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旺 贵海峰 高石磊
【摘 要】目的:对呼吸内科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针对呼吸内科护理人员风险意识不强、业务内涵及应变能力不足、新技术不熟练、无菌操作不规范、护患沟通缺乏等安全隐患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结果:通过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后呼吸内科的护理质量明显提高,融洽了护患关系,医疗纠纷减少、提高了医院的声誉。结论:提高呼吸内科护理质量,是提高患者满意度和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呼吸内科;核心制度;纠纷;护理措施
医患沟通贯穿于医疗活动的全过程,是医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影响着医患之间的关系及医疗质量,且沟通不良会引发医疗纠纷。所以,我们一定要提高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将其作为医院日常工作的重点看待。呼吸内科作为医院临床的重要科室,其护理质量也应当得到充分重视。笔者根据某医院呼吸内科2013年10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3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得出呼吸内科患者护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及对应的解决措施,现报道如下。
1呼吸内科可能存在的安全因素
1.1知识欠缺及灵活度不够
1.1.1二级医院全日制本科毕业生较少,由此大多护士学习能力不强,有的护士应变能力较差,个别护士不能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去。如本科一低年资护士在上夜班时,一患者由于前列腺增生不能自行小便,医生要求给患者导尿,当晚该护士没有给患者导上,第二天早上护士长查房后分析了原因,很快就给患者导上了,解除了患者的痛苦。
1.1.2医疗记录与护理记录不一致,有的根本不是医学用语,在班的变化情况不能正确的表达,个别护士前一班记录的什么就完全照抄下来。
1.1.3呼吸科患者做雾化治疗的较多,一般患者都是做两次,个别低年资护士根本不分析为什么要做两次,两次间隔时间到底是多长。但有的患者由于要回家就要求两次雾化接着做,有的护士就答应患者的要求。
1.2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
护理工作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操作标准对患者进行安全护理,强调步骤的严谨性与规范性。然而有些护理人员规范操作意识不强,认为某些操作可忽略、不予进行,在护理工作中常出现偷漏操作步骤的现象,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1.3护理记录缺乏专业性
在交接班过程中,未将患者的病情变化及一些观察项目记录在册,例如:对于肺栓塞患者溶栓治疗后,需要密切观察是否有出血和栓塞的再发生,交班护士忘记说明。
2减少呼吸内科安全隐患的措施
2.1重视沟通交流技巧
加强语言修养,注重形象,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科室开展了一些摸拟训练,由一些沟通交流能力强的护士进行示范。同时进行工作上的搭配。这样有利于提高全科护理人员的沟通交流能力。
2.2对患者施行个性化护理干预
提倡对实施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对有需要的特殊患者给予特殊监护,必要时进行心理辅导,疏通患者焦虑不安、排斥治疗的情绪,为患者通俗地讲解医学知识,事先告知患者预后情况及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加强护患沟通,给予患者更多的人文关怀,使患者对医师充分信任,积极配合治疗。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进展,使护理工作成果事半功倍。
2.3实行责任护士分管制度
病人入院后分管护士应及时了解病人情况并及时向病人说明病情、治疗情况及注意事项尤其要交代清楚一些由病人家属自己执行的操作,如拍背要领并亲自示范。对于年老记忆力不好的患者,分管护士要按时督促吃药。分管护士要及时制作颜色鲜明有警示作用的、标有患者禁忌的床头卡。
2.4完善与健全医療护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
在实际过程之中,应该强化护理工作人员的交接班制度,要做到如下三个方面的交接班流程,即书面、口头以及床边交班。加强执行药物核查制度,注意各类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等;加强强化告知制度,做好签字记录;认真执行消毒隔离以及压疮预报防范制度的执行与实施;护士长应该在护理人员面前大力宣传应该注意护理中存在的风险,以提出防范的警示等。
3小结
由于呼吸系统疾病大多属于慢性病,反复发作,需要长期规范治疗,病情反复迁延,对患者的心理、情绪都有很大的影响。鉴于此,笔者认为,在对呼吸内科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应当充分站在其角度考虑,理解其内心活动,重视家庭、社会对疾病的影响,积极做好患者的情绪护理、心理护理,在维持好患者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同时,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而提高临床诊疗效果,缩短患者的病程。
综上所述,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我们应积极分析呼吸内科护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预防风险的对策,应当加强对呼吸内科患者的科学优质护理,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从而减轻病痛,提高治愈率。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发展,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唐神结,高问.临床结核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588-589.
[2]白利颖,王贵芝,李湘萍.老年患者对跌倒危险因素认知情况的调差与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1):1025-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