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红艳
(虞城县人民医院 中药房,河南 商丘 476300)
中药剂型对临床疗效影响观察
高红艳
(虞城县人民医院 中药房,河南 商丘 476300)
目的:探讨不同剂型中药的治疗效果差异,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行中药治疗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剂型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中药混悬剂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溶液剂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药效持续时间、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药效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更长,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中药剂型的不同对药物吸收及临床疗效均有较大影响,溶液剂的吸收效果优于混悬剂,可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药剂型;合理用药;不良反应
剂型是药物制剂的形态,是指根据药物性质、处方以及治病需要制成的成品药剂,如汤剂、丸剂、散剂、混悬剂及溶液剂等[1]。不同的剂型通过不同的给药途径导入或接触机体,从而达到应有的治疗效果。大量临床实践证明,不同剂型的药效持续时间与临床效果存在一定差异[2]。当前临床上中药剂型具有多样化、现代化的特点,如何选择合适的剂型以确保安全合理用药是临床研究的重要问题。我院以60例行中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中药剂型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60例行中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21~73岁,平均年龄(38.7±12.4)岁。根据使用药物剂型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1~70岁,平均年龄(38.5±12.2)岁;观察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22~73岁,平均年龄(38.9±12.5)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中药混悬剂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中药溶液剂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药效持续时间、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3]。
1.3 统计学方法
观察组患者药效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s,n(%)]
剂型是影响药物发挥疗效的重要因素,选择合适的剂型可增强临床效果,否则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还可能发生不良反应,加重病情[4]。不同的剂型具有不同的使用方式,而同一种药物的剂型不同,其作用也不尽相同。如天花粉口服剂具有清热化痰的功效,而注射剂则主要用于妇科引产。因此,选择合适的剂型在临床治疗疾病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常人体对药物的吸收量与释放量呈正相关,剂型的不同可引起药物吸收量、吸收速度及作用强度的不同[5]。本研究主要探讨不同剂型的临床应用,梁军等[1]指出口服剂型的吸收速度顺序为:溶液剂>混悬剂>散剂>胶囊剂>片剂>丸剂。现分别对上述剂型进行详述:①溶液剂:中药溶液剂以汤药为主,药物以离子及分子状态均匀分散在汤药中,人体吸收速度较快,胃内生物利用度较高;②混悬剂:中药混悬剂所含的颗粒状药物需先溶解并释放后才能被机体吸收,其生物利用度较溶剂类药物低。由于多晶型药物的稳定型、亚稳定型以及无定型分子之间可相互转化,因此混悬剂通常不能放置太长时间,否则药物溶解度下降,分子转化为稳定性晶型,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生物吸收度[6];③散剂:即为粉末状药物,其在体内需受到胃肠液湿润溶解后才能被吸收利用,因此溶出速度会受到一定限制,生物利用度低于溶液剂与混悬剂药物;④胶囊剂:该剂型药物水溶性较好,进入人体后胶囊可在胃中破裂,并迅速分散、释放,但有研究表明胶囊的外壳会对药物溶出产生阻碍,影响药物吸收[6];⑤片剂:即为粉末片类药物,药片表面积较小导致其吸收速度减慢,且在片剂制作过程中压片方法、压力等均会对其药效产生影响[5];⑥丸剂:在制作丸剂时需要加入湿润剂与黏合剂,进入人体后较难崩解,因此其吸收速度比片剂还低。
本研究比较了中药溶液剂与混悬剂的药效持续时间、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表明中药溶液剂的药效持续时间长于混悬剂,治疗有效率高于混悬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混悬剂,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中药剂型的不同对药物吸收及临床疗效均有较大影响,溶液剂的吸收效果优于混悬剂,可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梁军,康向伟.50例临床中药剂型对治疗效果的影响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6(17):90-91.
[2] 席璐,姚鸿雁.中药剂型对临床疗效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0):210-211.
[3] 黄礼春.中药不同剂型及给药途径对药物疗效影响的分析[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3(3):313.
[4] 王建农,张广德,余仁欢,等.从同方汤散临床疗效差异思考传统中药剂型的深刻内涵[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4):185-187.
[5] 张丹丹.影响中药疗效的因素剖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8):64-66.
[6] 孙志云.剖析影响中药疗效的因素[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11):75-76.
(责任编辑:尹晨茹)
2014-11-02
高红艳(1971-),女,河南省虞城县人民医院主管中药师,研究方向为中医药临床应用。
R283
A
1673-2197(2015)04-0126-01
10.11954/ytctyy.201504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