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培培,朱宁宁
(蚌埠医学院 护理学系,安徽 蚌埠 233030)
骨科手术患者疼痛现状研究
徐培培,朱宁宁*
(蚌埠医学院 护理学系,安徽 蚌埠 233030)
目的:了解骨科手术患者疼痛现状及相关疼痛体验,以期为临床疼痛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量性研究结合质性研究的方法,通过自行设计疼痛调查表,对116例患者进行调查;结合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研究方法,对7位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结果:经过调查,术前中重度疼痛患者占30.17%,应用镇痛治疗者占13.79%;手术当天及术后三天中重度疼痛分别占90.52%、56.03%、24.14%,5.17%,应用镇痛治疗者占80.17%。不同时间疼痛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访谈共提炼3个主题:疼痛给患者生活带来困扰;患者对药物治疗认识有误区;无痛意识薄弱。结论:骨科手术患者疼痛发生率高,疼痛认知状况不佳,应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疼痛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政策,以利有效镇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骨科手术;疼痛;镇痛治疗;认知
疼痛是绝大多数骨科手术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也是患者最关切、最急于解除的症状。骨科患者手术创伤大、疼痛程度高,尤其是术后患者的体位需要严格限制、术后石膏绷带固定、神经组织炎性水肿等使疼痛发生率极高[1]。为此,本研究运用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探讨骨科手术患者疼痛现状及相关疼痛体验,以便于制定合理的疼痛管理方案,从而更好地控制疼痛,防止急性疼痛转变成慢性疼痛,避免患者因畏惧疼痛,错过功能锻炼的最佳时机,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选取某院2014年3月—2014年5月骨外科手术患者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患者知情同意,依从性好;年龄在18~75岁之间;择期行骨关节炎、脊柱疾病及四肢骨折类手术治疗的患者;具有正常的表达能力,能进行正常语言交流;无神志精神障碍者。量性研究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患者116例进行调查;质性研究采用立意抽样的方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7人进行访谈。
2.1 量性研究
2.1.1 调查工具及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疼痛调查表,第一部分为患者基本情况调查,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诊断等,于调查对象入院第一天自行填写;第二部分为手术前后疼痛情况评估,包括日期、评估时间、疼痛部位、疼痛性质、疼痛程度、处理措施以及镇痛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由研究者本人在术前、手术当天及术后3天对调查对象进行5次评估。疼痛部位和性质根据患者描述进行记录,疼痛程度记录评估过去24h内最剧烈的疼痛评分。患者疼痛程度的评估采用“长海痛尺”工具,设计综合了0-10数字疼痛量表(NRS-10)和0-5视觉类比量表(VRS-5)的优点,对疼痛的评估更为直观,患者容易理解[2]。在0~10个数字中,“0”为无疼痛,“1~3”表示轻度疼痛,“4~6”表示中度疼痛,“7~10”表示重度疼痛。调查前说明研究目的,征得患者同意。调查表有效回收率为100%。
2.2 质性研究
2.2.1 资料收集方法 本研究为现象学研究,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并录音。在查阅文献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访谈提纲。正式访谈前,向受访者进行自我介绍,并告之访谈目的,签署知情同意书。访谈时间定在术后每日16:00-17:00,此时间段治疗基本结束,环境较为安静。访谈时,研究者采用鼓励的方式,让受访者充分说出自身的感受及想法,并尽量避免任何引导和暗示。访谈分数次进行,资料饱和时结束访谈[3]。
2.2.2 资料分析方法 访谈结束后及时整理访谈内容,将每份访谈录音转换为文字材料,并采用Colaizzir关于现象学资料的7步分析法进行分析。
3.1 量性研究部分
3.1.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的患者共116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60例,年龄18~74岁,平均年龄47.79岁。详见表1。
表1 骨科患者基本情况 (n=116)
3.1.2 骨科患者疼痛现状 疼痛部位:116例患者中,下肢发生疼痛者最多,占52.59%。其他发生疼痛部位按由多到少排序分别为腰骶(21.55%)、上肢(10.34%)、颈项(6.90%)、臀髋(6.03%)、头部(2.59%)。
疼痛性质:骨科患者疼痛感觉多样,其中描述疼痛为胀痛的人最多,占34.48%。其他疼痛描述依次为刺痛(18.10%)、烧灼痛(15.52%)、刀割痛(12.07%)、酸痛(8.62%)、钝痛(6.04%)、跳痛(3.45%)、撕裂样痛(1.72%)。
疼痛强度:术前中重度疼痛患者占30.17%;手术当天及术后3天中重度疼痛分别占90.52%、56.03%、24.14%、5.17%。经χ2检验,不同时间疼痛分级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海痛尺疼痛评分及疼痛分级情况详见表2。
表2 不同时间长海痛尺疼痛评分及疼痛分级 [n(%)]
3.1.3 镇痛治疗现状 调查的患者中术前应用镇痛治疗者占13.79%,术后应用镇痛治疗者占80.17%。骨科患者镇痛治疗方式中:镇痛泵占42.96%;解热镇痛类药物如帕瑞昔布、氯诺昔康、布洛芬、氟比洛芬酯占30.37%;非阿片类中枢性药物如曲马多占11.85%;阿片类药物如地佐辛占14.82%。有些患者疼痛剧烈,会联合应用多种镇痛药物。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恶心呕吐13例、便秘5例、头疼2例、尿潴留1例。
3.2 质性研究部分
3.2.1 受访者基本情况 详见表3。
3.2.2 提炼3个主题
(1)疼痛给患者生活带来困扰。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随着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当谈到疼痛给生活带来哪些影响时,患者A:“说不清,就是疼,难受啊,还烦躁的很,家里人跟我说话不想理,别人说话我听着也烦。”患者C:“疼的我整宿整宿睡不着啊,昨晚又坐了大半夜等天亮,饭也吃不下去,啥时候是个头啊(叹息)。”患者E:“医生让我锻炼,说越早锻炼恢复越好,但是疼得很啊,一动就跟刀割样,动不了啊。”
表3 受访者基本情况 (n=7)
(2)患者对药物治疗认识有误区。药物治疗是镇痛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4],但有些患者认为镇痛药可能延缓切口愈合,影响术后恢复而拒绝使用。患者B:“镇痛药啊最好不用,你想啊,那药不就是让伤口麻木,感觉不到疼,伤口都麻了长新肉不就慢了嘛。”患者D:“吃那个药对恢复不好吧,我是外地来的,家人都急着回去工作,想赶紧好尽快出院回家,疼就疼吧。”还有一些患者担心副作用、会成瘾而不敢用药。患者F:“术后用的镇痛泵,是不太疼了,但昨晚吐了一夜,关泵就不吐了,早上疼的厉害开了泵又想吐,就去掉了。吐的太难受了,宁愿疼也不想再用了。”患者G:“听说镇痛药吃了会上瘾啊,以后就戒不掉了,就跟以前的鸦片一样。”
(3)无痛意识薄弱。 2004年10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会议上提出“免除疼痛是全人类的权利”。但很多患者由于各种原因认为应该忍耐疼痛。患者A:“我妈说镇痛药用多了不好,让我坚强点忍着,不要太娇气。”患者B:“我都这把年纪了,什么苦没吃过,最能忍的就是痛了。”患者D:“镇痛药用一次上百块呢,还不能报销,太贵了,忍忍就过去了。”患者E:“镇痛药只能稍微缓解下疼痛,让我能忍住就可以了,手术哪有不疼的,真要一点不疼还不正常呢。”患者F:“一点痛都不能忍算什么男人。”
4.1 疼痛控制不佳
骨科患者术前中重度疼痛患者占30.17%;手术当天及术后3天中重度疼痛分别占90.52%、56.03%,24.14%、5.17%。结合表2中疼痛评分可以看出,部分骨科患者术前就有强烈疼痛感受;术后疼痛发生率高,并随着时间的推移,疼痛程度不断降低。术前应用镇痛治疗者占13.79%,术后应用镇痛治疗者占80.16%,均低于术前、术后中重度疼痛的发生率,并且术前差距较术后更大,这可能是疼痛控制不佳的原因之一。此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患者对疼痛及镇痛治疗认知有误区,不愿主动报告疼痛或者拒绝采取镇痛治疗;另一方面是由于医护人员对患者疼痛评估不到位,注意力集中于手术方案的制定实施和术后的康复,而忽视了对疼痛的控制。
4.2 疼痛部位广泛
多数疼痛性疾病,疼痛部位就是病变的所在部位[5]。本调查中,骨关节炎多为膝、髋关节炎患者,疼痛部位主要为受累关节疼痛。脊柱疾病不仅仅局限于病变部位,还会沿椎管神经放射至上臂、前臂、手指、双下肢甚至头部。骨折患者基本都是骨折部位疼痛明显,还有部分患者主诉由于长期卧床被动体位引起头痛、骶尾部疼痛等。总体而言,骨科疾病疼痛部位广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4.3 患者对疼痛控制存在误区
从质性研究部分可以看出,目前骨科患者对疼痛控制存在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担心镇痛药会延缓切口愈合,影响术后恢复;恐惧药物副作用和成瘾性;存在“忍耐疼痛”的传统观念,并认为是一种坚强的表现;认为手术疼痛是自然现象,不可避免。而患者是疼痛控制的主体,要达到无痛的镇痛效果,必须改变患者的认知和行为。
4.4 医护人员及家属对患者疼痛控制的影响
医生在疼痛控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患者对疼痛控制总体评价的关键因素仍然聚焦在医疗层面,患者最关心的问题仍是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6]。护士在医疗活动中与患者接触最多,最了解患者疼痛感受,被视为疼痛管理的基石。在发达国家,疼痛管理专业的组成人员已从以麻醉医师为主体的模式转向以护士为主体的模式[7]。家庭为患者的主要支持系统,家属常被视为患者代言人及主要照顾者。家属对疼痛及镇痛药物的错误观念会影响患者,如患者A由于母亲的灌输而产生了忍耐疼痛的行为。Keefe等[8]研究已发现,让家属一起参与到疼痛控制教育中,可以让其起到教育、引导患者的作用,从而提升疼痛控制效果。
骨科患者疼痛普遍,部位广泛,疼痛控制效果不佳,患者对疼痛控制存在很多误区。因此,应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疼痛教育,提高医护人员对疼痛控制的重视,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政策,将疼痛评估纳入常规临床管理。医、护、患多方面共同努力,以达到消除疼痛,改善生活质量,促进早日康复的目的。
[1] 黄天雯,何翠环,陈晓玲.骨科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的建立[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3):221-224.
[2] 杨金菊,罗平.“长海痛尺”在骨折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1,9(5):73-74.
[3] HARKNESS K,MORROW L,SMITH K,et al.The effect of early education on patient anxiety while waiting for elective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J].Eur J Cardiovasc Nurs,2003,2(2):113-121.
[4] 温健卿.术后药物镇痛的选择[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3):734-735.
[5] 庄心良.现代麻醉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6] 蔡芙蓉.疼痛教育对手术后患者疼痛认知度及术后康复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0):4748-4749.
[7] MC CAFFERY M,ROBINSON ES.Your patient is in pain-here's how you respond[J].Nursing,2002,32(10):36-45.
[8] KEEFE FJ,AHLES TA,SUTTON L,et al.Partner-guided cancer pain management at the end of life: A preliminary study[J].Pain Symptom Management,2005,29(3):263-272.
(责任编辑:魏 晓)
2014-08-28
徐培培(1991-),女, 蚌埠医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临床护理。
朱宁宁, 女,蚌埠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临床护理。
R441.1
A
1673-2197(2015)01-0090-03
10.11954/ytctyy.20150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