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全付,毛焕东,乌新春,刘 欣,马新宇,吴丽娜,高书华
(河北省迁西县人民医院内四科,河北 唐山 064300)
早期糖尿病肾病(DN)期,又称“持续微量白蛋白尿期”,尿微量白蛋白持续升高 20~200μg/min,或尿白蛋白 30~300mg/24 h,或尿白蛋白/尿肌酐为30~300μg/mg。对早期DN的干预是目前治疗DN的重点,笔者应用磷酸西格列汀片和阿卡波糖片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DN,并对其效果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同时伴有早期DN的患者105例,其中男51例、女54例;平均年龄(53.2±12.6)岁;平均病程(4.8 ±1.4)年;排除患有严重心、肺、脑、肾、肝脏疾病,对试验动物过敏及严重不良反应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磷酸西格列汀片组(A组,52例)和阿卡波糖片组(B组,5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A组皮下注射诺和灵30R(丹麦诺和诺德公司,批号为J20050012,规格为每支3 mL∶300 U)同时口服磷酸西格列汀片(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0834,规格为每片100 mg)及贝那普利片(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514,规格为每片 10 mg)20 mg/d,B 组皮下注射诺和灵30R同时口服阿卡波糖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批号为071255,规格为每片 50 mg)及贝那普利 20 mg/d。诺和灵 30R、磷酸西格列汀、阿卡波糖剂量随血糖调整,将血糖控制在4.4~8.0mmol/L,否则退出。A组平均胰岛素用量 46.6 U /d,磷酸西格列汀100 mg/d;B组平均胰岛素用量50.4 U/d,阿卡波糖用量200mg/d。用药前后2组患者均测评血压(BP)、体重指数、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高敏 C反应蛋白(hs-CRP)、肝肾功能、24 h 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 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见表2。2组患者治疗后FPG,HbA1C均显著下降,A组FPG在治疗48周后较B组治疗48周后降低更为显著(P<0.05)。A组治疗24周及48周后BP,hs-CRP,UAER均有降低,治疗48周后UAER较24周时降低更加显著(P<0.05)。B组治疗24周后上述指标无明显改变,但治疗48周后UAER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A组治疗48周后的UAER的降低较B组更明显(P<0.05)。
表2 2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s)
表2 2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s)
组别 时间A组 治疗前(n=52) 治疗24周治疗48周B组 治疗前(n=53) 治疗24周治疗48周FPG(mmol/L)8.16±1.58 6.48±1.22 5.48±1.24 7.94±1.86 6.98±1.32 6.28±1.62 HbA1C(% )7.98±1.64 6.12±1.06 6.01±1.02 7.88±1.58 7.42±1.04 7.05±1.36收缩压(mmHg)152.86±3.54 123.42±2.16 120.23±1.23 150.21±2.86 145.38±2.65 140.35±1.79舒张压(mmHg)97.54±1.62 80.18±0.76 76.83±0.58 96.68±1.64 93.18±1.38 90.24±0.67 hs-CRP(mg /L)8.68±1.46 2.45±0.23 1.32±0.21 8.84±1.86 8.55±1.89 8.54±0.78 UAER(μg/min)123.15±20.18 50.26±7.54 26.32±8.35 118.36±20.62 105.54±18.75 84.25±17.85
以UAER为因变量,自变量为各个观察指标,结果显示HbA1C、收缩压、舒张压、hs-CRP进入回归方程,标准回归系数分别 是 0.232(P< 0.01),0.187(P< 0.05),0.179(P< 0.05),0.182(P<0.05),结果表明 HbA1C、收缩压、舒张压、hs-CRP 水平对UAER有影响。
磷酸西格列汀是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可通过增加活性肠促胰岛激素的水平而改善血糖控制[1]。肠促胰岛激素包括胰高糖素样多肽-1(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多肽(GIP),由肠道全天释放,且在进餐后水平升高。西格列汀能以葡萄糖依赖的方式增加胰岛素释放并降低胰高糖素水平。郭燕羽等[2]的研究提示,磷酸西格列汀对肾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延缓DN的发展。GLP-1对肾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有抗炎作用[2-4]。
DN是糖尿病的微血管并发症,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目前认为系多因素参与,在一定的遗传背景以及部分危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致病,与遗传因素、肾脏血流动力学异常、高血糖造成的代谢异常、高血压、血管活性物质代谢异常有关。研究发现,DN患者体内急性时相蛋白如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MCP-1)等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这些炎性蛋白水平随着蛋白尿的增加而增加[5]。李荣霏等[6]的研究显示,hs-CRP、IL-1 和 IL-6 等炎症因子水平显著下降可延缓糖尿病肾损害。UAER与血糖、胰岛素抵抗、血压、炎性反应均有密切的关系,王健美等[7]的研究显示,西格列汀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延缓或阻止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赵颖超等[8]的研究显示,DN 与血糖、血压等多种因素有关。Weir等[9]的研究表明,血压的下降有助于UAER的降低。王冰等[10]的研究提示,磷酸西格列汀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机体炎症状态、降低氧化应激水平有关。
本研究中,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舒张压、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有影响。2组治疗24及48周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下降,A组治疗48周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降低更显著。故磷酸西格列汀较阿卡波糖能更有效地降低UAER,首要原因是显著降低血糖,其次是降血压。两组治疗24及48周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下降,且A组下降更明显,故磷酸西格列汀与阿卡波糖相比,能更好地降低血压。另外,磷酸西格列汀能减轻炎性反应,A组高敏C反应蛋白治疗48周后明显降低,这可能是磷酸西格列汀能降低UAER的原因之三。阿卡波糖是一种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作用于小肠黏膜刷状缘,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从而降低餐后高血糖。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24周后阿卡波糖可使糖化血红蛋白降低大约1%,但是对血压、高敏C反应蛋白和UAER均无显著影响。B组患者治疗48周后UAER也有所下降,可能是因为血糖长期控制良好,代谢紊乱得以纠正,导致UAER降低,但其降低的幅度小于B组。
综上所述,磷酸西格列汀对早期DN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少,还需要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参考文献:
[1]王凯亮,韩 旸,李洪梅.DPP-Ⅳ抑制剂西格列汀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17):5 209-5 211.
[2]郭燕羽,史丽萍.磷酸西格列汀干预糖尿病大鼠肾脏中VEGF的表达[J].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5(1):10-12.
[3]孟凡东,李 伟.利拉鲁肽抑制高糖诱导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系TNF-α 和 ICAM-1 表达 [J]. 基础医学与临床,2012,32(12):1 426-1 430.
[4]杨 力,郭南京,蔡德鸿,等.利拉鲁肽对IGT-OLETF大鼠血清糖基化终末产物及炎症指标的影响[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3,28(2):116-119.
[5]Niewczas MA,Ficociello LH,Johnson AC,et al.Serum concentrations of markers of TNF alpha and Fas-mediatedpathways and renal function in nonproteinurie patients with type l diabetes[J].Clin JAm Soc Nephrol,2009,4(1):62-70.
[6]李荣霏,卢 琼,易高众.普罗布考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超敏C 反应蛋白和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J]. 中国药业,2013,22(4):10-11.
[7]王健美,王 宇,闫承慧,等.西格列汀延缓或阻止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实验研究[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3,29(12):945-947.
[8]赵颖超,戴军有,何 涛,等.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3,14(12):1 067-069.
[9]Weir MR,Hollenberg NK,RemuzziG,etal.Varying patternsof the antihypertensive and antialbuminuric response to higher doses of 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blockade in albuminuric hypertensive type 2 diabetesmellituspatients[J].Hypertension,2011,29(10):2 031-2 037.
[10]王 冰,孙 焱,张 焱,等.西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及机制[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8):3 607-3 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