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昶
【摘 要】作为一所地处瑞安远郊的农业类职业高中,园林专业一直以来是我校的一个特色。但园林专业的学生无论是从招收录取的文化成绩,还是从其个性发展来讲都和其他专业学生有所差异。这种差异性给我们文化课的教学带来挑战。本文主要从我校园林专业班级德育课教学所面临的困境入手,从园林专业特色的角度来寻求增强德育课教学吸引力的途径和方法,从而提高园林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园林专业特色;德育课教学;吸引力;途径
一、我校园林班德育课教学面临的困境
作为一所瑞安远郊的职业高中,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我们招生录取的学生批次在本市职高学校中也比较靠后,无论从学生文化成绩还是个人素质方面都与市区学校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我们招收的园林专业学生来说,这种差异更为明显,他们的初中基础知识很薄弱,还得兼顾专业课学习,精力被分散一部分,因此,园林班级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本身就面临着一系列困境。德育课教学也步履为艰,出现这种困境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1.客观方面
(1)园林班学生总体文化基础全校最薄弱。由于我校是“农”字特色的职高,园林专业必须开设,且必须完成三个班级的招生指标,招生录取时基于专业设置考虑,放宽了对园林专业文化成绩的要求,文化基础总体要比其他班低一个档次,本来我校招收录取生源总体素质就不高,园林班学生在此基础上还低一个档次,他们的文化知识基础之薄弱就可想而知了。并且由于初中的社會这门课属于开卷考试,学生在初中的学习基本上是处于荒废状态,根本就没有积累下多少基础知识,这对于我们职高德育课教学增加了难度,园林班级尤甚。可谓“一穷二白,从头再来”。
(2)现用德育教材对我校学生缺乏针对性。浙江省职高德育的新教材,以日常的生活常识为主,注重了实效性和时代性,但“时代性”强也可以理解为城市气息浓厚,如教材中的“社区活动参与”和“名优企业调查”,以及一些案例的选取都显得城市化。而我校学生多数来自瑞安的偏远农村,教材上的一些内容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学生在接受知识时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觉得没多大兴趣,学习起来就更加困难,这样对德育任教老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主观方面
(1)现在社会上的功利主义倾向盛行,在这种大背景的影响下,家长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更注重实用科目。如专业技能的培养,学好技术,毕业好找工作。对于德育的学习不重视,学生认为德育课学不学无所谓。这种意识也使学生对上德育课也处于应付了事的状况。在我校,不仅园林班级这样,别的专业班级学生也如此。
(2)由于初中的社会学科属于开卷检测的范围,所以初中的社会课无论从老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都属于应付式。学生真正的知识积累少之又少,特别是这种形式给学生思想上形成一种错觉,觉得德育这门课不重要,不需要学,反正书上抄一抄就行了。于是学生将这种认识一直带到高中,很多新生在高一德育课上了一个学期了,还以为德育是开卷考试。所以,学生平常基本没学。特别是园林班学生学习习惯差,在课堂上很容易随性而动,导致课堂过于“活跃”,于是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老师有时不得不中断授课进行纪律管理,这样直接影响了老师的教学进程和教学效果。
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致使园林班的学生对德育课在主观意识上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其学习的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这使得我们课堂教学面临“一头热一头冷”的尴尬困境。如何让园林班的德育课教学走出困境,提高实效呢?通过几年的园林班德育课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二、职高园林班德育课教学走出困境的途径和方法
1.教师加强学习园林专业的知识,巧妙运用教学艺术
(1)教师要学习园林专业知识,结合专业特色有针对性地授课。例如:讲授《我国的民族和宗教政策》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课前做足准备,学习和收集少数民族地区植物方面的知识,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经济作物及稀有植物图片,从园林专业角度来了解和分析。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去发现问题,激发了学生了解少数民族其他方面内容的兴趣,如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文地貌和宗教习惯等。这种结合园林专业的教学方式减少了学生厌学情绪,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德育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2)运用幽默教学法。这是增强德育教学吸引力的相当可取的教学艺术。幽默是一种心灵的机智,一种表达的艺术,一种使人在愉悦气氛中接受影响的方法。我们的德育课许多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并不太密切,而且专业术语有比较多,学生学起来没太多意思,理解起来也很乏味,这时若能在德育课堂上运用些幽默就能够活跃教学气氛,同时也可以牢牢的吸引学生,能更生动、灵活、巧妙地完成教学任务。
2.丰富园林班德育课堂教学的内容,贴近学生实际生活
(1)通过园林班的技能实践活动,增加德育课实践活动的内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关于职业教育中,明确指出“课堂的知识教学要与课外的实践活动结合进行”。要求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社会服务,引导学生搜集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这种实践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既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技能。
(2)增加乡土资料,注入乡土气息。大多数人对于自己生长的环境自然有一种亲近感,也更想去了解它。乡土材料内容的引入正是迎合了学生的这一需要,从而增强德育课教学的吸引力。例如:我在讲授《企业与经营》,引入了瑞安本地的集农业观光和餐饮于一体的“雅林公司”的材料。并通过这个有代表性的企业为例,分析它的经营情况。在对该企业成长和发展的介绍中,将本课知识予以阐释。由于是自己身边的事,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学生学得轻松,知识也落实得比较扎实,从而无形中也提升课堂的吸引力。
(3)加强德育课与园林专业课程的结合。从专业学习的角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讲授《经济·政治·生活》会涉及到企业信誉形象树立的重要性问题,为了更好的落实这一知识,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利用园林绘图课和园林美术课学到的技能为某类商品设计商标,并对其作品进行评比,使学生明确一个好的商标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这样既学到了相关知识,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真是“一举三得”了。
3.德育教育融入课余生活——“润物细无声”
利用园林专业特点,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课余时间,让学生发挥专业特长,运用“无根栽培”技术,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在教室建一小块“爱心苗圃”。通过呵护植物幼苗的成长,让学生感受“爱”、学会“爱”。从培养“爱心”出发,进而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为其今后自身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我们的德育课堂教学提供精神动力。
总之,职高的德育课教学,随着日常教学的不断开展,将会面对更多的挑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去摸索和探讨。针对不同专业的班级,我们要尽力去寻求专业特色与德育课教学的结合点,从专业特色角度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增强德育课自身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赵相斌,李佳孝.《更新农村教师教育理念,提高农村教师教学能力》,中国教育网,2012年9月(转载)
[2]徐麒麟.《推开课堂教学的“情感”之门》.《中学政治教育与学》,2011年第3期
[3]《中职教学大纲汇编》,2009年1月第1版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第六章职业教育),2008年8月第1版