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类电视新闻编排技巧研究

2015-04-30 07:24张相涛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1期
关键词:深度报道电视新闻

摘 要:深度报道在编排技巧上要灵活设计播出形式,积极寻求播出效果最大化,同时还要整合频道资源,采用多种播出方式提高新闻舆论影响力度。除此,深度报道还要加强频道间的互为补充,丰富报道形式,只有这样才能将新闻的价值充分挖掘出来。

关键词:深度报道;电视新闻;编排技巧;编排原则

深度报道类新闻节目的编排侧重对新闻事件的全方位、立体化、纵深化的介绍和分析,是对事件所揭示的深层次原因的探讨和挖掘。深度报道的目的不是揭示单个新闻事件存在的某种问题,而是带有强烈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往往会对社会的某一领域或者特定群体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做深度报道就要讲究故事的叙事方式和结构

组织。

一般情况下,重大新闻事件的编排是从两个方面展开的,这两个方面既有事件本身价值的激发,也有编排形式上的探索。形式上的编排在这里是指联合其他新闻栏目,共同围绕一则新闻事件进行报道的方式,这种方式强调电视播出机构的资源整合,将媒体的频道和栏目资源最大化的开发,实现深度报道的“深度”报道效果。

一、灵活设计播出形式,积极寻求播出效果最大化

播出形式的设计和编排是发挥深度报道全面、深入、立体作用的第一要义。深度报道的形式多种多样,每一种方式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又有各自的侧重点。

有的报道形似侧重事件的同一主题(例如系列报道),单个报道的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先后关系,但是在主题上面却有比较一致的相似性,是“同类而不同宗”的报道。有的报道形式侧重同一问题的不同方面,单个节目选择的角度不同,报道的重点也不同,例如连续报道或者追踪报道强调多角度、全方位、多视野的交代事件的各个方面。由于系列报道的特性等原因,所以在严格意义上它还不能称之为深度报道的分支,不过系列报道的目的也是对同一问题作出最深度的解析,由此也便具有了深度报道的特征。

总体来讲,深度报道是报道概念上集合,而系列报道、追踪报道或者连续报道是形式上的具体分化,它们三者之间是一种总分关系。

1.系列报道

当新闻编辑将一个新闻作为深度报道对象的时候,就需要考虑是否有必要对其反应的主体进行一次系列节目的组合。如果新闻的主题性比较深刻,又具有较强的社会广泛性、领域多样性、行业复合性,那么就可以考虑采取这样的报道方式。

具体来讲它的优点是:①有利于主题的全面展现,给观众带来多面的信息源。信息源的选择要与主题保持一致,各新闻之间要为主题服务,因为内容多样,观众就可以从各方面加深对主题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还能增强主题的说服力、感染力、号召力。②便于分组进行,同时展开素材的搜集,提高工作效率。既然信息源之间没有太多的直接关联性,那么新闻编辑就可以组织和安排多路记者同时展开新闻的拍摄,这样在单位时间内就提高了新闻效率,同时也有利于承担不同拍摄任务的记者做强、做精、做优节目,尽管这种报道方式在每期节目的编排方式上可能会出现差异,但是由于主题的引导和限制,所以保持风格的统一和完美是完全可以做到的。③能够消除观众因为某期节目的漏看而影响其对节目的理解。系列报道是将一组主旨相同、内容不同的节目编排在一起组成一个单元,如果观众由于某些原因未能全部收看节目仍然可以把握节目的主旨,避免了传播效力受到影响。

它的缺点是:①容易产生内容的雷同化,尽管在每期节目中题材都会不一样,但是由于主题保持一致,这样就很容易造成节目之间相互串联,出现内容雷同的情况。②容易给观众带来节目风格上的理解偏差,系列报道往往都是每期节目有各自的负责人,由于每个人的编排理念和对节目的认知度存在差异,所以很容易导致节目风格的变化,而节目风格的适时变化又会为观众增加理解上的压力。

2.连续报道或者追踪报道

连续报道对做强、做大、做深一则新闻来讲是很有实用价值的,也是一种很好的节目编排形式。连续,强调新闻事件按照时间的顺序层层展开、步步推进,前后之间环环相扣、逻辑关系严密,具有较好的表现效果。

首先,新闻素材要具有可挖掘性,可挖掘性强调的是新闻的潜在价值,也是新闻背后隐藏的深刻社会现象或社会矛盾。其次,新闻应该具有较强的感染力,感染力是指新闻的实际亲和力,能给人一种不看不行的效果。目前感染力的新闻多指能够反映人与人之间情感依赖、精神寄托、勇气可赞、生命可敬的事件,这类新闻比较接近生活,贴近群众,所以一经播出便会拥有庞大的收视群体,或者意想不到的社会效果。另外一方面是能够实现“双效益”都获大丰收的素材,“双效益”是指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在经济市场化的今天,新闻的宣传和播出不仅要考虑其所能带来的社会影响,同时还要能够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只有寻找“双效益”都能取得大丰收的素材才能实现二者的相统一。

二、整合频道资源,采用多种播出方式提高新闻舆论力度

如今不同级别的电视播出机构都有多个频道,对于省级以上的电视媒体则依靠强大的经济实力、技术实力和高素質的制作团体编排各类电视栏目,因此每个频道都有比较完善、科学、合理的电视栏目。但是,对于一些地市级电视播出机构来讲,由于受到资金、技术、人才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往往出现频道节目少、时间短、内容粗糙的情况,由此一来,该电视播出机构影响效力可想而知。

1.播出形式多样化,栏目多元化

播出形式的多样是指采用不同的报道方式对同一则新闻进行报道,形式的多样可以创造较强的舆论氛围,引导社会舆论方向。例如,对于2009年发生的平顶山小伙发帖被捕案,中央电视台《新闻会客厅》在演播室由主持人与当事人进行访谈,同时《今日说法》栏目又邀请法律专家在节目中对该案件进行点评,而且《新闻1+1》还邀请了央视资深记者就该问题进行第三方的评论等,这样围绕一则新闻,先后采用了多种方式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报道。

2.频道互补,互为提示

由于频道专业化的进一步发展,频道之间的竞争相对来说也比较激烈,但是对于同一电视播出机构来将如何发挥频道的整体优势提升电视播出机构的影响力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对于同一播出机构的频道来将,互相提示、预告对方节目的播出时间、播出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如今,中学生人手一机的情况已经是司空见惯了,但是正是因为他们都还处于青春期,是未成年人,所以他们对淫秽色情信息的抵御能力还很脆弱,这些不良信息对他们的身心伤害也是越来越重,为此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栏目自2009年的11月14日晚推出了《聚焦网络色情系列报道》。但是,在这期节目开始的当晚,《新闻联播》依靠很高的收视率就对其作了节目的预告,而且在第二天的新闻频道还对其进行了介绍,由此一来观众想不知道这期节目就很难。

3.节目重播,加深影响

深度报道的内容往往都是公众关注的内容,对于这类节目观众收看一次之后可能还想收看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是多次,在这种情况下,电视播出机构应该审时度势,及时进行节目重播,满足观众的收视愿望。

节目的重播是在观众强烈的要求之下进行的,也是深度报道经常采用的一种报道方式。因为电视的转瞬即逝等特点,如何把一期经过精心制作的节目的价值充分的挖掘出来,电视新闻编辑人员就可以结合节目播出后的受众信息反馈适当的对节目进行重播,不过重播的次数应该严格控制,给观众留下一点回味的空间。

其实,深度报道的根本在于通过媒体报道的各种形式尽量深层次挖掘新闻的价值,而挖掘的目的不是为了揭露某一领域存在的问题,关键还是唤起公众对社会的重新认知,从而有利于社会公平、正义的构建。虽然深度报道在形式上有系列报道、专题报道和调查报道,但是这些形式仅是内容组织的框架,因此做深度报道首先要具备讲好故事的本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做深度报道实质就是在采用某种叙事方法对事件之间的各种内在关系进行具象化、画面化的一个过程,只是这种叙事方式所揭示的问题可能对社会来讲也是一种较大的负担,也会影响到特定人群的利益,所以深度报道的目的性相比较于其他短消息更具有针对性。

综上,编排原则是电视编辑进行节目制作的参考依据,也是惯用的编播顺序,这在电视播出机构比较常见,而编辑技巧的选择和使用则是电视编辑人员需要在工作中慢慢总结和学习的,但是不管怎样讲,新闻编辑人员都需要根據内容的具体情况,遵循节目的一般编辑规律合理编排节目,尽量将节目的传播效力和影响最大化,以上就是在深度报道新闻节目中电视编辑人员应该掌握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张相涛,刘艺.电视教育新闻节目编排方式探析[J].青年记者,2012-07-20(20);73-74

[2]付丹宇.试论教育电视台的新闻编排模式[J].新闻世界,2014-09-10;52-53

猜你喜欢
深度报道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南方周末》新闻选题策划特色研究
从电影《聚焦》看记者的采访技巧
新媒体时代,图片故事应有哪些坚守和创新
我国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发展现状
SWOT分析法下网站新闻深度报道的研究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新媒体环境下深度报道的现状与生存转型思考
关于电视新闻报道平民化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