉晚照”“定水晓钟”“红岩霁雪”“漫岭腾云”“宝珠春眺”和“流沙悬练”等永宁八景。这些木雕的雕刻手法繁复多样,圆雕、浮雕、镂空雕等多种技法交替使用,营造出细腻精美的风格,除了“叙永八景”外,春秋祠内最令人叹为观止的则莫过于正殿的百鸟梅花窗了。百鸟梅花窗位于春秋祠正殿背面,离地约一米,共有八扇,左右各四扇。每扇百鸟梅花窗都是按上额、中回和下额三个部分设计雕刻,雕刻的内容主要是梅花与喜鹊。这八扇百鸟梅花窗,光喜鹊就雕了一百二十七个,而且每一只喜鹊都形态各异,无一重复,堪称春秋祠的“镇馆之宝”。
夏日午后的春秋祠,微风如水一般流淌在亭台楼榭之间。花坛杂草间的蛐蛐欢快地叫个不停,屋檐上的燕子进进出出,摇晃着小脑袋注视着我这个陌生的来客。这一刻,徜徉在这些精美构件下的我,仿佛听到了来自一百多年前的斧凿声。那些刨花锯末,飘荡着楠木的清香。嬉笑的孩童,拿着卷曲的刨花追逐玩耍,操着秦晋方言的盐商们则坐在台下,一边兴高采烈地交谈着,一边看躬身雕镂的师傅们细细雕凿一块块木料。恍惚间,我仿佛看到了那一棵棵粗壮笔直的金丝楠木,在木匠的手中变成各种木料,然后又被年老的师傅们用斧凿一点点雕刻出精美的花纹。于是,那一条条游走的龙、那一只只翱翔的凤、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便都在这些木头上复活了,当它们被装上春秋祠的屋檐之后,生命开始了新的旅程。一百多年的风霜雨雪,不知湮没了多少传奇与往事,但这些雕刻在木头上的精美木雕,却永远铭刻下了这里曾经有过的辉煌。一代代盐商的奋斗成果,最终凝固在这些精美的飞檐斗拱之上,南来北往的过客们在这里短暂驻足,然后又各奔东西,只剩下这一件件阅尽百年岁月的木雕,在灰尘与蛛网中发出寂寞的微光。
走在空荡荡的春秋祠中,有一个问题始终萦绕在我脑海里:这里是供奉关羽的地方,但我走遍了整个春秋祠,为何却没能发现一尊关羽的塑像?最后在工作人员的指点下,才最终在正殿的屋脊上远远地望见了一组关公读《春秋》的微型雕塑,但却风化得十分严重,关圣的面部已经残损漫漶。是啊,那个奉行“忠义仁勇”的时代确实已经离我们很远很远了,连传承这种精神的春秋祠,竟也找不到一尊完整的关圣塑像了。时值黄昏,春秋祠中寥无一人,我独自徘徊在正殿之中,只能静听自己的脚步声。这脚步,从漫漶走向清晰,又从清晰走向漫漶……(责任编辑/三金 设计/张籍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